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草莽龙蛇传》 1954年8月11日-1955年2月5日新晚报
(3 )《塞外奇侠传》 1955年-1957年周末报
(4 )《七剑下天山》 1956年2月15日-1957年3月31日大公报
(5 )《江湖三女侠》 1957年4月8日-1958年12月10日大公报
(6 )《白发魔女传》 1957年8月5日-1958年9月8日新晚报
(7 )《萍踪侠影录》 1959年1月1日-1960年2月16日大公报
(8 )《冰川天女传》 1959年8月5日-1960年12月18日新晚报
(9 )《还剑奇情录》 1959年11月-1960年5月商 报
(10)《散花女侠》 1960年2月23日-1961年6月22日大公报
(11)《女帝奇英传》 1961年7月1日-1962年8月6日商 报
(12)《联剑风云录》 1961年7月3日-1962年11月25日大公报
(13)《云海玉弓缘》 1961年10月12日-1963年8月9日新晚报
(14)《冰魄寒光剑》 1962年-?正午报
(15)《大唐游侠传》 1963年1月1日-1964年6月14日大公报
(16)《冰河洗剑录》 1963年8月24日-1965年8月22日新晚报
(17)《龙凤宝钗缘》 1964年6月25日-1966年5月15日大公报
(18)《狂侠天骄魔女》 1964年7月1日-1968年6月23日商 报
(19)《慧剑心魔》 1966年5月23日-1968年3月14日大公报
(20)《风雷震九州》 1965年9月22日-1967年9月28日新晚报
(21)《飞凤潜》 1966年11月-?正午报
(22)《侠骨丹心》 1967年10月5日-1969年6月20日新晚报
(23)《瀚海雄风》 1968年3月15日-1970年1月21日大公报
(24)《鸣镝风云录》 1968年6月24日-1972年5月19日商 报
(25)《游剑江湖》 1969年7月1日-1972年2月4日新晚报
(26)《风云雷电》 1970年2月9日-1971年12月31日大公报
(27)《牧野流星》 1972年2月16日-1975年1月13日新晚报
(28)《广陵剑》 1972年6月3日-1976年7月31日商 报
(29)《武林三绝》 1972年10月1日-1976年8月16日大公报
(30)《绝塞传烽录》 1975年2月12日-1978年4月10日新晚报
(31)《剑网尘丝》 1976年9月1日-1980年1月26日大公报
(32)《弹指惊雷》 1977年5月1日-1981年3月9日周末报
(33)《武林天骄》 1978年5月日-1982年3月9日商 报
(34)《幻剑灵旗》 1980年1月27日-1981年3月大公报
(35)《武当一剑》 1980年5月9日-1983年8月2日大公报
引自刘维群撰《名士风流》,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社,2000年,第438-439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被延误的现代化(1)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先生,大家欢迎。
常有人喜欢做这样的历史假设:如果明朝末年没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没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而是任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那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的资本主义的中华大帝国,哪还能轮得到英国人发动什么鸦片战争;再假设:如果在一般人早以习惯接受并认可的“康雍乾盛世”,中国主动打开国门,对外进行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即便与列强开战,也不见得就会输给刚刚崛起的大英帝国。然而,假设的历史没有实际意义,真实的历史却时常叫我们陷于沉重的反思。如果说中国已经错过了明末和清朝中叶发展现代文明的两次机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不随己愿地遭遇到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坚船利炮的挑战。这次战争开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也使中国发展现代化的进程被严重滞后。面对外来强大文明的挑战,满清帝国及后来在民国时期,内忧外患不断,中国丧失了一次又一次主动变革、主动“现代化”的机遇,现代化之路也几乎成了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下面欢迎雷颐先生为演讲《中国:被延误的现代化》。
我想先讲一个题外话。刚才有位老太太说有时候买书是需要级别的。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都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很多书是内部发行的,买书是要级别的,比如说北京的西绒线胡同,就有一个内部书店。我是搞历史的,我的历史观越来越发生变化,我认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历史是最重要的,买东西要票,包括买书,那时看电影还有内部的,要有级别的。当我写出来这些以后,很多年轻人不太相信:是吗?那时候不是很平等的么。我说不是的,那时很多享受尤其是文化艺术享受是分了很严格的级别的。搞古典文学研究的想看《金瓶梅》都看不到,都要通过一个当官的什么什么的才能看得到。但这段历史老百姓没有东西有记载,最近我总强调这个——日常生活的历史最重要,我们每个人尽量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哪怕不能发表,以后总有可能。我们现在说什么叫历史?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一个是有关那些事情的记载,我们通过什么去了解过去发生的事?就是通过记载。没有记载,对于后人来说,那段历史就等于没有发生。
我还是希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尽量能够写下自己当时的日常生活,这样也就是为历史保存一个真实的档案。我们的历史观就只有政治、英雄、斗争,老百姓怎么生活呢?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日常生活的历史,以后有机会我倒是愿意讲讲这个。今天当然不讲了。只是刚才这位老太太说的事给我一些触动。
