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乡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老师,就把自己的子弟送去附读。
    还有些大家族,人口繁衍,子弟众多,由族长敦聘饱学之士,在家
庙宗祠设立公学,让族中子弟前来就读,老师的膏火由祭田收益项下
开支。由于学员众多,难免良莠不齐,于是富裕人家恐怕子弟跟人学
坏,多半在自己家里,礼聘宿儒,延为上宾,悉心教导子女向学,自己也
可以了解学生的进益。
    幼童启蒙,多半是五六岁。有科第人家,认为虽然是给小孩开蒙,
也要底子打得好,根基扎得稳,将来才能青云直上。所请蒙师,不是举
人,就是拔贡。西席到馆,主人必定冠带延宾,恳托老师从严教诲,然

后由老师向圣人神位焚香行礼,学生依序行过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磕
头拜师。
    老师首先要用红方字块正楷写出“聪明智能”四个字,让学生认
读,顶多一小时,就算礼成放学,因为恐怕时间一长,造成学生厌烦或
恐惧的心理,以后就怕到书房读书了。此时学童年龄幼小,陪伴来书
房的,多半是乳娘看妈,她们只能在书房外间或走廊等候,未经老师召
唤,是不准踏进书房的。
    聪明的学童,到了十一二岁开笔,对对子、作文,送上学的乳娘看
妈就该换成书童伺候啦。
    刚一换书童,必定是个五六十岁的老书童,不是奶公一类人物,就
是告老的管事的;一方面能照应学生的饮食冷暖,有时候学生不听教
诲,或是顽皮得出了圈,那种老书童连数说带劝解,有时还真发生不小
的作用呢!
    到了学生作文成篇、写字临碑仿帖、十五六岁的时候,老书童耳聋
眼花,腿脚也跟不上跑前跑后,这时候学生也有挑选能力,多半就换上
伶牙俐齿、善窥人意、跟自己年岁相当的小书童啦。
    这类书童在书房抻纸磨墨,收放书籍,外带伺候老师。每天一放
学,就成了大少爷的玩件啦,什么踢球、打鸟、钓鱼、、弄狗,样样都有书
童的份儿,有时候闹得太不像话了,老师要责罚,准是书童先倒霉。
    京剧里最善于琢磨书童,《西厢记》里的琴童,《打樱桃》里的秋水,
《双狮图》、《金水桥》里的书童,都能刻画入微,可算书童的典范。大概
凡事好坏点子,书童都有份儿。



    还有一种豪门巨富、阀阅之家,子弟入学,怕他们形单影只,远亲
近邻,有些子弟想从师读书,可是经济不宽裕,又无力延师,只好把自
己的子弟送到大户人家去附读,有的人家分文不取,叫做伴读。
    当年溥仪未大婚前,他的皇额娘瑾太妃督课甚严,满文教习伊克
坦,汉文教习陈宝琛、梁鼎芬、朱益藩、郑孝胥,还有个英文教习庄士
敦,每天分上下午轮流授课,同时伴读者有溥仪胞弟溥杰、毓伦的长子
毓四。凡是溥仪书背不出,字写不好,犯了过错,老师们对于溥仪不便
直接斥责,毓四浑穆敦实,十之八九是他代人受过,大家都叫他“受气
包”。日久天长,他实在忍受不了,说什么也不肯入官伴读,幸亏过了
不久,溥仪大婚,不必天天上课,毓四伴读工作自然取消。后来成立伪
满,溥仪在宫内府派了毓四一个肥缺,据说就是稍偿他伴读时挨骂受
气的代价呢!
    谈到书童,真是上智下愚,有三六九等之分。当年给梅兰芳管事
的姚玉芙,原来名叫二顺,是北洋某位总长家的书童,因为名公巨卿揖
让进退,看得多了,所以后来给兰芳管事干练敏实,不知替兰芳化解了
多少尴尬局面。
    藏园老人傅增湘,他有一位庶出幼弟增滢,颖隽辉映,使酒好剑,
就是不爱读书,虽由老人亲自给弱弟督课,可是又未便苛责。他的书
童陆九渊可例了霉啦,天天挨骂;他虽然出身寒素,但是温良笃实,几
年之间,居然把版本之学,研究得非常精湛。藏园先生故后,他回到南
京,跟人醵资在夫子庙前开了一家旧书店代卖文玩字画,他对古籍的
审定,得自藏园薪传。抗战期间,南京物资极度缺乏,有些旧家存有古



