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沙龙做邻居-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已是开恩之举了,在斋月之前将近两年时间里,以色列军队以维持安全为名,基本不允许穆斯林踏进大门一步。即使是住在圣殿山对面的巴勒斯坦人,也只有妇女和40岁以上的男士才可进入,少壮巴勒斯坦则只能遥望圣殿山跪拜祈祷。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间,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犹太教古经典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自己的独子以撒。亚伯拉罕忠贞不二,果然献祭出自己的独子。当然,上帝不过是考验一下亚伯拉罕,但亚伯拉罕的勇气也确实让人感叹。
  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因了这些圣迹,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座圣殿,存放约柜、诺亚方舟等圣物。从犹太教里走出的耶酥曾在这里进行最重要的传道活动,因此,基督教也将此圣殿山视为一宗教圣地。
  因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几千年来,耶路撒冷和周边地区一直是列强争夺的战场。圣殿后被毁又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罗马人征服并彻底毁灭。犹太人由此被驱逐出故土,流浪天涯,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悲剧色彩的民族。正是数千年的刀兵和火光,销蚀了当年山的棱角。
  犹太人走后,同为闪族语系后裔的阿拉伯民族逐渐来到此地,繁衍生息。他们将圣殿山称之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现在矗立着的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
  金顶清真寺以其宏伟的金顶著称。我们进入圣殿山已将近中午,阳光直射下,用黄金包裹的金顶散发出万丈光芒,其辉煌气势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感。这里由此也成为圣城耶路撒冷美景的一个象征。
  因中国特使的缘故,热情的巴勒斯坦守寺人员邀请我们进入金顶清真寺里面。进入大厅,迎面即是那块长17。7米、宽13。5米、高1。2米的蓝色巨岩。岩石周围是银、铜镶嵌,铜栏围护,极尽小心保护之能事。
  如果要评选人类最著名、最神圣的一块石头,可以说非此石莫属。除了上帝在此创造亚当、亚伯拉罕献祭独子以撒的传说外,根据###教《古兰经》,先知穆罕默德曾在天使陪同下,骑一匹面如美女的天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然后踏上这块石头升入九重天,聆听真主的天启。这块岩石上有一个大凹坑,相传即是穆罕默德“登霄”留下的马蹄印。
  

10。站在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2)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阿拉伯军团占领耶路撒冷后,圣殿山上逐渐修建起现在的金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成为###世界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大圣地。
  自然,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因新的建筑而几乎荡然无存。
  穿过金顶清真寺,则是建筑宏伟的阿克萨清真寺。寺内由53根大理石圆柱、49根方柱擎住寺顶,被学者誉为“地球上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物和历史文化遗产”。阿克萨清真寺地面,则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地毯,赤足踩在上面,柔软充满弹性。
  正当我们为如此庞大美丽的清真寺啧啧称奇时,清真寺的巴勒斯坦人将我们带下一个地下室。地下室分多层,中间由柱子擎起,非常宽大。巴勒斯坦人说,这是清真寺最早的模样,后来越修规模越大,就成为现在样子了。
  后来又听犹太朋友说,这些地下室,其实是当年犹太教圣殿遗迹,圣殿被摧毁后,这些遗迹逐渐被掩盖于地下,阿克萨清真寺在此之上修建。在各种分割圣殿山的方案中,也就有了上下分割说:上面的阿克萨清真寺归巴勒斯坦人;下面这些古圣殿的遗址,则属犹太人所有。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教信徒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平方公里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和血泪;也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民众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双方间的流血冲突。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就在耶路撒冷
  在我到耶路撒冷从事新闻报道的几年,我亲历这里发生的暴力犹如野马脱缰,放眼以巴各地,爆炸频仍、鲜血淋漓,很难找到一块和平的净地。圣殿山自然也不例外。在我刚抵达耶路撒冷时,就曾爆发过激烈的枪战,多人死亡。灰暗的城墙上,现在还隐约可见斑驳的弹痕。当我进入圣殿山,穿过老城狮子门,在金顶清真寺中,我抬头看穹庐顶上绚烂花纹,可见明显的子弹射击的痕迹。这是当年犹太极端主义分子干的。以色列情报显示,这些极端分子仍蠢蠢欲动,阴谋炸毁这两个清真寺,在这里重建犹太圣殿。
  沙龙闯进圣殿山,就造成了如今这种血流成河的结果。一旦极端分子的计划付诸实施,激荡起仇恨的怒火,后果真是难以想象。那可能不是一场冲突而已,肯定将席卷至少半个世界。
  冲突带给以巴双方的,是愈结愈深的仇恨。在圣殿山踏访时,我就看见多名持枪的以色列警察,在圣殿山大院内对巴勒斯坦男子进行盘问。问者高声怒喝,回者唯唯诺诺。等警察走过,男子对我说,以警察经常找他们的麻烦,有时甚至还殴打他们。
  “这是我们的圣地,他们凭什么过来?”他说道。言毕,对警察离去的背影投去怨恨的一瞥。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俯身下望,即是西墙——当年犹太圣殿被毁后的遗迹。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耶城许多墙别无二致。但因为它的历史,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又称为“哭墙”。
  此前在这里采访时,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此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以色列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在靠近哭墙的犹太人区域内,摆放着众多当年士兵在哭墙下场景的照片,最传神的是一张黑白照片,当时以色列三军统帅、独眼将军达扬站在哭墙下,一脸漠然,周围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绝对不能放弃圣殿山。每年,犹太极端分子都会试图闯入圣殿山,宣示主权,推倒清真寺建立第三圣殿。
  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大院,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联系。因此激怒了正对和平进程绝望的巴勒斯坦人,起义就此开始,鲜血流遍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耶路撒冷这个“和平之城”成为自杀式爆炸最频繁的城市。
  圣殿山由此变得更加喧闹。我曾在老城采访时多次看到,犹太人在哭墙下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借助地利之便,在圣殿山上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大院抓人。
  一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变得复杂。过阿克萨清真寺再向南走数百步,即可看到围墙上有个巨大的肿块。
  犹太人指责是清真寺修建违章建筑引起,并称这最终会导致哭墙和整个圣殿山垮塌。一些犹太科学家甚至表示,只有将阿克萨南墙先拆掉,然后才能修补这个肿块。清真寺方面迅疾回应,这是犹太人的阴谋诡计,是想以此毁掉阿克萨清真寺。在这种无休止的争吵中,肿块在继续膨胀。
  圣殿山的纠纷,似乎已成了这两个民族之间的一个死结。我问过许多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你认为什么时候才能有和平?
  

