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生的故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离开首都北京的前一天,春生特地乘公交车来到天安门广场,春生数着广场的方格来回不断地走,来到人民大会堂门前,望着石柱子发呆;然后春生又来到天安门城楼下,望着微笑的毛主席像,看了又看;望着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心里想:哪年哪月我才能再睹您的尊容!想不到时隔四年,一九六六年十二月,春生又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一九九八年暑期,春生再一次来到首都北京旅游,并参加了天安门壮严的升旗仪式。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  下放去农村
七月八日,春生告别了王大姐和同事们,踏上了回乡的列车。当春生来到阔别三年多的家乡;所见到的情形真使春生十分犯难:家中房子早已被拆,留下一片废墟,家里原有的农家具亦不翼而飞。春生既无叔伯,又无兄弟姐妹,将如何安身呢?春生叹息,春生彷徨。无计可施,春生只得暂时寄居在姑妈家。且户粮关系又无法落实,只能暂时放在口袋里。

  姑妈家住在古镇,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因此,经常碰见到许多老同学和老朋友,见了面他们都说春生真‘傻’:为什么要下放?为什么不留在那里?为什么要回来吃苦?几个‘为什么’问得春生稀里糊涂,无言以对,连春生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下放。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心里着实有点后悔,为什么不听那位女处长的劝告,为什么那样碍于面子,面子能当饭吃吗?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要是继续留在北京该有多好。

  几次碰壁,弄得春生心烦意乱,象个无头苍蝇似的,不知往哪儿走。春生的表妹见春生一天到晚垂头丧气,说:“春生,别急,要么我的民办教师给你当,我真不愿干那份苦差使。”她的话倒提醒了春生,要是以教书暂时来糊口那也行,但万万不能去夺她的饭碗,表妹暂时也没有其他活儿可干啊!

  第二天,春生再次去找区委的杜书记。他见了春生就说:“关于你的问题我们已研究过了,根据你的情况,我们意见是让你去七里坪农场,你自己可以去看一看,如果行,再来找我,我给你开介绍信;如果想教书,你到你原来所在的公社去找范书记,我已将你的情况同他谈过了。”杜书记倒是个爽快人,说话办事十分干脆。

  翌日,春生来到七里坪农场,刚好碰到一位同学,他留春生在那里吃中饭并谈了一些情况。吃过中饭,春生决定去公社碰碰运气,于是乖11号汽车前往公社所在地。范书记不在,接待春生的是公社汪副书记,他听了春生的简单介绍和来意之后,就很爽朗地说:“行,行,要么你就到邹家庄小学去教书,怎么样?”

  “可以。”

  “那好,你自己去邹家庄看看,就说是我推荐的。”

  春生告别了汪书记,好在邹家庄小时候曾经去过,那里还有春生好几个同学,所以走起来比较顺当,很快来到了这个村。找到村里的几个主要领导后,跟他们一说,大家一致同意春生当任他们村的民办教师,并讲好每月工资15元。第二天,辅导区的校长就通知春生去县里参加暑期教师政治学习。就这样,在公社汪副书记的推荐下,春生当上了民办教师。

  汪副书记是安徽歙县人,他原在县粮食局工作,一九六一年作为工作组来到该公社,后来就在该公社当副书记了。他经常深入村子了解情况,帮助村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为人正直,性格直爽,敢做敢为。看上去他很严厉,其实不然,他待人蛮客气、蛮随和的。他有时下村晚上不回去就和春生合铺,春生到公社去开会也经常和他一起睡。他对春生很关心,经常和春生一起促膝谈心,肯定春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指出春生某些方面的不足,对春生的成长,倾注了他不少的心血。春生真不该在‘*’中跟着喊‘打倒汪XX’,现在想起来还感到十分内疚。汪副书记后来被提拔担任区委书记,再后来又被调任为市里的粮食局局长了,一直到退休。

