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遮蔽与记忆-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否是将军的头颅,岁月沧桑,最有力的实证细节在哪里?人们疑虑,这头颅有点像女性,是那样的小巧,但一个寺院里有女性的头骨似乎有点不合常理。一切都是谜,一切都是未知。
  一份鉴定报告出来了:从头颅的特征看,此头颅为男性,死亡年龄在二十八岁至四十岁。从颅骨的颜色、石化程度、风化程度等综合特征观察,其死亡和埋藏时间,估计有几十年历史。在左眼眶下部和左颧骨内侧有硬伤。为死者生前受伤并经几年自我修复所致。在左眼下部、鼻骨左侧,也有一处数毫米直径的近圆形痕迹,可能亦为生前受伤所致。
  再一份鉴定出来了:头颅为男性,年龄在三十五岁至四十岁左右;身高一百六十二厘米(误差正负五厘米);左眼眶下缘中部有一陈旧性骨伤,系生前利器所致,左眼下有陈旧性骨伤修补痕迹;埋藏时间比较长,在数十年间。
  所有的鉴定人,均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鉴定的,但结果都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赵尚志牺牲时三十四岁。一九三二年十月,在一次战斗中左眼眶下被弹片击伤,经过治疗,眼伤治愈,但左颧骨留下三块月牙形伤痕。在伪满档案和东城政雄的交待中,也明确记载赵尚志左眼下方有伤痕。通过量尸体,知道其身高为一百六十二厘米。同时,根据颅骨造型分析形成的电脑复原像,其相貌也得到了赵尚志的胞妹、赵尚志老部下的认可。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颅骨护送到北京,交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行检验鉴定。十二月三日和十七日,公安部分别进行了人类学鉴定和颅像重合鉴定。人类学检验报告'(二○○四)公物证鉴字七九九四号'结果是:送检颅骨为男性,年龄为三十三至三十四岁,身高为一百六十二厘米。上述结果与档案资料所记载的赵尚志烈士的体质特征相符。送检颅骨所示的骨伤部位与历史文献记载的情况相符。
  颅像重合检验报告'(二○○四)公物证鉴字八三三六号'结果是:经重合检验发现,送检颅骨可检验部分上的标志点和赵尚志烈士照片上的标志点、标志线均能重合在标准范围内,颅骨与照片的形态轮廓曲线一致,曲线的距离(软组织厚度)在正常范围内,符合颅骨与照片出自同一人的条件。
  以前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对书中奇计谋略没有记住多少,但有一个细节却在记忆中烙印般驻留。关公死的时候,阴魂不散,还在空中大叫“还我头来”,很是奇怪一个没有头的人的魂还会号叫呼喊?当曹操打开盒子,看到关羽的首级,笑说了一句:“云长别来无恙!”还没有说完,关公“口开目动,须发保保芄背∠旁巍
  小说自然是小说,但如今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已经归来,从血肉之躯到一抔白骨,青山有幸,将军何壮。也许这样的联想有点不合时宜。二○○七年十月十六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称,“精美的圆明园失散文物马头铜像将在下月索思比拍卖行秋季拍卖会上被拍卖,预计成交价将达五百万英磅”。
  一八四○年以后,被列强掠走的文物不知凡几,有超过一百六十万件文物被四十七个国家的数十家博物馆“收藏”,还有数百万件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然而这些文物的回归却是一些爱国人士用重金从拍卖市场买下,把它送回国内。国外某些人明明知道“拍卖那些在中国最不幸的时期被盗抢的文物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那些拍卖行的行径与一八六○年英法联军等的行径何异?再一次把中国人愈合的伤口揭开撒盐。我知道赵尚志狱中受过的刑有一种“披麻戴孝”,用子弹壳在肋骨上刮下一条一条的肉,血肉模糊的时候往伤口上撒盐、缠纱布,等过几天再把结痂粘在肉上的纱布一条条地扯下来,这样反复做。那些拍卖行无疑是当下的“披麻戴孝”,一下一下撕扯着这个民族的肌体。
  写到此处,我好像隐约听到将军的头颅在匣中暴跳:不管是牛头、马头、狮头、虎头、猴头凡是被强盗掠夺去了的头颅都得要回来——
  还我头来!
