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蟮姆庞呈浚苟缘缬暗纳蟛楣芾沓晌娣妒谐〉囊恢挚凸坌枰F浯危捎诘笔狈庞车牡缬俺鱿至艘恍安涣肌钡纳缁岱聪欤还伺牢澳芨谢酥郧椋碳と酥瘢幕坏胤缢祝幕降戎捌谷绶锩虢恰薄R虼耍缘缬敖屑觳榈暮羯战ジ哒牵业玫搅松缁岬钠毡槿贤蛭敖从幸徊糠殖銎罚蛑碧幌窀鲅恿恕保吧蟛橐痪伲撇蝗莼骸保吧蟛榍榻冢晕止业滋迕妫蜕缁岬追缁簧蟛槌杉ǎ怨睦闫叩慕魃鳎捅H缬敖绲仔庞谩薄U庥质沟缬吧蟛槌晌闭咚秤κ笔频闹鞴墼竿U窃谡庋骺凸劢岷系谋尘跋拢窆缬凹觳橹贫瓤几〕鏊妗�
第6节
s米s花s书s库s ;http://www。7mihua。com
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各地电影审阅委员会均简称“电审会”)的成立可视为较具有本来意义之电影检查制度的开端。该会成立的确切时间现不可考,但该会活动初次见于传媒为1923年7月2日,而江苏省省长公署对上海总商会要求进行电影检查呈文的复文为当年3月间的事,因此该会成立时间当在3月之后,7月之前。该会由江苏省教育会组织,有委员10人,并首次定出了电影检查的具体标准:1。确合教育原理,能于社会发生良好之影响者,得加入“曾经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认可”字样,以寓表扬之意;2。通常影片,但为营业关系,可无流弊者,本会不加可否;3。如确系有害风化,曾经本会劝告,未经改良者,本会当请官厅干涉。江苏电审会的工作情况见之于报端者不过寥寥数次,因此其工作为按时进行或间断进行不得而知。
据报载,1926年12月,该会举行当月常会,似该会可能每月参见开会一次。但1927年3月,该会才召开第10次常会,如每月开会一次,与其成立时间不合。因此,该会实际开会时间以不定期最为可能。1923年7月2日,该会首次开会,审阅明星公司出品的《张欣生》,先由明星公司的任矜苹向审阅委员叙述拍摄该片之初衷,即“注意于遗产制度、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三大端,使观者知欣生弑父之原因,而引起改革社会之意”。审阅委员“谓此剧以法律为归束,以报应为主旨,编制颇佳,惟间有一二处须加删改”,决定于日内集会讨论。两天后,电审会再次审查影片,认为《张欣生》全片均系演明事实,且属果报之意,尚无不合,惟以烟赌造成罪恶之原因尚少说明,应于三犯执行死刑时,补入忏悔语以表明之。如照改后,亦适合本会所定标准第二条。《张欣生》一片为电影检查呼声高涨的动因之一,而该会却未提出禁映要求,反予通过,在因果相报、“尚无不合”的表面原因之外,也反映出江苏电审会缺乏强制性禁片之权力。对于当时大热且受到观众和舆论一致好评的影片《孤儿救祖记》,则被评为“完善之片”,“取情极适国情,并合教育原理”。其后,江苏电审会又陆续推出符合该会第一标准予以表彰的影片计20余部,其中有1925年明星公司出品、洪深编导的《冯大少爷》,被评为“为有财产而不能教育子弟者当头棒喝,事虽平淡无奇,警世之意实深,艺术亦佳”;1926年民新公司出品、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导演的《玉洁冰清》,被评为“志趣纯洁,描写黄伯坚处势利社会中,独能抱定富贵不淫之精神,历尽艰苦,以与环境相抗,钱孟琪虽出豪家,独能不染尘垢,处处为伯坚谋,为老父计,用心良苦,于二房东之厄于经济时,又能以恕道待人,尤足风励末俗,艺术方面,亦多可取”;1926年神州影片公司出品、万籁天编剧、李萍倩导演的《难忘了妹妹》,被评为“艺术优美,剪接合宜,
亦觉无懈可击”。
第7节
江苏电审会名为江苏省属,实际其检查所针对的主要是上海电影公司的出品和上海的电影市场。上海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多、工商业最为发达、平均经济文化水准最高、对外交往最为密切的大城市,有着最为兴盛和成熟的电影市场及制片业。20年代中期,上海的电影院数量已近40家,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影片公司数量也在市场利好的刺激下暴增至一百数十家,出品数量一跃而过百部。
