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迪斯尼的《小鹿班比》在苏联极受观众欢迎)。许多动画片作家致力于创造一些人物,既想避免平淡无味,又想摈弃漫画色彩,这当然很不容易做到。在这方面,柴克汉诺夫斯基颇有成就,人们很赞赏他的《七瓣花》、根据普希金诗作改编的《金鱼》,尤其欣赏他改编的契诃夫作品《卡钦卡》,这部动画片中有某些镜头以杰出的手法表现了1900年街头上行人熙熙攘攘的景象。阿塔玛诺夫、巴比琴科、勃龙姆堡兄弟、戈洛莫夫、伊凡诺夫—凡诺、诺索夫和科达塔耶娃、巴希钦科等人都作了类似的努力。亚历山大·伊凡诺夫、阿克申楚克、阿马尔利克与波尔科夫尼科夫、布莱第斯、德吉金—菲里波夫都是以制作描写动物生活为主的动画片专家。
1954年以来,苏联动画片趋向多样化,摄制了一些供成年人观看的讽刺片。过去曾使普图什科《格利佛游记》一片赢得全世界赞赏的木偶,此时又被尤特凯维奇和卡拉诺维奇广泛应用在他们的《矿泉浴场》这部根据马雅可夫斯基原作改编的非常尖锐的影片中。
在荷兰,约普·吉辛克和他创办的“陶莱坞”影片公司专门制作木偶片,他的木偶涂上油漆,这种作法沿袭乔治·帕尔的传统,后者此时在美国成了制作质量平庸的科教片的导演兼制片人。从1947年到1957年,吉辛克为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影片公司制作了近百部的广告短片。马尔登·通德尔也和吉辛克一样靠拍广告片为生。
在意大利,《制造炸药的兄弟》和《巴格达的玫瑰花》这两部长动画片毫无独创性,但是布鲁诺·博泽托(摄有《城堡》)
却以一种极其简洁的和独特的笔法而显得与众不同。
在挪威,伊沃·卡普利诺拍摄的木偶片(如1956年摄制的《卡里尤斯和巴克杜斯》)主要是借助于牵线与机械装置,而不是靠逐格拍摄法制作的。
在罗马尼亚,伊昂·波贝斯科—戈波善于在他线条简明的动画片中表现幽默和极富个性的独特风格,因此使他制作的《简短的故事》和《七种艺术》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
在波兰,约翰·莱尼卡和W.鲍罗维茨克把动画片和先锋派电影中各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摄制了《房子》和《话说从前》,这两部动画片都很别致、杰出,就如同他们描写一个画家在星期天的艺术创作的《获得报答的感情》一样。莱尼卡还同法国人格吕埃尔合作,拍了他的杰作《首长先生》,并且摄制了《音乐家扬柯》和《迷宫》。鲍罗维茨克后来定居巴黎,拍了《复活》和剧情非常激烈的《天使们的游戏》。
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有一个新的学派从1955年起推出了几位杰出的动画片作家,他们有的受“美国联合动画制片公司”的影响,有的受西方某些绘画风格的影响,但他们都有一种独特的和吸引人的想象力。在这些新涌现的天才作家中最杰出的是瓦特洛斯拉夫·米米卡(摄有《一个男人》、《快乐的结局》、《稻草人》、《照相师》)、尼科拉·科斯特拉克(摄有《首次演出》、《复仇者》)、杜桑·伏科维奇(摄有《驱病咒语》、《月里奶牛》和《代用品》,后一影片曾获1962年动画片奥斯卡奖)。
在日本,金井吉郎、山本、大藤延郎和村田安次是1925年前后日本动画片的创始者。大藤利用一种只有日本才出产的彩色透明纸拍了立体的皮影戏影片。他第一部成功作是1927年拍摄的《鲸鱼》。到1952年他用彩色玻璃纸代替日本特有的彩色透明纸,重新摄制了这部动画片。
1930年以后,涌现了新一代的动画片作家,其中有苇田岩雄(拍有《蜜月历险记》)、荒井和五郎、正冈等人。安日田在1958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动画片《白娘子的传说》(《白蛇传》),该片取材于中国一个古代传说,但用了一种过于西方化的表现手法,正如他的其他动画片很象迪斯尼的动画片一样。
在中国,头几部动画广告片是在1925年前后在上海摄制的。经过多年以后到1940年终于生产了一部重要的长动画片《铁扇公主》,这部由万籁鸣和万古蟾绘制的动画片取材于著名的民间故事《西游记》,片中主角是一只猴子和一头猪。以后我还要谈到:有几部动画片和木偶片是在“游击区制片厂”里制作的。
