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论道-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茄绽先思疑狭四昙停氡鼗剂伺两鹕献酆现⒅啵貌蛔”柿恕:罄捶街堆占颐肀返炔攀谴笄扇糇镜纳系戎鳎夏旰蟮难章彻氏伦指站⒀险畚巴Π危幼纠侠保晌饺耸榫憷稀K淙徊蝗缭缒甑淖痔逍憷觯涓吖判劬⑷词且话闳艘簧材汛锏降木辰纾嬗小敖鸶照瞿浚κ炕尤敝疲笕艘浴按蟆⒅亍⑵印⒑瘛⒀稀崩锤爬ㄑ仗迨榉ǖ奶氐悖榧宜痉�
  

八、明哲保身的厚盾--抱残守缺(2)
书法上是如此,诗词上也与此类同。宋人的诗句中对仗远比唐诗中工整得多,宋诗重对偶,用典故,尚纤巧,主妍丽,但艺术成就却远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唐诗。后人评宋诗“雕篆字句,失于纤巧,反失为诗之旨”,《红楼梦》中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林黛玉就批评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类的诗词,只是一味的小巧,就境界而言不如唐诗远矣。像李白“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之类,一点也不在文字上弄把戏,却潇洒明快,磊磊落落,更显气度。这大概也算大巧若拙的例子吧。
  武功、书法、诗词上的道理是这样,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如此。“事若求全何所乐?”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小窗幽记》中说:“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比如一个人爱讲卫生是好的,但太在意就成了洁癖了。元代大画家倪云林应该就是这样的人。据说朋友徐氏来拜访他,恰逢倪云林的仆人担泉水回来。倪云林用前桶水煎茶,后桶水洗脚,徐氏奇怪,这前桶水和后桶水有什么不同,他说后面那桶水在挑水的人身后,倘若放个屁什么的,岂不腌臜?所以只能用来洗脚。又见倪家庭院里的梧桐树,每天有人挑水洗净,以致梧桐都被洗死了。徐氏留宿后,倪云林怕他不讲卫生,更是紧张,巡视了好几遍,才放心离开,但他刚睡下之后,就听到徐氏咳嗽了一声,就再也睡不着了,天亮之后,赶紧让人寻找痰迹。仆人们找遍了整座房子一无所获,还是倪云林自己在树下找到一片颜色稍深的树叶,当做徐氏昨晚的“罪证”,捂着鼻子命仆人拿到三里地外丢掉,并让仆人用水洗树不止,弄得徐氏十分惭愧,灰溜溜地走了。但据说就是这样一个视洁如命的人,却是不洁而终。一说倪云林临终前患痢疾,拉得满床都是,恶臭熏天,无人可以靠近;一说他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倪云林的作为,活生生和《红楼梦》中的妙玉相似,都是“欲洁何曾洁”的例子,套用老子的话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词——“大洁若污”,这样洁癖般的行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高洁。张三丰真人,早年被称为张邋遢,晚年一样的不修边幅,但武功已高,威望太盛,人们都不敢再如此相称。
  现代生活中也有类似倪云林的人,这类人从来不愿在外面吃饭,怕碗脏,坐车时常觉得坐位脏,住宾馆嫌床脏,总之,处处小心留心,这样干净是干净了,但多费多少心神?外物虽然洁净了些,但心神却被扰得不得安宁,两者孰轻孰重?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回来时,被老乌龟掀到通天河里,经都湿了,晒在石上时不想被弄破了,唐僧懊悔不已。孙悟空却说:“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孙悟空虽然弃道从佛,但毕竟是从道门中出身,所以这“大成若缺”的道理领悟得比唐僧强得多。
  现代人往往强调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无时不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但往往忽视了“适可而止”、“知足不辱”这样的道理。《倚天屠龙记》中写张无忌练至高无上的神功“乾坤大挪移”时,练到第七层的功夫时,“猛地里气血翻涌,心跳加快。他定了定神,再从头做起,仍是如此。自练第一层神功以来,从未遇上过这等情形。他跳过了这一句,再练下去时,又觉顺利,但数句一过,重遇阻难,自此而下,阻难叠出,直到篇末,共有一十九句未能照练。”张无忌是个生性随和恬淡的人,从小可能又常听其父讲武当派的道家经典,所以就不再执着于此。而小昭却说:“张公子,你说有一十九句句子尚未练成,何不休息一会,养足精神,把它都练成了?”张无忌道:“我今日练成乾坤大挪移第七层心法,虽有一十九句跳过,未免略有缺陷,但正如你曲中所说:‘日盈昃,月满亏蚀。天地尚无完体。’我何可人心不足,贪多务得?想我有何福泽功德,该受这明教的神功心法?能留下一十九句练之不成,那才是道理啊。”
   。 想看书来