  围绕着赵尚志将军头颅的许多的事情,是那么感人,又那么悲怆,那么心痛;只有一个:悲剧,这个表达是不够的,围绕着这颗不屈头骨的日本人梅津美治郎、东城政雄、炎虚法师等让我们看到与过去不同的另一种人性。东城政雄是应该承担自己的法律的惩罚。也许有人说他是执行命令,天皇不该承担自己的一份吗?但东城政雄承担了属于他的道义的那一份。梅津美治郎是出于对对手的尊重,还是对炎虚法师的尊重?我想这两点都有。那些在赵尚志背后打黑枪的人呢?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肌体内,有着为蝇头小利出卖民族利益的屑小之徒。一个英雄没有死在对垒的刀剑下,而是死在背后的黑枪。而打黑枪的人呢,他猥琐到根本不敢面对赵尚志的眼睛。虽然赵尚志是那么短小,但他身上秉有的正气与威慑,岂是小小的身躯和头颅所包容的。震慑对手的人,是永远烙在对手血液里的。
   。。

怎样的文字配走近三道崴子?(1)
最后的栖息地到了,三道崴子!
  这里很好,对将军来说,这里是使汉奸蒙羞,使日本人震慑致敬的地方。
  杨靖宇将军殉国后,敌人用人力小爬犁把将军的遗体运到濛江县城,尔后找来摄影师拍照。照完相,日军铡下了将军头颅。当晚,农历正月十六在县城医院对将军的腹部进行了解剖,想看看这血肉之躯有什么能量在零下四十二度寒冬里坚持这么多时日。结果,发现将军的肠胃中只有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一粒粮食也没有,使得主刀医生惊恐地将手术刀惊落坠地。
  这种惊恐不会随时间的过去而消逝,记忆惟有同这样的人类的历史连接,才是最大的人道和最大的道德,它是苦难记忆也是震撼,每当我捉笔尝试写下杨靖宇名字的时候,都因着既混合着崇敬又对解剖刀的厌恶而失败。因为时间并不能打败记忆,时间对杨靖宇最后的三道崴子而言是没有增加什么没有减少什么,痛楚会因时日的流逝,因为吾生也晚而递减么?其实,在永恒的事物前,在每个人心灵中的三道崴子面前,所有的惊恐和震撼都既是同时也都是当下,因此,当我们正视杨靖宇将军被解剖的胃袋里的树皮、草根、棉絮时,震撼和惊恐便无边无际地攫住我们。我们无法抑制它,因为我们无法消除它,它就在那里,一代一代地跟着我们。
  其实,对我们来说,还有最大的痛楚是杨靖宇将军最后的痛楚,他所为之苦斗的中国,具体说来中国无数号的中国人,最后刺痛了他。在三道崴子的小树林,正月十六的下午四点,围追的鬼子越来越近了,杨靖宇靠在一棵拧劲树上,看见了对手的脸黑洞洞的枪口。突然有个穿黄大衣的鬼子大声对将军说话:杨靖宇你还是降了吧。熟悉的中国话突然从鬼子中间传来,杨靖宇将军在举枪应答的时候,说了句:“这些天遇上的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垂死的将军,又使关东军的*队一死四伤。最后敌人的机枪响了,也许在将军倒下的瞬间里我们还是惋惜感叹他的年轻,为着他带着遗恨殉国时,才仅仅三十五岁!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遗言太沉重!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心理的痉挛不是将军的遗首被示众,被泡在药物的瓶子里,那上面还有冻伤,而是这句话。
  悲抑的三道崴子
  在将军饥饿难耐,寒冷的风雪天,他走出了密林,想寻找吃的,当时他孤身一人。昨晚,在正月十五的夜里,杨靖宇将军在一个雪地窝子度过人间的最后一个晚上。在正月十六的上午,杨靖宇在山里等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他们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由于居民点的警察不让砍柴的村民带食物下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伪牌长赵廷喜还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是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地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赵廷喜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然后和杨靖宇分手。按日伪当局公布的《暂行保甲法》规定:居民以十户为一牌,村为一甲,一个警察管辖区内的甲为一保。牌设牌长、甲设甲长。如某一牌出现“扰乱治安”等“犯罪人”,牌内各户均连坐有罪,课以“连坐金”,重者将被判刑和杀头,有“通匪者”,除将全家枭首示众外,还要株连邻里。

