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考战斗手册-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文提到的那篇指责巴蜀中学的“炸弹帖”,发布时间是6月9日中午12:25:00。这个时候,最后一批参与外语加试的同学也已经在当天上午结束了他们的全部考试,因而不会有任何一位考生受到此贴引发的恐慌心理的波及,从而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无论是南开中学的还是巴蜀中学的。可见发帖者虽然满腔怒火,却小心翼翼地不想影响任何一位考生的发挥。假设这帖子赶在高考之前发布,可以想象,一定会让许多重压之下的考生和家长崩溃,让许多学子名落孙山,而那帖子也会变成“杀人帖”!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2)
不幸的是,这样的“杀人帖”早已泛滥成灾,在各地流传。在互联网的论坛里,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中,人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高考的种种不公平以及无数常人无从得知的黑幕(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得知了)。其中大多数纯属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可是却让恐慌与不信任蔓延开来。大多数蔓延的情绪都缺乏理性,并且越蔓延越没理性。有些人寄希望于这些情绪能对高考起到监督作用,但是本狼以为,所有的高考家庭都必须提防这种恐慌情绪,不要让它进家门。恐慌像毒素,将会严重干扰考生的信心,甚至进一步引发畸形的怨恨——之所以说畸形,是因为这怨恨根本建立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建立在错误地认为高考完全不公平的基础上。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必须对这一点有信心,各位考生才能怀着正常的心态投入复习,走入考场。那些成天在网上破口大骂高考不公平的,往往是一些LOSER——高考的失败者,生活的失败者。如果他们不是那么乐意让消沉与负面的情绪包裹自己,原本未必就会输掉。如果有的同学尚未高考就投入到这种谩骂中,那么请立即抽身出来,并且从心态上彻底摆脱掉那种负面影响,否则你的高考必输无疑!本狼诚恳地建议各位考生,在一生中都要尽力抵挡那些负面的垃圾信息,它们貌似有理但其实就是想拉着你破口大骂让你丧失正常人的底线。即使高考失利,也大可不必像他们那样就此输掉人生。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因为公众决不接受高考中的哪怕一星半点不公平,因为这涉及到孩子们的前途,涉及到每一个人,哪怕是习惯于麻木不仁的人——的良心底线。在这件事情上,全社会都会齐心协力、寸步不让。而国家机器也会顺从民意,坚定地纠正每一起被揭露的不公平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一有高考不公的事实被披露,媒体会蜂拥而至,网络会密切关注,社会公众会采取近乎追杀般的敌视态度对待当事者。
  这就是为什么重庆高考民族加分事件会一查到底,直至拨开巫山云雨,让涉嫌造假的高考状元他老爸丢了官职。
  这就是为什么罗彩霞事件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顶替上大学的行为被聚焦直至水落石出,冒名者身败名裂以后只怕连工作都不好找。
  这就是为什么吉林松原考场多起舞弊行为被披露后,整个地区的形象都沦为负面,甚至有媒体暗示大学招生以及用人单位面试求职者时应对来自松原的学生“区别对待”(注,本狼不赞成此等盲目株连)。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虽然有不少人坚持认为,以前的高考更公平、更严格、含金量更高。但是据我所知,在1977年的高考中,有高达570多万考生报名,而最后录取的人数仅为万人,录取比例是21:1,录取率是。对比一下吧,2009年高考考生总数高达1020万人,录取人数630万,录取率达到62%。正如本狼在前面的章节所述,如果把1977年的考生挪到现在,全体录取都还有富余。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断定2009年的高考比1977年的高考要公平得多的多,因为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进大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这正是在1977年的寒冬里暗自落泪的543万落榜考生没能实现的梦想!