上海的电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票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50%以上,一部投放市场的影片能否收回成本直至盈利,基本依赖于上海市场。上海电影业的这一至尊地位,历整个民国时期从未动摇。而江苏电审会成立时,江苏全省(不包括上海)的电影院数量尚不超过10家,同时没有一家电影制片机构。上海的各种社团组织化程度较高,传媒也较为发达,要求进行电影检查的呼声基本上通过它们而公之于众。与江苏电审会成立的同时,淞沪警察厅制订了《取缔影戏园规则布告》,规定电影院开演影戏前,须将剧本或说明书送警察厅审核,“如有奸盗邪淫妨碍风俗之影片,应即禁止开演”,至于全部还是部分禁映,由警察厅“按其体裁临时酌定”。同时规定,影院男女宾座位不得紊乱,放映时间以晚12时为限。警员可随时在场监视,凡违背本规则者,依其情节轻重,分别依法处罚,或勒令停演闭业。1米1花1书1库1 ;http://__
限于资料,此布告执行的具体情况尚不详。该布告的基本点仍着重于电影院的管理,且并无与江苏电审会的实际联系,警察权力与电审会工作之分离,不能不影响到电影检查的效用。
就江苏电审会的工作而言,基本上仍为民间组织的性质,成员多出于教育界,所考又多从电影的教育功用出发,审查标准较为宽泛与宽容(可以《张欣生》的审查为例),缺乏实际效果。在见之于传媒的报道中,没有表明该会曾审出“有害”影片。
据见之于报道的资料,除了《张欣生》外,明星公司的《顽童》与《劳工之爱情》两片,其中偷果一节,被认为可使“儿童受不良之影像,应予劝告酌改后,合于标准第二条”。但我们未见审出符合该会标准第三条影片的报道。而且电审会的审查基本上是在电影上映后而非上映前,与电影检查的初衷仍有一定距离,实际功效显然有限。虽然该会审查标准里有“请官厅干涉”字样,但我们并未发现官厅干涉的具体事实。
传媒有过官厅干涉电影放映的报道:“上海市公所李总董,访悉拱宸门大境路世界影戏园映演模特儿,攸关风化,昨已知照税务处,饬传该园执事凌建南到所问话,着将模特儿影片撤除,不准再演。”但此事似与江苏电审会无关。正因为如此,各电影公司对这样的审查并不重视,江苏电审会的工作也被一些论者讽为千篇一律、似是而非的“老学究的朱批”,“在组织的方法上,不能令人无言;在审查的方法与态度上,则殆属剌谬百出”;“条例既如此简单,而出席委员又只要三人以上,审阅之后,不过加几句考卷式的批语,结果甲等占三分之一,乙等占三分之二,丙等简直没有,于是有的公司敷衍面子,送请审阅,有的公司置诸不理,这样一个不完备、不健全、半公半私的审查机关,自然毫无实力,难怪制片公司对于它也不加可否了”。
较江苏为后,1926年2月3日,浙江省会电影审查会在杭州成立。根据该会章程规定,该会由教育、警察两厅合组(教育厅会员由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担任),设主干二人,干事六人,两厅人员各半,经费亦由两厅筹拨,每两月开会一次;“省会各处制造新片,及公开映片,一律须经本会审查预演一次,经审定后,给予许可证,方准租赁开映”。另据该会《审查规程》规定:“省会各场所公开电影,每逢新到之片,最迟须于开映前两日,报告本会,通知开映时期”;“新片开映之当日午前九时起,本会轮推审查员二人,到场审查”;“预映完毕,如片中情节动作字幕布景等,有违背善良风俗或妨害公共秩序者,审查员得知照该场,嘱其删除,并将删除情形,记明于许可证中,其情节太坏,无从删改之片,不给许可证”;“前项审查结果,审查员意见各执时,准其暂行开映,但须将各人意见,作成书面报告,于开常会时,提出讨论”;“审查完毕,当填许可证,由审查员具名盖章,给发该场,悬挂于警察席中,倘有不依许可证删改情形而开映者,由该管警察署随时令其停映,并依法处分”。浙江电审会是目前所见资料中,体例最为完备,检查实施程序最为具体,并与警察权力相结合的省级电影检查机构,因而该会较具典型意义上的电影检查功能,