怎样的文字配走近三道崴子?(2)
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铁杆汉奸李正新。由于怕另外三人先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的会面,导致全家被杀,因此向李正新说出了此事,李听后大喜,马上向伪蒙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西谷闻讯立即让赵廷喜带领自己和大批日伪军警宪特去围捕杨靖宇。
  赵廷喜只是一个引子,其实把杨靖宇将军推上绝路,把杨靖宇推上三道崴子的关键人是张秀峰。
  日本人森琦实所著的《东边道》记载了杨靖宇将军在警卫张秀峰叛变后的情况:
  “杨在这次追击中虽然又拾了一条命。同月十六日午前三时半顷,在蒙江县大北山部落东方三公里的地点,被穷追急索,幸而逃走;但纵然他在这一交战中能够逃脱,却显然要穷于粮食,不定何时定要出现村庄。因此*队是在拱手待机杨的出现。于是得到这样一个情报:十八日在蒙江县东方六公里的大东沟部落附近,出现了两个汉子,向部落民强行购入食粮便衣。两个汉子立即被分驻所员及特搜班给包围射杀。经检查尸体结果,持有杨靖宇的印签和手枪三支、表、口琴等。顿时探求起杨的所在,继续了严重的搜索。
  “杨的居处并未找到,粮道被断绝自不消说,交通被禁止,又令带着干粮的特务装成打柴人派入山中,究查奸细,以便诱他出来,但他究竟潜伏在何处,却一无所知。
  “二十三日午后三时顷,在蒙江县第一保安区村,四名装作到山中打柴的人,在村西南方六华里左右的地方正打柴时,有一个身长五尺半,长脸大眼、光头、军服、穿着朝鲜草鞋的汉子,强向他们买两袋白面和棉鞋。
  “‘我饿得慌,钱给你多少都行,拿来一些吃的东西给我,还要衣服。现在跟你们穿的衣服换也未尝不可,不过那样一来,你就要被*队抓去,我不愿意这样做。给我拿去吧,我在这里等着。’
  “这几个打柴人遇上的这个汉子正是杨靖宇,他们也判断出来了。于是,*队很快便扑过来了。”
  这书是一九四○年出版的,按照日本人做事的认真,大体是可信的。但我们想说的,通乡三道崴子绝境不是日本人为杨靖宇将军设计的,也非杨靖宇将军自己设计,这里面还是那话题,汉奸。但我们说在英雄之间,有角力,但更多的是惺惺相惜,是彼此的欣赏,而人格跟智勇与将军不在一个档次上的屑小者,即使将军死去,他们也不敢把自己作为英雄的对手来宣扬,他们只是在英雄末路的时候,绊倒将军的一个小石块小草棒而已。将军死了,为什么对手哭了,汉奸缄口了
  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四时,西谷的队伍在蒙江三道崴子附近,发现了杨靖宇。此时的杨靖宇饥寒交迫,伤病缠身,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心里想些什么,后人是不难想象的,将军知道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杨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是被他的敌人记录下来的,在日伪档案中,描述他一边用两支手枪准确地向四面八方围上来的敌人射击,同时向高地退却。可是几天几夜没吃饭的杨将军已经没有力气摆脱敌人,最后靠在一棵拧劲大树后面射击,与敌人相距不足三十米。西谷曾一度想活捉杨靖宇,并不断高声劝降,回答他的只有一颗颗子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靖宇将军厉声喝问:“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几个叛徒吓得龟缩在一旁,不敢吭声。在两名日本警察被击毙后,西谷明白劝降无用后,下令:消灭杨靖宇。

怎样的文字配走近三道崴子?(3)
末日的攻击开始了,四面都是敌人的子弹,杨靖宇又打倒数名冲在前头的敌人,同时身上也多处中弹,左腕中弹一支手枪落地后,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最后胸部中弹,轰然倒下!时间是一九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四时三十分。
  杨靖宇生前死后都是让日本人异常敬畏的人物。他牺牲后好久,西谷等人才敢向他靠近,这时敌人再次犹豫起来,不敢相信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直到程斌到来,确认此人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