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人带着乐队和五千两黄金,住到武安,大摆筵席,招待宾客,还没等用完三千两黄金,诸侯国的谋士们就开始互相争斗起来了。
从桃园三结义到孙刘联盟(2)
当然,也有一些谋士是不接受贿赂的,秦国便派武士去把他们暗杀掉。一软一硬两手,就彻底让六国的君臣们离心离德,再也无法联合在一起了。
我们可以把“合纵―连横”法称之为人际关系中的通用行为公式,或者说是行动原则:弱势的一方必然要建立同盟,才能与强势对垒;面对着弱势的联盟,强权一方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去破坏这个联盟,一个又一个地把那些联盟者从队伍里拉出来,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而在这条合纵―连横公式背后,还有一条原则,那就是利益原则,是这条利益原则左右着是合纵还是连横。
刘备看到袁绍成不了大气,便借口联络刘表,跑到南方来投靠刘表了。结果,在曹操重兵压境的关键时刻,刘表不幸去世了,刘表的政权被蔡氏集团所控制,而这个集团最后又投降了曹操,弄得刘备如丧家之犬,无处可去,最后只好逃到了江夏这块刘表大公子刘琦的地盘上,暂时栖身。面对曹操的继续进攻,他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孙权的东吴集团,与曹操对抗。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集团最为担心的是孙权集团内有投降曹操的倾向,如果孙权投降了曹操,那么,刘备除了被俘或被杀,不会有另外的出路。
可是,在孙权的集团内部,的确有一个投降派,那就是以张昭为首的文臣队伍,他就像我们在前面讲到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谋臣,他们与领导者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孙权不敢投降曹操,怕被曹操杀掉,而他们却不一样。他们投降曹操只是换了个主人,说不定还能升官;而一旦抵抗失败,他们以及家小都可能身首异处。所以,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想说服孙权投降曹操。一旦孙权发生动摇,听从了他们的意见,那么也等于覆亡了刘备集团,所以诸葛亮的最大任务就是驳倒这些人的投降论,鼓舞起孙权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果然,诸葛亮不负使命,用了各种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诸葛亮除了“舌战群儒”,打嘴仗驳斥了群儒的投降论调之外,他又用激将法试出了周瑜的态度,并与他合力去劝说孙权抗曹。
在刘、孙两家联合抗曹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量的分析。
孙权说:“我不能让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大约孙权的全部兵马,也就是十来万人,而曹操获得了刘表的军队之后,有八十三万人,我们把十万这个基数看做是“1”,那么,孙权的实力是“1”,而曹操的实力是“8”。刘备呢?按照诸葛亮的说法,虽然刘备有过长坂坡之败,现有大量士兵逃亡,加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率领的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即一共有两万兵马,但这肯定是夸大之词。本来刘备就不足万人,再加上曹操大兵的袭击,估计最多也只有五千兵马,所以加上刘琦的兵力,他的实力指数是“0。15”。当然,孙权也需要这种联合,以增强自己的力量。但是刘备的兵力如此之小,再加上他刚被曹操打败,能否再战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东吴方面看不起刘备的力量是情有可原的。实际上,赤壁之战抗曹胜利之后,孙权看到了刘备实力不大,就想吞掉刘表原来的地盘,夺得荆、襄之地。这为后来导致刘备、孙权内斗以及关羽败走麦城埋下了伏笔。
刘备在结盟时的实力指数(1)
无论是战国时代的诸侯六国的合纵,还是赤壁之战前的孙、刘结盟,每一个加盟者的实力指数是不能不考虑的,在西方,这个指数被称为“权力指数”。
