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拿电影说事儿-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味”。她能展现出一种独特性,塑造不同于以往的形象或情感,这其中渗透出平衡圆融的气质。不过这种境界之于许鞍华,或许也是无意识的,只是归于自身长久以来矛盾状态的一种偶得,在很多时候,只有在知晓了那些不同、对立和不确定之后,才能真正找到把所有矛盾融合掉的方式。许鞍华执导过《岁月神偷》、《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雾与夜》、《得闲炒饭》等电影,以静水深流的姿态讲述一个又一个温润的故事,无一不是我的心头好。尽管她经常说自己并不懂所谓爱情:“我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看到的都是浪漫主义的爱情,并不写实。而我的爱情经历都不像书中那般浪漫,所以通常我都是对爱情失望的。”你瞧,这个至今未婚的女子曾拍过那么多温暖人心的电影,在说到爱情时,却一副无力招架的感伤。建立于爱情,却在爱情之上,无欲无求,不计回报地爱,不计回报地付出,这才是人性中最温暖的部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许鞍华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最终返璞归真,给我们讲述一个温润的故事,而我们心中都因为《桃姐》而感受到一股心酸的温暖。

    《爱·慕》: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艾玛妞·丽娃

    上映日期:2012年5月20日(戛纳电影节)/2012年10月24日(法国)

    杀人嗜血,刻骨铭心。我看到了爱,也感受到死亡。真实而沉重。

    ——《爱·慕》

    大多数的电影描写爱与希望,也讲述痛与死亡,但却很少呈现疾病。好像导演和编剧忽然统一了口径,“疾病”不约而同就成为大家尽量避开的题材。可它伴随着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每况愈下的身体机能,如阳光下的阴影,绕不开,躲不掉。于是,导演哈内克干脆迎难而上,为我们讲述一个关于“疾病”的稀松平常的故事:Anne和Georges是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曾经均为有教养的音乐教师,退休后过着优雅的恩爱生活。直到有一天,Anne突然中风,随后偏瘫,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法国人的浪漫与爱情似乎从此没了踪影。一句“你的同情于我无用”让他的细心与照顾一点点被无奈吞噬。最后,他杀了她,活生生用枕头憋死了在床上痛苦呻吟的她。杀她前,他安详地坐在床边,用柔声细语为她讲故事,甚至一点征兆都没有。那份神情与状态好像回到了年轻时他们初恋的模样。但他和她似乎都已决绝,挣扎几下后,一切安静了。
别拿电影说事儿 第一章(8)
    于是,这几乎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看到的最简单的一部电影。两个人物,一件事,极简的配乐,精炼的对白,质朴的画面。未关的水龙头,墙上的油画,飞来的鸽子……导演看似冷静,甚至冷酷,但我却能感受到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激动又拼命克制的心情。电影有时候静谧到我以为光盘卡带,心中却一直躁动难耐,就像死亡,从头至尾充斥着人性的选择和力量。其实导演终究是温柔的,因为在他的镜头下,我可以看到他和她互相苛责时流动的爱意,可以感受他们眼神中的丝丝爱慕,那富有巴黎浓郁艺术气息的公寓,还有镜头在油画上的大量停格,显得如此优雅,宁静,安详。那是长长久久生活在一起之后才可能累积的生活气息。这些,与电影最后的残酷如此不搭,却又那么真实存在。好像我们一开始就跟着导演在悲情的道路上走,走着走着,戛然而止,电影与生命都在一瞬间到了尽头。

    两次中风后,Anne只能卧床,对于他的悉心照料心生愧疚,他却说:“你不用愧疚,这种事也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是啊,一辈子优雅得体,一辈子相濡以沫,他又怎么可能看不到她的“活着”已经成为痛苦呢?又怎么可能不理解她此刻决定离去的心情呢?而我们,除了看到“谋杀”,更应该去体谅。如果你现在不能释怀,没关系,将来,一定可以。因为“他人经历,我必经历”。

