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传-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处处都显示出潘基文的特征和个性。潘基文的外交官同事们读了这篇文章,忍不住哈哈大笑,连说潘基文跟从前完全没有两样。
  这篇短文中几乎没有潘基文的个人体会。那个时代的青少年普遍不善于自我表现,然而潘基文的情形尤为严重。
  与潘基文同时访问美国的郭英薰先生说:“基文好像特别不喜欢抛头露面,表现自己。我略微有些心浮气躁,但是潘基文从来不会这样。”通过潘基文写的文章来看,他准确记录了时间、地点、人名、活动名称,就像提交报告书。
  最能体现潘基文特征的部分就是关于见到肯尼迪总统的描写。他这样写道:“啊,这就是肯尼迪总统!以前只是听说,或者通过照片看到,此时此刻却就在眼前。”这是文章当中仅有的使用感叹号的句子。看来,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尽管他努力靠近肯尼迪总统,希望跟他握手,却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只能露出苦笑了。别的学生争相挤到他的前面,尽力靠近总统,他无可奈何地被排挤到了后面。通过最近公开的照片来看,虽然潘基文距离肯尼迪总统也很近,但是有别的学生挡在前面,所以他也只能露出半张脸孔。
    潘基文与肯尼迪家族的缘分
  当选为新任联合国秘书长之后,潘基文收到了来自美国议会参议院议员爱德华·肯尼迪(马塞诸塞州)的特别礼物。肯尼迪议员是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亲弟弟。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中生潘基文见到肯尼迪(4)
礼物是个相框。相框里面是1962年高中生潘基文访问白宫并聆听肯尼迪总统演讲时的照片,还有肯尼迪总统的演讲稿。
  亲笔书写的贺卡上有这样的话:“致潘基文秘书长,JFK见到。为您的当选送去温暖的祝贺。希望您出色完成这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肯尼迪议员在JFK后面做了说明,即“Just From Korea”,代指刚刚来自韩国的少年、1962年站在肯尼迪总统面前的高中生潘基文。原来,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潘基文接受国内外媒体的访问,谈到自己在高中时代曾经见过肯尼迪总统,从而萌生了当外交官的梦想,于是肯尼迪议员就准备了这份特别的礼物。
  肯尼迪总统邀请将来有可能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贫穷国家的青少年访问美国,激发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五十年后,他们当中有一个人成为联合国秘书长。肯尼迪议员的礼物承载着很多故事,有着很深刻的象征意义。
  当时,欢迎仪式在白宫南草坪举行。身材魁梧的肯尼迪总统大步流星地出现在学生们面前。从前只是在黑白照片上见过的肯尼迪总统比想象中更高大,也更强壮。另外,他还是个美男子。原以为他是金发,实际上更接近于红色。嗓音明朗,甚至不像总统,语调不快也不慢。他几乎不看手中的演讲稿,就向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说话了。
  “今天能在白宫欢迎各位的到来,我感到非常高兴。将军(预备役陆军上将阿尔弗雷德·M·格兰特,美国红十字会总裁)阁下想出了会见你们的主意,这个想法非常了不起。看到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就让我们确认大家都来自什么地方吧?(中略)
  “看到这么多人,我既感高兴,又很受鼓舞。任何国家都是这样,即使领导人之间关系不好,国民也要友好相处。这个事实给了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寄托于在场的各位。为了地球各处饱受痛苦煎熬的人们,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太阳协会等组织正在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你们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这个问题没有国境,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伸出援助之手。
