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花谢了春红-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不算完,李煜还把这种进贡由临时性的工作变成了经常性工作,几乎是时时贡、事事贡。《宋史》上说:
  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
  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
  就是说,李煜每次只要听到宋朝打了胜仗或者是其他喜庆的事,一定会派代表去送礼慰劳;大的庆祝活动,还要以给点小钱帮忙办酒席的名义,另外再送上许多珍贵好玩的东西;至于其他红白喜事,也都额外再打红包。自然,每次出手,都不会是个小数目。因此南唐虽然还算有些家底,到后来也有些吃不消了。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李煜采用大臣的建议,用比较便宜的铁钱来代替铜钱流通,结果造成南唐物价飞涨。此外,他又不得不巧立名目,进一步扩大税收来源,据说当时已到了连鹅生双黄蛋、柳树开花都要交税的地步。

弱国君主 二(2)
为了让赵匡胤彻底放心,李煜除了在经济上采取不断送人情、花钱买平安的“金钱公关”策略,在自身的政治待遇上也接受了比他父亲再低一级的标准。他的父亲虽然削去了帝号,但在各种政治礼仪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一个皇帝的待遇。到了李煜,情况就不同了。在《宋史》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说李煜在给赵匡胤送了那个登基的报告之后:
  太祖诏答焉。自景画江内附,周世宗贻书于景。至是,因煜之立,始下
  诏而不名。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贻书”和“下诏”的区别。“贻书”,赠送书信,常用于朋友之间。李璟虽然被周世宗给打怕了,向周世宗称臣,做后周的附属国,但周世宗对他还算客气,给他下的指示都是采取书信的形式,表面上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到李煜这里,赵匡胤给他的就不是书信,而是“诏书”了。诏书,是皇帝对臣下的旨意,是一定要执行的命令,因此叫做“下诏”,这等于是在形式上也明确了双方的上下级关系。不过,赵匡胤还是给了李煜一块*布,就是“不名”,在诏书上不直接称呼李煜的名字。这是古代皇帝对下属大臣表示尊重的一种做法。传说,南北朝时,梁朝的皇帝梁武帝在一次酒席上跟吏部尚书蔡撙打招呼。他开始喊的是蔡撙的名字,一连喊了很多次,蔡撙都假装没听见。梁武帝最后没办法,喊了一声“蔡尚书”,蔡撙这才站起来答话,还很严肃地对皇帝说:“我是有职务的人,陛下不应该用名字来称呼我。”弄得梁武帝很不好意思。赵匡胤给李煜“诏书不名”这个待遇,等于是先扇了他一巴掌,要他规矩点,别忘了宋朝的领导地位,然后又给了颗糖安慰一下,表示我还是很给你面子的,你就乖乖地做我的大臣,做你的小主子吧。
  李煜是个聪明人,对这个“诏书不名”的含义,他自然是清楚得很。但是,凭南唐日益衰弱的国力,他又有什么本钱敢去跟赵匡胤争待遇呢?不但不敢去争,他还得积极配合赵匡胤给他的这个定位。史书记载,李煜从即位那年开始,每次会见北宋派来的代表,都会脱掉只有天子才能穿的黄袍,改穿紫袍 。此外,还有一件小事,可以让我们看出李煜是如何陪尽小心了。
  古代,在皇宫正中屋脊的两头装有一个叫做“鸱吻” 的东西,用陶瓷做成,形状有点象往上翘的鱼尾巴。“鸱”,有人说本来是“蚩”,据说是海中的一种生物,能够喷浪降雨。因为汉代的宫殿经常遭受火灾,有人就向汉武帝吹风说,在宫殿屋脊的两头装上鸱吻,就可以防火免灾,保证社稷的安宁。汉武帝信以为真,就让人这么做了。虽然效果如何很难说,但汉武帝在历史上名气太大,后世的皇帝们大约都有点偶像崇拜心理,看样学样,把他这一套迷信的把戏也继承了下来,到后来,竟然成了帝王威严派头的一个象征。南唐的宫殿上,当然安装有这样的“鸱吻”。李煜由于刚登基就一不小心弄出了个“怪鸟风波”,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看到这个东西,也觉得碍眼了,生怕宋朝的使者把这个事情回去一说,又刺激了赵匡胤的神经,认为他仍然想跟大宋天子平起平坐,那麻烦可就大了。因此,每当宋朝的代表一来,他就叫人将“鸱吻”拆下来,等宋朝的代表走了,再把它装上去。
