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刺的玫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并以赭红色在空白处标明全年为十二个月,一年为三百六十天。与一年差距的五天由灵巧的工匠们在炉子穿眼处作了五个记号,以便于与下一年循环相连。历书将十二个月分三个季节,同古埃及历书体系相似,而且时间也与其不向上下。

  年9月5日,保加利亚考古队在瓦尔纳附近的普罗瓦迪亚市郊发掘出欧洲最古老和最大的史前盐场,其最早开采时间可以上溯至7400年前。同时在该处还发现约30个保存完好的黏土容器,制作工艺相当精良。经测定这些黏土容器是用来过滤海盐的,主要造作方法是首先在内部放满海水,之后进行晾晒,储存在这些黏土容器中的海水经蒸发后,析出的海盐经由容器底端的孔倒出,海盐便被分离出来。

  年,塞尔维亚布洛克尼克遗址,考古学家发现6700年前的铜矿遗址,把欧洲人冶炼技术的出现年代提早了500年。在此之前,欧洲最早的铜矿是在黑海海滨的瓦尔纳,距今约6000年。

  从上面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保加利亚人仅仅是在一登场时就与众不同,保加利亚的原始居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因此我们可以大声地说:保加利亚是早期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之一!

  该文化时代保加利亚主要是农民,但这些农民却并不完全是定居的,他们经常到处迁徙。从爱琴海边到多瑙河两岸,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从考古学家挖出的使用器具来看,那些人虽已开始定居,但由于终年的酷寒天气,只能以狩猎、捕鱼或饲养家畜为生,耕种土地成为了副业。因为是副业,耕种法便一直处于原始状态,即一块地只用一次,下一次用另一块地。这种浪费土地的耕种法,造成经常要到处迁徙寻找新的处女地。也正因为这种耕种法让保加利亚的原始居民周期性小规模迁徙,与巴尔干诸地区的人都有了联系,他们各自所发展起来的生产生活技术也到处互相交流。不久,由于人口的大幅增加,人们很难再找到好的处女地,生活方式便开始朝定居发展。多瑙河平原地区的居民首先走向定居生活,他们建立永久性农庄,由于在同一地点不停的改建,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土丘和围墙。在南部城市新扎戈腊附近的卡拉诺弗遗址就是这种农庄的典型。在该遗址处我们共发现五个居住层,根据碳十四测定人们在这里连续居住至少1200年。因为定居成为普遍,区域性文化也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原始的保加利亚一步步走向繁荣的时代。

  我们现在知道,保加利亚进入了铜器时代相当早。主要原因是保加利亚天然的铜矿充足,并不需进口铜矿石就可以进行冶炼。这段时期的保加利亚原住民冶炼的器具包括武器,也包括饰物,从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和质量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保加利亚已经出现大量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增多带动了村与村之间的简单交换,大量交换的结果就是货币的产生。那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开始使用货币,这一证据发现在保加利亚山区,考古学家居然在山区发现了来自于地中海的凿孔贝壳钱币。不过有件事还是令我们觉得怪异,那就是虽然交换已经发生,但保加利亚原始居民内部竟然没出现阶级分化的迹象!因此我们只能认为他们还处于母系社会末期。

  索菲亚博物馆展出了大量这个时代的各种用具,从这些用具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几乎所有用具都具有回纹或螺纹装饰,特别是雕像和陶瓶这一现象更是明显。比如在瓦尔纳附近曾经发现一座小雕像,雕像是用一个大肚子花瓶来塑造一个端坐的女性。花瓶的头部特别用贝壳嵌入,以表示该女性的眼睛,而瓶身上绘有大量的螺纹图,借以代表她所穿的衣服,或者就是直接代表她在身上的刺青。这件东西很可能是祭祀之用,用以表现古人对生产力的追求。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件玩物,是给小孩子玩的。

  除物质生活的丰富外,农业也有了长足进步,此时外来的农作物被大量引进。比如小麦已经分化成两粒小麦和硬粒小麦。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的定居,可以对耕种技术进行改革,因此耕种技术也逐步完善化。狩猎和渔猎虽然仍旧是一些部落的主要营生,但因为已经有农业部落和渔猎部落之间物品的交换,渔猎部落也能享受到地上的产出。保加利亚最早的房屋也出现于这个时期,这些房屋四壁是用泥巴砌成的墙,屋中间有一个圆顶炉灶,用以烘烤食物。跟据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判定他们在屋内使用的是木制器皿,不过木制器皿极易被腐蚀,随着时间都已风化殆尽,当前博物馆里展出的只有这些木制器皿的粘土仿制品。

