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矫矫不群的风采--愤世嫉俗(3)
道家其实一直并不赞成树立个人偶像,把其言论教条化,像庄子《天道》一文就讲过一个轮扁(制做车轮的工匠,名扁,庄子那个时代常这样叫,比如匠石,就是名石的工匠,弈秋就是棋手叫秋的)论书的故事: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制轮的工匠)在堂下削制车轮。过了一会,轮扁放下椎子凿子之类,走上堂来,问桓公:“请问您所读之书,是什么人所讲的话啊?”
桓公说:“这是圣人之言。”轮扁又问:“圣人还在活着吗?”
桓公说:“真没有见识,圣人早死掉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您所读之书,只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一听有点火了,说:“寡人读的都是圣贤之书,你一个老粗匠人懂得个啥,怎敢妄加议论!今儿你若是说得出个道理来,就饶了你;说不出什么道理来,非得杀了你不可。”
轮扁说:“我呀,是凭我所从事的工作经验而认识到的。削制车轮,椎眼宽了,辐毂就会松得掉下来;太紧了,辐毂之间就插不进去。不松不紧,尺度感得自于手而应合于心,此中的妙味,嘴是说不清楚的,只知道有些微妙在里边。我没法教会我的儿子,就算是我亲儿也难从我这儿领会其中微妙,掌握这门技艺。因此我活到了七十岁,虽已垂垂老矣,可还得亲自上阵,削制车轮。古时候的人,已经与他们心中不可言传的大道,一块儿死去啦!既然如此,那您所读之书,也就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当然,就现在看来,轮扁说的也未必全对,如果现代经过精密的测量和计算,这类工程技术的活,恐怕也不是非要用轮扁这样的熟练技师不可。但他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的,有些东西只有亲身传授方能不走样,但即使亲口相传,由于个人的悟性经历不同,也很难将全部内容都领悟体会,正像武侠小说中写王重阳虽然天下无敌,但其徒却未能学全他的本领,丘处机的武功和王重阳相差甚远,到了赵志敬这一代更不用提了。又如武修文、武敦儒也学了一阳指,和一灯大师出手时的一阳指能比吗?思想流派之类也是这样,传到后世,越发挥越离谱,有的还分成水火不容的很多派别互相攻讦。儒学之类也是这样,鲁迅先生说过,孔子如果活过来,一定会惊诧于其圣徒们的所作所为和对其经典的胡乱解释的。
所以庄子在该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按笔者的理解是说:世人往往看重的是书,而书籍所记载的,不过是言语,言语有其可贵之处;言语之可贵,在于它表达的意义,但意义往往却不是言语本身所能传递的。然而世人还是看重言语,从而用书籍来传之后世。世人虽然珍贵这些书本,我却觉得并不可贵,因为他们所珍重的,并非其中真正可贵的东西。(因为真正的精神早不存于书中了)
所以可以看出,道家不会赞成把“XX语录”奉成神明,一丝不苟地去做。圣人前贤说的话,不一定全都是真理,在当时是对的,后世就不一定对,在这个地方是对的,在另一个地方就不一定对,“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有吗?恐怕是不存在的。
嵇康称“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并且“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明代的“童心”李贽说不能“以孔子是非为是非”,还有所谓的“狂禅”一派等等。这些“离经叛道”(儒家之经,儒家之道)之说溯其源头,正是源于道家中的思想,一直可以追溯到《庄子》乃至《道德经》。
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后世文人的“癖”、“狂”、“懒”、“痴”、“拙”、“傲”等大都源于此:像什么“典衣沽酒,破产营书”;像什么“道旁荷锸,市上悬壶。乌帽泥涂,黄金粪壤”;又如“蓬头对客,跣足为宾。坐四座而无言,睡三竿而未起。行或曳杖,居必闭门”。再比如“志惟古对,意不俗谐。饥煮字而难糜,田耕砚而无稼。萤身脱腐,醯气犹酸”,还有“鬓虽垂青,眼多泛白。偏持腰骨相抗,不为面皮作缘”等等狂态怪状,大多是遵循了庄子的“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这句话而来的。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矫矫不群的风采--愤世嫉俗(4)
诗仙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所以在他厌恶世俗间的污浊丑恶时,道家愤世嫉俗的思想就成为他来浇心中块垒的酒杯: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台湾女散文家罗兰曾写道:“我国艺术受道家影响,诗所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与解救。我把这种寄托与解救称为‘防疯术’。我国知识分子不容易得精神病,也很少自杀。主要是因为他们一方面采取了儒家‘全力以赴’的入世精神,一方面把握了道家‘抬头看天外,退出牛角尖’的超然与豁达。”
确实,中国古代的诗歌道家意味的极多,如果没有道家意味,那诗味恐怕就要逊色一多半。其实不单是诗歌,我们上述说的种种狂态,都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中国历史上,黑暗苦闷如闷罐头一般的时代实在不少,这时读一下道家经典中鞭挞世事的文字,实在能大大地吐出心中的一股恶气,让人好不痛快!