  尽管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从前吃香,但是朋友,我跟你说吧,要是少部分天之骄子吃香的同时,却有无数同龄人求学无门、升学无望、梦想被埋葬,那么那种所谓的“吃香”就毫无意义!尽管扩招带来种种问题,但是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增量,正在决定性地改变着我国人口素质的基本构成,并让全民知识水准显著地获得提升,这是件好到不能再好的大好事。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3)
让更多人受教育,受更高的教育,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公平。
  以下是本狼收集到的一些全国高考历史数据:
  1977年,570万人报考,录取27万,录取率。
  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万人,录取率。   
  1979年,万人报考,录取万人,录取率。   
  1980年,333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  
  1981年,259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   
  1982年,187万人报考,录取32万人,录取率。   
  1983年,167万人报考,录取39万人,录取率。  
  1984年,164万人报考,录取48万人,录取率。  
  1985年,176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   
  1986年,191万人报考,录取57万人,录取率。   
  1987年,228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   
  1988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录取率。   
  ……
  2001年,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527万人报考,录取321万人,录取率。
  2003年,613万人报考,录取382万人,录取率。
  2004年,723万人报考,录取447万人,录取率。
  2005年,867万人报考,录取504万人,录取率。
  2006年,880万人报考,录取530万人,录取率。
  2007年,1010万人报考,录取567万人,录取率5。
  2008年,1050万人报考,录取599万人,录取率。
  2009年,1020万人报考,录取629万人,录取率。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但不是没有漏洞。以英语考试为例,农村考生的英语基础显然远远落后于城市考生,但是他们的英语分数标准却是完全相同的。依本狼之见,这对农村同学就很不公平。
  每年高考都有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其中有些很有道理,比如烈士子女、驻边的军人子女等。但是有些就很值得商榷一下。
  比如“奥赛”,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呼吁取消散发着铜臭味道的“奥赛”, 更不该高考还要加它20分。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他甚至明确指出:“奥赛”对青少年的危害要大过“黄赌毒”,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再比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来的目的是发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但就是因为政策规定获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可加20分,导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越来越变味,许多作品干脆由“专家指导”变成了“专家制造”,据说现如今有的中学生选送参评的作品直接超越了硕士、博士生水平。为了加这高考20分,许多地方的“科技创新大赛”已经快要沦为“山寨创新大赛”了。
  有些省份给“品学兼优”的“省级优秀学生”加分,但是“省级优秀学生”不论是从名额分配、评选标准或是评选过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获得“优秀学生”称号的未必真正优秀,其背后往往有着很复杂的人脉关系及家庭背景,甚至涉嫌*。直说了吧,怎么省级领导同志的子女就那么容易当上“省级优秀学生”呢?所谓“品学兼优”,既然学优那么有何必要再给你加分?而品优者首先就应当不乐意以加分的形式占其他同学的便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4)
据《中国青年报》披露,2009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多数都来自权势家庭。以某市一中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为例,其中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是副区长、银行行长、副局长、科长、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公司董事、副总等,其余6名都是教师子女。他们靠航模加了20分之后,浙江的航模水平仍在原地踏步,只有创收大幅提高。还是北京做得比较好,什么“三模三电”,统统取消加分。
  以上这些可能有猫腻的加分令人头疼,当初设立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在高考的变态重压之下,好东西也会变形的。据说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考虑取消类似于“奥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优秀学生”以及什么劳什子的航模加分。拜托你们马上就这么干吧,别再磨磨蹭蹭的了。不过,以上这些加分导致的不公平主要是针对尖子生之间的竞争。比如某农村考生,没机会练什么装模作样的航模,于是被挤掉了上清华的机会。本狼对于加分政策的建议是,大幅调整,能砍则砍。你就算不加分,优秀的还是优秀,喜欢钻研的还是会出科技成果,航模照样在天上飞呀飞,只是一定更纯粹。
  而最重要的建议是,本狼认为,应该给所有农村考生无条件地加20分,不行就10分,还不行就五分。城市同学别不服气,高考基本公平,但最让本狼耿耿于怀的不算特别公平的事,就这么一桩。
  说到高考公平的话题,不能不提一下广为诟病的“北京上海高考太容易”的话题。这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着。上网随便看一下,就会看到如下言论:“北京学生考四百多分就能上清华”、“我们这里只能上专科的分数人家上海人就可以上一本了”……然后是铺天盖地的哀叹和斥责。本狼深深地同情各地学子,并认为这件事情上显然是存在不公平的,但是不认为这事值得大家大动肝火。
  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总数是1020万人,录取629万人,录取率。北京地区的报考人数是10万人,让我们索性把这10万人统统去除,剥夺他们的高考机会。全国的报考人数将会降至1010万人,录取率上升为。这意味着各位北京以外的考生仍然必须面对激烈到有些变态的高考,情况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许多同学,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同学,认定北京的学生挤占了自己上北大、清华的机会。让我们以北大为例,该校每年招北京学生300多人,就算全部平分给全国各省,每个省份也只能增加十来个名额。各位不妨掂量一下,自己有无可能抢到本省新增机会的十分之一。其实,在北京400分是上不了什么好学校的,想杀进北清同样需要成为顶尖学生,好比2009年北京的文科状元考了688分,而理科状元的成绩是703分。此地教育气氛浓厚,高中名校荟萃,又多各地精英人才的第二代,出高分学生并非难事。倒是北京本科录取的分数线确实很低,原因很简单,这个城市大学多,光市属院校就足够北京孩子挑挑拣拣的了。这就是发达地区的优势之一: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正是这样的优势激励着更多的城市和省份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变得更发达。
  列举这些情况,并不是说本狼认为北京已经做得很公平无须改进了,非也非也。本狼以为最合理的方式是:所有在京的国家重点大学、部属院校,一律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额。事实上,位于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已经开始这么干了。我们应该一起推动北京的其他院校也朝这个方向努力。可是,我必须公平地说一句:在这件事情上,北京已经比其他许多城市要做得好很多了。北京的许多重点院校,包括北大清华,北京学生的比例只占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这是所有拥有重点院校的城市中做得最好的一个,在其他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里,重点院校本地生源的比例都达到50%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上升之势。我们总不能一方面对本地大搞地域歧视的举措视而不见,一方面把板砖拍向在公平之路上走得最远的首都吧(2004年部分高校本地生源比例:北京大学17%、清华大学16%、复旦大学44%、上海交大47%、武汉大学50%、南开大学55%、浙江大学61%……)?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5)
其实,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尽力维护的,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大家何不反过来想一下:考到北京,尤其是考到北大清华的学生,往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