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强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点,让他带兵保护老百姓沿狼山退入关内。随后宋军听闻萧太后大军已至,各部又纷纷强烈要求撤退。曹彬大军开始冒雨撤退,各部争先恐后,失去了阵形。耶律休哥所忌讳宋军的正是科学的阵形,这个时候,他终于等到了战机,率领辽军追击。五月三日,辽军在歧沟关追击宋军,曹彬来不及结阵,更没有时间设置鹿角,临时将粮车环绕防御辽军。失去阵形的宋军是不可能抵御辽军精骑的,休哥四面围定,相机而进,宋军损失惨重。当夜,曹彬、米信等主将轻骑遁走,宋军全线溃散,各部纷纷逃过拒马河。然而正当休哥率军准备趁宋军渡河混乱之际追杀时,却突然发现有一支宋军在乱军之中依然整装列阵与辽军相抗。不用说,正是李继隆!

  当耶律休哥追亡逐北,主将曹彬仓皇逃窜之际,李继隆并没有跟着他逃窜,而是镇定的指挥本部像正常情况下一样列阵御敌。李继隆本人率主力列成步兵方阵直面辽军骑兵,李继宣率骑兵从侧面机动歼敌,辽军竟一时无可奈何,给大部队的逃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耶律休哥不由得长叹:“事已至此,竟仍不能送他一场完败啊!”但在仓皇涉河中仍有不少宋军战殁,刘保勋及其子开封兵曹刘利涉、殿中丞孔宜在军中督粮,均溺死在河中,只有李继隆部列阵退却,损失最小。耶律休哥侦知沙河附近还有数万宋军正在渡河,于是果断的放弃了和李继隆硬拼,前去追杀那边的宋军。这支宋军见休哥追来,更加慌乱,相互挤踏溺死者过半。宋军已经退守雄州,但耶律休哥心中犹自惦记李继隆,向萧太后请命攻打宋境,略至黄河为界。萧太后汲取了辽景宗多次乘胜反击却葬送胜果的教训,没有批准,只是收回失地。

  至此,规模空前的雍熙北伐结束,辽帝国又一次保卫了幽云,大肆欢庆胜利。首功之臣耶律休哥进封宋国王,并破例行再生礼,成为辽帝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行过再生礼的臣子。耶律斜轸进封守太保,萧挞凛进封兰陵郡王,其余将士各有赏罚。只有北院大王蒲奴宁本已立功,却被属下北大王帐郎君曷葛只里告发了十七条罪,经审理其中十一条罪名成立,遭杖责二十,降为西京留守,主持云州山后防线。而宋帝国方面则非常难堪,以前宰相赵普为首,纷纷上疏责难宋太宗。那些反战人士,更是言辞激烈,尤其是枢密院诘问太宗为何战前私自召开总参谋会议,而不让宰相参与。对此太宗理亏,只好向知枢密院事王显、签署枢密院事张齐贤、王沔声明:“以后你们共同监督我,我再也不敢了。”但他依然认定战略方案本身没有错,主要责任在于主帅曹彬不能节制部将。其实他这说法本身也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作为皇帝,他确有用人不当之责,试想如果用人大胆一点,主力一路以李继隆为主将,曹彬为监军,恐怕就不会出那么多差错。

  曹彬等败军之将身着白衣,跪于尚书省请罪。太宗命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司门员外郎知杂事李巨源审理,审理结果是曹彬、郭守文、傅潜、米信、崔彦进、杜彦圭、蔡玉、陈廷山、薛继昭共九人当斩。但是最终太宗没有处斩,将九人贬官处理。全军溃败之际,李继隆能够全军而还,通报表扬,升为侍卫马军都虞侯、云州防御使(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作武州防御使),知定州。田重进一路军以胜归来也都受到表扬。签署枢密院事张齐贤出知代州,顶替在撤退中牺牲了的杨业,协助潘美带领山后军。

  高梁河战役因为宋太宗准备不够充分,而且指挥失误导致大败,而雍熙北伐经过了精心策划却还是失败,这迫使宋帝国重新审视对辽战略,又逢西北党项叛乱事态愈加严重,暂时转入对辽被动防御。而辽帝国虽然在对宋战争中损失也很惨重,但经受住了两次重大考验,又成功的扶植了西夏作为宋帝国的牵制,开始考虑转入战略反攻。

