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遮蔽与记忆-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山我独往,白首君同归;
  乐天哀天涯,我亦衔此悲。
  王涯位宰相,名盛祸亦随;
  秘书非达官,何事而诛夷。
  我们在梁鸿志诗里可看到他的牢骚,有兔死狐悲之感,于是南京国民政府西迁,梁鸿志就决计另寻出路。一九三八年三月伪“*维新政府”在南京隆重开张,伪政府未设主席,梁鸿志出任“行政院长”,是最高级别的首脑。
  但开张之际,滑稽的一幕出现了,“立法院长”温宗尧因争夺“行政院长”职务失败而无处发泄,大会开幕时,居然自行跳上台去讲话,结果被日本人一把拉了下来,然后作为首脑的梁鸿志才意兴阑珊地致开幕词。
  应该说,梁鸿志如果杜门著述,不被官场异化,做一个读书种子,却能成为中国风雅文人的形象,精英文化的代表,但他不安于做一个诗客,一心想做政坛魁首,终致卖国取辱,伤及自身。金雄白在《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里说“我所感到弥足惋惜的是,论他的学识诗才,并世颇少能与其颉颃,当局为什么不原其曾与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输诚在前,贷其一死,俾以著述了其余生,于现代荒芜的学术界,或可不无有所贡献吧。”
  抗战胜利后,梁鸿志作为汉奸被逮捕,囚禁于上海楚园,这时,吴湖帆撰了幅对联: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宋江打败仗,吴用威消。吴用威乃追随梁鸿志的秘书长,真是绝妙。
  但梁鸿志在做楚囚的日子里,生活颇为逍遥,他不但可以在楚园内随意散步,居然把私家厨子也带了进来,最后干脆姨太太也进来一齐起居。梁鸿志每天吟哦诗章,唱和酬答,再就是找到一部《四书丛刊》讲学,再就是研究菜谱及饮食文化。在失去了价值维系的这帮子汉奸看来,人的生存的意义是大可怀疑的,他们虽然也活着,但其实是没有信念的空洞人,对他们来说国家民族是一种不堪重负的折磨,他们已把政治失节,看成是“生命中承受之轻”。他们吟诵,他们讲究吃喝,其实是深深堕入了生命的颓废无聊之中,在这些人看来,活命与操守、气节比起来,活命是最重要的,他们不愿把道德作为“承受之重”,他们拔掉了精神的根,他们没有道德的坚守,在监狱里他们还不忘世俗关怀,把女人与厨子弄来,色与性在这里居然完美结合,这真是中国监狱胜过于世界其他监狱的地方。 txt小说上传分享

堕落的快意(3)
也许是预感,旧历年年夜聚餐时梁鸿志写下了“息壤在彼”的条幅让大家签字。这是《战国策》里的故事:息壤是战国时代秦国的一个邑名。那时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缔结了一个盟约,合力出兵攻打韩国,他们把韩国的宜阳城围困了五个月,不断地攻城,仍然没有办法把宜阳城占领。秦王见久攻不下,提议暂时收兵回国,等待时机成熟时,才再与兵,但甘茂不同意休战,他知道秦王灰心了,将会背约罢兵,便指着息壤的方向对秦王说:“息壤在彼。”秦王知道甘茂这话的意思,就是提醒他不要忘了在息壤所签订的盟约。于是,他再鼓余勇,把国内的精兵都调到宜阳来作战,继续和甘茂合力猛烈攻城,不久,终于把宜阳攻陷。
  “息壤在彼”无非是梁鸿志提醒大家以后谁能侥幸出狱,不要忘了今日共此灯烛光的患难之情。但后来梁鸿志被转移到提篮桥监狱,这里除床铺之外仅一个半人高的铁皮尿桶为伴,伙食也是菜叶子霉米饭。
  梁鸿志真是风雅得紧,虽在缧绁,不废吟咏,在楚园,成诗百余首,名曰《入狱集》。自到提篮桥监狱起,到其死,又得诗百余首,名曰《待死集》。他的《七无诗》是虚实并用的监狱的影像:
  一
  高大禅床佛所诃,只今寝处似头陀;
  泥塑已辱心无滓,鼾睡从人笑老坡。(无床)
  二
  隐几纷纭况据梧,了无依傍是吾徒;
  不须更袭龚开法,儿背图成汗血驹。(无几)
  三
  不爱长檠爱短檠,谁救驼坐数鱼更;
  十方昏暗灯何用,留取心光伴月明。(无灯)
  四
  旧时端歙几云腴,片罐亲磨墨亦濡;
  莫逆砚田无恶岁,今年穷到砚全无。(无砚)
  五
  手挈方壶日乞浆,点茶风韵已全忘;
  纵教留得龚春在,狱吏前头不敢当。(无茗器)
  六
  北海尊前亦屡空,放言吉利论英雄;
  余生似酒从渠泻,拼付囚中更病中。(无酒,时身体劣极)
  七
  难全性命书何用,粗解文章盗亦知;
  自我读书半袁豹,并时谁是庾元规。(无书)
