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我以前有机会去NBA的,但是我没有珍惜。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说—”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下来。半桶水等了半天,也没听到下文。催促道:“会说什么?”
王文智很得意刚才的举动,说:“我会说—滚蛋吧,我才不去NBA捡球呢!”球童的工作就是把球星捡球。
半桶水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接着,半桶水说她遇到一个特殊的炒房客,要王文智猜这个特殊的炒房客特殊在哪里。王文智猜个体户,半桶水说不对;猜国家干部,还是不对…王文智实在是猜不出来。
半桶水神秘兮兮的说:“猜不出来吧,我早就料到你猜不出来。”
王文智的好奇心被大大的提起了,督促她别卖关子,赶紧说。
半桶水揭开谜底:“他以前是贩毒的。”
王文智吃了一惊。大家都知道,贩毒是名副其实的一本万利,是暴利中的暴利,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从事这个行当。想不到他们这些毒贩也改行炒房了,可见当今房地产投机魅力如同红日当空,炙手可热。
毒贩改行炒房,真不知是国之幸事,还是国之悲哀!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令王文智啼笑皆非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
王文智和半桶水去路边房屋中介公司看看有没有什么好房子,值得炒一把。哪知房屋中介给他们推荐的那套房子,就是他以前炒过的。最初他以4500元/㎡的价格从房地产商手里买下,后来以6500元/㎡的卖出,没想到现在又回到他手里了。不过,房子还是那套房子,价格却早已今非昔比了,如今价格已经涨到了12500元/㎡。
这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我以4500元/㎡的价格买下,而后以6500元/㎡的价格卖给你;你买下后,可能又以8500元/㎡的价格卖给他;他买下后,可能又以10500元/㎡的价格卖出…房价就这样被炒高了。
房价继续疯狂上涨。
据报道,有一个郊区楼盘,上午开盘时卖8000元/㎡,这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没想到销售很火爆。房地产公司一看现场人山人海,很多人排着长队抢着要,就中断了销售,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提价问题。有人建议先涨1000元/㎡试销一下,如果销售状况好再涨1000元/㎡,以这种稳妥的策略一步步的往上涨。
房地产公司老板一锤定音,说:“要涨就一步到位,下午卖万元/㎡。”
结果还是销售一空。
凡事似乎只要和";炒";沾上边,它的价格基本和它的价值就没有太大关系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炒君子兰、到90年代的全民炒股、炒邮票,到如今的炒兰花、炒普洱茶…";炒";的奥妙在于不怕买涨,就怕是最后一个买涨的。
炒楼亦然。
炒房投机热,房地产开发也热。卖电脑的、卖饲料的、挖矿的、卖床的…众多企业纷纷扎进房地产业,想从地产业淘金。
市场如此疯涨,银行人却把手里的房子全部抛空了。
王文智不解的问:“房价还在涨,怎么就卖了呢?”
银行人担忧地说:“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疯了,上帝要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发展史便是很好的例证。”
04 教训
20世纪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100年,房地产业的兴盛无疑是刺激这100年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出现过可怕的房地产泡沫,结果使无数投资者转瞬间一贫如洗,从而留下一幕幕悲剧。
美国房地产泡沫: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万名地产经纪人
上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迅速成为普通百姓的冬日度假胜地。由于佛罗里达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地。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买房地产。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尤其在 1923年―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据统计,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万人口,其中竟有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
1925年,美国人疯狂投资佛罗里达州房地产业。然而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据说美国商界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当年也因此一贫如洗,此后被迫做了17年的纸杯推销员。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 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
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香港的房地产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也蜂拥而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区。
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当时的香港,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一些经纪人甚至会对顾客说出这样的话:“什么?你要考虑一两天?当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不买的话,过3分钟就没了!”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
就在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东南亚金融危机降临了。1998年—2004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产阶级居住社区“太古城”,楼价就从最高时的万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 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环球时报》杨红林)
类似的事情,在我国海南、北海、惠州等地也发生过。
1992年8月,正在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已经靠炒房炒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他还准备继续“淘”下去。
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包括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在内的6位合伙人马上决定分家,撤回北京发展。从数据来看,万通撤退的时候,海南的房价在5000元/㎡左右,到半年后,房价蹿升到了7500元/㎡。离顶部差了2500元/㎡。
一年后的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烂尾楼遍地。
对于潘石屹以及其他经历过上世纪末“中国经济软着落”的人来说,1993年下半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1988年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立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海口,这个原本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首府,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国”。用潘石屹的话说,1989年他坐船来到海南时还是黑蒙蒙一片,第二天醒来,发现一夜之间,岛上已经涌进了15万人。
1992年初,*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和潘石屹一样,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
时隔十五年,下面的这组统计数字,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游戏的热火朝天: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
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