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无情-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界第一个先河的便是办油矿农场,大搞职工生活,他认定,玉门油矿要在戈壁上坚持办下去必须建设油矿的生活基地,让一万五千职工家属过上吃住无忧的生活。在旧中国,企业家关注职工生活已属不易,创办企业农场更无人敢想。二十年后的大庆会战,曾将办油田农场说成是“创造”,其实二十年前的孙越崎在玉门已“创造”了一次。

  孙越崎从重庆请来浙江大学农学教授汪国舆,农艺专家缪炎生、焦龙华,在有水源的酒泉、赤金、嘉峪关办起了三个农场,自力更生,开垦荒地,种植了蔬菜、果树,喂养了猪、羊、鸡、奶牛。到抗战胜利,矿上职工不但吃到了新鲜的蔬菜,还吃上了自养的猪、羊、鸡。充满绿色的农场成为职工假日野游的场所。为了美化老君庙矿区,又办起了老君庙农场,专业绿化工作,抽引石油河水在矿区内栽花种树。所种之树,至今仍耸立在玉门市内。

  企业办学,是孙越崎又一先河之举。

  为了让职工的子弟有学上,孙越崎请来重庆国立师范附小校长朱镜坚来矿办学。朱先生是位爱国民主人士,与周恩来有私交。周恩来闻知朱先生要到闻名全国的玉门油矿办学,亲自布置,派遣中###员田伯萍、丁毅等七人随朱先生到老君庙,协助朱先生创办了油矿子弟小学。

  当今我国的大型工矿企业开办职工学校已蔚然成风,寻根索源,开此先河者正是玉门油矿的孙越崎。玉门油矿创办初期,召来的工人均是酒泉及附近地区没有文化的农民,操作现代化的机械异常困难。为了提高工人素质,严爽任筹备处主任期间,先办起了夜校式的艺徒补习班,着力培训技术工人。所聘教师均是来矿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任何报酬,但都把任教当作一种荣誉,争先恐后地来夜校教学。孙越崎任总经理后,又成立了正规的职业技工学校,专为油矿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材,技工学校的学员大多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骨干。

  油矿正式开发后,逐步办起了电厂、医院、福利社、粮食加工厂、浴室、鞋店、布店、豆腐房、酱房、理发店、缝衣店。职工们自发创办了《矿声》刊物,组织起业余平剧团、秦腔团、话剧团和秧歌队。塞上话剧团相继上演抗战时期曹禺先生的名剧《雷雨》、《日出》、《原野》、《风雨夜归人》,为此,曹禺先生1943年夏来到油矿参观指导。

  为了让年青的大学毕业生在戈壁滩上安心工作,孙越崎找到邵力子的夫人傅学文,请她在她创办的重庆女子职业学校中挑选肯立志大西北建设的女学生到油矿工作。女学生到来之前,孙越崎对未婚的职工戏语宣布:“我将于最短期间选派大队小姐来矿工作,这一举措纯系‘救济’与‘补给’性质。希望单身同仁把握机会,争取佳偶,勿放空炮,否则,不但辜负了我一番苦心,也是光杆们的耻辱。”孙越崎请花入矿之举又开了中外企业家之先河,令石油老人们至今难以忘怀。

  祁连山下不再寂寞,

  石油河水不再孤独,

  暮色降临,整个矿区灯光闪烁,一片辉煌。

  短短的几年时间,一个由爱国知识分子创建的,拥有一万五千职工家属的石油城在大西北荒凉的戈壁滩上拔地而起。这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战争,在世界的东方创造出的奇迹!

  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为收复被俄国人侵占的新疆失地,率大军沿河西走廊入疆作战。他下令,凡大军过处必须修路栽柳。于是,自泾州至玉门,连绵数千里柳绿成萌。后人称“左公柳”,至今遗树仍绿。

  光绪五年,甘肃布政使杨昌浚应左宗棠之邀,到新疆旅行,走在河西走廊上,见路两旁绿如帷幄的杨柳,触景生情,作诗云: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为祖国统一,远征天山,不愧为中华一代名将。

  六十年后,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沿着左宗棠西征之路来到玉门寻找石油的开拓者们,正像这扎根戈壁的左公柳,成为中华民族又一代英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危难受命
辛亥革命后,一大批爱国的知识分子为拯救饱经忧患的祖国,怀着科学与实业救国的思想,为奠基中国现代科学、现代工业的基础而殚精竭虑,他们的成就或许是微小的,可一座辉煌的大厦能够嘲笑它那未坦露在阳光下的地基吗?解脱了二千年封建王朝桎梏的中国不就如一片荒芜的土地?他们是在用最原始的工具砌筑着大厦的屋基啊?

