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口头流传到文字的书,一定有整理文字的书作者,传说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叫李耳,楚国苦县人。苦县在今天的河南鹿邑。这个时间是整理成书时间。河南鹿邑,在黄淮平原。这是一条珍贵的信息。周代商,商文化衰落。黄淮平原是最后保留商文化的一块土地,道德经在这里整理成书。
关于李耳的生卒时间都不知道,推算在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五百年。李耳是怎样的人?古记载不一定可信,他应该是一个说书人。象李耳这一类人,历史文化的制作者,道书的编者,论语的编者,诗经的编者,等等,都是默默无闻的穷苦人,他们的高大形象是后人树立起来的。
在巫祠时代,有巫宣讲,巫由巫祠供养,周以后,巫祠的条件也不存在,出现了一批流浪艺人,说书人。李耳就是这样的人。李耳以宣讲为业,只有宣讲的实践,才能编写道书。李耳是个传说的人物,不一定真实,但是,一定有人做成书的工作,这个人是李耳,张耳还是王耳无关紧要。经过了流浪说书人阶段,道德经的宣讲进入学术界,转向哲学的探索,道思想创造出来。
可是,李耳为什么又叫老子呢?子相当于今天的学术文集。春秋时,学术性的书叫做子。老是对书内容的概括,古远的意思。老子,就是远古的知识,远古的学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历史。老子书开始于商周之际,定本于秦汉之际,历时千年有余。汉时整理出“十三经”。所谓经,相当于今天的文化教育的教材。道德经是教材之一。老子书经过了改造,增补到八十一章,改名道德经,后人就尊称书作者老子。
道德经解读(简本) 序篇
序篇 1吾言 2绝学无忧
1 吾言
原文
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注释):宗:章法。 君:条理,顺序。 夫:语气词。 惟:只有,因为。 不我知:不知我(言)。 则:照着做,跟随。 圣人:这一章指道的宣讲人。 被褐怀玉:佩玉,衣服却很破旧。
(大意):我的道理很好懂,也容易做到,可是,世人不能理解,也不做。说话,做事道理很重要,人们不看重道理,所以也不看重我的道理。对于我的道理,知道的人少,做的人更少,这就应了被褐怀玉那句话了。
解读
古书道德经一共五千字,分做八十一章。这一章是原书的第七十章
这一章的文字十分通俗,跟今天的家常话没什么两样,这是对口语的记录。但是古书的所谓文言文的书面语言十分难读,可知已经不是对口语的记录,远离了口语。前文说到古汉语,道德经的语言是典型的古汉语。
道书的文章是供宣讲用的,每一章是一段宣讲的提纲。可是这一章显然不是供做宣讲。宣讲人不能向社会宣讲这样的话。这一章是宣讲人之间互相鼓励的话,或者是宣讲人在接受训练时,老师向学生的赠言。宣讲人就要走出去,去从事宣讲的职业,在分别以前,老师鼓励学生要勤奋宣讲,不要贪图享受。宣讲人(因为是口传)从老师那里背会了一些段子,这一章的话也背下来。这些段子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待到有人成书收集宣讲段子的时候,这一章也收集进了书里。这样,我们在道书中便看到了这些话。
这些话说在什么时间?这对于我们的解读很重要。道书因为保留(使用)了古词语,所以,从语言上可以知道这一章的时代。
“宗”,“君”。这两个词语很古旧,周,春秋时的文章不再是这样的词义。可知,这至少是商代的古语方言。
“夫惟”。这个词语只是在道德经书中见到,浓厚的方言口语,商方言。唐宋时代提倡古文方才流行,夫和唯分作两个词。
“吾言”。吾言以圣人自称。圣人在商时代叫作巫,商以后是巫祠的首领和崇拜,越来越神圣。可知以圣人自称一定早于商,在商以前的巫祠时代。
在这一章,“吾”和“我”同时出现,吾作定语,我作宾语。这样的语法格式在其它的古书中少见,可知源于商方言。春秋时只使用吾作主语,汉以后我字在口语中使用,直到今天。
“被褐怀玉”。商代是青铜时代,玉的时代早于青铜时代。在商代的早期(公元前2500年),古老的玉制品作为“古董”进入殉葬的坟墓,考古出土。语言滞后于时代的事物,但不会滞后太远。道书的文字是宣讲词,说大众话,可知是巫祠时代的俗语,(如果是商语,就说被褐怀金,如果是春秋语,就说被褐怀珠)。在今天,我们对学识和精神高尚的人用被褐怀玉来形容等于辱骂。这是因为语言太陈旧。同样的道理,这个词语在春秋时代是古语,在商代也不新鲜。
上面从语言角度探索,吾言一段话在巫祠时代出现,具体说,不晚于公元前3千年,也就是5千年以前。5千年以前的吾言时代叫作巫祠时代。说到巫祠,读者一定想到了庙宇。可是,你想没想到科学院,国务院,政党机关?在今天,对于公职人称作公务员,官员,在巫祠时代称作吾(巫)。吾言的宣讲人就自称圣人。本文作了比方,也许读者仍然没有从庙宇的阴影里走出来。那,你就自己慢慢想吧。
在文中,宣讲人自称圣人。虽然不能知道这圣人的具体意义,是泛称,还是专称。至少圣人二字含有教导者,传递者的意思。在文中,宣讲人已经做了精神准备,甘愿“被褐怀玉”。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宣讲人的形象:这是一群衣衫不整的人(在不穿衣服的时代就是*人),风尘仆仆,从一个村落走向另一个村落,去向人们宣讲“吾言”的道理。
总之,这一章的时代开始于早于商代的巫祠时代。商代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结束于公元前1500年,就是说,吾言的宣讲不晚于距今5千年。通常说中华文明5千年,是因为将文明仅仅理解为“政权”。在政权文明以前,有一个以巫宣讲为社会中心的时代,或者说,距今5千年即是本文的巫祠时代。
确定了吾言的时代,进一步探索吾言的内容。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这些话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吾言”。吾言是怎样的言?是道理?是哲理?是理想?是信仰?5千年以前的吾言,具体内容是什么?可以确定,吾言的内容一定在道书中。我们读过了道书自然就知道了。但是,吾言表达5千年以前的思想,道书成书不到3千年。道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道的论述。所以我们应当想到,5千年以前的吾言思想流传了2千年,发展为道思想。道思想已经是哲学的探索,吾言却是发源于习俗的范畴,或者说表达了原始的追求,始族人的追求。道书中哪些思想开始于5千年以前?始族人追求什么?这需要本文来探索。
吾言的内容源自始族思想,始族时代的重要思想是对祖先的崇拜。这是世界民族都经历过的。可是,始族人的祖先是谁呢?始族人向祖先崇拜什么?