八、明哲保身的厚盾--抱残守缺(3)
金庸先生补述道:“哪知道张无忌事事不为己甚,适可而止,正应了“知足不辱”这一句话。原来当年创制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那位高人,内力虽强,却也未到相当于九阳神功的地步,只能练到第六层而止。他所写的第七层心法,自己已无法修练,只不过是凭着聪明智慧,纵其想象,力求变化而已。张无忌所练不通的那一十九句,正是那位高人单凭空想而想错了的,似是而非,已然误入歧途。要是张无忌存着求全之心,非练到尽善尽美不肯罢手,那么到最后关头便会走火入魔,不是疯癫痴呆,便致全身瘫痪,甚至自绝经脉而亡。书中还说过好多明教的教主像阳顶天等都是练这个功夫练死的,正是因为他们“身任教主,个个是坚毅不拔、不肯服输之人,又有谁肯知难而退?大凡武学高手,都服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话,于是孜孜兀兀,竭力修习,殊不知人力有时而穷,一心想要‘人定胜天’,结果往往饮恨而终。”
  正所谓“贪吃那一杯,把百杯都呕了;舍不得一金,把千金都丢了”。在股市里,有经验的老股民大多都知道,行情只赚八分饱就不错,甚至六分饱也可以,好多人非想着最低点买进,卖在K线的尖针上,结果却往往只体会到坐电梯一般“上上下下地感受”。甚至高吸低抛,两头挨耳光。还有的,天天买进,天天想抓涨停板,结果却被深套其中,只得“割肉断足”。有的本来已经盈利不少,非想再赚它一把,结果就这一把就将胜利成果全赔进去还不够。反过来讲,庄家也是一样,亿安科技的庄家非要将此股票做到百元以上,创造中国股市中第一只百元大股的神话,结果却招来证监会来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股票案一时闻名全国,虽然罗成等人逃之夭夭,但亿安科技却成为证券市场的反面教材。要说庄家操纵,综艺股份、思达高科之类的难道就没有庄家吗?其实股票中几乎个个有庄家,但是他们没有像亿安科技那样玩得太惹眼而已。
  怪不得相传股市中有个叫青木的传奇人物,1992年他只身携一万元下深圳炒股,一年之后获利五十万,晋升大户阶层。1993年7月由于透支爆仓,一夜之间一无所有,遂返回家乡湖南闭门思过,在潜心钻研股市理论及道家经典后,1994年6月重出江湖,向亲友筹集十万元勇抄深沪股市大底,获巨额利润。
  所以嘛,凡事多留些余地,不要太过分。清朝的李密庵有个《半半歌》说得很不错: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然,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寒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裘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子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一半让将人间。半思后代与桑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自古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之半。知足不辱,凡事不求最完美,这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这在道家中也叫做“和光同尘”。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老子《道德经》中第二十章说: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段说大家所畏惧的东西,我也不能不跟着畏惧,但是大道是那样广大无穷,和世俗相差太多了。众人都兴高采烈像赴酒宴和春游的样子,但我恬淡无动于衷,好像不懂事的婴孩一样,大家好像都很有本领的样子,而我却像个没有用的人,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混混沌沌的。别人都光耀自炫,唯独我昏昏然像个笨人,别人好像都很聪明灵巧,而我却像个闷葫芦。
  

八、明哲保身的厚盾--抱残守缺(4)
民间俗语有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之说。真正的高人是不会整天吹嘘的,也不会鼻孔朝天、傲气得不得了。正像我的一个朋友说,庄子说明真正达到这种境界(道)的人,其实跟普通人一模一样,谁都看不出来,也许他跟我们一样,上学找工作结婚过日子。“小隐隐于山野,大隐隐于市朝”,确实是这样道理。得道的高人未必都在深山僻壤中,他们可能就混迹于我们身边。
  其实,抱残守缺也好,和光同尘不露锋芒也好,都是无为的一种形式,也是道家哲学深入人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成份。大智若愚、藏愚守拙,这一类的事情早深入到民间的智慧中。现在人往往否定老子的三宝之一——“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所谓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但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的特殊环境中,不敢为天下先还是保证自身安全的一个良策。
  庄子的《徐无鬼》一篇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博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意思说:吴王游荡于江中,登上了猕猴山。群猴一见到吴王打猎的队伍,都吓得吱吱怪叫,没命的逃跑,躲进丛林深处去了。独有一只猴子,怡然自得地晃来荡去,似乎在向吴王炫耀它的灵巧。吴王发箭射它,它敏捷地顺手一抄,就接下飞箭,表现相当轻松,一连数箭,都是如此。吴王恼羞成怒,就命左右都拿出弓箭,然后一声令下,万箭齐发,那只猴子腾挪不及,抱树中箭而死。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倚仗它的敏捷,竟敢藐视于我,以致于丧命在乱箭之下!要引以为戒啊!可叹!不要以傲态待人啊!”
  刚者则折,皎者易污,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都是和道相背离的。
  有时候,人自污可以免于被污,好比美眉们在乱世中涂污了脸能免得被强暴一样,又如聊斋中的瑞云被道士点黑了脸,却保住了贞洁。在烦扰的俗世中,有时候不得不把自己涂上一身泥,而防止小人的猜忌。
  当年,秦国大将王翦统帅六十万人马去完成秦国最后的统一大业,他明白自己率倾国之兵出征,秦始皇对他肯定要心怀疑忌。秦始皇亲自送他们至灞上时,王翦就向秦王提出了要求,拿出一张地图来。秦始皇开始一惊,以为战事又有什么变化,哪知王翦拿出来的是秦国咸阳附近的地图,中间划了很多的良田,要秦王答应赐给他。秦始皇不禁好笑说:“将军都要建奇功大业了,还担心这些干什么?”王翦说:“我作为大王的将领,有功也不会封王拜侯,还不如做一个乡臣,多要些产业,为子孙后代留条生路。”秦始皇大笑。在攻楚的过程中,王翦又频频派使者回咸阳,要求秦王多给他赏赐,要求秦王给他修一个大宅子,再种上花养上鱼什么的。这时候他的副将大为奇怪,心想,王将军战场上雷厉风行,做事都如斩钉截铁一般,怎么现在像个老妈子一般罗罗嗦嗦地要这要那,平了六国,还怕没有这些富贵吗?其实他如何懂得,王翦这样做,正是为了安秦王的心。让秦王觉得自己只惦记着这些享乐之事,并无什么大志。真所谓破楚国易,破秦皇心中猜疑难。别以为王翦是多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