1950年以后,上海有一家制片厂专门拍摄美术片。厂长靳夕是采用逐格拍摄法摄制木偶片的行家(如《神笔》),但他也直接拍摄用牵线或拉杆操作的木偶戏,这类木偶戏在中国流行很广,如同皮影戏一样。钱家骏等人的美术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等片)受到苏联动画片的影响,不过《蝌蚪找妈妈》
这部描写一些小蝌蚪的影片却表明1961年中国的动画片已经恢复了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
在巴西,阿纳利奥·小拉梯尼花费五年艰苦的劳动,终于在1953年完成了《亚马孙河交响曲》,在这部长动画片中,可以看到各种动物和印第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它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表现手法有些过于迪斯尼化。
尽管动画片过分迁就广告与商业的要求(这在西方尤其这样),但是,人们还是可以说,动画电影正处在成为一种独立艺术的前夕,它和故事片显然有别,正如绘画和雕塑同歌剧显然不同一样。
第二十三章 拉丁美洲(1900—1962)
这个大陆的边界处在美国与墨西哥之间,而并非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所有这些共和国,人口共有两亿,相互之间都有共同的特点。
在这个洲的大国里(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电影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发展,可是不久就已受到美国的激烈竞争。
墨西哥
在墨西哥,早在1897年,工程师萨尔瓦多·托斯卡诺·巴拉甘就买下了一架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在以后二十年间拍摄了他的祖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与革命运动,这些长达五万米的激动人心的文献资料为1954年发行的那部剪辑片《一个墨西哥人的回忆》提供了素材。
从1916年至1923年间,无声电影在墨西哥蓬勃发展,人们制作了一些意大利式的悲剧片和象安利克·罗萨斯和华金·科斯导演的《灰色汽车》(1919年摄制)这样奇特的分集影片。这些影片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这主要归功于纪录片摄影师埃斯基耶尔·卡拉斯科(1925年左右拍过《石油的争夺》)和导演米格尔·孔特雷拉斯·托雷斯(1922年摄制了《下士》、《属于阿兹台克族》和《没有祖国的人》,1927年摄制了《鹰与蛇》),他们都从墨西哥的历史中发掘题材。1925年之后,影片生产下降到零,主宰电影市场的好莱坞把拉蒙·诺瓦罗、陶乐莱丝·德尔里奥和卢佩·贝莱斯等著名演员拉了过去。
由于两部唱歌片——《在浪涛上》(1932年M.萨查里亚斯和拉斐尔·塞维里亚摄制)和《在大牧场》(1936年费尔南多·德·孚安梯斯摄制)——在商业上大获成功,墨西哥打开了某些西班牙语国家的市场,使它能够年产三四十部影片。
1935—1945这个时期可以被视为墨西哥电影的黄金时代。
在墨西哥电影艺术兴盛中,爱森斯坦的《墨西哥万岁》起了相当的作用,正如新纽约州的纪录片制作者保罗·斯特兰德拍摄的那部《雷迪斯》(又名《阿瓦拉陀的反叛者》)一样。后一部影片的剧本是美术部长贝拉斯克斯·查维斯写作的,影片在天然背景中拍摄,由德国人齐纳曼和墨西哥人戈麦斯·穆里耶尔合导。影片主要是由一些非职业演员——渔民及其家属——演出。节奏虽稍缓慢,却有强烈的感染力。保罗·斯特兰德把这部影片拍得非常壮丽、精美,他的摄影风格和基赛的摄影风格对摄影师加夫列尔·费格罗阿的技术形成起了直接的作用。其他摄影师(如奥古斯汀·希门尼斯、阿莱克斯·菲利普斯、雅克·德拉佩尔)也和他一样,很受哥伦布前①的艺术及迭戈·里维拉、奥罗斯科和西凯罗斯等人②所绘的宏伟壁画的影响,这些摄影师都是在30年代开始进入电影界的。①哥伦布前: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前。——译者。
②迭戈·里维拉(1886—1957):墨西哥画家、设计家与雕刻家;奥罗斯科(1883—1949):墨西哥画家;西凯罗斯(1896—1974):墨西哥画家及艺术理论家。——译者。