  ——采访札记

  危难受命

  
  1992年夏,台湾玉门旧人访问团十余位古稀老人来到北京,恭敬地拜访了一位老翁,向他送上一幅精美的银制台屏,台屏上镌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字,并作文道: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方其功之未成也,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其所,是以得志于成功。吾公受命于抗日战争艰难之际,开发石油于祁连戈壁之间,排众议,闯万难,卒成事功,为我国石油工业开创新猷,其丰功,其伟业,实足以当之。”

  他就是百岁老人孙越崎。

  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实业家,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和早期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893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叫同康的小山村,原名孙毓麒。1915年在复旦公学读书时,他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立志救国图存,使中国越过崎岖的道路,走上光明的坦途,遂改名越崎。1917年,孙越崎进入天津北洋大学学习。“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天津唯一一所大学的学生会会长,领导全校同学参加了罢课和示威游行。鲜为人知的是,他是天津“五四”运动中,到直隶省长曹锐衙门中请愿的“四君子”之一。论名声,孙越崎当时比周恩来要大,只是周恩来其后选择了共产主义,而孙越崎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在那个创造英雄的时代里,确实存在着比其它时代更多的必然和巧合,三十年后,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北京迎接了起义归来的孙越崎,应了那句有志者殊路同归的话。

  孙越崎怀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一生为中国工业的创建和发展奔波不已,在他92岁时,还率领三峡工程调查组沿三峡实地考察了38天。1990年,时已97岁的孙越崎亲笔撰写三万言的意见书,在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会上发言。他堪称人类历史上做实际工作年龄最长的人。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世纪人生丰富而绚丽,但是最能体现他的品质和成就的,应属对玉门油矿的创办和开发。

  1940年8月,孙越崎作为资源委员会专员,随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昌照到玉门油矿作有无大规模开采价值的调查。此时,翁文灏已有意让孙越崎领导创办玉门油矿。

  一进入矿区,挑战与机遇立即像两把倚天的长剑悬在了孙越崎的头上。

  已实际上成为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玉门油矿,设备之简陋,技术之落后,令人吃惊。

  从延长调来的两部冲击式钻机,采用的是最原始的上下顿击钻井,井架是木头的,汽轮机转速每分钟最高仅达360转,28马力的钻深能力仅200米。钻进时,因为缺少套管、钻杆、钻头,怕过多损耗钻机,要人工先在井位挖一口方井,然后再下钻头开钻。老君庙一号井井深仅米,方井便挖了米;6号井竟挖了47米深才使用钻机,致使挖掘中一名工人窒息而死。为了增强钻井能力,资源委员会于1939年11月从宜洛煤矿调来两部旋转冲击两用钻机到玉门,孙越崎来玉门调查时,又有湘潭、萍乡煤矿调来的两部旋转冲击两用钻机到矿,这些探煤矿用的钻机钻深能力最大也仅800米。

  为了多出石油,煤矿出身的靳锡庚竟像开煤矿一样,在石油河畔悬崖下挖平硐采油,先后共挖三个硐,最深的坑道达47米,三硐日产石油一吨。

  没有一寸输油管道,从油井采出的原油通过人工挖掘的壕沟导入人工挖掘的土油池,然后再由人夏用桶挑,冬用筐抬,运到炼厂炼油,至使原油和原油中的轻质油损失巨大。

  最初的炼油设备仅为一个70加仑的的蒸馏锅,装建在老君庙前,炼油的燃料则是从附近砍伐的骆驼草、柳树和祁连山里采掘的煤。1939年10月,油矿筹备处在石油河畔兴建起第一炼油厂,建立起手工操作的连续性立式炼炉和卧式蒸馏炼炉各两具。孙越崎到玉门时,金开英正筹建嘉峪关第二炼油厂。