下面开始讲今天的正题——被延误的现代化。我们谈的中国近代史,用英文就是modern history; modern 就是现代的意思,实际我们认为的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在我的演讲中,近代、现代是同义的。这个历程是从1840年开始的,也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很不顺利。我们知道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周边国家的文化能比中国的华夏文化更发达更优越,中国那时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跟更远的地方交往也不多,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宇宙观世界观是华夏中心主义,就是说中国是天下之中,天下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我们以中原为中心,四周的其他国家民族都称为狄、夷、蛮、戎,认为他们的文化都很落后。确实,周围的国家都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儒家文化圈,不限定于中国,包括日本、朝鲜、越南,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体制叫宗藩体制,中国是宗主国,其他的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他们每年要向中国进贡,中国也要还贡,中国一般来说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但是他们如果有请求,中国可以派兵。中国的君主叫皇帝——像朝鲜越南不能叫皇帝,只能叫国王,他们的国王得需要中国皇帝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
这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华夏中心观。就是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是最发达的,一切以中国为中心,其他的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现在我们形容人很野蛮还说“食人生番”,番就是没有文化,有生番还有熟番,熟番也是番,但受中国文化影响已经很深了,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浅或没有受过影响的就是“生番”。
实际上,在康乾盛世的时候,尤其是乾隆年间,西欧以英国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已经发生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当时中国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上的变化毫无了解。这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急需扩张自己的商品市场。他们觉得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又那么多,是个巨大的商品市场,因此急于打开这个大门。所以在1792年,乾隆皇帝做八十大寿时,派了使臣马嘎尔尼到中国来给乾隆祝寿,肩负着英国国王的使命,想跟中国通商,不要仅限于广州的十三行。
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印象,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闭关政策是禁止人们出海,也不让外国人来,但在广东、福建的沿海地区,不断有当地居民闯南洋谋生创业,那些人在清朝的观念中认为是天朝弃民。乾隆年间,印度尼西亚已经有很多华侨了,还是比较富有的。印尼当时被荷兰殖民,当地人、荷兰人和华侨之间有一种冲突,直到现在,印尼都经常有排华事件。乾隆年间也发生了一次大的排华事件,有好多华侨被杀了。慢慢消息传到两广总督那儿,就汇报乾隆,乾隆一句话,说这些人死得活该,天朝弃民,死有余辜。这可见当时的对外观念。
中国:被延误的现代化(2)
马嘎尔尼带了很多精心挑选的礼品献给乾隆,实际也是想炫耀他们已经很进步了,船来了之后,中国官员没有通商的观念,觉得你来给皇帝祝寿,就是向我进贡,你是远番,我们都不知道你在哪儿,你主动来进贡,想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从广州开始,就在马嘎尔尼的船上就插上了一个大标牌:英吉利进贡船。马嘎尔尼一看这个,很不高兴,但想到见皇帝是他的主要目的,就忍住了,没提抗议。到天津后,进京了。这边乾隆也很高兴,有个英吉利主动的要来给我祝寿。当时翻译“英吉利”三个字都有口字边的,为什么要带口字边?这是带有歧视性的翻译,认为他们还是处于很野蛮的进化的过程中。
马嘎尔尼到北京之后,又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见皇帝?按照中国的规定,藩属国见皇帝都要下跪的,马嘎尔尼说按照我们英国是不能向外国皇帝下跪的。就为了这个礼仪争了很久,马嘎尔尼坚持不能下跪,最多像见英国国王那样行单膝礼。中国负责礼仪的大臣吓了一跳,说怎么能拉着皇帝的手亲嘴呢,这绝对不行。马嘎尔尼说那么可以这样,我给乾隆下跪,那边要放一个椅子,放英国国王的像,也就是对英国国王的像也下跪,这表示双方平等。但清朝的官员无法接受这个观念,说你是我的藩属国,我们天朝的官员怎么能给你这个藩属国国王下跪呢!所以就没有跪,实际就没有见乾隆。但是英国国王给乾隆皇帝的信还是翻译后送到了手上,后来马嘎尔尼被赶出北京,送给他们很多东西,说既然你们不愿当我的藩属,你们就离开,有一封信。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说,我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互通有无。
英国想打开中国大门的努力就没有成功。等到乾隆去世之后,嘉庆即位了。都是十九世纪初了,英国还是想打开中国市场,又派了一个使臣带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来,见嘉庆皇帝要求通商,又碰到相同的问题。英国使臣还是坚持不下跪,中国有几个大臣就想立个大功,让英国人给中国皇帝下跪,他们就向嘉庆谎报说英国使臣同意下跪了。嘉庆很高兴,乾隆帝都没让英国人下跪,我能让英国人下跪。修了圆明园以后,皇帝大半时间住在圆明园。于是嘉庆说行,我在圆明园接见英国使臣。英国使臣住在通州,那几个中国大臣就想连夜把他们运到圆明园,趁着他们很疲惫,把他们摁在那儿下跪。结果到了以后,英国人很明白,绝不跪。中国大臣就慌了,后来使臣就想了一个方法骗嘉庆皇帝,说英国的主要使臣生病了不能见皇帝,就希望嘉庆不见了,取消了就完了。结果嘉庆说主使不在,副使在。那我就见副使。但副使还是不跪,大臣就骗说副使也生病了。嘉庆就明白了是自己的大臣在骗他,就很生气,把英国人赶走了,大臣也受到处分。也是说中国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互通有无,你们赶紧离开。
中国两次对外开放的机会就这样丧失了。
英国打开不了中国的大门,就使出了最恶毒的方法,用鸦片。通过走私让中国人吸鸦片成瘾,然后不得不进口,造成大量白银外流。鸦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段历史我就不说了,最后让林则徐去禁烟。
后来爆发了鸦片战争。英国用最不道德的方法,用鸦片加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大门。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看中国人对外的态度。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应该说中国只是吃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对于这么一个大国来说,只是开放了几个通商口岸。如果清政府能够认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要有一个主动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