    我拼命去理解他的举动,杀人嗜血,终究刻骨铭心。作为孤独个体的人类,为了逃脱孤独感,而选择将自己最私密的情感与他人来分享。这些人可以是伴侣、家人,也可以是上帝,或者艺术。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依赖。但往往在通往这种依赖的过程中,怀疑与厌倦会提前毁掉这份感情。难道正因如此,他要在怀疑与厌倦产生之前亲手断送这样的可能,以极端的方式让他们的爱情维持一辈子?可一辈子有多长?一辈子结束在她离开他的那一刻。

    《爱·慕》并不是一曲对爱的赞歌,而是对生命的注视,当生命不可抑制地走向衰老和死亡,我们是否能坦然面对?老去,病痛,孤独,离去,那些人生中我们日日夜夜在逃避的事情,那些我们心知肚明却闭口不提的哀伤,在电影中变本加厉地呈现。而这一次,不是电影艺术源于生活,而是生活比电影更残酷。

    影片最后,导演安排大量静止的画面,那态度好像在说:“现在该你们思考了。”而我能回忆起来的,却是他们一起去听音乐会,他由衷欣赏她的美,他在音乐会后邀请她再喝一杯红酒,并绵绵情意地呢喃“我有说过你今晚特别美吗”;还有她的那句“有时候你像个怪兽,但却很温柔。”他跟她分享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说虽然已经记不得那电影的情节和内容,却记得自己向别人讲述电影时情绪的激动。这也正是《爱·慕》带给我们的感觉:不需要记住大量的细节,却需要被咀嚼、体验、理解。因为这些生活就是我们的映照,无论早晚,无论你我。
别拿电影说事儿 第二章(1)
    《入殓师》: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导演:泷田洋二郎

    主演:本木雅弘/广末凉子/山崎努/吉行和子

    上映日期:2008年8月23日

    死亡无非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我作为看门的人,在这里送去了很多人,每次跟他们告别,我都会说:路上小心,我们会再见的。

    ——《入殓师》

    一心想成为音乐家的小林大悟因性格软弱和命运不济而事业落败,与妻子回到老家共度清贫生活。面对生活的窘迫,他不得不找了一份入殓师的工作。一方面是自身面对遗体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又需要对妻友隐瞒工作内容,小林就在这种看似不体面、又充满矛盾的工作中隐隐度日。当他的双手温柔地触碰死者的双手,抚摸他们的脸颊,为其擦拭冰冷的身躯,为老奶奶穿上丝袜,为女人点上口红,小林逐渐从中体悟到死亡的意义,并解开与父亲之间多年的隔阂。¥米¥花¥在¥线¥书¥库¥ ;http://。。

    社长的妻子是小林当入殓师的第一位客人,死亡虽无法避免,但是可以让她美丽地离开,这何尝不是一种慰藉。生命存在那么多未知:明明活着的章鱼放生时反而死了;前几天还活着的人,突然就死去了;那个孤单的老人的尸体在两周后才被发现……死亡带着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特性,但是否如此,我们就有权利放弃生活呢?生命是虚无的,不管是努力往上游游去的鱼还是死亡这件事情,本身都是自然的法则。面对死亡,我们应该感到平淡且敬畏。

    我们总说“未知生,焉知死”,然而未知死,又怎知生之所依?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里说:“小说只有两种结局:男女主人公饱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大多普通人对于死亡是忌讳的,超脱者不能超脱,豁达者不够豁达,虽有喜丧一说,但终究不能够欢喜面对。《心经》里说,“不增不减”,这是宇宙无往不复的存在状态,任何一次离开,都是回来的开始。我们始终没有离开,没有离开宇宙这个故乡。但这也只不过是《心经》里的话,作为人类的个体,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庄周梦蝶里的翩跹的蝴蝶,击缶而歌的了悟,路遇的骷髅,更多是让人感到这里是虚无主义的容身之所!