  但是,李煜的服软认输,并没有让野心勃勃的赵匡胤打消吃掉南唐的意图。赵匡胤曾公开对他手下的将领说:“你们每打下一个城寨,除了兵器、粮草这些军用物资,钱物都可以分给士兵,我所要的,只是土地。”显然,赵匡胤要的,是一个大大的天下,要的是在这大大的天下发号施令、莫敢不从的威风,是流芳百世的丰功伟业。他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是唯一的太阳。天无二日,他怎么能容许李煜和他的南唐永远存在下去呢?他所等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因此,就在李煜不断地送钱送物、委曲求全的时候,赵匡胤先后出兵灭掉了荆南、后蜀两个国家,并在汴京开凿了很大的一个人工湖,开始演习水上作战,为日后攻打南唐作准备。
  那么,面对咄咄逼人的赵匡胤,李煜难道对他的意图就一无所知?难道不知道悬在头上的这把亮晃晃的铡刀总有一天会落下来?难道真的就连一点抗争的心思都没动过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弱国君主 三(1)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李煜这人虽然从小就沉浸在文艺的世界里,但对现实的危险还是有些嗅觉的,因此他能及时地逃避哥哥弘冀对他的猜忌,远离南唐*的第一线。上台以后,他也曾做了一些战备工作,比如,他即位的当年就设置了一支叫龙翔军的部队,专门练习水战。然而,李煜毕竟只擅长在文学艺术世界里随心所欲地跑跑野马,加上南唐的实力远远弱于宋朝,要跟身经百战的赵匡胤去搞武斗,那真叫做秀才遇到兵,结果如何不用想也知道。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李煜是绝对不敢和赵匡胤开战的。
  不过,不敢武斗不等于李煜和他的大臣们不想文斗,他们其实也很希望能通过文化上的优势找回一点面子。在这方面,李煜有过成功的经验。当他还在做太子的时候,他曾和南唐的大臣一起导演过一场恶作剧,戏弄了北方的使者。
  那时,南唐的宗主国还是宋朝的前身后周。后周派了一个叫陶谷的人到南唐来当大使。这个陶谷骄傲自大,经常弄得南唐君臣下不了台。一天,陶谷忽然在宾馆看到一个做杂务的美女。一问,说是宾馆里某个老头的女儿,死了丈夫,回家来住,在这里帮父亲做点事。陶谷一听:哟,这么不幸呀,真是红颜命薄哪。于是就起了怜香惜玉之心。一来二去,陶谷的魂就被这美女给勾跑了。眼看回北方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偏偏还没办法上手,陶谷不由得唉声叹气。不料一天夜里,这个美女忽然跑来投怀送抱。亲热过后,美女说,你就要走了,为我写首词,留个纪念吧。在这种时刻,陶谷还有什么话说,大笔一挥,写了一首词,名字叫做《风光好》:
  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弹尽相思调,知
  音少。再把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邮亭,是古时候外出旅行的人住的地方;神仙,在这里自然是比喻那位美女了;鸾胶,古书《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记载:西海中有个叫凤麟洲的地方,住着很多仙人,用凤凰的嘴尖和麒麟的角煎膏,能续弓弩的断弦,名字叫续弦胶,也称为“鸾胶”,后来经常用“续弦”来比喻老婆死后又讨了第二房。整首词的意思是说,我们俩这是好的因缘还是不好的因缘呀?刚刚才甜蜜了一个晚上,就要离开你了。那琵琶把所有相思的情歌都弹完了,还是没有几个知音。我们要鸳梦重温,再续情缘,不知道又要等到什么年头?
