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花谢了春红-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晓岚说李煜》目录
序  章
  第一章  意外登基
  他是一个皇子,却长期驰骋在艺术世界里,做着皇宫中的快乐隐士。
  然而神秘的命运却意外地选择了他成为南唐国的君主。公元961年七月,他在臣民的欢呼声中,走向那张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也走向祸福难料的人生旅程……
  他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李煜!
  第二章  弱国君主
  李煜即位时的南唐,已经成为北宋的附属国,成为宋太祖赵匡胤虎视眈眈的猎物。身为弱国君主的他,会如何应付来自强者的巨大压力呢?
  困境之中,他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第三章  情海生波
  当南唐国笼罩在越来越浓厚的阴云中时,李煜却和他那国色倾城、多才多艺的知心爱人娥皇,用艺术创造了一个令人忘怀世事、尽情欢乐的世界。
  然而,娥皇的一场病,使一位身份特殊的美女进入了李煜的视线,从此,情海突生波澜……
  第四章  啼笑因缘
  爱子突然夭折,爱妻病重不治,慈母旋即去世。悲痛万分的李煜,在迷茫中投向佛门,成了狂热的佛教信徒。
  他能够从人世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吗?他与那位美女的恋爱是否会有结果?在与人、与佛的啼笑因缘中,李煜不知不觉走向危险的边缘……
  第五章 危机重重
  崇佛热潮中,北宋间谍化作僧人来到李煜身边……此时,南唐的大臣们又有什么表现?跟风?反对?还是模棱两可的“骑墙”?
  北方,赵匡胤已将他下一个统一的目标锁定了南唐。网,在逐渐地收紧。沉迷在佛事中的李煜也感受到了这重重危机……
  第六章 错上加错
  国难当头,最需要军队保卫的关键时刻,李煜却中了赵匡胤的反间计,自毁长城,杀了令北方人闻风丧胆的虎将林仁肇。
  这时,南唐朝廷的文臣中也有人站了出来,希望能力挽狂澜。然而,李煜再一次犯下错误……
  第七章 兵临城下
  面对赵匡胤的步步紧逼,李煜退无可退,发出了要誓死抵抗的宣言。双方终于刀兵相见。
  也许横亘在南唐和北宋之间的长江天堑,才是李煜心理上的最大依靠。然而,他万想不到,这道天堑,已经被一个他瞧不上眼的小人物,悄悄打开了缺口……
  第八章  国破身降
  金陵保卫战中,就在南唐几乎要赢得喘息机会的时刻,命运却开了李煜一个玩笑……
  求情行不通,外援没有了,佛祖也不显灵。北宋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南唐首都完全陷入绝境。
  宋军统帅曹彬发来最后通牒:本月二十七日……
  第九章  囚徒生活
  从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之囚,是多么重大的人生落差!要感受多少难堪的悲痛耻辱!“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李煜在人生最黑暗的深渊里挣扎着,唱出了一曲又一曲的悲歌……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人间咀嚼着苦难的他,离天上的距离究竟还有多远?
  第十章 千古词帝
  公元978年的七夕。
  囚徒李煜的生日宴会上,响起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歌声;而一壶毒酒,也在皇帝的指令下被送到了他的面前……
  后主李煜永远地逝去了。
  词帝李煜却与他的作品千古永存!
  附  录
  李煜大事年表
  李煜词总评选辑
  李煜词集评选辑及简注
  

序章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
  这个帝王,是一个失败的帝王。他所拥有的,只是三千里地的狭窄山河,而且最后连这三千里地的山河也保不住;他从登基开始,就与屈辱相伴,最后又在屈辱中痛苦地死去;他尽管曾为自己的国家进行过顽强的挣扎,但最终仍然避免不了悲剧的命运,只能成为历史的配角。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怀念他、赞美他、敬仰他、惋惜他。因为,这个失败的帝王,同时又是他那个时代最有天才、最为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所创作的歌词,几乎首首都上了那个时代的最流行金曲榜,其中有一些歌词至今都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打开电视,我们也许就会听到有人在吟唱“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在追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在倾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悲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些词句,都是从他那颗多情而敏感的心灵中流出来的,与我们隔了千余年的时光,然而,却依然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沉醉。
  事实上,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特别是在词的世界里,这个在现实中被人征服、被人打败了的帝王,却完完全全地征服和打败了别人,完成了开创性的伟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永远保持着一个帝王的地位和荣耀。
  这个集失败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帝王,就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任君主,历史上称为李后主的李煜。
  那么,李煜是怎样将这矛盾的人生角色集于一身的呢?在故国的雕栏玉砌边,他经历过怎样的春花秋月,留下过哪些令他永生难忘的往事?在他那传奇而复杂的一生中,他又品尝过哪些不同于一般的滋味?那匆匆凋谢的林花,诉说了了他多少繁华落尽的凄凉?而在那滔滔东去的一江春水里,又容载了他怎样的人生长恨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李煜的人生,走进他真实的心灵世界。
   。。