籍字画,只好拿出来换些柴米度日。伪官陈群是有搜购善本书籍癖好
的,知道谁家有珍本秘籍,总要千方百计弄到手而后已,不过他自己对
版本的研究并不高深,经人介绍,知道陆九渊出自傅沅叔门下,对于善
本古籍的鉴定,自然精心汲古,抉隐阐微。陈群在做伪官阶段,确实庋
藏不少孤本古籍。伪组织倒台,经陆九渊的检举,大约有四分之三的
宋元明版本的书籍,都被政府没收,由南京图书馆整理后提供众览,并
由陆九渊主持其事。
    舍亲李木公是桐城马其昶先生高弟,文章是学叩力伟,谨严宏肆,
又写得一手好苏字,他的书童刘焕踢主要工作是给他誊录文稿,整天
耳濡目染,所写苏字几可乱真。木公有烟霞癖,每晚焕赐在烟榻前打
烟,等到烟瘾过足,探赜索隐,日积月累,焕赐当然获益不少。后来焕
踢随财税专家唐滋轩人川,胜利归来,俨然简任大员,因为他读书较
多,对于主人旧识,执礼甚恭,这是我所见一位最有才识的书童。
    先师阎荫桐夫子隶籍山西祁县,同文馆卒业后,虽外放海参崴总
领事,因体弱多病,不耐边塞苦寒,经范冰澄丈介绍来舍课读,乃子乃
女亦来附读。阎师虽非茹素,但不进肉食,先祖慈告诫庖人,对于老师
三餐,每日需请老师点菜。阎师口味极为特别,每锓甜咸并进,同时不
禁诲鲜。干贝、淡菜、海参一类海味,庖人刘厨治馔不合口味,时遭斥
责。书童苏福本来是给我们研墨洗笔,伺候茶水的小厮,因为他细心
乖巧,人又聪明,对于老师的口味,他摸得一清二楚,任何菜由他在小
火上一回勺,添盐加醋,总能让老师吃得适口充肠,后来索性另设小炉
灶,老师的三餐就由苏福打点了。北伐前新疆督军杨增新电约先师出



任新疆迪化道,先师深虑饮食无人招呼,想带苏福去又未便启齿,我窥
知老师意旨后,立刻给苏福准备行装川资,让他跟随老师长行,让他日
后也好找个较好出路。他在迪化两年,又随老师去了塔城,因为邮政
时有阻隔,彼此断了消息。
    民国二十二年,我奉派到新疆考察税政,在省府招待所附近一家
饭馆便饭,案头坐着一位衣履素雅、发已皤然的老者,彼此愣在那里,
侔色揣声,才认出他是苏福,万里他乡遇旧知,那份儿喜悦就不言可知
了。他在迪化成家立业,俨然小康之家。临别之时,他送了我一部杨
鼎帅手著《周易补释》,是他一笔不苟用正楷录好的。最可贵的是其中
有不少先师朱笔注解,博考衍奥,他就是心心念念打算送给我的。他
的心愿得偿,忻喜可知。经我训练的书童有六七人之多,苏福算是其
中最成器的了。书童、书童,现在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

帽子杂谈
    古人规定,男子二十而冠,男孩子到了二十岁,一戴上帽子,就算
是成人啦!毛头小伙子,显然是没有戴帽子,这个典故,大概就是这么
来的。台湾冬天不算冷,没有冻耳削脸的寒气,加上近年男士流行留
长头发,掩耳垂鬓,当然冬季更用不着戴帽子了。
    前些天在光华商场古玩铺,随便闲逛,同去的崔兄跟我说:“你看,
这个直古笼统的花瓶,还布满了几个窟窿。”我一看告诉他那是帽筒,
清代朝冠有顶有翎,所以升冠之后,把大帽子架在帽筒子上,以免碰了
顶子,窝了翎子。目前已无所用,真正成为古董了。
    现在一般专门外销手工艺品商店,都陈列有六瓣黑缎子边、红绿
花缎子心的瓜皮小帽出售,实际这种瓜皮帽,只是一种耍货,并没有人
戴的。当年溥仪未成年住在紫禁城未出官前,他戴的便帽是六瓣天蓝