孔特雷拉斯·托雷斯继续摄制一系列的历史题材片,如1932年的《革命》(又名《潘丘·比利亚历险记》)和《墨西哥万岁》,1934年的《华莱士与马克西米利安》,1935年的《部落》,1937年的《鸽子》等。查诺·乌鲁埃塔也常常采用墨西哥的历史题材,导演了两部重要的作品,一部是革命的插曲《玛雅人之夜》(1939年摄制),另一部是根据马里亚诺·阿苏埃拉①①马里亚诺·阿苏埃拉(1873—1952):墨西哥作家。——译者。
一部社会小说改编的《下层社会》(1940年摄制)。墨西哥革命的风暴也使费尔南多·德·孚安梯斯拍了《跟随潘丘·比利亚前进》(1935年摄制)和他的杰作《门多萨同志》。
孚安梯斯曾和作品好坏不一的胡安·布斯蒂略·奥洛合作过,后者在那部奇特的《二修道士》(1934年摄制)中显示出他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在《万邦戈》(1938年摄制)中,表现了一些略带“民间性”的农民。亚历山德罗·加林多以卓越的手法导演了他第一部影片《马德里的难民》(取材于西班牙战争),特别是在《当墨西哥沉睡的时候》(1938年摄制)一片中,费格罗阿的摄影艺术同歹徒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巧妙的悬念结合在一起。
虽然此时商业片为数众多而且质量都很平凡,可是我们应注意到“墨西哥化”的民族独立运动却取得丰富的成果。这场运动是在卡德纳斯将军任总统期间(1936—1940)从电影到各个文化领域中展开的。影片《哈尼齐奥》(1935年摄制)就是标志这种倾向的一部成功作,尤其是它表现了印第安人的文化。该片由卡洛斯·纳瓦罗导演,爱米里奥·费南台兹(绰号印第安人)主演。后者不久成为编剧,后来当了导演。
1940年和以后十年间,墨西哥电影在企业上与艺术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使它到处为人所知。影片产量从27部(1940年)上升到121部(1951年),电影院由830家(1938年)发展到2459家(1953年),观众人次由6600万(1938年)增加到1.62亿(1954年),平均每人每年购票7张,接近于欧洲的平均数。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主要由于卡德纳斯政府积极推行的保护措施,也由于观众爱看本国影片所致(1950年后观看墨西哥影片的观众占全部电影观众的60%)。最后,墨西哥通过输出影片在西班牙语的影片市场上获得首席的地位。
绰号“印第安人”的爱米里奥·费南台兹是墨西哥最驰名的导演,他从1941年摄制《热情岛》起开始导演生涯。两年后,他拍了《玛丽亚·康狄莱里亚》一片,以浓重的诗意,细致地描绘了印第安佣工①的贫困和受压迫的生活。该片由莫里西奥·马格达莱诺编剧,加夫列尔·费格罗阿摄影,演员有彼特罗·阿缅达利兹和刚从好莱坞归来的陶乐莱丝·德尔里奥。这一阵容很有助于这部崇高、感人而有力的作品的成功。费南台兹一直和费格罗阿合作(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继续摄制了很多影片(每年有两三部),其中应该特别提到的有《一见钟情》(由玛丽亚·费利克斯主演),这部影片以墨西哥革命为背景,描述一个农村的爱情故事,很富于诗意;《隐藏的激流》叙述在一个边远的穷困地区一个小学女教师同一个封建地主斗争的故事。人们还可以看到费南台兹与费格罗阿在其他影片中的“可喜结合”,在这些影片中,他们依照一种庄严的节奏安排壮丽的画面和过分考究的灯光照明(如《野花》、根据斯坦倍克剧本改编的《珍珠》和《农村的妇女》),但是所有这些影片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格调,这是他导演的那些闹剧式的故事片(如《墨西哥女郎》、《被遗弃的人们》)所没有的。1952年后,这位“印第安人”由于过于重复老一套的作法,开始走下坡路。他那部卖弄技巧的《渔网》被人称为“在强盗窝里的保罗与维尔基妮②”,该片除了美丽的外景之外,毫无墨西哥的特色。费南台兹和费格罗阿在国外摄制的那些影片也没有获得成功。①墨西哥的佣工(Peón)是替大地主耕作的印第安农奴,他们主要是由于欠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