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战中国-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 。。

百战中国之28_隋朝_隋灭陈之战
百战中国之28_隋朝_隋灭陈之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30 30

  战争规模 20 20

  伤亡规模 12 20

  战争知名度 12 15

  将领知名度 14 15

  总分 88 100

  兵将 隋朝 陈

  双方兵力 51.8万 20万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隋炀帝 陈后主坚

  战略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有一较短时间的统一外,全国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 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隋灭陈之战;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战争规模

  隋朝

  水陆军51.8万人。

  陈

  20万左右。

  伤亡人数

  隋朝

  不详。

  陈

  不详,战死的不多,大多数战士选择投降。

  将领

  隋朝

  隋炀帝,杨广,20岁时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修建南北“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陈

  陈后主,陈叔宝,字元秀,南北朝之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

  陈后主《夜亭度雁赋》:

  春望山楹,石暖苔生。云随竹动,月共水明。暂逍遥于夕径,听霜鸿之度声。

  度声已凄切,犹含关塞鸣。从风兮前侣驶,带暗兮后群惊。

  帛久兮书字灭,芦束晰断衔轻。行杂响时乱,响杂行时散。

  已定空闺愁,还长倡楼叹。空闺倡楼本寂寂,况次寒夜搴珠幔。

  心悲调管曲未成,手抚弦,聊一弹。一弹管,且陈歌,翻使怨情多。

  战争进程

  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杨坚遂于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部署进军。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军51.8万人,同时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攻陈。其具体部署是:杨俊率水陆军由襄阳进屯汉口,杨素率舟师出永安(今四川奉节)东下,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与杨素合兵,杨广出六合,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蕲州刺史王世积率舟师出蕲春攻九江,青州总管燕荣率舟师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沿海南下入太湖,进攻吴县(今江苏苏州)。

  前三路由杨俊指挥,为次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武昌,阻止上游陈军向下游机动,以保障下游隋军夺取建康。后五路由杨广指挥,为主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建康,其中杨广、贺若弼、韩擒虎三路为主力,燕荣、王世积两军分别从东、西两翼配合,切断建康与外地联系,保障主力行动。隋军此次渡江正面东起沿海,西至巴蜀,横亘数千里,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渡江作战。为了达成渡江作战的突然性,隋在进军之前,扣留陈使,断绝往来,以保守军事机密。同时派出大批间谍潜入陈境,进行破坏、扰乱活动。

  整个作战行动主要在长江上游和下游两个地段上同时展开。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杨俊率水陆军10余万进屯汉口,负责指挥上游隋军,并以一部兵力攻占南岸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以控制长江上游。陈指挥长江上游诸军的周罗侯,起初未统一组织上游军队进行抵抗,听任各军自由行动。当看到形势不利时,又收缩兵力、防守江夏(今武昌),阻止杨俊军接应上游隋军。两军在此形成相持。杨素率水军沿三峡东下,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陈将戚欣利用狼尾滩(今宜昌西北)险峻地势,率水军据险固守。杨素于是利用夜暗不易被陈军窥察之机,率舰船数千艘顺流东下,遣步骑兵沿长江南北两岸夹江而进,刘仁恩部亦自北岸西进,袭占狼尾滩,俘虏陈全部守军。陈南康内史吕忠肃据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以三条铁锁横江截遏上游隋军战船。杨素、刘仁恩率领一部登陆,配合水军进攻北岸陈军,经40余战,终于在次年正月击破陈军,毁掉铁锁,使战船得以顺利通过。此时,防守公安的陈荆州刺史陈慧纪见势不妙,烧毁物资,率兵3万和楼船千艘东撤,援救建康,但被杨俊阻于汉口以西。周罗侯、陈慧纪也被牵制于江夏及汉口,无法东援建康。

  在长江下游方面,当陆军进攻的消息传来,陈各地守军多次上报,均被朝廷掌管机密的施文庆、沈客卿扣压。隋军进至江边时,施文庆又以元会(春节)将至,拒绝出兵加强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当涂北)等地守备。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杨广进至六合南之桃叶山,乘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指挥诸军分路渡江:派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兵3万由桃叶山渡江夺占石头山(今江苏江宁县西北),贺若弼由广陵南渡占领京口,韩擒虎由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陈军因元旦酒会,仍处醉乡之中,完全不能抵抗,韩部轻而易举袭占采石。正月初三,陈后主陈叔宝召集公卿讨论战守,次日下诏“亲御六师”,委派萧摩诃等督军迎战,施文庆为大监军。陈叔宝、施文庆不谙军事,将大军集结于都城,中派一部舟师于白下(今江苏南京城北),防御六合方面的隋军,另以一部兵力镇守南豫州(今安徽当涂),阻击采石韩擒虎部的进攻。隋军突破长江之后,迅速推进。贺若弼部于初六日占领京口后以一部进至曲阿