十一、取舍自如的智慧--舍小就大(1)
“取法其中,仅得其下”,一辈子只练江南七怪的武功,终归挤不进一流高手的行列。人生也是如此,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琐事上,那他的人生效率就太低下了。白居易曾写有《读庄子》一诗:“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他说庄子虽然讲“齐物论”,按说是万物一也,无甚分别,但庄子自己说的就不一致,在庄子的故事里鸾凰之类的东西还是要比蛇虫等高贵得多。是的,比如在“惠子相梁”的故事中,庄子就自命为鵷鶵(凤凰鸟),什么“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高傲得比妙玉还妙玉。又笑话惠施像夜猫子,抓只死老鼠,就当宝贝。其实按庄子齐物而观的说法,鵷鶵和夜猫子还不是一样?
确实如此,遍观道家的经典,在“齐物而观”的同时,也透露出“小大之辩”的观念。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却并不矛盾。举个例子来说,《倚天屠龙记》中写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教完后,并不是问他记住多少,而是问他忘了多少,忘得越多反而越好。当张无忌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张三丰却夸奖他忘得真快,可以向敌人出手了。教他却知道他已经忘掉,这在寻常人看来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看来精微奥妙的至理确实非一般人能轻易了悟。道家也是这样,讲“齐物而观”是“无为”,就好比是让你忘招,而“小大之辩”却是“有为”(和敌人动手时,威力还是蛮大的)。所谓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讲究无为之为,正好似无招之招,威力远胜有招。
所以本篇中就来看一下道家中关于“小”、“大”之说的论述,《庄子·逍遥游》一篇中曾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意思说:小见识赶不上大见识,小年寿赶不上大年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会懂得月圆月缺的变化,夏生秋死的寒蝉,不会懂得一年四季的更替,这些,只能算是小年寿。楚国的南边有一种大乌龟叫做冥灵,以五百年作为春季,五百年作为秋季;远古的时候有一种大椿树,更是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些,可算是大年寿。彭祖活上个八百岁,就成为长寿“明星”,这不是很可悲吗?
庄子的心胸是非常博大的,博大到一般人很难理解到他的心境,所以他曾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一般人常觉得道家非常消极,但真正理解了道家真义的人绝对不会这样想。当人们正沉溺于眼前的酒色财货时,道家人物却修持着自己的精神气血,当人们为了鸡虫得失弄得头破血流时,得道之人正放眼天外,柳暗花明之处更有一番新天地。
庄子的《说剑》一篇中有个故事,说是赵文王好剑术,结果招了三千多名剑客,整天让他们比剑斗武,每年要死一百多人。庄子为了劝说他,于是自称也是剑客,去见赵王(当时赵王像现在迷“超女”一样迷剑客,不是剑客不会见)。赵王问你的本事如何?庄子答道:“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句话千载以下,凛凛生威。李白的《侠客行》一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正源于此,直到张大导演的《英雄》一片中,“十步一杀”还是绝世高手无名的拿手绝技。赵文王一听大喜。可是当赵文王让剑客来和庄子“真剑对决”时,庄子却说,比武不忙,我有三种剑,分成“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三种。赵文王一听很好奇,就问什么是“天子剑”?庄子答道:“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一听天子之剑,用燕谿石城为剑锋,泰山为剑刃,晋卫二国为剑脊,周宋二国为剑环,韩魏二国为剑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恒山,用五行制衡,用刑德论断,阴阳开合,春夏养持,秋冬运作,使得诸侯听命,天下臣服,这是他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境界。于是他惊得瞠目结舌,茫然若失。赵文王呆了半天,又问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赵文王听这“诸侯之剑”是用智勇、清廉、贤良、忠圣、豪杰等人才作剑,用此剑可威震封疆之内,使众人无不宾服听命。这其实赵文王也做不到了,他听了如果不是脸皮特厚,恐怕也要脸上发烧。于是他又问那“庶人之剑”是什么?庄子说:“而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意思说,一般庸俗的剑客,蓬头乱发,穿着短小的衣服,怒目圆睁,口里嚎叫着冲上去厮打,上斩脖颈,下刺肝肺,和斗鸡没有什么区别。庄子接着说:“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你是天子而喜欢下等的的东西,我真替你感到羞耻。
十一、取舍自如的智慧--舍小就大(2)
赵文王倒也知错就改,还拉着庄子的手走上朝堂,摆宴招待。这个不再多提,但从这篇故事中可以看到,“舍小就大”也是道家思想所告诉我们的真义之一。
庄子在《外物》一篇中还写过一个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这里所说的任公子(后来也被列入《神仙传》)用大钩和粗黑的长绳作钓具,用五十头牛做鱼饵——乖乖,光看鱼饵就知道绝对是大制作、大手笔——寻常人的鱼饵只是些蚯蚓小虫子罢了。他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于东海,天天守钓,一年多了,却还没有钓到鱼。但终于这一天大鱼来了,大鱼一咬饵,动静非同小可,它扬头摇尾地挣扎,弄得白浪如山,海水震荡,鬼神俱惊。经过激烈的较量,任公子终于钓上这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