    《入殓师》的电影音乐是久石让的手笔,用大提琴悠扬声音代替安魂曲的旋律,配合着日本小乡村的自然美景,尤其那场小林在空旷的野地上演奏大提琴的画面,充满入殓师对死亡所表达的压力与释怀,当小林终于能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他内心的平静便在这大提琴乐曲中缓慢走来。

    《入殓师》的结尾处,小林为他的父亲化妆整理,看到父亲手里紧握着三十年前那颗小鹅卵石,一切怨恨都化为悲伤,父亲的样貌在记忆中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他流着泪水温柔地为父亲刮完胡子,将妻子的手和鹅卵石放在没有出生的孩子上。在那悠扬悲伤的音乐中我忽然想起这句话:死亡不可避免,生命在继续。

    带着冷静而温柔的情怀,愿我们都能像电影中那位洗澡堂的老人,看一个个人走向终点,带着超脱和旷达,真正做到对生死有所参悟。

    《岁月神偷》:岁月轻狂不自知。

    导演:罗启瑞

    主演:吴君如/任达华/李治廷/秦沛

    上映日期:2010年3月11日
别拿电影说事儿 第二章(2)
    “其实每条鱼都很快乐的,因为鱼的记忆很短暂,只有三秒钟,所以当它游过去再游回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来过。”

    “但有些事情,是会记得一辈子的。”

    ——《岁月神偷》

    印象很深,《岁月神偷》是我唯一一部连着三天窝在电影院的小角落看上三遍的电影,每次哽咽,每次唏嘘,每次抽泣都实实在在让我悸动。最后也不知是电影感动了我,还是我感动了自己,每每想起,总觉得有什么东西狠狠击中心脏。2005年,张国荣自杀,梅艳芳病逝。曾志伟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说什么是香港精神,就是那份不服输、不妥协的精神。不管什么世道,总要靠自己一双手,勤劳打拼,从最底层做起。
_米_花_在_线_书_库_ ;bOOK。MIhua。nEt
    电影伊始,清淡的影调就让我着迷。愿意沉下心来讲小人物的故事,本身已经值得赞许,再加上考究的运镜与构图,干净的剪辑——罗进二头戴金鱼缸、在《Dancinginthemoon》的老歌声中从容出现,上环永利街一班街坊亦随之纷纷登场,旧日情怀一呼即出。没错,怀旧是那么让人上瘾的一件事,电影透过小孩的眼睛倒映出导演记忆中的那个香港,巧妙地避开历史和政治,如此便可减低故事的沉重与悲剧感。就算岁月偷走了一切,导演仍旧想要呈现一个满载生活气息的香港,即便经历飓风暴雨,生死离别,支离破碎,电影的调子依旧轻盈、感性、浪漫。

    去过香港几次,被灯红酒绿的繁华搅得眼花缭乱,忽然那么想找寻电影中上环永利街的城市面貌。然而岁月轻狂,我们却不自知。被偷走的不单是时光,还有一代人难以重现的成长经验。你再也不会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会和邻居一起在露天吃饭,再也不会吃完饭和兄弟姐妹一起写作业,再也不会把那些边边角角的小玩意儿当做宝贝一切美好的旧时光,都毫无顾及地一去不复返了。正如影片里的老香港历史影像,都是在小弟罗进二透过鱼缸玻璃观看四周时才出现,而那些影像也已经弯曲和变形,看上去如此不实在。一如给观影的我们也罩上个玻璃鱼缸,看到的是早已破碎的“玻璃之城”。

    然而,人对美好的向往,总是和现实的困苦相依相伴。因为贫穷,哥哥面对女友家的豪宅时神情黯然,弟弟无法一个人独享一盒月饼时嚎啕大哭,爸爸当掉了戒指给哥哥输血,妈妈抓着爸爸空空的手指哽咽难言。人各有命,富贵不同,但贫穷不一定就意味着不幸,情感的维系才是幸福与否的关键筹码。这便是《岁月神偷》的真诚之处,它收敛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终于苦难中守候着一份淡淡的希冀。的确,60年代长大的人没有怨言,只会设想如何解决问题。就连爱情,那时候的人们出现问题会首先想到如何弥补、重修旧好,而现代人则无一例外地想到如何逃避、如何更换。你若问岁月神偷到底偷走了什么,我想,大概还有旧时光里的坚韧与真挚。

    大哥罗进一的爱情与生死串起了整部电影,小弟罗进二的成长也不失成为电影的主线,60年代的父母生活一样贯穿着整个事件的发展。可我却很难从中找出电影的主角,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