  公元前2500年左右,俄罗斯南部草原游牧民族开始进入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的早期部落文化时代结束。移民时代正式来临,一场新的变革迫在眉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凯尔特人与色雷斯人
凯尔特人和库尔干文化

  最早进入保加利亚的异民族是凯尔特人(Celt,拉丁文称Celtae或Galli,希腊文Keltoi),这些人最早在多瑙河上、中游活动,后来随着民族的壮大,为了争抢更多的肥沃土地,便逐渐进入巴尔干北部地区,在保加利亚东部黑海沿岸居住下来。不过由于他们生产发展比较落后,还未使用青铜武器。在保加利亚原住民的抵抗下,没有再向南发展。

  公元前3500年,南俄罗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了一种独特文化,因为最最早发现在俄罗斯的库尔干州,所以叫做“库尔干文化”(Kurgan culture)。这种文化是南俄罗斯草原的操印欧语系的语言的闪米特游牧民创造的,它属于一种半游牧民的文化。在公元前2300年,该文化随着游牧民族的西进,到达巴尔干半岛和希腊。这些人的社会结构、氏族制度、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巴尔干半岛的土著居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但在漫长的碰撞过程中,文化逐渐融合,各种新的文化突然出现,希腊历史学家把巴尔干半岛的这些融合之后的人都叫做色雷斯人,他们成为保加利亚最早建立国家的土著民族。此时的色雷斯文化属于军事*制时期文化,社会阶层两极分化,同时出现军事贵族和平民。保加利亚南部色雷斯等发达地区积极向希腊靠拢,形成城邦和早期王权国家;北方则稍慢,一直到前1600年左右才出现小型城邦。之后,随着新的冶炼技术的传入,青铜冶炼业蓬勃发展,保加利亚本土接连出现多个冶炼中心。其中最主要的冶炼中心集中在多瑙河的乌乃提西——图姆鲁斯文化遗存。青铜技术蓬勃发展后,青铜武器也大量出现,图姆鲁斯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到处征战,从多瑙河向亚得里亚海和黑海进攻,造成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动荡。因为这些人的扩张,巴尔干半岛到处都出现大移民的场景。因为移民的混乱交叉,原本被色雷斯人驱逐到亚得里亚海北部沿岸的乌恩菲尔德人又被图姆鲁斯人驱逐回来,他们向南进入今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附近地区。因为乌恩菲尔德人的挤压,原本在此的亚美尼亚人、菲利吉亚人和米西安人开始向东迁徙,进入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连显赫一时的赫梯王国夜被这些野蛮民族所灭亡。因为南部屏障消失,乌恩菲尔德人继续南下,进攻希腊诸城邦。当时希腊正处于分裂状态,所以很快被乌恩菲尔德人打败,从此衰落不堪,200年后,多利安人南下,希腊进入黑暗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世纪,色雷斯人一直整个巴尔干半岛的主人。

  早期色雷斯人

  据考古证据发现,色雷斯人(Thrace或Thracia/Thrakia,希腊文Θρακιοζ)一直以保加利亚的伊斯特河(今多瑙河)平原为中心区域向四周辐射。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从南俄罗斯草原来的游牧民族与巴尔干土著民族混合而成。现在,我们一般把色雷斯人在巴尔干称霸的时代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第一阶段(公元前第2000纪末——前6世纪末),该时期前期色雷斯人逐渐扩张到整个巴尔干半岛;后期色雷斯人形成大体统一的古代型部落共同体,并与希腊人开始发生交往;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末——前3世纪初),为色雷斯人国家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倒数第二个千年的色雷斯人,曾“一度占有过从攸克辛海到亚得里亚海的整个巴尔干半岛”,甚至一直向东延伸到密俄提斯湖(今亚速海)和辛梅里亚海峡(今刻赤海峡)。我们根据这些记载可以大致划出色雷斯人的活动地区。当时色雷斯人占据的地方包括: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东北部、土耳其西北端、匈牙利东部一带、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很大的一部分以及乌克兰南部沿海地带,换种说法其实就是除希腊南部诸城邦以外的整个巴尔干半岛。公元前倒数第一个千年其活动地区发生了变化:早期,由于伊利里亚人的南迁,色雷斯人从亚得里亚海沿岸向东收缩,北方则遇到了达契亚人的挤压,多瑙河北岸逐渐成为达契亚人的领地。后期,希腊马其顿人进入到奴隶制王国时期,逐渐强盛起来,倚仗着先进的武器,马其顿人向北扩张,色雷斯人活动领地更加减小。但也就是这个时代,色雷斯人的先进部落也突破了氏族制得束缚,出现了色雷斯人自己的国家组织,进入到全胜的黄金时代。此后色雷斯人开始衰亡过程:首先被马其顿征服,马上又被罗马人征服,最后与斯拉夫人彻底融合,成了南部斯拉夫诸国的祖先;还有极少部分与伊利里亚人融和,成为了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

