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可以在朝廷中世代为官,形成实际上的非正式组织。比如汉朝的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晋朝的王谢家族,号称“王与马,共天下”(“马”指晋朝皇室司马氏)、隋朝的八柱国、唐朝的陇右门阀,都对名义上唯一的国家皇权构成巨大威胁。当国家力量和某一个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对比超过极限时,这个非正式组织就已经可以取而代之了。而某些贵族虽不能直接取代君主,却也可以自立于地方,脱离国家的管制,形成暂时的分裂。
唐代大儒柳宗元的《封建论》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仍有一些行为企图将中国拖回先秦的分封建国领主时代,并隐讳的指出唐朝的节度使分封则属这种情况,会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都是不符合商鞅、李斯所设计的中央集权帝国结构的政治因素,是千百年来执政者极力想消除却又不能的事情。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它超越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在唐代以前,门阀和阶级的存在是一个社会现象,而不是行政体制和组织结构的人为设计所能改变的。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贵族阶层失去了名义上分封建国的权力,但是在单一制中央集权帝国中他们仍然能够享有重大的特权,帝国的官僚基本上都出自这些门阀贵族。尽管儒家学派强烈要求政府从民间公正的选拔贤能,而不是任人子弟,但是门阀贵族们自然不会轻易就范,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有一个过程的。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的选拔机制,门阀贵族总能利用非正式组织(一般是一个家族)的势力让自己的子弟充斥朝廷,阻止平民阶层打破他们在政治领域的垄断权利。
汉、三国、晋都是门阀贵族主导政治生活的时代,篡位和割据的事情时有发生。晋朝的“八王之乱”使中华民族又一次陷入了低潮,南北朝的朝代更迭速度在历史上仅次于后来的“五代十国”,而“五胡乱华”的残忍程度也不亚于前者春秋战国和后者五代十国,但与此同时也孕育着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
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朝废除了三公九卿体制,重新设计了三省六部制,更重要的是他首次确立了科举选拔制度,为平民进入仕途提供了一条制度上的规范途径。当然这并不是说隋朝的平民阶层已经可以压倒贵族阶层,但这至少是一个开始,有了开始,后面的路就已经启程了。唐朝仍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门阀贵族社会,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唐朝发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牛李党争”。这件事情在人类政治史上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微积分的创立在数学史上的地位,至今仍然在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牛党”指的是以牛僧孺为代表的科举进士(平民知识分子),“李党”指的是以李德裕为代表的门阀贵族,这两个派系在唐朝中后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虽然代表平民阶层的牛党并未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已经从汉晋以来的贵族阶层占绝对优势地位发展到唐朝的平民阶层基本具备与贵族阶层对抗的阶段。那么依此类推,唐朝的下一个朝代是不是就应该成为平民阶层压倒贵族阶层的新时代呢?
是的,这个朝代必然要来临,虽然唐朝的关陇门阀不会允许平民阶层的全面胜利,但是当唐朝这个朝代都已经灭亡的时候他们还能够阻止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唐朝的关陇门阀已经不能阻止历史的滚滚大潮,但是在此之前,中华民族还将经历一个痛苦万状的黑暗时代。多难兴邦,一个民族总是在灾难中前行。就在这血腥的53年,一个更加先进的社会形态已经在孕育之中,只等那个伟大的人物来最终确立了!
压轴主角,潜龙勿用
压轴主角,潜龙勿用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主席(毛泽东)的《沁园春&;#8226;雪》中提到的这四大帝王,中国人耳熟能详。毫无疑问,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有为之君,是本民族的骄傲。
秦始皇(赢政):千古一帝,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提出了单一制中央集权帝国的范本,他废除分封建国制度,他的郡县制成为未来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人类文明国家的一致模式,他让一个伟大的帝国初具雏形。
汉武帝(刘彻):不妨套用中国中央电视台鸿篇巨制《汉武大帝》片头对他的评语:“他为一个国家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他为一个族群树立了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第一次从国土和思想两方面实际上统一了中国,统一的汉民族从此神形兼备,正式登上人类历史舞台。
唐太宗(李世民):他让这个伟大的民族焕发了更大的活力,他让汉唐帝国的旷世天威传布四海,他的帝国让全世界人类遣使来朝,他第一次在世界文明的范围内树立起“中国”的崇高地位。
宋太祖(赵匡胤):他革除了五代积弊,使后代不再有军阀割据之祸,把汉民族从五代十国的血海之中解救出来,奔向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他的朝代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再难企及的政治、文化、经济高峰,他让地球上慑服于汉唐军威的众多民族从此心悦诚服的被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所真正吸引。
当然,这也不一定说这四位就正好是历史上的前四位,毛主席在这里将他们四位并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词格律所限,意思只表达了一个大概。事实上,商汤、武丁、周文王、周武王、汉光武帝、隋文帝、明太祖、明太宗、明神宗等等大致也不输给这四位伟人,但是这四位也确实在历史上发挥了标志性的骨干作用,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能被毛主席选中进入这首词也不无道理。
宋太祖赵匡胤,四大帝王中的压轴主角,也是本章的主角。
