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超级大国。对此我只想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宝元元年的那次自然灾害,宋仁宗以不能为民解难,将四位宰执同时罢免。请注意!罢免他们的原因仅仅是不能为民解难,而不是政治因素。试问古往今来,还有那位最高领袖有这样的魄力?炫耀武力是肤浅的野蛮行为,这,才是一个超级大国最高领袖应有的魄力。
继位的宋英宗虽然很有抱负,但在位仅4年。他在位主要有三件大事,一是因为名叫赵曙,所以签署枢密院事的官名改称签书枢密院事;二是支持司马光编纂《通志》,是《资治通鉴》的前身;三是所谓的“濮议”。“濮议”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其实很重要。此事是因为英宗以仁宗远侄继位,其父濮王生前并未当过皇帝,但是英宗却坚持要给他追赠皇帝待遇,此事虽有部分宰执支持,但却遭到百官的反对,经过近两年的激烈争吵,英宗终于勉强达成目的。这件事很像明朝嘉靖年间的“大议礼”之争,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也想给他没当过皇帝的父亲追赠皇帝待遇,与群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十余年方才获胜。濮议和大议礼虽然争的只是个虚名,但是朝廷内皇帝却和大臣们处于对立面,最后朝臣们也会分裂成两派互相攻击,开始了一种非常不好的政治风气,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破坏了和谐社会。更为凑巧的是宋朝的濮议之后紧随而来的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熙宁变法”,明朝的大议礼之后也是以张居正为代表的“隆万改革”,不久后便是靖康之难和清军入关,这其中未尝没有必然联系。
宋英宗虽然年轻,但身体很差,在韩琦、欧阳修、包拯等重臣的强烈要求下,终于同意预立长子颖王赵仲针为皇太子。治平四年(西元1067年),宋英宗病危,韩琦果断拍板,拥立皇太子继位,改名琐,即为宋神宗。英宗享年仅36岁,在位4年。韩琦作为三朝宰辅,最初在陕西军对西夏作战,屡立战功,作为宰相又推行“庆历新政”,更两次主持继位,使帝国平稳渡过危机,实乃不可多得的社稷之臣。宋神宗即位后,御史中丞王陶提出韩琦担任宰执时间太长,逐渐养成了一些跋扈行为,不能再继续当下去了。于是六旬高龄的韩琦免去实职回相州家乡养老,建设了著名的“昼锦堂”,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私立学院之一。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韩琦卒,享年67岁,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飨英宗庙庭、从祀孔子,神宗亲自为其撰写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宋神宗即位时年仅20岁,志向远大,最爱摆弄太祖太宗的兵器,有荡平天下之志,他下令编篡的《武经七书》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学院的官方指定教材。当时王安石因为提出许多新颖的治国理论而名噪一时,年轻的宋神宗也被他的理论所深深吸引,曾与其畅谈。神宗说:“我想效法唐太宗,需要得到我的魏徵。”王安石说:“得到我就你可以成为尧舜,唐太宗算个屁。”其实在韩琦辞相时宋神宗就曾主动提出:“您离开后谁可以执掌国事,王安石如何?”韩琦答道:“王安石做个翰林学士绰绰有余,但是做宰相则万万不可。”宋仁宗在位时,也曾指出过王安石才华甚高,但性格有严重缺陷,不宜为相,当朝的官员也大多反对其升迁。但最终神宗还是顶住各方压力,于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将王安石提拔为参知政事,并开始实施其新的治国理念,次年又迫不及待的提为同平章事,成为首相。