  “感谢你们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工作了。不管是帮助本国人民,还是帮助其他国家的人民,你们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能将你们聚集在这里,我感到无上的幸福。你们的家人,你们的祖国,也会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坚信你们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我也为你们感到自豪。所以,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工作。”
  当时,肯尼迪总统是人气极为旺盛的大众明星。起先,人们普遍认为他不是尼克松总统的对手,然而他却以出色的演说征服了大众。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的时候只有四十四岁。1963年11月遭到暗杀之后,肯尼迪总统更是被人们追捧为神话人物。最近,美国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肯尼迪是美国人最有好感的总统之一,甚至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美国国民对他表示出好感。肯尼迪家族更是同时拥有财富和名誉的名门世家的象征。但是,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原来是爱尔兰移民,尽管没有丰厚的学问素养,却有着诚实的天主教伦理观。来到美国之后,他投身酿造事业,积攒了大量资金,然后以此为基础将儿子们送进了哈佛大学。
  潘基文秘书长的一位朋友说:“潘基文比任何人都了解肯尼迪家族的历史。对他来说,肯尼迪总统就是成功的典范,只要拥有才华和热情,无论如何都可以获得成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不能参加外交官考试的大学时代(1)
  没有考试,提前服兵役
  1963年,潘基文考入首尔大学外交系。
  因为他的梦想是外交官,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交系。但是,首尔大学外交系63级的新生们却听到了晴天霹雳般的消息。选拔外交官的考试停止了。同校前辈们的情形也是如此。1960年,执掌大权的朴正熙总统任命二十六名军人为外交官,从而导致外交官需求消失,最后干脆取消了外交官考试。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外交官考试。潘基文大学时代的同学、前韩国驻越南大使柳泰铉先生有过这样的回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考进了大学,不料碰上了这种荒唐的局面,简直让人无话可说了。大部分朋友都有很深的挫折感,整天沉迷于喝酒,内心很彷徨。”
  学校里也变得乱七八糟了。
  1964年,朴正熙政府开始准备韩日建交的会谈。当时,不仅学生,就连大学教授们也都反对会谈。另外,事情牵涉到外交方面,外交系的学生们更是自然而然地举行游行示威。直到第二年韩日建交正式达成协议,功课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学生们每天聚集到学校门口游行示威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学生们的示威前赴后继,政府下达了封锁学校令。于是,开学与封校反复交替,授课时间勉强过了一百天。讲第一堂课的时候,英语教授就说过,“不知道今年的情况怎么样,看来上不了课的日子也少不了”。第二天就开始了休课,直到期末考试,才上第二堂课,也是最后一堂课。别的课程也都差不多。
  大学时代,每次碰到游行示威,潘基文从来不回避。尽管不是热血沸腾的参与者,然而看到朋友们艰苦的样子,他也会参加示威。因为他身材高大,有时候也站到队伍最前排。如果朋友们邀请他喝酒,他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而拒绝。
  但是,他仍然是个诚实的模范生。有位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还记得,每次到了考试的时候,潘基文的笔记本总是最有人气的抢手宝贝。
  从1964年开始,前国土统一部长官申泰焕曾经担任了为期一年的首尔大学校长,从此引进了优等奖制度。当时除了体育课,潘基文所有的课程都能得到A以上的学分,所以被评选为优等生。另外,大学毕业的时候,KBS电视台的“对话首席毕业生”栏目甚至邀请潘基文参加节目,见证了他的优秀成绩。
  当时,二十名新生之中有十名来自京畿、首尔、景福等首尔市的名牌高中,另外十名来自首尔以外的其他城市。除了庆南高中这样的地方名牌学校,真正来自乡下小城市的学生只有三四人,包括潘基文。那个时代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学生之间的差别也不是很明显,尽管如此,潘基文的家庭情况还是比较困难。如果不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自然没有余力顾及其他了。