什么叫权力指数,其实就是一个人在一个集团内所具有的权威,在一个集团里,你的话没人听,没人理,说了也不算数,那么说明你什么权力也没有;要是你说话“一句顶万句”,就是说你有绝对的权力。当然,一旦拥有了绝对的权力,也就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统治者了。
在提倡民主政治的西方,恐怕谁都没有绝对的权力,连总统都会受到国会的弹劾,犯了罪同样必须接受司法的调查,因此西方人认识到权力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相对的。
相对的权力有一个获得权力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游戏的规则。我们都知道,当一家股东控股达到51%以上之后,它就拥有了决定权,董事长是由这家股东担任的,总经理由这家股东委派,一些方案只有得到这家股东的同意方可通过。
但是,在一家非常大的公司中,往往不可能让独家股东或公司的个人资产控股达到51%以上。就是比尔·盖茨的资产,在微软中也只能占到19%。如此一来,就只好由几个老板、几个股东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同盟才能解决问题。
在美国议会中,也同样如此。是民主党占据议员的51%,还是共和党占据51%,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果总统是共和党人,而议员也被共和党控制,那么总统的议案就容易被通过;反之,则会处处给总统掣肘,总统很可能寸步难行。
游戏规则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群体里是不一样的。议会里通过议案,可以定为简单多数同意就获通过,也可以定为2/3的票数通过才算数。不同的游戏规则就有不一样的玩法。然而,不管你的规则如何,人们努力的目标,都是为了争得更大的说话权(主宰权)、表决权、控制权,最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党派、集团甚至个人赢得更大的利益。
于是,西方的经济学家就对联盟中谁会有更大的说话权的问题作了如下的研究:
我们假设,一个资本家,有5个儿子,他死时,将他的遗产公平地分给了这5个儿子,他们每个人都占据了20%的资产。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儿子守土有方,经营有道;有的儿子则是没有出息的败家子。如此一来,他们的股份就开始变化了。现在,老大的股份扩大,在每个兄弟那里购得了3个百分点。于是,老大的股份增至32%,老二、三、四、五这几个兄弟都剩下了17%的股份。
在一般人看来,由于老大的资本增多,股份变大,他的权力指数无疑也是增加了,但其实不然。这一点让我们来慢慢解释明白。
狡猾的老大在资产更加充足的情况下,向他的兄弟们提出,想再收购他们每人一个百分点的股份。他的弟弟们谁也没有在意,同意了这个要求,又各卖给他一个百分点。这样,老大的股份就变成了36%,而他的弟弟们每人只剩下16%。
按照通常的看法,从32%变成36%,事情没有发生质变,仍然是渐变,因为老大一家仍然不能控股,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其实不然。
西方经济学家是这样说出其背后的奥秘的。
本来,具有32%的老大与任何一个兄弟建立联盟(再加17%)之后,所拥有的股份都只能达到49%,还没有达到51%,他必须再联合一个兄弟才能超过51%,才能得到决策权。而对于除他之外的弟弟们而言,任何三家联合(17%+17%+17%)都样能达到51%,同样可以拥有决策权。因此,尽管老大从20%增加到32%,一下子增加了12个百分点,但这12个百分点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时的老大与其他兄弟的权力指数是一样的。
而后来增加的4个百分点就大不一样了,拥有36%股份的老大,只要与任何一个兄弟建立联盟(再加上16%),就变成了52%,他就可以说了算了。
我们知道,每一个股东都有各自的打算,需要联合的股东愈多,事情也就愈难办。因此,小股东根本没有优势,只得听任大股东的宰割。因而,联合三家要比联合两家困难得多。老大的股份只要增加了这4个百分点,他就只需联络一个兄弟,或者说只需要一个兄弟与他沆瀣一气,他就可大权在握了。
所以,具体的权力指数可以这样来描述:是两个结合也好,三个结合,或者是四个结合也好,结合一次的权力指数为1,能结合几次它的权力指数就是几。
刘备在结盟时的实力指数(2)
