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本链条终结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浴⑺髋馐孪钪小褂玫迷蕉啵⒄沟迷窖杆伲撕ι唐仿蚵艟突嵩缴睿撕γ扛錾唐返奶厥庑跃突嵩胶荨;褂衅渌饩龇椒挥校课胰衔褂校还捎谧时局掷嗨蓿谖镏首时局刑致壅飧鑫侍饪隙ɑ嵯萑胨篮�

  第二个:货币标注出杂酱面的负属性后,不能保证买卖双方都能获得暴利与暴亏的对等可能性。

  这个疑难之处,很大部分是由第一个问题引发出来的,在这里,我就把这些方面排开,就算把商品所有的负属性都标注出来了,可还是好像缺少一些东西,来保证买卖双方获得暴利与暴亏的对等可能性。一旦不对等,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整个体系的偏袒,最后形成经济崩溃的死穴。我前面模模糊糊说过一个方法:买卖双方一起定价!可是这个定价本身,就可能因为买卖双方对商品信息的不对等了解,而出现商家欺瞒买家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出现买家欺瞒商家,也就是说,这个定价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性。如何才能让买卖双方具有同等的商品信息了解能力呢?我想到的方法,又脱离了物质资本的范畴,现在不能说。

  第三个:货币的标注,并不能保证买卖双方进行索赔时能达到最快捷,最有效。

  如果索赔进行得不顺利,我搭建的一切基础都会变得豆腐渣,全部垮掉。对了,我前面好像还没有说过任何一次商家受到商品负属性伤害,造成商家损失的情况,我现在就补充一个例子:甲现在要自杀,要求商家在杂酱面里面放上足以致命的重金属铅,不过杂酱面其他方面必须合格,口味之类感觉不能有变化。如果商家接下了这么个买卖,那么商家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重金属铅的时候,商家也有可能受到损伤,买卖结束之后,还可能出现生产杂酱面的竞争对手利用这个事件,对商家进行恶意伤害,这个时候商家就要进行索赔——这碗杂酱面的负属性标注肯定包含有这种风险。在这里,相比较买方向商家索赔而言,商家向买方索赔出现的问题更加大——甲在吃完这碗杂酱面之后,已经死亡,商家该找谁去赔偿?在我假设的社会状况下,甲的任何亲戚朋友之类,不能承担任何连带赔偿责任,就算找到甲的遗书,里面有让某人赔偿的事项,并且有该负责人的确认证明,但是由于该负责人并没有参加到买卖中来,索赔的进程将非常麻烦!可是,如果甲的遗书里没有关于这个买卖的索赔事项,又该怎么办?难道商家只能吞口水?自认自己倒霉?因为没有进行监管的第三方存在,商家又不能在没有甲的情况下,对甲的财产做些什么,暴利一下转变成暴亏,很不公平啊。

  买方也有可能遇到相同的状况,商家的所有人在买方索赔开始前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买方又该怎么办?

  解决方法好像只能在买卖进行时,做出相关的事项协议,可是每个买卖进行时,不可能都进行这种话题的商谈吧?那些没有商谈过这个话题的买卖,偏偏遇到了这种状况,又该怎么?解决方法肯定是有的,不过依然要保证买卖双方获得暴利与暴亏的对等可能性的方法,却少了一点,但,还是有的,不过,在这里商谈有点偏题,留到后面再论述。

  我现在只想到三个疑难杂症,如果我还想到别的,在后面论述的时候再来补充。

1。1。3  货币伤害买卖的整个过程
通过上面的论述,货币伤害商品买卖的整个过程有两个破坏点:商品合格标准、商品正负属性。第一个伤害是由于货币在买卖中必须获取利润,造成了商品特殊性无差别伤害;第二个伤害是由于货币没有标注商品含有的负属性,造成了商品特殊性无差别伤害。那么把这两个伤害点放到一起,货币伤害商品买卖的情况又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下面就来看看。