2  上任为人师
邹家庄许多学生听说来了新老师,非常高兴。大家簇拥着春生走家串户,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因为学校是大队办的,只收书簿费,不收学杂费,家长们送子女入学的热情很高,两天中就收了30多个学生,全村的绝大部分学龄儿童都来上学了。春生把这些学生分成四个年级进行复式教学。当学生第一次齐声喊‘老师好’时,春生内心不知有多高兴。但为了上好复式课,春生浑身的解数都用上了,还是不甚理想。真好比水鬼揿两能头,揿了这边的,那边又浮起来了。这个“动”和“静”实在有点难以搭配。要么“动” 得太多了;要么“静”时学生无事可做,就讲起话来,影响其他年级授课。春生一边不断地向老先生请教:深入到课堂,听老教师上课,看他是如何进行“动”“静”搭配,如何妥善安排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时间;一边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叫做摸着石子过河,渐渐地初步适应了复式教学工作。年级最多时春生曾经教过六复式,也感到不吃力。直到七二年该校扩了班,增添了一位老师,每人教两组复式时,就感到比较轻松了。

  上级*门对普及小学教育十分重视,要求大家尽可能地把所有学龄儿童都动员入学。因此,每学期的留扩生工作十分艰巨,尤其是在农村,或多或少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女孩子辍学的比较多。记得为了动员一个女生入学,春生一连去了她家十几趟,她母亲有点不耐烦了,春生人还未进她家门,就说:“老师,叫你别来了,别来了,你还来干什么?”春生接过话茬说:“来叫你女儿到学校读书呗!你不让她读,我明天还要来,直到她进校为止。”由于春生多次劝学,加上这个女孩特别爱读书,终于又回到了学校,后来她还考取了师范学校。之后,她的父母见到春生曾多次说:“幸亏听你的话,我的女儿才有今天。”

  要想做好留扩生工作,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有一户人家,家中一连生了五个女儿,最后生了个儿子,父母把儿子视作宝贝,让姐姐小芬停学带弟弟。而这个小芬十分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也不错。她自己不甘心辍学,一次又一次跑到学校,央求老师到她家说服她母亲让她重新回到学校读书。春生十分同情这个小芬的遭遇,一连三天去她家做她母亲的思想工作 ,都未有结果。过了两天,春生又一次来到小芬家中,她母亲见了说:“老师,上次我不是跟你讲清楚了,小芬要在家里带弟弟。”

  “这样行不,弟弟照样带,书照样读。”春生想了一下说。

  “哪有这样的好事?”

  “我想让小芬把弟弟带到学校去,这样,读书、带弟弟不是两不误了吗?”

  “孩子哭了怎办?尿了怎办?”

  “这些不用你操心,我会妥善处理的。”

  第二天,小芬抱着弟弟重新回到学校,回到了同学们中间你看她笑得有多开心!

  春生一方面允许学生带弟妹上学,还允许部分学生迟到早退,让他(她)们回家帮助家中做些事情。因此,春生班很少有流生,入学率一直居全公社全茅。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  学生家轮膳
农村小学没有食堂,开始时春生在大队支部书记家中用膳,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支书对春生说:“老师,我们经过商量,决定由学生家长来轮膳,明天你先到第一生产队队长家中吃饭,他会来叫你的。”他停了一下,继续说:“除了几个困难户不轮外,你算算看,每个学生得轮几天。”说着他掐着手指数着困难户的户数。

  春生算了算,说:“每个学生轮四天就差不多了。”

  “那好,这样你可以更安心地教书了。”就这样,春生开始在学生家中轮流用膳。

  学生家长十分好客,他们总要拿出自己家中最好的菜肴来招待老师,因此,每天吃的菜肴虽然不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每餐却有荤有素,非常丰盛。有的家长在老师轮膳的同时,来家上工的木匠、蔑匠等也安排这几天,这样可以省去一笔买菜的开支。

  有一天,春生到一学生家中吃饭,刚好两位木匠师傅也在该学生家中上工。吃饭时,木匠师傅的规矩可严了:夹菜时只夹靠自己一边的,不久,每个菜碗靠自己的一边成了一个小坑。盛第二碗米饭时才开始吃肉,年长的那位木匠师傅招呼春生说:“老师,吃肉,吃肉。”

