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策-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做“新古典社会学”;以与主张从传统到现代的“古典社会学”相区别。他们认为这种区别特别表现在“新古典社会学”主张“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而“古典社会学”则主张“资产阶级先于资本主义”。因此;在他们看来;所谓“中国经验”就是中国在“打造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特点。例如;他们认为;中国;还有越南;同属于一种“自下而上”通向资本主义的新类型和新路径;这与中欧的匈牙利依靠外国资本(跨国公司)来推助不一样;也与俄罗斯和东欧通过政治上最高代理人“自上而下”来推行不相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6)
为了论证这一点;“新布达佩斯学派”中;有人把前社会主义阵营各个国家的转型称为“第二次大转变”;而且认为这一转型是对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大挑战。有人则把“共产主义的衰落”视为一个“发给社会学家的请柬”;致力于对进入21世纪以后新资本主义之可能性进行发掘;并将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资本主义转型的初始条件究竟会如何影响到将要打造的资本主义类型?这个资本主义将在哪里打造?由谁来打造?”。也有人致力于对所谓“中国新资本主义的崛起”进行更直接的讨论;援引自由主义的论据——“资本主义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从亚当?斯密的“资本主义导致经济成长”的命题;反向推导出“如果经济发展了;肯定已经存在资本主义了”;并寻求对资本主义的中国特征、机制及其全球意义的解释。还有的学者则对中国和东欧的市场转型专门进行研究;通过与一些经济学者合作展开的研究项目;根据中国各上市公司在上海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分析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以及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有关研究涉及了中国城市中高效率的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人力资源上有竞争力的公司;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来显示这3种机制对于市场转型的作用。通过所有这些;他们向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中国似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确定无疑地在演变为资本主义。
  在“新布达佩斯学派”的推动下;对中国的“资本主义新成员”身份进行论证成了当前国际学术界一个比较时髦的议题。不仅如此;“新布达佩斯学派”的观点还渗透到东亚一些地区高等学校的教育之中;甚至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社会学课程。这不仅把“新布达佩斯学派”的研究进一步条理化了;而且进入到了打造精英人才的社会工程之中;其中特别是培养一些年轻人的颠覆性、否定性的思维定势;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这一点对青年学子的祸害。由于高等教育过程的知识和学术传播必然与一系列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形成密切关联;这将对社会学的项目研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以及人才培养和聚集等等;带来极为深远的社会影响。这种动向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
  从上述观点和宣示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新布达佩斯学派”的一种预期:似乎中国社会转型真会沿着他们设想的资本主义轨道走下去。但是;中国的现实;不论是自上到下;还是自下到上的现实;都使“新布达佩斯学派”不断地、日益地感到失望和失落。时间和事实越来越证明;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的成长;而绝不是从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不管是“自上至下”或者“自下而上”。
  正如笔者多次指出的那样;我们对“布达佩斯学派”或“新布达佩斯学派”采取分析的态度;并不一概否定。他们的观点中有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东西。但是他们的“狭义转型论”;他们把中国也叫做“前社会主义国家”、“后共产主义国家”;列入他们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所谓“转型国家”;并断定中国正在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企图把西方“三权分立”的那一套宪政和价值观也搬到中国来;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我们坚决不能同意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7)
对许多外国人和不少西方理论来说;中国社会成了一个无法准确判断的“测不准”的社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偏见;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一直低估中国社会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这两方面都使他们无可避免地、不断地看走了眼。关于这种自我调适能力;为了叙述的方便;放到下一节讨论。
  一个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社会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一直有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或者说自我应变能力,这也使得中国社会历经5 000年历史而不曾中断。这种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自新中国诞生以来;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建国至今近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严峻考验;现在;这种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突出地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上:第一;它有能够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且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第二;它有能够把社会资源集中到实现这一目标上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第三;它有全国人民信赖的、无可替代的社会领导核心力量。以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是中国社会的优势;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是社会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强大推动力。
  1共同目标的坚定性
  自中国杰出领导人*1982年在十二大提出“把*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型的社会主义;一直是中国社会坚定不移的根本目标。