导语
公元961年,战乱不断的五代十国已经进入了它的晚期,北方的中原大地上,一个日后将要统一中国的政权——宋朝,已经建立起来了,一代雄主赵匡胤正在皇帝的宝座上筹划着他吞并天下的大计。在七月二十九日这天,他关注的目光大约会投向南方,投向南唐国的首都金陵(今南京),因为就在这天,这里要举行一场盛大的登基典礼,一位名叫李从嘉的青年,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新主人。
  当李从嘉身穿黄袍,踩着红地毯,在文武百官的祝贺声中,走向那张象征着最高权力的龙椅的时候,太阳正在升起。从此之后,他也将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名字——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象征着他今后要象太阳一样,把光辉洒遍他的国土和人民。然而,他真的能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去照耀别人吗?他的脚步,在此时只怕有几分沉重,几分犹疑,因为这一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意外了!一直以来,他都是活在别人的光芒和阴影里,从不曾幻想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他一心追求的,不是把权力握在手中,而是远离权力。在不久之后递交给宋太祖赵匡胤的报告中,他这样说:
  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
  远慕夷齐之高义。(《即位上宋太祖表》)
  这段话意思是:我自从出了学校,对功名利禄心不在焉,靠着父亲和兄长的庇护和抚育,日子过得自由自在。心里希望追随古代宁做隐士不做皇帝的巢父、许由,羡慕着伯夷、叔齐选择做隐士以逃避王位的高风亮节 。
  那么,这个出身皇家、并且最终成为了一国之主的年轻人,为什么会一点权力欲都没有?他的父亲和兄长,究竟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隐士?他又是怎样从一个隐士被推上了帝王之位的呢?
  要解答这些疑问,就必须从他的父亲和兄长说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意外登基 一(1)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国的第二任皇帝,历史上称为“中主”。这个李璟,治国的本事稀松平常,不过写历史的人对他还算客气,有褒有贬,认为他有经营天下的志向,但可惜不会用人。在他领导期间,南唐曾一度进行过扩张,先后派兵攻打南方的闽国和楚国,但因用人不当,结果是得不偿失;而当他面对北方后周部队的进攻时,又因为实力的差距,被打得几乎是跪地求饶,最后以割地赔款称臣收场。
  在朝廷内政上,他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任用了冯延巳等问题人物。这冯延巳很有文才,曾陪李璟读过书,但他的品行却很成问题,对上吹牛拍马,对同事和下级专横猖狂,被当时人视为“五鬼”、“四凶”之一 。传说他有一次和一位开国*对骂。他讽刺对方:“你有什么本事,竟然做这么高的官?”那位*也不甘示弱,回敬说:“我只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书生。玩文字,十个我也比不上你;玩唱歌喝酒说笑话,一百个我也比不上你;若是比拍马屁玩手段,那我永生永世都不是你的对手。不过,我虽没什么本事,至少对国家对人民没有害处;你有这么多本事,却反而足以祸国殃民!”对冯延巳这样的人物,李璟却一直偏心袒护。有人弹劾冯,他就在中间和稀泥,或者,来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罚。史书上曾表扬李璟“仁厚”,其实就是说他心慈手软,该出手时不出手,讲人情不讲法律。这样做的结果,是朝廷内部拉帮结派,内讧不断,这朝政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李璟虽然没有把皇帝的本职工作做好,但他在书法、诗、词等业余爱好上,却表现出突出的才能。据说,他的楷书、草书、隶书、篆书样样都写得好,隶书尤其出色,临摹前代书法名家的手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的诗词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但精品却不少,特别是他的词,现存的虽然只有五首,但几乎首首都是佳作,足以让我们把他列入词坛名作家的排行榜。而且因为他对文艺十分爱好,所以对南唐的文化事业也就格外重视,不但投入大量的财力开办学校、收集图书、招揽文艺人才,甚至还设立了专门的官职开发和管理南唐的墨、纸、砚等文化产业。除此之外,君臣之间还经常开展一些类似于笔会、研讨会的文艺活动,互相切磋。有一次,冯延巳写了一首《谒金门》词,其中的得意名句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就开他的玩笑说:“风把一池塘的春水吹皱了,关你什么事呢?”前面我们提到,这个冯延巳是很擅长拍马屁的,所以他立即就接了一句:“那可比不上陛下写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啊。”这“小楼吹彻玉笙寒”正是李璟《摊破浣溪纱》词中的名句。从君臣之间这种轻松随意的谈话里,我们可以猜想到南唐宫廷中文化气氛是如何的浓厚了。
  在他的重视和提倡下,南唐成了五代十国时的人文荟萃之地,云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一批文艺人才,像韩熙载、徐铉、冯延巳等文学家,应用、王文秉等书法家,董源、董羽、顾闳中等画家,无一不是当时声名远播的大师级人物。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回,李璟叫冯延巳去宫中开讨论会,不料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便派人去催。一出宫门,却看到冯延巳正在宫门前不远处走来走去。问他怎么回事。冯回答说,我早就来了,不过,我看到门前有个穿着青红色衣服的宫女一直站在那儿,所以想回避一下。去催的人奇怪了,说,哪有呀,我这不刚从里面出来吗?带着冯延巳去门前一看,原来,所谓的宫女却是画在屏风上的一幅仕女图。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南唐宫廷画家的水平是如何高超了。

意外登基 一(2)
李煜有这样的一个父亲,若要讲治国的本事,那是肯定学不到什么了。但在文艺方面,却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因为父亲所营造的文化环境,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画、诗词、音乐,几乎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他的书法作品虽然已经在历史的烟尘中散失将尽,不过关于他的书法成就,我们还是可以从他极少数残存的作品和史籍记载以及他本人的相关文章中看出大致风貌来。据北宋末宋徽宗诏令编撰的《宣和书谱》记载,当时皇宫内府中还保存着李煜所写的24种行书和正书墨帖;而留存至今的李煜两篇书法专论《书评》、《书述》,也无疑是书法理论的权威性著作。他在《书评》这篇文章中评论前代的书法家: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
  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
  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
  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
  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可知李煜在书法一道上,是很尊奉“书圣”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