  当甲乙两人来到商家这里买杂酱面的时候,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甲乙两个每人选定了一碗杂酱面,两个交易的买卖双方,都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定价:生产商品花费的资本加上剩余价值,定价为A+B;商品的负属性定价为C。基于货币的流通量在整个市场的一小段时间内是固定的,增发的货币发行量又无法跟价值量等价对接,以及抛弃掉商品负属性C,甲乙两个人,在与商家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受到货币的伤害有:货币的利润,导致买方可以自由控制的价值量总量减少;支付货币购买时或之后,在使用商品进行再生产使,无法获得有效规避商品含有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并且没有获得与风险对等的盈利可能性。商家受到货币的伤害有:因获得利润而积累的货币,投入同种或者不同种的商品再生产,必将导致这些商品生产相对过剩,停止投资,由最终会导致货币过剩;卖方潜在损失风险,无法有效规避,并且没有获得与风险对等的盈利可能性。补充说明一下,这里的再生产范围包括各种享受、休假、娱乐等等消费。

  我的结论是,当两个破坏点一起作用的时候,互相之间应该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单独的买卖具有的伤害,综合起来之后,形成复杂的货币社会伤害体系。对于整个商品买卖市场而言,货币的利润导致了社会具有的商品价值量总量,与货币总量的互相敌对,又互相妥协,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停滞状态——某些商品出现了限量销售。也就是说,为了规避生产相对过剩,很多商品的生产销售者,自我捆绑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企业与商家,似乎不但没有导致社会出现经济危机,进而推动社会变革,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反而给人一种能够保持永远兴盛不衰的感觉!如果这种做法是正确的,那么关于生产力发展的说法,就得改变一下,如果不正确,那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

  货币不对商品负属性进行标注,导致两种每个人都具有生产能力的,并且能够直接加入到物质商品生产的商品,在买卖过程中,卖方始终处于被剥削地位,一个是大家应该已经认同了的商品“劳动力”,另一个是我刚刚想到的文化知识资本商品中的“心情”。也就是说,这两种生产其他所有商品必需的重要原料,由于掌控货币者制定了失衡的价格体系,形成了物质资本链条的畸形流动,如果不进行价值量流动提速,每隔一段时间整个链条就会崩溃一次。价值量流动提速的方法,一般都是利用货币政策来实现的,这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又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货币伤害商品买卖的整个过程,因为疑问涉及到了其他资本,只好暂停讨论。 。 想看书来

1。2  货币发行量的剥削
人类社会出现货币的时候,我记得在*的描述中,应该是没有任何人来控制货币发行量,也没有人来定义什么东西才是货币。那个时候,羊、兔子、木棒、黄金、银、宝石等等的东西,在买卖中都可能做过货币,不过,这些货币很可能在某一次买卖之时,失去了货币的性质,变成了商品。

  例如:甲有一头羊;乙有三只鸡;丙有三只鸭。甲要买鸭子,乙要买羊,丙要买鸡。假设三种商品的价值量有这样的关系:“一头羊”=“三只鸡”=“三只鸭”。

  我随便选一种商品作为货币:“羊”。现在,因为只有甲有货币,所以,甲得当第一个买方,找到丙,买下三只鸭子,丙又用羊在乙这里买下了三只鸡,整个交易结束。

  现在来分析一下,货币出现时,它的发行量为1,两次交易之后,货币的回收销毁量也为1,三个人之间的交易虽然使用了货币,可是在三个人的买卖完成以后,货币就消失不见了。

  在相同的条件下,三个人在商品之外,另外确定一种货币:黄金。黄金作为货币而言不具有任何价值量。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人在不同货币发行量下,交易会出现什么新情况。

  甲乙丙三方拥有的商品的价值量最大的是“羊”,假设羊的价值量为3克黄金,一只鸭与一只鸡的价值量为1克黄金。那么要完成相同的买卖过程,至少需要3克黄金,这3克黄金的货币该分发到那些人手里了?