  “好,谢谢!”春生点了点头。坐在木匠师傅旁边的那位年轻人,看来还不到二十岁,大概是他的徒弟吧!徒弟见师傅招呼春生吃肉,就毫不客气地夹了一块猪肉放到自己碗中,吃将起来。当时,“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刚过,每人的肚子都比较空,盛饭用的是不太小的龙泉碗,也叫蓝花碗,每餐得吃上两碗才能填饱肚子。只见那位木匠师傅很快将第二碗米饭吃完了,但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筷子,只见他手拿筷子在空碗中不断地拨弄着,发出叮叮噹噹的声音。这下可把春生搞懵了,后来,他才涣然大悟:原来他是在催徒弟快点吃,按照规矩,只要师傅一放下筷子,徒弟就不能再吃了。为了不使徒弟饿肚子,所以他才不得已做出以上的动作。

  按照农村的习惯,每天中饭到晚饭之间还安排老师吃点心,每天的点心决不会一个样,学生家长变着法儿给老师换花样:有炒年糕、炒粉干、蛋炒饭、汤圆、蒸糕、麦卷等等,一般由家长送到学校来吃。春生在学生家轮了六、七年膳,全村每户人家的饭基本上都吃过了,有的是吃了多次,春生实在不好意思再轮下去了,就决定自己烧饭。虽然这样,但是每逢农家有婚娶、造新房子等喜事,一定要请老师吃酒,以示尊重。碰到象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学生还作兴给老师送清明馃、粽子,你非收不可,不收会说你看不起他。因此,到了这些日子,春生天天吃学生送来的印馃啊,粽子呀。有时仍然吃不完,不得不叫学生家长帮着吃,否则馊了太可惜 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4  结识邹大爷
农村小学没有教师宿舍,春生只好被安排在一名学生家长的楼上借宿,这户人家的主人叫邹春田,邹大爷读过几年书,喜欢听说书,看戏文,尤其是《说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故事情节。他为人随和,通情达理,思想不守旧,处理事情干脆利索,春生十分乐意和他聊天,不久,春生便和他成了老朋友,一有空,他俩常在一起聊天。什么政治历史,天文地理,天南海北,天涯海角都聊,显得十分投机。

  有一次,正聊在兴头上,春生突然问:“大爷,村上人都说你年轻时得过什么宝藏,这可是真的?”

  邹大爷哈哈大笑:“哪有什么宝藏可得,不过……”

  邹大爷给春生讲起了他年轻时的一些情况:

  “当时我们兄弟三人我是老大,父亲死后我就当了家,十几号人在一起生活,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家处事要公道,只有你当家不为私心,兄弟姐妹才会听你的。再说什么事都要一碗水端平,家中的一切收支透明度要高,我有一本家庭收支帐,进进出出的收支情况全记在上面,兄弟们可以随时查看。直到现在,我还有记帐的习惯。另外,我牢记一个道理:“家和万事兴”,我们兄弟仨很团结,很齐心,像一个人一样,家中的大事一起商量,一起筹办,各有任务,各有责任。

  “记帐不仅仅是给弟弟们看的,一年下来,家中大概有多少收入,所有支出得多少。这样,可以划算一下来年的事情:哪些收入可以抓住,除去正常的开消外,可以办哪些大事?在我当家的时候,修了两幢房子,其中现在我二弟的这幢是重新放到重造的,还新盖了一幢新楼房,就是我大弟他们现在住的那幢。因此,村上的人见了,说是一定得到什么宝藏了。

  “噢,原来是这样啊!”春生听了邹大爷的讲述,方才明白过来。

  其实,邹大爷的生活十分坎坷,他娶过两个妻子,结发妻子给他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他的第三个儿子三岁时就去世了。前妻亡后又续了弦,第二位妻子又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真可谓子孙满堂。但不幸的是他的第二位妻子又离他而去了。可怜的他又当爹又当妈,将后妻生育的姐妹四个扶养大。

  春生住在他家时,大儿子、二儿子已经自立门户,第三个儿子从小就跟大嫂,由大嫂一手带大的。他和老四、老五和两个女儿一起过,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四已经十七虚岁,生产队里可以争口粮吃了;三女儿虽然才十五虚岁,缝补浆洗的活儿她全包下了。只有七虚岁的老五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