  根本目标的重要性;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在于它是广大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规范的信任和遵从的基础;是公民对整个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信心的来源。一个有坚定正确根本目标的社会是一个前景光明的社会。而一个根本目标失范的社会;即多数社会成员对根本目标模糊不清;动摇不定;失去信心;甚至失望逆反等;这离整个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也就不远了。一个社会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手段方式的失范——这是失范的第一阶段;因为这种失范还不足以危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绝不能听任手段方式失范的恶性膨胀;因为这会严重侵蚀广大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规范的信任和遵从;动摇公民对整个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信心;进而演变为社会失范的第二阶段——根本目标失范。因为这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根基动摇了。所以根本目标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十七大报告这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体系;绝不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新”在那里?笔者曾经指出;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逐步取得对于资本主义的相对优势;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第二;它又是一种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不断致力于逐步把公平正义贯彻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
  就第一方面来说;它是一种与资本主义有着复杂关系——一种利用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本质区别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有市场经济;有证券交易;有劳资关系等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的东西;不仅如此;中国还有企业主共产党员——红色资本家;“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两新人员”;即“两新组织”的人员等。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一方面使我们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亲身体会到;如果不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利用资本主义;那就很容易与资本主义相混淆。因此;这里特别体现出社会主义坚定目标的重要性;树立共同理想的必要性。同样上述情况也告诉我们;如果不去利用;那就是缺乏智慧;但如果在利用时;忘记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目标;那就是没有头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8)
就第二方面来说;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掌舵以来;一直到*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十七大报告;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建*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世;社会和谐被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改善民生问题被确定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公平正义被确定为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几个标志性里程碑。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里“开辟了”、“形成了”都表明了*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十七大报告;深刻明确无误地向全世界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从而同样明确无误地否定了资本主义方向。
  如果说;第一方面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型社会主义的开放性;那么第二方面强调的是它的创新性。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前一方面;在发展初始期;对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特别重要;今后还将继续这样做;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方面则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一种非常开放的、不断在制度创新中持续成长壮大的新型社会主义。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处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新型社会主义;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已取得巨大成绩;这表明它是一种前途无量的社会主义。关于成长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如*指出的:“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他还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确实;这种社会主义的成长是与很多不发达因素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人类困境”相联系的。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走曲折的道路;作出艰巨的努力;而且都会有人把取得的成绩归之于资本主义而把产生的问题归之于社会主义。因此坚持这样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低潮综合症”存在的大背景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需要勇气的。
  2动员能力的可持续性
  执政党的动员能力;是它的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动员能力强弱的关键所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这种动员能力在建国后的两弹研制、卫星上天、一批重大工程实施中显示出来;在2003年战胜“非典”中、在2008年初南方应对多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也充分显示出来;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及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又集中地表现出来;更不要说在建国前、建国初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动员能力了。当然要正确发挥这种优越性;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的精神;在实施过程中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把宝贵的力量真正用到刀刃上;防止有些地方对它的误用滥用;防止以它为借口;来搞不切实际、做做样子的形象工程之类劳民伤民的事情。 。 想看书来

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9)
所有这些表明;中国社会这种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使它可以应对任何不利于自己的困难、风险;表明自己具有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谁对此估计不足;谁就会在中国问题上留下“测不准”的记录。
  现在;随着中国社会重心日益下移;这种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被重点用来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工程: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今;这两大工程正在全国范围蓬勃开展。我们在全国各地的调查和考察表明;中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用建设性的反思批判精神;通过制度创新;把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我国微观制度的方方面面。无论在制度安排的公平方面;还是百姓认可的公平方面;无论在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重点解决民生问题上;还是在解决突出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上;无论在使全体人民受益方面;还是在让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