  也许是梁鸿志风雅生活惯了,如今没床的日子,他还以东坡自比,但我想梁鸿志是在传统文化里长大的,最痛苦的莫过于无书无酒的日子。杨绛在《干校六记》里写她和钱锺书路过一个菜园,杨绛指着一个看菜人的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锺书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真的,对一个文人来说,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梁鸿志在监狱怀念狱外的茶具,那岂可得乎。李斯被腰斩前,曾对着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追忆起当年领着孩子们,牵着咻咻嘶叫的猎狗,出上蔡东门,在秋日衰草丛中,追逐成群狡兔的无忧岁月。“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用在梁鸿志身上,悲凉仍在。
  梁鸿志临死前,狱中自看守到同牢案犯,索诗索字,他一概应承,在早晨,在灯下,像赶路,有时他从怀里拿出只有二岁的*的照片,以及他的老师赠的玉器,反复把玩,特别是对着小女照片,喃喃自语:“这么一点点,什么时候长大?长大了也没有父亲了……”
  然后老泪纵横,在处死前,梁鸿志梦到自己脖子上的一颗红痣突然消失,醒来后惊疑不定难以入睡,次日果然被告知立刻执行枪决。临刑前在法庭写遗嘱,一连悬腕写了十几张纸,但看看手表,马上掷笔而起,对法官说“快十二点了,不敢误法官用饭——”于是对法警说:“走吧,谢谢你们。”
  最后仍是风雅依旧,徐徐吟哦着:“年到六十四,行步移法场……”一语未完,枪声使他的诗成了无法完成的绝句。
  

三姓家奴(1)
说石友三是三姓家奴是比照吕布。在《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话品藻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但还有一句话说到了吕布的骨头:三姓家奴。
  京剧里有一出著名的传统戏《白门楼》,说英雄末路,吕布兵败落入曹操手中被吊死在白门楼,但吕布把自己失败的缘由归罪于貂蝉。其实吕布反反复复,屡次更换主子,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他的手段太绝,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甚至丛林法则,这才是最后连刘备这个大耳贼也不给他帮言的缘故,只淡淡一句话就送了他的命。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吕布也可以说是个卖艺者,他的一枝方天画戟打败天下英雄,应该算作一个职业杀手,敬业的汉子,但我们在他身上,很少看到儒家的那种规范。他是个未经中原文化濡染的西北人,来自西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恣情任性,有点顽童的性格。我们看刘关张所谓“三英战吕布”,也不过是打个平手;在袁曹的诸侯联军阵前,他也是骄傲地来往驰骋,高声叫阵,一会儿连杀数将,斩断这个手腕,一会儿打得那个连连吐血,骁勇如此,要论性格的多彩,确实远胜关云长、赵子龙多矣!
  也许应了那句话,是大英雄自本色!虽然吕布被勒死,这一点和石友三相像,但张飞最后死在两个裁缝手里,关羽被部下牙将割下首级,无乃太窝囊乎?其实貂蝉和吕布一样,他们都是不讲道德规范的主儿,他们无论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对谁都不忠。一个被当做礼物送来送去,一个被讥为“三姓家奴”,有奶便是娘,反复无常,有勇无谋。在《三国演义》以奉刘为正朔的人看来,吕布是应该被贬低、被嘲笑的人物,但我们私下里还是有点喜欢这个天真的有点孩子气的英雄。
  他只是一个卖艺人,他讲的是艺,所以在道德上无更多的牵挂,他的内心是只忠于自己,不看别人的眼色;我们看他敢拿政治为爱情服务,敢把女人的裙子看得比政治利益更高,确实是中国文化里不多见的异数!我们看在《戏貂蝉》那出戏里,吕布唱道:“那一日在虎牢大摆一仗,某与桃园弟兄论短长。关云长挥大刀猛虎一样,张翼德挺蛇矛勇似金刚。刘玄德舞双剑浑如天神降,怎敌我方天戟蛟龙出海洋。只杀得刘关张左遮右挡,俺吕布美名儿天下传扬。”吕布像展示彩色羽毛的公鸡那样趾高气扬,引颈长鸣,夸夸其谈地吹嘘自己,不可一世,真是可爱至极了!