  设备虽然简陋,但还有令孙越崎更为兴奋的一面,这就是人的精神和满山满沟露天存放的石油。此时,老君庙已有职工七百余人,油矿的基础经过他们百折不挠的努力在戈壁上已初步形成,生产出原油1774吨,为大规模开发玉门油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孙越崎在晚年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开发玉门油矿的困难可谓是荆棘载途,但有利的条件仍然令人鼓舞:一是发现了有开采价值的油层;二是有一群肯吃苦,致力于石油工业的人;三是有翁文灏这样懂石油的政府高层领导的支持。

  孙越崎自玉门返回重庆后,应翁文灏、钱昌照之请,主持起草了大规模开发玉门油矿的计划,上书国民政府。三个月后,国民政府批准了开发计划,拨款500万美元。这是抗战时期一笔最大的国营企业创办费。

  关于拨款500万美元一事,现在的各类石油史学书中都有这样的说法:孙越崎的计划交行政院后,遭到大部分官员的反对,后又单独找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说尽好话才被批准,以此来说明这些政府官员对开发玉门油矿的不重视和昏庸。其实,这实在是一个经济问题。抗战时期用500万美元投资工业所具有的困难,比之现在用50亿人民币投资工业所具有的困难很难分出伯仲,如果现在一个50亿人民币的开发项目上报政府后,能够在三个月批准拨款实施,这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现实。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采访孙越崎的节目。孙越崎谈到这段历史时说:“孔祥熙拨款后,紧握着我的手说:‘正处抗战时期,国家困难,这笔钱你一定不能浪费啊。’我说:‘你放心,我一定用好这笔钱’。”

  历史应该以孙越崎的这段讲话为准。

  1941年3月,国民政府经济部成立甘肃油矿局,翁文灏力荐孙越崎出任总经理。孙越崎不畏艰难,欣然受命。

  正式开发玉门油矿的计划批准后,翁文灏即派人到美国采购石油物资,孙越崎上任后,已采购到新型钻机14部,日加工原油能力250吨的达布斯裂炼设备一套,以及其它石油设备共4500吨,1941年6月开始启运。

  由于日军全面封锁了中国海岸线,中国只有通过越南的海防、缅甸的仰光、印度的加尔各答三个国际港口进口外援。这批玉门的石油物资本拟运抵海防,不料7月29日日军在金兰湾登路,越南陷落,货船只好改口仰光。是年底,运抵仰光石油物资2600吨。

  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就要在石油河畔兴起,甘肃油矿局上下无不欢欣鼓舞。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加紧对印度###的入侵。随着泰国的陷落,缅甸已成为日本人狼口中的羔羊。12月23日大批日军飞机轰炸仰光,几乎摧毁了半座城市。

  腊戍是缅甸北部的一座边境小城,历史上曾属清朝政府管辖,滇缅公路从中国边境重镇畹町出境后,即在这里与仰光公路和仰密铁路相接,成为中国外援物资的转运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仰光港开出的列车和汽车冒着日军飞机的轰炸,昼夜不停地将各种援华物资运到腊戍,中国的汽车也日夜兼程地从腊戍沿滇缅公路向国内抢运物资。无奈的是,滇缅公路路况极差,加之山高路险,车队行驶极其缓慢,至使腊戍的物资滞留的越来越多,成为东南亚一座巨大的军用仓库。

  3月27日,仰光陷落。4月28日,腊戍失守,堆积如山的战略物资成为日军的战利品。资源委员会从美国运抵仰光的2600吨石油设备只抢运到老君庙350吨,所购14套钻机仅拼凑出三套半,达布斯炼油设备也仅运到一些零件。大部分设备被日军缴获后,掠到南洋开发油矿去了。

  但日本侵略者的封锁没有吓倒孙越崎和祁连山下的石油人。

  腊戍失陷的消息传到重庆后,孙越崎立即从重庆局本部赶到老君庙,召集各部门开会。他满怀豪情地说:“美国订购的炼油装置依靠不上了,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