碧血青天杨家将
碧血青天杨家将

  曹彬、米信在岐沟关溃败之后,雍熙北伐已经宣告失败,潘美和田重进虽然获胜,但也只能撤回关内,已经在平州登陆的海军也全部退入渤海。宋太宗急忙派部队镇守边关,迎回败兵,此时他手下已经无人可用,竟然把宋偓、刘廷让甚至张永德这些早就闲置了的老将请出来带兵,又令潘美军重出雁门关,将所攻占云、应等五州的百姓迁入内地。

  在潘美行动之前,耶律斜轸已经通过引蛇出洞的战术收复了蔚州,《辽史 耶律斜轸传》上称斩首数万级,但蔚州守军绝对没有这么多。并且又说他和潘美、贺令图在飞狐正面作战,又斩首数万,但其他史料均显示潘美退回后再也没有亲自出战,应该是错的。另一方面,萧太后已经亲自率军收复了寰州,所率部队有大臣耶律汉宁(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但此人不见别载,疑为耶律斜轸之误)、萧挞凛、南北皮室军、五押惕隐司等,共十余万众,并且都是辽帝国的禁卫精锐。

  在宋军参谋会议上,杨业提出一个方案:“先派使者通知云、应、朔州的人,我军离开代州时,云州的人就先跑回来,我军再去应州救人。辽军必然来攻,朔州的人就可以趁机跑进石碣谷,在谷口埋伏三千强弩,并以骑兵辅之,能够抗拒辽军,这样三州的吏民都可以保全了。”这个方案应该说比较现实,但是监军王侁却不同意,认为这样是完全放弃了寰州的人,还说:“我们手握数万精兵,却这么懦弱怯战,应该直出雁门,鼓行至马邑(朔州的一个县),和敌军正面交锋!”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也表示赞成(注意,潘美并未表态赞成)。杨业认为这样必败无疑,王侁又说:“你不是一直号称‘杨无敌’吗?现在却逗留不前,难道怀有二心?”这话说到了杨业的痛处,因为他是北汉降将,最忌讳人说他不忠于大宋,于是只好答道:“杨业不是怕死,只是战机不利,只能白白牺牲士卒而不能立功,既然各位责我怕死,那我就为诸位先死吧!”然后带本部兵出石峡路,直往朔州。临行前,杨业哭着对潘美说:“我此去必死无疑!杨业本是太原降将,早就该死了,皇上不嫌弃,还授予我兵权,杨家世感皇恩。我不是避敌不战,而是在等待机会为国家立功,现在是大家说我避敌,那我就死在敌人的前面吧!”然后又指着陈家谷说:“大家在这儿埋伏步弩,并以骑兵辅两翼,如果我命大不死,退回到这里,你们出兵伏击敌军,不然就一个都活不了。”潘美和王侁同意了他这个办法,各自带兵在谷口设伏。

  斜轸听说杨业又来攻朔州,令萧挞凛在路上设伏,自己正面应敌,佯败退走。杨业追击,萧挞凛伏兵尽出,斜轸也回师来攻,杨业大败,但是逃回到了陈家谷。然而情况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王侁本来和潘美一起在谷口设伏,但他登高而望,看见斜轸退走,又害怕杨业独占大功,于是要带兵前去攻击。潘美虽为主将,却不能制止。但王侁走了二十里又听到杨业兵败退回,于是径直撤回雁门关内。潘美强烈要求他留在陈家谷口接应杨业,又没有从命。无奈之下,潘美也只好撤回关内,把杨业抛在了敌军的追击之下。

  杨业边战边撤,一整天才回到陈家谷口,见伏兵都已经撤走,拊膺恸哭,对士卒大喊道:“此时我军已无活路,只能以身殉国!诸君可愿与我同死?”宋军将士无不为杨业的忠义所感,热血沸腾,返身与辽军再战。杨业的儿子杨延玉挺身在前,杀敌数十,满身负伤,一匹白马都被染成了红马,血尽人亡。73岁的老将岳州刺史(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作淄州)王贵亲手射杀数十名敌军,箭支用完,又以空弩击杀数十人,方才壮烈牺牲。最后宋军将士全部战死,无一投降。杨业奋战到最后一刻,手刃百余辽军,最后战马重伤倒地,终于被擒。《辽史 圣宗本纪》和《耶律奚低传》记载杨业退到狼牙村,藏在林中,被辽军右皮室详稳耶律奚低发现后射死,显然是错误的。杨业被擒后斜轸出了一口恶气,问道:“你号称‘无敌’,与我军作战三十年(他似乎把杨业在后汉军服役,与他作为战友的时间也算上了),今天终于被我抓住了,还有什么话好说?”杨业长叹道:“吾皇待我甚厚,我一直期待破敌以报,但是现在被奸臣所嫉,逼令赴死,导致王师败绩,哪里还有脸面活于世上。”然后绝食三日而死,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战后,杨业的妻子折(shé,音同“佘”)氏不依不挠,要求朝廷重处潘美等人,潘美也进行了顽强的辩解。太宗本来就非常痛惜杨业的死,裁定潘美等人有罪,将潘美连降三级,王侁、刘文裕被除名充军。王侁是后周名相王朴之子,却以人品低劣著称,可以说是把王家的脸都丢尽了。杨业被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留下的五个儿子都被录为官员,其中最有名的是长子杨延昭(原名杨延朗),日后也成长为对辽作战的主力,而折氏也因其正直敢争名垂青史。