  偶尔喝醉了酒,朋友们会抱怨说:“考试也没有了,学习又有什么用。”每当这时,潘基文就会反问:“难道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吗?”朋友们说:“那时候潘基文用功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合格,谁也不知道究竟还能不能恢复考试。”
  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了十几年的外交官之后,潘基文于1984年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进修。潘基文曾经在私下里回忆当时的情形,“大学阶段没能好好学习,总算在哈佛大学弥补回来了,真的很有意思。我这辈子都没有那么幸福的时候”。
  大学二年级,潘基文停止学业,先于同龄人到部队服役。潘基文心里充满了隐秘的期待,希望自己服完兵役的时候,选拔外交官的考试已经恢复了。果然不出所料,潘基文退役之后过了没多长时间,政府于1968年宣布恢复考试制度。因为潘基文从来没有停止考试准备,所以大学毕业的同时也很顺利地通过了外务考试。
  与之相反,别的同学们必须等到大学毕业和服完兵役之后才能准备考试。因此,潘基文参加外务考试的期数就比同届毕业生领先了两三年,反而成了不折不扣的前辈。潘基文说:“大学时代取消了选拔外交官的考试,我的心里非常苦闷,所以决定先服兵役,结果我选对了。”
  

不能参加外交官考试的大学时代(2)
潘基文的二十名同学当中,有八人通过了外务考试,一人通过了行政考试。
  

从老乡到妻子,柳淳泽女士(1)
  朴素而又朴素的潘基文夫人
  某个著名政治家或明星诞生之后,紧随其后的必然是配偶的故事。
  但是,潘基文的夫人柳淳泽女士却是个例外。尽管携手并肩生活了三十六年的丈夫当选为联合国的首长,然而任何媒体都没有报道过“我这样做贤内助”的经验谈。
  当然,这不是因为媒体采访的热情不够高涨。别说是电视和报纸了,就连该领域的专门媒体,那么多的女性杂志纷纷表示出采访的意图,然而都没有获得成功。
  潘基文的朋友们说:“潘基文的嘴巴已经够沉的了,但是柳女士还要比他沉重十倍。”事实上,人们提到外交官夫人或大使夫人的时候,通常会想到某种固定的形象,然而柳淳泽女士和人们的想象出入很大。一言以蔽之,她是个非常朴素的人。衣着朴素,言谈也朴素。潘基文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电视曾经播出了他们夫妇的画面,柳女士站在潘基文稍微靠后的位置,默默无言,脸上露出微笑。
  2006年,潘基文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正式就任之前,曾经住过纽约某酒店。当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礼拜一早晨,住在酒店里的潘基文因为与外界有约,于是独自走出了酒店。夫人柳淳泽女士留在酒店,与正在纽约访问的外交部国际机构局长康京和女士、国际联合课长吴英珠女士共进早餐。
  柳女士提议说:“2002年,我丈夫担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秘书室长的时候在纽约工作,当时我们经常去一家饭店吃饭,今天我们也去那里吃早餐吧。”两位外交官正在气氛优雅的餐厅里等待吃早饭,于是欣然陪同柳女士走出了酒店。
  面包房巨大的火炉上正在烤着法式面包。这是个非常普通的面包房,小区居民经常来这里吃早餐或午饭。柳女士点了法式烤面包和咖啡。
  三个人的结账单上写着十美元。吴英珠课长说:“我也在纽约工作,可是我怎么就不知道十美元能解决三个人的早餐呢?潘秘书长真是个节俭的人啊。”
  有时候不得不参加需要夫妇共同出席的活动,柳女士从来不会走在别人前面,也不会主导谈话,更不会打断别人说话。即使面对低于自己的人,她也绝对不会慢待别人。
  外交部是通过外务考试的精英们云集的地方,工作决定了这里的工作人员必须多跟别人说话。这里上下级关系分明,甚至不亚于军队和监察厅。另外,外交官夫人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很多人从事的职业都不亚于丈夫,比如医生、律师、教授等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去外交部跟外交官们聊天,你会发现每个外交官的夫人都很伟大。虽然不知道这种说法是褒义还是贬义,不过也有点道理。
  对于柳淳泽女士,人们评价她有另一种意义上的伟大。有位外交官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很多在使领馆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大使夫人要比大使本人更难伺候。但是,潘秘书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