唯其电影检查标准仍较简单,而且由于缺乏后续报道,我们对其实际检查工作如何进行不得而知。
江苏和浙江之外,其他省市也有关于电影审查的规定。
第8节
1921年9月,天津警察厅发布训令称:“各电影园所演影片,则大率不外奸抢掳掠,且有为西欧所禁演者。似此情形,不惟有失戏剧本旨,抑且妨害风俗,均应从严取缔,以维将来。嗣后无论开演何项文明新剧或电影,均应事先将戏曲脚本或电影片送交该所,先行审查。如确系有益社会人心,不悖善良风俗,方准演唱,违则重惩。案关风俗人心,不得稍涉瞻徇,致干未便,仍将遵办情形,随时具报。”同月,天津教育厅厅长谕:“近来津埠各电影园所演之片,往往离奇怪诞,风化有关,幼年学生,每值课余之暇,结队往观,为害于身心者最巨。令即严加禁阻,以免德育上受无形影响。”1923年6月,直隶省长王承斌又发训令称:“近日多有诲淫诲盗之影片,如《阎瑞生谋害莲英》、《张欣生谋产》等片,虽系上海实事,然其人则流氓贼子,其事则残害杀伤,自应一律严禁,故昨通令所属各机关查禁,以维风化云。”
1916年3月,广州市警察局通过《取缔影画戏场规则》,规定:“凡诲盗诲淫、败坏人心风俗、伤碍友邦感情画片,一概不准影演,如违重究。”1924年广州市教育局通过《视察戏剧规则》,规定:“凡有伤害风化之影片剧本,一概禁演。”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后,1926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通过《取缔影画戏条例》,规定:“各画片如有违犯下列各项者,应禁止其全部或一部:1。有反革命意味者;2。有损国体或民族人格者;3。有政治煽动的说明文字者;4。残忍杀害或诲淫诲盗者;5。过于神怪能导人迷信者;6。有诈术骗术意味者;7。广告上用不正当之标题者;8。说明之文词污秽者;9。有关于花柳病或堕胎等表演者;10。其他关于危害社会治安或社会道德者。”
在有了各地的电影检查初步实践之后,中央层级的电影检查制度也在酝酿订立。
1924年1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发出通令称:“近日各省埠电影营业日渐发达,各电影剧场经理人,因谋营业发展,关于租赁之影片,率多趋重情剧,描摹青年男女恋爱情态,致使观者欲狂,窃生效慕之心。其次则为杀人放火,路劫盗抢,以及诱骗等情。此等剧片,使青年观之,实属败坏道德,有伤风化,害及公众思想。内部有维持风化,规正人心之责。对于奸盗淫邪之剧片,亟应严加取缔,以端风化,而维社会治安秩序。因电影营业,属农商部主管,特咨请农商部,会衔咨行直隶省长,饬警随时赴各剧场检查,凡各园新到之片,须经官厅检阅许可后,方准开演,不得自由开演。现北京已经实行,故令天津县设法取缔,但此种剧片,多在租界开演,恐非中国警厅所能制止耳。”
1926年2月,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戏曲股成立了电影审阅会,在呈请教育总长审核时称:“影剧一事,于社会教育关系綦重,其良者固足转移风俗,裨益社会,而稍涉偏激,亦易滋流弊,不可不详加审核,分别奖禁。”该会拟出了《审查影剧章程》共10条,规定凡国内外编演影剧“均须经本会审定后方准映演”,有下列情形者“予以褒奖”:其事实情形深合劝戒本旨者;有益于各种科学之研究者;于教育上确有补益者。有下列情形者“应禁止之”:迹近煽惑有妨治安者;迹近淫亵有伤风化者;凶暴悖乱足以影响人心风俗者;外国影片中之近于侮辱中国及中国影片中之有碍邦交者。有下列情形者“得令其裁剪或修改之”:情节乖谬不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