  从记载中我们推测,色雷斯人人口一直在数百万左右,准确数字以200…300万人为最有可能。关于色雷斯人部落的数量,不同时代的记载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当时共分20…40个部落。根据我们现今能够获取的所有资料,属于色雷斯人族群的大致包括以下支系或部落: 居住在赫布鲁斯河(今马里查河)支流阿尔提斯库斯河两岸的奥德里西亚人(Odrysae/Odrysian);居于马其顿东南海岸狭长地带的皮埃里亚人(Pieres/Pierian);居住在奈斯托斯河与斯特里蒙河之间的埃多尼亚人(Edoni/Edones)、萨特莱人(Satrae);栖居在卡尔息狄斯的锡索尼亚半岛的锡索尼亚人(Sithonii/Sithonian),或为埃多尼亚人的一个分支。身份尚存争议的培西人(Bessi),曾被希罗多德称为萨特莱人的支系。还有居于斯特里蒙河以西马其顿地区的比萨尔提亚人(Bisaltae/Bisaltian);位于阿克修斯河右岸的波提亚人(Bottiaei/Bottiaean)。居于阿克修斯河与斯特里蒙河之间的克列斯通尼亚人(Crestonaei/Crestonii);位于埃诺斯河附近平原的阿普辛提安人(Apsinthii/Apsinthian)。在刻尔松涅斯(今盖利博卢)半岛的多洛科伊人(Dolonkoi/Dolonci);世居罗多彼山东南一带的特劳索伊人(Trausi);位于赫布鲁斯河以西沿海地带的奇科涅斯人(Cicones/Ciconian)。居住在马其顿东部、接近塞尔迈湾一带的米哥多尼亚人(Mygdones);居于罗多彼山和爱琴海之间、阿布德拉城附近的比斯托尼亚人(Bistones);位居潘加欧斯山一带的撒帕伊亚人(Sapaei/Sapaeans)。曾被视为累姆诺斯岛古老居民、后来移居马其顿的辛提亚人(Sinti/Sintian);位于斯特里蒙河西岸、斯科米乌斯山南坡的密底人(Maedi/Maedian)。在赫布鲁斯河与迈拉斯湾之间的科埃拉勒泰人(Coelaletae/Coeletae);在今保加利亚索非亚一带居住的塞尔迪人(Serdi)。 

  色雷斯人的北支包括盖塔人(Getae;一译葛特人)、达西亚人(Daci/Dacian)。希罗多德曾称誉盖塔人为“一切色雷斯人当中最勇敢、也最公正守法的” ,他们栖居于哈伊莫斯山(今巴尔干山)以北、多瑙河下游及黑海沿岸、直至南俄一带。达西亚人住在喀尔巴阡山、特兰西瓦尼亚及巴纳特、克里沙纳、马拉穆列什地区。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常被合称为达西亚-盖塔人;斯特拉博更明确 指出,达西亚人和盖塔人操的是“同样的语言”。托勒密的记载中提到过的达西亚部落据说不下于12个,其中包括:居住在达西亚西部约当今克里沙纳、巴纳特一带的普雷达文西人(Pred*ensii)、比耶菲人(Biefii)、阿尔伯森西人(Albocensii)、和萨尔登西人(Saldensii);在今达西亚中部地区,从北特兰西瓦尼亚、特尔纳瓦河地区,向南直达多瑙河畔的奥尔泰尼亚、西瓦拉几亚一带的拉塔森西或拉卡坦西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