与庆历新政主要针对整顿吏治不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主要着眼于财政经济,有农田水利、青苗、常平、均输、市易、保甲、募役、免行、矿税抽分等方案。其实这些新法的理论都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利于增强国家财政实力,拉动社会经济发展,而这些新法中的利率调节、政府购买、税收调节、通货膨胀等等,其实就是现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常用手法,也成为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渊源。西方人极度崇拜王安石,将其誉为天才的改革家。列宁在其1906年所作的《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中说:“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伟大改革家”,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但是,外国人对王安石的研究可以处于一个很超然的角度,因为他们只看到王安石的理论,而不必考虑实施的实际情况,就像人类用小白鼠做实验,不必考虑小白鼠本身所受的痛苦。对于宋帝国而言,激进的采用这些新法确有许多实际困难,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并非没有道理,而这个时候,王安石的性格缺陷开始显露。
首先是新法的义理问题,熙宁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扩大财政收入,然而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尚无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公开宣称其政府以盈利为目的。王安石犯了这个大忌应该尽量低调的埋头做事,然而以他的性格,却非常不以为然的和道学家们辩论,从一开始便失去了正义的地位。在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中,将政府也视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甚至有以政府作为盈利主体的财务分析方法,但这毕竟只能停留于数学模型,王安石却将全国人民都当成他的数学模型,其目中无人,震惊天下。
其次是新法推行太过于激进,这么多措施同时推出,而且基本上都是一步到位,没有任何缓冲。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合理过程,所谓“休克疗法”经常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现在深化改革最强调把握好速度、效益和质量的辩证有机结合,科学发展观则是全面、协调、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要坚持“五个统筹”,王安石显然违背了这些科学原理。义理问题那些道学家们嘴巴可以说,但影响不到王相公办事,同僚们面上也维护道学家,但实际上都心知肚明。不过当王安石过于激进的推出这么多措施时,他们也不得不站出来反对。事实上,所谓的“旧党”并不是真的反对这些新法本身,而是反对王安石操之过急。
再次是王安石的用人问题,他提拔起来的曾布、吕惠卿、蔡京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在徽宗朝充斥朝廷,安能不有靖康之难?
最后是最重要的,熙宁变法承接濮议,将宋廷的“党争”风气发挥到了极致,很多重臣忘却了自己的宰执重任,逞权术之争,将宋廷的决策机制带入到了一个非理性时代,这个问题我们还将在靖康之难中详细说明。。 最好的txt下载网
熙河开边两千里,欲发大战百万兵
熙河开边两千里,欲发大战百万兵
夏毅宗亲政后虽然向宋称臣,但也经常带兵袭扰边境。西夏曾希望宋廷能够用对待辽帝国的礼仪对待他,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于是夏毅宗便深以为耻,起兵报复,集十万余众进攻泾原,杀伤当地弓箭手数千,还曾身先士卒中过流矢,但始终没有引发大战,宋夏之争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对吐蕃诸部的经略上来。当初李继迁就定下了收取回鹘和吐蕃的策略,但由于宋廷较好的处理了吐蕃诸部首领而没有成功,现在前代首领去世,开始分裂成更小的部落,西夏的机会又来了。
神宗即位之初,进士王韶便进《平戎策》三篇,提出剿灭西夏的关键在于经略吐蕃,现在吐蕃诸部虽然名义上归附朝廷,但绝大多数仍处于部落政体,一方面实力不足以抵抗西夏,一方面忠诚度也难以保证,所以要逐渐取缔他们的部落政体,建成普通的州县。宋神宗和王安石采纳了王韶的建议,任其为管干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办公厅副主任),准备经略河湟的计划。