10。站在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3)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摇头:永远不可能有和平,因为我们都不愿意放弃圣地,圣地比任何生命都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阿以冲突的根源就是宗教的冲突,宗教间的恩恩怨怨,使问题能够解决的回旋余地更小,任何一个领导人都必须考虑到宗教感情不敢轻易作出让步。
  在这个地方,一点过节就可以上升到大是大非的的问题,一点火星就能点起燎原的野火。2003年12月,埃及外长马希尔正是在圣殿山遭到巴勒斯坦人用鞋子暴打,马希尔被送到医院。外长遭袭,行凶者还同是巴勒斯坦兄弟。这种结果让身为“老大哥”的埃及颇为尴尬,也凸显圣殿山问题的的敏感。
  为什么会这样?就在于巴勒斯坦人认为,埃及在圣殿山等问题上竟然偏向以色列,而且,堂堂埃及的外长来圣殿山参观,竟然不从狮子门进入,非要走沙龙当年进来的那个小门,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当马希尔出现在圣殿山时,巴勒斯坦民众抽起在教堂外脱下的鞋子就打,一些人甚至掐马希尔的脖子,让这位外长几乎窒息。最后还是以色列警察见势不妙,赶忙冲过来将他解救出来……
  如果平时想要从以色列岗哨下进入圣殿山,自然也必须从这个沙龙走过的小门进入,这或许是巴勒斯坦人最忌讳和愤恨的了。但站在这个绿色门口,俯视耶路撒冷城,街道迂回、房屋参差、不胜美感。耶路撒冷这个城市的意思,就是“和平之城”。犹太人希伯来语中的“你好”、“再见”,同时也有“和平”的意思。但想想过去三千年的历史变迁、恩怨仇杀,圣殿山几度焚毁,真有一种“怆然而涕下”的感觉。三千年过去了,战争仍在继续,和平依然茫茫看不到希望,两个与中国都有友好关系的兄弟民族,却势如水火、杀伐不断。
  这是历史的悲剧,又何尝不是他们共同信奉的上帝(真主)的无奈。看着这个美丽的山城,我时常想起犹太经典《塔木德》所说的那句名言: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由于这个死结和流血,许多人也感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就在耶路撒冷。
  

11。我是只孤独的鸽子(1)
强硬派领导人、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佩雷斯80寿辰典礼上,高朋满座,政客云集,从左至右分别是以色列总统卡察夫、佩雷斯、沙龙、克林顿1993年,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斡旋下,阿拉法特和拉宾签署了历史性的和平协议
        当今以色列,谁是英雄?沙龙一世枭雄。佩雷斯更是人中俊杰,这位当年打开中国之门的关键人物特意通过本书问候中国读者: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美好未来表示敬佩。但你能想象吗?年过八旬的这位和平老人,会当面向我吐出“我有时也很孤独”的感慨。在他80寿辰之时,一条抗议标语猎猎作响,我走上前去,一阵寒意涌上心头,上面写道:“希望你不要再庆祝下一个生日。”
  每次见到西蒙·佩雷斯,我精神都会为之一振,不因为他的尊崇和名声,而是他睿智、幽默的谈吐。即使如遥远的中国,他也能信手拈来,谈吐间引用一两句中国古诗或俗语,让我搜肠刮肚从拗口的英文还原成中国古汉语时,更对他增添一份景仰。
  在一次采访中,当我请他给我即将出版的这本书写几句话时,佩雷斯高兴地写道:“中国,在我眼里,不仅拥有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国土,而且在文化、政治、哲学领域都拥有杰出的成就,我们对她的悠久历史和美好未来表示敬佩。”以此作为对中国读者的敬意。
  中国人和犹太人这两个古老民族在现代能从外交关系上握手,佩雷斯是关键的掌舵人物。他打开了中以的大门。每次中国驻以大使馆召开国庆、新年招待会,佩雷斯都是必请之人。他每次必到场,会老朋友,交新朋友,和每一个走上前的中国人握手、寒暄,把微笑和友谊带给每一个人。
  毕竟是一个80余岁的老人了,每次见到他,我总有一份沧桑感从心底油然而起。因为,你能想象吗,在微微一笑后,这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嘴里会吐出“我有时也很孤独”的言语。
  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