  把3克黄金全部给甲,甲拿着货币买下丙的三只鸭子,丙拿着3克黄金到乙这里买下三只鸡,乙拿着3克黄金到甲这里买下一头羊,买卖完成之后,货币就回到了甲手中。把货币全部给乙或丙,结果一样。如果把货币平均分给三个人,甲用1克黄金在丙处先买下一只鸭,丙用2克黄金在乙处买下两只鸡,拥有3克黄金的乙,就可以拿着3克黄金在甲处买下一头羊,甲再用2克黄金在丙处买下剩下的两只鸭,丙再在乙处买下剩下的一只鸡,买卖达到甲乙丙三个人的购买目标之后,每个人手上的货币量与买卖进行前相同。

  现在,把货币发行量提高为4克黄金,无论是给甲乙丙三个人中的一个或者不平均地分给三个人,完成买卖的过程,与前面相似,在完成买卖之后,货币还是会回到持有货币的人手中。当三个人把货币发行量提高到甲乙两个人每人3克黄金时,有两个交易可以同时进行。当三个人每人都有3克黄金乃至更高的时候,三次交易都可以同时进行。不过,当货币发行量超过3克黄金以后,全部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时候,加入到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始终都是3克黄金,不应该有任何变化了。

  如果把货币发行量降低到2克黄金呢?采用分期付款的话,三次交易经过一系列的分拆之后,还是可以完成,只不过,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化了。

  我现在总结一下,要完成相同商品总价值量交易的条件下:随着货币发行量的增加,交易过程愈加简单,时间愈短;货币愈加集中,交易愈加简单,时间愈短;货币愈加分散,交易愈加复杂,时间愈长;货币发行量超过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具有的商品的总价值量之后,再针对其提高货币发行量,无法再简化、缩短交易过程。

  在《界限资本论》里,我没有对我的“价值守恒定律”进行严格定义,在这里,我对“价值守恒定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有必要阐述一下:在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商品价值量的方法的基础上,在物质资本、文化知识资本、工序资本三种资本的范围内计算,从人类诞生到现今,乃至消亡,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某个时间、某段时间,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所具有的总价值量都是一个常数——现在,我认为这个常数是0克黄金(任意货币单位)。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时间、空间作为武器,从人类社会进程中砍下任意部分,经过计算,该部分包含的人,个体和整体拥有的三种资本的总价值量,与债务总价值量,数值上刚好相等,加上资本流动方向之后,就变成了一对相反数。

  我为什么在这里说这些题外话?因为我发现,货币的发行量与对应的货币流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刚好能证明这一点,反过来,因为这一个还是值得怀疑的结论,在货币的发行量上一旦添加上点其他功能,必然造成剥削。 。。

1。2。1  发行货币的目的
在现今的社会中,发行货币、控制货币发行量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广大的买卖双方简化交易过程,而变成了稳定经济,保证经济发展。

  “难道这还有什么不好的吗?难道要经济大起大落,才是你的正途?”如果读者这样讽刺我的话,我反过来就要问问读者,什么是经济?我看过很多关于经济的定义,对于这个词的准确定义,我一直很迷糊,所以抱歉,得劳烦读者自己去查找了。虽然我这样说了,但也请读者不要把我当成门外汉(或者门外女),因为我相信,经济的定义应该都是包括我所说的三种资本,而且在经济链条中,我所说的三种资本绝对是主体——如果读者有打碎这句话的证据,那我实在是佩服之至——我真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还有不包括在三种资本中的东西!关于经济的比较狭隘的定义,可能只是囊括了三种资本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货币本来就是经济链条中的一样东西,离开经济,货币就什么也不是了,让货币来稳定经济,发展经济,这不是倒过来了吗?就像水管里的水,不承认水受到了水管的约束,反而认为,水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了稳定水管,发展水管——也许这个比喻不怎么恰当,但是,作为经济链条中的一部分,作为各种资本转换的中间人、催化剂……我相信,货币不能代表整个经济,经济肯定包含了整个货币。

  当然,我不是否定货币在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但是货币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唯一目的,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物”,其他作用完全是附带或者衍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