色缎子、镶金色嵌黑丝线压边,顶上钉有乒乓球大小红丝绒结,瓣穗长
有二尺,厚盈一握,一磕头瓣穗纷披,非常好玩。
    清代对于冠戴衣着,都有一定制度,每年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
暖帽,由礼部奏奉核定日期,大约总是三月、八月二十日前后,换戴凉
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一切都有规定,不能
随便乱来的。
    早年戴便帽,所谓瓜皮帽,讲究头顶一品斋,一品斋的便帽是最出
名的。他家所用的缎子,都到杭州绸缎庄订织的三三缎子,乌黑发亮,
绝不起毛。虽然衬红布里,可有软硬之分,硬胎的挺刮光致不能折褶,
软胎的可以折起来,揣在怀里非常方便。夏天换季,就戴官纱或实地
纱便帽了。纱便帽也有软硬之分,硬胎内衬细竹皮编织的帽里,斐然
有光,让人有凝重之感。江南一带早年也兴戴瓜皮帽,以软胎居多,素
缎暗花,也甚雅致,只是顶部过分尖削,南式北派一望而知。关于帽
顶,北方人如果椿萱在堂一定是红帽顶,不是素服穿孝,不准用黑帽
顶;南方对此则不甚在意,尤其商界人士帽结,都是易红为黑了。
    北地冬寒凛冽,还有一种黑缎便帽,续有棉花的棉瓜皮帽,那当然
只有硬胎一种,商店跑外的,还有外加黑缎子什纳观音兜以御寒者,由
头至颈都可不受风雪吹袭。现在内地的签季,瓜皮帽早归淘汰,至于
加带帽罩更是历史上名词了。
    关外冬季特长,像长春、哈尔滨严冬气温,经常摄氏三十度以下,
如果不带帽子,可能把耳朵冻掉了。抗战胜利那年的腊月,我因公到
长春出差,有位姓吕的科长随行,他是广东三水人,一下火车,坐敞篷

马车到治事的地方(当时只有马车),车行近一小时,一进到屋子里,看
见墙上有一顶带耳罩的毡帽,他赶不及地摘下来,就急忙戴在头上了。
在东北凡是风雪中奔驰太久,不能马上进入有炉火温暖的屋子里去取
暖,冻僵了一经化冻的耳朵、手指、脚趾,立刻发痒,如果一搓一揉用力
再稍大一点,能够立刻应手而脱,所以在东北工作的劳工朋友,有很多
是手指、脚趾残缺不全的,就是这个缘故。吕科长戴上毡帽,在没有生
火的屋子坐了半小时以上,我才让他进入有火房间里烤火取暖,从此
他把带耳罩的毡帽视为恩物。后来他来台,还把一顶破毡帽带到台湾
来当古董呢!
    民国二十年前后,在平津有一家盛锡福帽店,大为走红,早年政界
人士讲究戴巴拿马草帽,草越细价钱越高。盛锡福从巴拿马进口了半
打极细的巴拿马草帽,往橱窗里一陈列,标价二百块银元一顶,原没打
算立刻可以卖出去,旨在价高唬人,以广招徕。谁知北洋江苏督军李
纯(秀山)的公子,跟湖北督军王占元子春的公子联袂打盛锡福门口经
过,李、王都是天津英租界有名的阔公子,这种细巴拿马草帽.卷来成
一圆筒,有帽套套住,摘下来可以揣在怀里,非常方便,所以就一人买
了一顶。他们回去这么一炫耀,不到一星期,居然全部卖光,据说这种
细巴拿马草帽,就是产地也不多见呢!
    张宗昌在红极一时的时候,有人送他一顶极品紫羔土耳式皮帽
子,他戴在头上得意扬扬,在京奉路火车上被铁路局长常荫槐看见,笑
他人高马大像显道神,他一气之下,就把它扔了。杨宇霆当时正替奉
张拉拢张长腿,恐怕他恼羞成怒,特地物色一顶带针海龙的四块瓦皮



帽子送他,张效坤戴上之后也觉得威风八面,气派十足。他又托人在
长春买一顶同样的皮帽,送给一位蒙族王子。这位王爷虽然道地蒙
族,可是天生身材矮小,大皮帽子往头上一扣,简直像北平手艺人捏的
老头儿钻坛子泥偶,背后没有人不笑他人帽大小比例不称的。后来盛
锡福研究出一种染兔皮四块瓦帽子,又轻暖又边式,一直时兴了十多
年。台湾从去年起,冬季时兴戴皮帽子,式样大半脱胎当年四块瓦式
样呢。
    上海闻人李瑞九,是李鸿章裔孙,不但贵而多金,而且是帮派中大
爷。有一个冬晚约我们几位相熟的朋友到夏令匹克电影院看电影,他
戴了一顶水獭帽子,上面有比黄豆大一点的白斑,非常别致。哪知一
下车,就被“抛顶公”把帽子摘跑了。李瑞九面不改色,谈笑自若,一进
戏院,就把大衣手套围巾挂在衣帽间了,等电影散场,我们到衣帽间穿
大衣,谁知他那顶水獭帽子,好端端地挂在他大衣架上了。从此我才
知道上海在帮的朋友,他们那一套严明的纪律,是不能不让人佩服的。
    冬天戴的皮帽子紫羔、水獭、海龙,真是价值上千上万不是一般人
戴得起的,还有小孩也不能戴那么贵重帽子呀,于是有一种妈虎帽出
现,要是纯驼毛的价钱也不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