  过了几天,李煜摆下宴席给陶谷饯行。陶谷一开始依然是盛气凌人,劝酒也不喝。李煜说:唉,看来陶大使兴致不高啊,这样吧,我们来娱乐娱乐,叫人唱个歌吧。歌伎一上来,陶谷一看,傻眼了,这不是那个跟我一夜*的美女吗?偏偏那美女笑眯眯地,开口就字正腔圆地唱起了陶谷写的《风光好》。听着“好因缘、恶因缘”的甜歌,陶谷心里却全都是苦水,羞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最后被李煜叫人强行灌酒,醉得稀里糊涂。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回到后周时,发现《风光好》竟然已经成了京城里最流行的歌曲,到处都在传他的桃色新闻,说他怎样怎样地意志不坚定,挡不住南唐的糖衣炮弹。这下,他说话也没有人信
  了,想报复也无从谈起,灰溜溜不敢见人。南唐人着实出了一口恶气 。
  现在,李煜做了国主,仍然要对北方的宋朝长年累月地陪小心,心里自然也是非常郁闷。一次,赵匡胤派了个叫魏丕的武官作代表来到南唐。李煜想,这回好,赢面子的机会来了!于是,就在金陵的升元阁摆下招待酒会,喝到一半,突然提出请求,要魏丕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写首诗。李煜哪里知道,这魏丕本来就是学文科出身的,而且文才还很不错,曾几次向皇帝要求转行做文官呢。因此,这种事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他当即拿起笔来,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一首诗。据说,其中有“朝宗海浪拱星辰”、“莫教雷雨损基扃”的诗句,暗暗地对李煜提出警告,要他像海浪朝拜星辰一样,老老实实地朝拜宋朝,否则,宋朝皇帝一发怒,就象天上降下雷雨一样,会摧毁南唐的根基。这下子,轮到李煜傻眼了,他知己不知彼,想以自己这方的长处,去攻击北方宋朝的短处,没想到被对方的一个武官闹了个灰头土脸。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弱国君主 三(2)
让他更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长处,竟然反过来被赵匡胤所利用,成了考验他忠诚度的一块试金石。公元966年,赵匡胤给李煜下了个命令,要他给南汉的皇帝写信,劝南汉归顺宋朝。李煜接到诏书,心里自然是屈辱得很:我好歹也算是一国之主,没想到你赵匡胤把我当成笔杆子使唤;我投降也就罢了,你还要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劝别人也投降,这话哪说得出口啊!不过,他还是不敢怠慢。幸好他手下也是笔杆子众多,用不着他亲自动手。于是,他就让大臣潘佑以南唐国的名义写了一封劝降的公函给南汉,不料南汉皇帝刘鋹居然毫不理睬。李煜没办法,只好让潘佑再以自己私人的名义写一封书信给南汉皇帝,在信中现身说法,苦口婆心地劝南汉皇帝认清形势,放下架子,弃暗投明,归顺宋朝。
  这封信倒是有了回音。刘鋹暴跳如雷,大骂李煜厚颜无耻,不但将李煜派去送信的人关了起来,还叫人送上了一封口气强硬的绝交信。李煜接到这样的信,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地苦笑了。曾在艺术世界里纵横驰骋,被人赞为“倔强丈夫”、“有霸者之略”的他,哪里会对这种自己做了奴才,还要劝别人也当奴才的事真心感到愉快呢?但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身为弱者,要保住祖宗的基业,也只能委屈一下自己了。为了免得赵匡胤对他有意见,他将和南汉皇帝刘鋹之间的往来书信全部送到汴京,表示他已尽力而为了。
  斗武不是对手,斗文也丢了面子。面对着南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的现实,李煜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他在这一时期写的一首词,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他这种忧愁纷乱的心态: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
  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是写一个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的女士在春天的一点小资情调。“遥夜”,漫漫长夜;“亭皋”,也有写成“庭皋”的,指水边的平地。词的上段是说,一位女士因为有心事,在夜里无法入睡,所以就到庭院的池塘边散步。才过了清明时节,但是,她早就有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感觉了。隐隐约约的,似乎传来了几点雨声,风一吹,又收回去了。再抬头看看天上,只见月色朦胧,云来云往。“约”,本意是约束,这里是遮拦的意思,后两句写的是雨随风住,流云遮月的景象,很贴切地烘托了了女主人公那伤春迟暮的情怀。
  词的下段,就仿佛是这个女士在那里叹息了:唉,你看这桃花、李花,是多么的可爱,多么地留恋春天啊,但春天还是悄悄地走了。远远地,是谁家姑娘还在秋千架上玩耍呢?随风传来她们低低的笑声和说话声,可他人的欢声笑语更勾起了我的伤春情怀,我这颗心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