王韶到任后首先是采取招抚的政策,当时青唐最大的部落是俞龙珂部。王韶仅带数骑到其帐中招抚,言明利害,仅数日,俞龙珂部十二万口全部归附。有了这个示范效应,很多部落首领主动交出世袭政权,纷纷归附,河湟一带的国家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当然也有不愿意成为国家公民,要继续当部落领主的人,西使城(今甘肃榆中)首领禹藏花麻曾与秦州铃辖向宝交恶,在英宗年间便投奔了西夏,献出兰州一带的土地。夏毅宗大喜,以宗室女下嫁花麻,封为驸马都尉。招抚后第二步是对不愿意归顺的部落进行军事打击,毕竟,任何一个阶级都不会甘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宋廷会给与很高的待遇,但相比之下很多人还是认为不如享有部落的世袭领主权力更重要,他们就会在西夏的支持下和朝廷的平戎政策相抗衡。
唃厮嵒生有三子:瞎毡、磨角毡、董毡,他卒后董毡继位,前两位则获取了分封土地,吐蕃河湟部一分为三,这也是封建领主制政权的常见模式。瞎毡的辖领在河州(今甘肃临夏),离西使城很近,瞎毡卒后其子木征认为难以自保,于治平三年(西元1066年)率领青唐诸羌归附西夏。但西夏刚得到河州又丢了绥州,左厢监军嵬名山之弟嵬夷山暗中联系宋帝国知青涧城种谔,种谔点集大兵突击嵬名山的营帐将其擒获,嵬名山无奈只好献出绥州。夏毅宗得报后立即派出四万大军救援,种谔就用刚归附的部队背城列阵,大败夏军。延州东路巡检折继世与嵬名山合兵试攻银州,夏军又大败。绥州,作为平夏部最初的五州之一,在西夏建国以后再次丢失。
同年,夏毅宗崩,年仅21岁,其长子李秉常继位,即为夏惠宗,年仅7岁,由其母梁太后摄政。梁太后任用其弟梁乙埋为国相,大肆提拔梁家子弟,掌控了西夏朝政。夏毅宗在位时推行汉化,梁太后本身是汉族,但是她执政后却反对汉化,熙宁二年(夏乾道二年,西元1069年)以夏惠宗的名义向宋廷上表要求恢复蕃礼并获得批准。梁太后喜欢比自己小七岁的小弟弟,这种女人肯定是非常好战的,她时常与宋交兵,曾遭到宋廷的经济制裁仍不悔改,而且动不动就要集结三四十万的大军出动,却又没有什么完善的战略规划,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还经常被董毡偷袭后方,给西夏的经济增长和百姓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随后宋军向西夏发起了反击,种谔一度进攻甚急,连续攻克银州周边堡垒,夏军毫无士气,不能支撑,梁太后被迫向辽帝国求援。辽道宗遣使赴宋廷斡旋,并承诺发兵三十万助战,夏军士气重振,种谔才退回延州。
正面战场暂息兵锋后,宋夏双方都加大了对吐蕃的招抚力度。熙宁四年(西元1071年),王韶修复了古渭砦。古渭砦在今甘肃陇西,即唐朝的渭州,安史之乱后被唐朝丢失,现又被王韶收回。按王韶的建议,以古渭砦为通远军,王韶暂为知军。熙宁五年,王韶开始进攻不愿归顺的蒙罗角、抹耳水巴等部族,诸部在抹邦山(今甘肃狄道县东南)占据地势准备抵抗。王韶的参谋们都认为地势不利,不宜作战,但是王韶却说:“敌军如果占据险要不出,我们只能徒劳而回,现在已经入了险地,就要去攻取险要!”下令“敢言退者斩!”宋军登山逆战,蕃军居高临下,宋军略有不敌。这时文官王韶身被甲胄亲临一线,宋军士气大振,终于击溃蕃军,四散而逃。木征率兵渡过洮河来援,重新集结羌众。王韶声东击西,留部将景思立、王存在抹邦山继续虚张声势,自己带兵突击武胜(今甘肃狄道县),大破木征部首领瞎夔等,守将瞎药弃城夜遁,大首领曲撒四王阿珂出降。宋廷在武胜设镇洮军,后又改为熙州。
熙宁六年,宋军又攻取河州,周边许多蕃部宣布叛宋独立,王韶回军*时木征又趁机占据河州。王韶没有立即进攻河州,而是破诃诺木藏城,穿露骨山,向洮州(今甘肃临潭)进军。木征忙分兵驻守河州,自率兵来援洮州,王韶在路上迎头痛击,趁势收复了河州,继而分兵攻占熙、河附近的全部州县。宋廷在该地区设置了熙河路,与陕西的环庆、鄜延、秦凤、泾原合称为“沿边五路”,成为封锁西夏的主要战场。王韶带兵五十四日,转战一千八百里,攻取五州,斩首数千级,取缔部落无数,收伏蕃部三十余万帐,因功进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次年又入朝升为资政殿学士。
王韶入京的间隙,木征又趁机出兵,宗哥部首领鬼章以言语引诱河州团练使景思立出战。景思立非常轻敌,一怒之下率六千兵出战,钤辖韩存宝、蕃将瞎药苦劝不听。景思立率军进抵河州西北踏白城陷入重围,激战后景思立勉强突出重围。景思立对自己的冲动非常后悔,本想自刭谢罪被部将制止,但他死意已决,又返身杀入敌阵终于阵亡。当时朝廷已升其为忠州防御使,还没来得及正式拜将,朝廷认为他虽然忠烈,但是轻敌丧师,没有再追赠官职。木征趁机率大军围攻河州。
景思立兵败后王韶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