  但在讲究主仆名分的伦理中,吕布却是十分可怕的,他踏到了道德的地雷,踏破了伦理的篱笆。当年刺使、骑尉丁原任用吕布为主簿,对他十分信任,也厚待了他。因为吕布武艺高超,董卓想收买他当助手,于是董卓以高官厚禄引诱吕布背弃丁原,吕布见利忘义,几乎没有做什么思考就一下子砍掉了丁原的脑袋,丁原死得可怜可叹。董卓这人脑子进水得也可以,汉末提倡孝治,那就干爹干儿吧,想用伦理的枷锁和亲情的裤带来锁住吕布,把他认为义子。但董卓没有想到吕布想换主子的时候,爹就不再是爹,儿也再不是那个儿,大胖子董卓也只能落得了和丁原同样的下场。且董卓死在夏日,烈日下肚脐冒的油被人当做蜡烛点燃,无人敢收尸,只有蔡邕抚哭,也真是丢人。
  吕布后来转投刘备又背叛刘备,转投了曹操又背叛曹操。他像足球明星转会一样,谁的价码丰厚就为谁效力,而所谓的信义在吕布看来只是一张破布。吕布的手下陈登曾说吕布是一只虎,他说“待将军如同养虎,应当让他吃饱了肉,若不吃饱了就要吃人”。吕布就是这样的一只虎,所以没有人再饲养他。曹操是极其爱惜人才的,他捉到吕布后,也有心想把吕布收到自己麾下,于是他便征求刘备的意见。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姓家奴(2)
吕布心想刘备定会帮自己一把,因为他们曾以兄弟相称,刘备在被纪灵包围的关键时刻,吕布曾拉了刘备一把。可是,当曹操征询刘备时,刘备只一句就把吕布到阴间的回程票签发了:“明公你不见吕布如何对待丁建阳董太师的吗?”枭雄曹操听得此话也是浑身冷战。就这样,吕布便必死无疑了。吕布临死时,大骂刘备是大耳贼,不讲信义。其实信义只是唬人的,关键是吕布没有刘备的城府、眼泪和圆滑,他直肠子,不知掩饰,缺少包装,最后被勒死还落得一个三姓家奴的名号,也够窝囊。
  历史,在某些时段,在某些人的身上,常常是醒着的,这惊人的相似,使我们保持着对历史的惊奇。如果说吕布活在二十世纪人们是会嗤之以鼻的,是玩笑太大,但他的基因复制给某些人,这确乎令你不得不瞠目以对。
  我们是说石友三,他的反复叛主,他的好色,他的下场,都与吕布惊人相似。
  吕布出生在西北,石友三出生在东北,这都是讲究蛮力,敢斗狠的地域。石友三出身下层,是学徒,后到冯玉祥营中当马夫。这是个苦活累活,但这确是灵机的石友三贴近长官的最便捷的通道。旧时只有当官的才有马骑,而马夫因为马可以作媒介就联络了和上司的感情。石友三为冯玉祥兢兢业业养马两年,然后被冯提拔为自己的贴身护兵,然后一路飘红,从一介马夫到军长。当时跟石友三一起为冯玉祥当贴身护兵的有枭雄韩复榘。石友三当兵后一直跟着冯东征西讨,不离左右,与孙良诚、韩复榘、孙连仲、刘汝明等十三人成为冯玉祥的心腹,是西北军中有名的“十三太保”。滦州起义,剿灭白朗,*张勋,北京政变,攻打直军,仗仗都不曾落在人后。打仗打红了眼,石友三就光了膀子,亲自挥刀带着敢死队冲锋,成了西北军中数得着的骁将,是敲敲头皮当当响的角色。
  在冯玉祥手下,石友三练兵最出名,在其任连营长期间,身先士卒,亲自投身训练,在投弹、双杠、枪法等项目上均是第一;每次检阅,都抽调石友三的部队,在西北军里有个顺口溜儿“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更无情!”这四人驭下极是严厉,如果你犯了事儿,石友三抡了鞭子便抽你个皮开肉绽,韩复榘不由分说摁倒便捆你个结结实实,梁冠英挥了扁担,非得揍你个屁股开花不可,张自忠处罚士兵张嘴就是“扒了你的皮!”
  应该说,作为旧主,冯玉祥对石友三可说是恩重如山。当冯玉祥对晋军、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