我们中华民族的始族崇拜很多,吾言的崇拜至少有2位。一位是生育崇拜的女娲。女娲是一位生育神,古人为女娲配了一位神话夫妻叫作伏羲。又一位是生殖崇拜的喾。喾是一位生殖神。
在道德经书中怎样表达这2位崇拜神呢?书中有几段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是生成一的那个混成物,也就是生命之源。第一步,从道到一,第二步,有了女人和男人,第三步,男人和女人生了孩子,孩子怎么生出来?负阴而抱阳。这里的一已经表达为抽象的精,受精。生命抽象为道。
再看下面一段话: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从一抽象出来的生命。从道的生命之源到万物的生命叫作生。孕育叫作德,孕育的过程叫作畜。生育了,物形成了。物相聚叫作势。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为什么尊道贵德?因为道和德起源了人类,组成了社会。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建和抱完成了受精:要不拔,不脱,子孙代代相传,祭祀不绝。
上面说了这么多话,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在社会的早期就开始对了对生殖和生育的崇拜,生殖的崇拜物是男性生殖器,生育的崇拜物是女性的生殖器。写成文字,男性的生殖器是“一”,女性的生殖器是“谷”。
道书中讲述了对一的崇拜。一崇拜是什么呢?书中说: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天下式,第一大事,根本大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也。”
清,有秩序,不混乱,宁的意思也相同。能够使天下有秩序,不混乱的一是个什么东西?灵,灵验,遂心愿。古时的神指动物,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是什么能够将动物管起来?谷,女性生殖器。能够使谷盈起来的一是什么,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万物就是生物,生物因为有一才能生。贞,占卜,指权力。侯王,商语,就是首领。在母系制时期,首领是女性。女首领因为一而产生。其致也,肯定。说这段话的人很自信:圣人抱一,母亲生育,这是天下式呵!
很明白了,一崇拜就是原始的生殖崇拜。一就是男性的生殖器,再明白不过了。
我们中华人同世界民族一样的走过了生殖崇拜的阶段。
生育崇拜是采集时代的“社会思想”,食物和生育是关系到氏族兴旺的两件大事。公元前4千年以后,自然的食物日渐枯竭,饥饿危机将始族人“逼”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始族人不得不转向人工生产求得生存。在饥饿时期,人口锐减,生育神女娲和伏羲创造出来,生殖神的喾创造出来,公元前3千年,生育崇拜达到了高峰。(公元前2500年,在山东出现了四座“古城”,标志商代开始,商氏族的人工生产获得成功。商代以后人工饲养发达,人工种植也开始了。)
如果不是读了道书,就不能知道在始族时代有过强烈的生育崇拜。在今天,拜财神,追明星。在始族时代,拜生育神。书中的“道”总是漂浮着生育神的影子,多生育叫作“德”。在皇帝时代宣传“三从四德”,在今天宣传社会公德,道书就宣传生育德。生育崇拜的内容保留在道书中。可知,生育崇拜是吾言的重要内容。
生育,差不多是动物行为,是生存和延续后代的第一个条件,极平常,当然甚易知,甚易行,但是,生育中包含的社会关系,社会认识,又是莫能知,莫能行:人类智慧的宇宙关系,道,从生育关系中发现出来。这就象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也是生存和延续后代的重要条件,也是极平常,甚易知,甚易行。但是,剩余价值从生产关系中发现出来,社会运动的根本的动力从生产关系中发现出来。
应当这样探索吾言。
始族时代是采集的方式。采集的方式逐天然的食物而迁徙,行走不定,居无定所。始族人盼望定居和安定的生活。人工饲养以后,希望定居的愿望更加强烈。生育和定居,这就是宣讲吾言的两大主题。在道书中,许多章表达了这两大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关系相应的丰富和复杂。作为基本的理想和愿望,生育,安定被道宣讲当做中心内容,当做理想和定式。生育和定居的宣讲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终于成书。
道德经成熟于春秋,成书于战国,以生育和安定为基本内容,对于氏族社会作了哲学的思考,叫作莫能知,莫能行。圣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2千年来,古人的理想和追求,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和追求,通过圣人形象集中表达出来。
2 绝学无忧
原文
二十 绝学无忧。惟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几何,人之可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殃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an兮其若海,风寥兮若无止。众人皆有已,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释):绝:放弃。 学:追求。 惟:指上对下。 阿: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