这样算起来,在20%增长到32%的幅度上,老大的权力指数没有发生变化,依旧同其他兄弟一样拥有相同的权力指数,唯独后来增加了4个百分点后,他的权力指数一下子就占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在股份逐次增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只要股份稍有变化,权力指数就会发生突变。这种情况对于手中没有股份的普通老百姓是不会去研究并重视这些问题,但久在商场上滚打的企业家却是相当重视的。一旦他的股份接近这个临界点时,为了得到突变状态下的几个百分点,他甚至会花比股票的实际价格多几倍的钱,去买到这些股份。
如果将这个概念运用到孙权与刘备集团的联合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按照实际的权力指数(实力指数),刘备的实力指数很低。他新近打了败仗,又没有安顿好自己以及与敌周旋的根据地,刘琦的那一万兵士还不能完全算是刘备的人马,这样看起来,他在联合之中的实力指数顶多是0.1,而孙权是1。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一家股份公司中,一个股东的资本占据了90%,而另一个股东仅占10%,那么,这个小股东就只能任由那个大股东说了算了。所以,在赤壁这场各方面都不对称的战争中,长江以南的联合集团就是孙权与周瑜说了算;刘备既无说了算的权力,也无军队出现在正面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备军或策应部队,敲敲边鼓而已。
因此,诸葛亮作为刘备派驻到东吴的代表,开始是很受气的。
当周瑜带着部队到达了离三江口还有五六十里的地方依山结营之后,他自己住在中心大帐之中,而孔明只能在一叶小舟中安身。这个时候,周瑜把诸葛亮叫了来,对他说道:“以前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曹操反而胜了袁绍,是因为先断了乌巢的粮道。现在曹操的兵马有八十三万,我们只有五六万,怎么能对抗他呢?也必须先断曹操的粮道,然后才可以破它。我已经探得曹操的粮草都屯于聚铁山,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我要请先生与关、张、子龙等人一起,我也派千人协助,星夜往聚铁山去截断曹操的粮道。我们都是各为其主,请你不要推托。”
话虽说得客气,却是内含着“骨头”,在这段话语里,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意思:
首先,你们刘家阵营也该为这次战争出一点力气了,去截粮草吧!如果兵不够,我可以借给你们一千人。
其次,这次行动你不是为我们干的,而是为你主人刘备干的,你为你主人干事,总不该推托,不去执行吧?
最后,你们一切都得听从我周瑜的调令,不但不能推辞,而且要是完成不了任务,我还要处罚你们。
事实上,这是周瑜想害诸葛亮的借刀杀人计。事后诸葛亮对鲁肃说道:“周瑜要我去断曹操粮道,其实是想借曹操之手杀我呀。曹操这个人足智多谋,他平生就专会切断人的粮道,这次他岂能不以重兵防备而让我们去劫?就是周瑜自己去劫,也必定为他们所虏。所以我们应当先决水战,挫败北军锐气,再寻找妙计破之。希望子敬将我的话告诉周瑜。”周瑜听了鲁肃的传话,摇首顿足曰:“这个人的见识胜我十倍,今天如果不除掉他,将来必定是我国的祸害!”
由此看来,两国或者数国的联合,都是谁的力量大谁当老大,谁就能说了算的。按照一般的道理,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两者是“平级干部”,周瑜不能向诸葛亮发号施令,而即使下了命令,诸葛亮也是可去可不去的,没有非遵守命令的必要。然而,身处弱势的诸葛亮,在周瑜的营垒里却处于被支使的地位上,受气是难免的。只不过或者是作者罗贯中把诸葛亮写成了神人,他在与周瑜共同的决策之中屡屡想出了绝招妙法;因为他个人的努力而增加了刘备集团的实力指数。但我们可以料想到在这种境况下诸葛亮的真实生活一定不容易。所以,我们在看到诸葛亮游刃有余地化解这样的纠纷、而且充满着智慧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他的无奈与苦恼。
合纵为什么斗不过连横(1)
在战国的历史上,合纵没有斗过连横,最终是秦国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这是一个偶然吗?抑或是一种必然?那么,人们又要问:“为什么孙权与刘备的联合就成功了呢?他们一齐努力,促成了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大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