  (今江苏丹阳),牵制和阻击吴州的陈军,另以主力向建康前进。韩擒虎部于初七日占领姑孰(今安徽当涂)后,沿江直下,陈沿江守军望风而降。正月初七日,贺若弼率精锐8000进屯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韩擒虎部和由南陵(今安徽铜陵附近)渡江的总管杜彦部2万人在新林(今南京西南)会合,宇文述部3万进至白下,隋大军继续渡江跟进。至此,隋军先头部队完成了对建康的包围态势。建康地势虎踞龙盘,向称险要。此时,陈在建康附近的部队仍不下10万,陈叔宝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收缩在都城内外,又拒不采纳乘隋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之机进行袭击的建仪。正月二十日,陈叔宝在“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的情况下,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各军出战,在钟山南20里的正面上布成一字长蛇阵,鲁广达率部在最南方的白土岗列阵,向北依次为任忠军、樊毅军、孔范军、萧摩诃军。但陈军毫无准备,既未指定诸军统帅,又无背城一战的决心,各军行动互不协调,首尾进退不能相顾。贺若弼未待后续部队到达,即率先头部队出战陈鲁广达部,初战不利,贺若弼燃物纵烟,掩护撤退,尔后集中全力攻击萧摩诃部,陈军一部溃败,全军随之瓦解。在这同一天,韩擒虎进军石子岗(今江苏南京雨花台),陈将任忠迎降,引韩部直入朱雀门(都城正南门宣阳门南2.5里),攻占了建康城。藏匿于枯井之中的陈叔宝被隋军俘虏。正月二十二日,杨广进入建康,命令陈叔宝以手书招降上游陈军周罗侯、陈慧纪等部。同时遣兵东下三吴,南进岭南等地,先后击败残存陈军的抵抗。至此,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长期分裂的局面。 。。

百战中国之29_隋朝_三征高丽
百战中国之29_隋朝_三征高丽

  数据为第一次征高丽时的数据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30 30

  战争规模 20 20

  伤亡规模 18 20

  战争知名度 12 15

  将领知名度 14 15

  总分 94 100

  兵将 隋朝 陈

  双方兵力 113万 20万

  伤亡兵力 30余万 不详

  将领 隋炀帝 高丽

  战略意义

  隋炀帝父亲隋文帝一征高丽,收获惨败。隋炀帝三征高丽,民间耕稼失时、官府侵逼、连年兴兵无尽的兵役、徭役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隋末遍地农民起义,乃至亡国。高丽拒隋百万大军于国门,竟拖其至亡国,与隋接连三年的战争,高丽国力早已不支,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高丽离国灭之日也不远了。

  三征高丽时间虽然只有3年,结果却是隋朝与高丽两败俱伤,相继亡国。

  战争规模

  隋朝

  113万人。

  高丽

  20万左右。

  伤亡人数

  隋朝

  30余万。

  高丽

  不详,伤亡也很惨重。

  将领

  隋朝

  隋炀帝,杨广,20岁时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修建南北“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高丽

  不详

  战争进程

  一征高丽

  612年,隋炀帝御驾亲征。各路汇集到涿郡的隋军人马达113万之众,旌旗千里。《隋书》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113万大军分成24军,日发一军,相去40里,首尾相继,长达960里。若再加上二百多万馈运夫丁,真可谓漫山遍野式地杀向辽东。出兵的规模远远超出了隋朝常备军总数。隋炀帝此次出兵无疑动员了全国所有能征调的军力、民力,倾巢而出。大军远征,利在速战和野战,隋兵部尚书段文振就曾向炀帝指明了这一点,但隋炀帝的诸般部署却都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回到5年前:

  607年,隋炀帝向北出游,到启民可汗的王庭。这时启民可汗已击败他的对手,推进到黄河以北,成为突厥汗国的大可汗。杨广随驾卫士,步兵就有五十万,战马就有十万匹,旌旗辎重,连绵五百余公里。跟出游江都一样,皇家人员和文武百官,全体跟从。不过乘船改为乘车,车跟船一般大,在新开的御道上,不用车轮,而由人肩抬着走动。

  由此可见,隋炀帝是很讲排场的人,仗要打,排场也要讲。高调出征朝鲜,调集全国的兵力,不但增强兵力,而且也有面子,更能震慑对手,如果高丽不战而降,那就最好。可惜,隋炀帝打错了算盘,高丽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即便是现在的朝鲜,也是很有骨气的。

  隋炀帝出师前曾训示要“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不得纵兵,不得擅杀,听候指示,不可擅自作主。炀帝以此宣扬天朝大国的威仪仁义,襄公之仁,反被高句丽所乘。隋军开始很顺利,一路皆克。渡过辽河,在东岸歼灭高丽军万余人,直抵辽阳城下。辽阳乃高丽辽东重镇,在隋军的猛攻之下,守军请降,而诸将不敢做主,只好停战请示。守军趁机又填好缺口,修整兵马再战,如此竟然有三次之多。另一路军队30万人由名将宇文述统领,令士兵放弃粮草轻装前进,绕过辽东诸城,南渡鸭绿江,一日七胜,渡过清川江,直趋平壤城下,但城坚池深,兵又无粮,又冻又饿,宇文述只得退军,高丽军自后追击,诸军皆溃,至辽东时仅余2700人。隋水军渡海至大同江口登陆,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丽军,乘胜以精兵4万攻城,遭遇伏击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征高丽两路皆先胜后败,炀帝亲率大军亦困于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