  后人非常感念杨业及其子杨延玉、杨延昭的忠勇,创作出了《杨家将演义》等大量的小说、戏曲传颂杨家将的英名。在这些作品中,杨门祖孙数代都是大宋的忠臣良将,其中很多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折氏被称为“佘太君”,八十岁还挂帅出征,由此又引出了杨门女将的说法,把杨家的女子和媳妇都描写成了忠勇善战的女将,其中尤以穆桂英最为经典,其名声盖过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梁红玉、秦良玉,成为了中国女将的形象代表。而在这些作品中,不约而同的用到了一个反面角色:潘仁美。他作为杨业的上司,嫉妒杨业的功劳,将其害死,还长期和杨家将的后辈们作对,是反派中的反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潘美在雁门撤退时,作为主帅,不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又不能节制王侁等将擅自撤离,确实要对杨业的死负有主要责任。所以,虽然潘美在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战功无数,是结束五代乱世的英雄人物之一,镇守太原防区,鲜有败绩,此战之后第二年就病逝,享年67岁,这不光彩的一战简直就是晚节不保。潘美卒后赠中书令,谥号武惠,配飨太宗庙庭,从祀孔子,和曹彬、李继隆、曹玮一起被誉为“宋初四大名将”,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他却只能扮演永远的白脸奸臣角色。

  杨业,本是北汉降将,刘家也算待他不薄,但他没有愚忠于北汉国,而是选择了为大宋尽忠。他很明白,大宋才是值得他——一个炎黄子孙,应该尽忠的祖国。在这个将星云集的时代,杨业父子或许算不上超一流的名将,但是他们的忠勇却永远感动着世人,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曹彬、潘美、李继隆、休哥、斜轸、萧挞凛这些盖世名将一定都为和杨家将战斗在同一个时代而深感荣幸,我们这些后人也为有过这样的祖先而无比自豪。虽然我们明知杨家将故事和人物大多是虚构,但是,当杨令公、佘太君、穆桂英、杨x郎、杨y嫂、杨z妹这一个个文学形象鲜活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不是历史,但这正是历史中积淀出的伟大精神,更加值得我们铭刻在心。

  正是:

  雁门塞上金风凉,令公无敌断银枪。

  莫道降人不尽忠,碧血青天杨家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契丹的反击:君子馆战役
契丹的反击:君子馆战役

  萧太后虽然没有采纳耶律休哥的意见立即反击宋军,但并不表示她没有略宋的打算,她只是想准备充分之后再出兵。经过半年的准备,年底开始全面封锁边境,频频与宋军边防试探性接战。十一月,萧太后正式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皮室详稳萧排亚、驸马都尉萧勤德、萧继远、林牙谋鲁姑、太尉林八等率军跟随,自率主力在南京预备,全军开始向宋境开进。宋太宗分别以李继隆、刘廷让、田重进为沧州、瀛州、定州都部署,防御三关。这也是一场规模和雍熙北伐相似的大战役,只不过攻防双方交换了位置。

  初期接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是耶律休哥从来不看重这些小胜负,他的目标只有宋军主力,尤其是要让李继隆真正在他手下败一仗!

  按照宋军传统的防御战略,要拒敌于国门之外,不能将战场摆在本国境内,所以宋太宗要求三将主动出击,在关外击退辽军。田重进部首先出岐沟关,击败了小股辽军,甚至收复了涿州,但没有寻到辽军主力。十二月,刘廷让与李继隆合兵,准备北进,约好以刘廷让为先锋,李继隆随后支援。《辽史》上还提到了一位叫“李敬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