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二年,西元927年,距离大唐帝国的正式结束已经整整20年,中国人民实际上已经在浴血乱世中浸泡了百余年。这一年后唐禁军飞捷指挥使赵弘殷先生的太太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产下一名男婴,取名赵匡胤。按《宋史》记载,生产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不过可以肯定的说:以赵指挥当时的级别,是绝对不够有史官在旁边等着看他儿子出生的,所以这段话自然是赵匡胤先生当了皇帝之后自己吹的大牛皮,其真实性基本上可以不予考虑。其实中国明朝以前的史书记载中很多皇帝出生时都有类似的异象,这当然不是因为皇帝真的很伟大所以确实是真龙天子,而是因为他们都不是史官看着出生的,所以等他们当了皇帝,史官来问:“皇上啊,我们现在给您修实录,请问下您当年出生的时候是怎么个情形啊?”他就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大吹大擂:“啊,我,真命天子,出生时有什么什么异象,生下来就注定不是常人。你看,现在不就真的当了皇帝了吗?”反正没有录像,他本人的事情也只好由他本人红口白牙说了算。但是明朝以后就不同了,他们都是史官看着出生的,从怀孕起就有正规的史官在一旁记录(其实连受孕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再吹牛也不会有谁相信了。当然,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君权神授的国家,中国人也一向是不怎么信鬼神天相之类的东西,所以刘邦、李世民、赵匡胤这些人总是吹嘘自己出生时有什么什么异象,基本上大家也就是当个噱头在看。
虽然生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之中,但是赵弘殷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所以他的大公子(实为二公子,但长子早夭)无论是营养还是教育都还是很有保障,从小饱读诗书又练得一身好武艺。他并不满足于在赵弘殷的小康家庭中,凭借父母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而是从小立下大志,要解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儒家思想要求人们积极入世,尤其在乱世更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消极避世。在上千年儒家文明的熏陶下,汉民族一直都是一个积极进取,富有开创精神的民族。而赵匡胤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没有因为兵荒马乱而担忧世面上的治安状况,而是走出相对安全的将军家庭,走向了社会。因为他知道,他必须充分的经历了这个乱世,才能真切的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最终结束这个可怕的时代,将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带回人间。
赵匡胤17岁结婚,娶妻贺氏。20岁那年,也就是后晋出帝天运四年,西元947年,顺便说一下,也是契丹帝国太宗大同元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儿皇帝石敬瑭的侄子晋出帝(石重贵)和他的爷爷皇帝辽太宗翻了脸,结果被辽太宗打进了开封,后晋灭亡。契丹帝国(大辽)入主中原,不过由于中原人民群起而抵抗之,辽太宗又狼狈逃回,还被气死在路上。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称帝,建立后汉,即为汉高祖,此事属下一篇主要内容,此处暂不详述。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在当时肯定激起了很多汉族青年的愤怒,这其中就包括赵匡胤。眼见中原大地几乎被外族占据(建立后唐、后晋、后汉的皇帝是沙陀族人,但并未实施部族统治,所以汉族人民也没有在意他们的外族身份,然而契丹这么大个民族不在意是不可能的),军阀们还在相互争夺。赵匡胤愤然决定离家出走,外出投军,誓要荡平这滔天巨浪,还人间一派太平!
当然,青年在愤怒的时刻作出的决定,往往和现实有一定差距。赵匡胤离开了自己的军人家庭,到外镇投军,结果一路上很是狼狈,几下就把钱花完了,还“未逢明主”,结果当了叫花子,偷吃过庙里的莴笋,还在街市上赖过赌债被人打。后来到复州投奔父亲的老朋友王彦超,结果吃了闭门羹,不过好歹接济了10贯钱,避免了被饿死,但是工作依然没找到,救苍生平天下的大梦更是无边无际,或许这时候他也后悔过当初离家出走的决定。客观地说,这本来是一段相当坎坷的经历,结果在《飞龙全传》里面被写成了一段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游侠故事,其中还留下了华山对弈、千里送京娘、双龙会这些经典故事,可见宋太祖在后世眼中还是一个人气很高的正面人物。
当然,是金子就要闪光,赵匡胤这块真金终于被后汉枢密使郭威所发现,被引进到军中担任初级军官。按《飞龙全传》的说法,赵匡胤是先和郭威的侄子柴荣在患难中结识后一起投在郭威麾下,还和柴荣、郑恩甚至自己的亲弟弟赵匡义结拜为兄弟。但事实上赵匡胤当时是和军中另外几位初级将领结拜,称为“义社十兄弟”,分别是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这些人中有些提拔很快,渐渐掌握了军权,成为后来宋太祖建国的主力。
时势造英雄,英雄变时势。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纷争愈发深入的时候,能够结束这个乱世的人已经悄悄登上了历史舞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履霜冰至,见龙在田
履霜冰至,见龙在田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赵匡胤离家出走是正确的,王彦超没有收留他也是正确的,因为他最后落脚的郭威才是他的真命天子。
赵匡胤初投在郭威门下的时候,郭威正以枢密使职*三镇叛军,也就是三个在后汉建国之初就自立为帝的节度使。郭威率军讨平了这三支叛军,为后汉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战略局面,自身也赢得了极高的军事威望,并且在军中建立起比较广泛的人脉关系。而且在这期间,赵弘殷也率军参战,立下军功,并且找到了离家出走的赵匡胤。郭威也封了赵匡胤一个“东西班行首”的军职,是他的亲卫队其中的一个分队长。虽然职权不高,但这是赵匡胤走上官场的第一步。
刘知远建立后汉,迁都至开封,而将发祥地太原交由郭威驻守,并册封为天雄节度使,主要负责对契丹帝国的防务,统辖后汉的主力部队。这个刘知远也有点搞笑,正常人改朝换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改换国号和年号,但是刘知远在称帝之后才改国号。改了国号之后却说自己不忍心篡改晋朝的年号,但是如果要继续使用晋出帝的“开运”年号似乎又确实不太合适,于是非常有创意的恢复了石敬瑭的“天福”年号,并推算出当年是天福十二年,然后再过一年才改元“乾祐”。先称帝,再改国号,然后恢复前朝年号,然后再改新的年号,实在是政治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冷笑话。顺便说一下,刘知远其实是个沙陀人,但是伪称汉高帝(刘邦)的后代,“光复”汉朝。他的庙号叫做“高祖”,而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高皇帝”,史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