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粗能干大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句谚语叫:一头羊率领的狮群打不过一头狮子率领的羊群,说明战争中将领的重要地位。汉文帝深谙这个道理,汉文帝于是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军队去抵抗。为了保卫国都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到这些地方去慰劳军队,顺便也去视察一下。他先到灞上,刘礼和部下将士一见皇帝驾到,就以盛大的礼仪迎接。汉文帝的车队闯进军营,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汉文帝慰劳了一阵走了,将士们忙不迭欢送。接着,汉文帝一行又来到棘门,受到的迎送仪式也是一样隆重。最后,汉文帝来到细柳。周亚夫军营的前哨看到远远有一队人马过来,立刻报告周亚夫。将士们披盔带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准备战斗的样子。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     
  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     
  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      
  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汉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劳军。”周亚夫下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只听周亚夫说:“我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朝见。” 汉文帝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但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两个地方的军队,松松垮垮,如果敌人来偷袭,不做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汉文帝在这一次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个军事人才。      
  第二年,汉文帝害了重病。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就是汉景帝。因为新立的皇帝年轻,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就阴谋趁机叛乱,夺取皇位。汉景帝任命周亚夫平叛。面对七王强大的联合攻势,周亚夫采取只守不攻的策略。有几次汉景帝下诏要他主动攻击叛军,他都拒绝执行命令。周亚夫深知叛军势头虽然强盛,但因为起兵不义,肯定不能持久。果然,时间稍久,叛军便急不可耐,先是多次挑战,周亚夫坚壁不应,继而又声东击西,又被周亚夫识破。      
  最后,叛军被迫撤退,周亚夫乘机派精兵追击,大破叛军。     
  七王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造就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     
  周亚夫这个武夫,遵循自己的处事原则,不被世俗的原则牵制。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如此的桀骜不驯,他才被世人接受,赢得赞赏。这是所有“老粗”必备的品质。     
→虹→桥→书→吧→。  
第36节:做事讲效率完成任务为荣       
  做事讲效率,以完成任务为荣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日常的处事原则往往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情和做事风格,那么老粗的处事原则又是生么样的呢?     
  在西点军校,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     
  “报告长官,不是。”     
  “报告长官,不知道。”     
  “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以上的四种答案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     
  这是传授给新生的第一个理念,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它要求每个学员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何任务,绝对不能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即使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而这一口头禅与老粗的口头禅又是那么的吻合。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中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拉,没有效率。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你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在西点军校的准则中,唾弃做事拖沓的环习惯。在他们看来,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和托词的专家。他们每当要付出劳动,或要做出抉择时,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我相信,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报以太高期望的。     
  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让你懊恼万分。这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这个原则非常简单,就是永远不放弃,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任;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我们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你的工作你不去完成或没有做好你还有什么资本讲条件,你的职责你不去履行还谈什么要求。西点军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准则、守纪、严格、正直、刚毅,这对一个队伍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对当今一个企业管理也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尤其要加强纪律,该服从的不要有任何借口。哪怕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这些话语说出来容易,可是真正执行起来却又是那么地困难,无论在企业还是政府机构,每当遇到工作出现问题时,当事人总会找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来推脱,更有甚者可能还会将借口推到一些别人身上。     
  当今做为军人和警察也正是需要有老粗这种精神,在对各种疯狂的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中,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有一种不怕艰险、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同样,做为一个企事业的员工也是如此,必须服从分配,要想办法完成你的工作,要讲服从,要发挥你的主观创造力,要有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当然,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困难,但我们要靠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和战胜任何困难,要有必胜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要求得大家的帮助。当然,我们是为了工作,为了自己的职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你的队伍、组织及企业的形象。如果是不正义及个人行为,以及危害国家和人民及众多人利益的错误命令,我们还应该抵制或纠正。     
  200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出三位总统、五位五星上将、三千七百名将军及无数的精英。二战后,在世界五百强里面,西点军校培养出一千多名董事长,两千多名副董事长,五千多名总经理和董事。可以说,其他任何商校也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这就是西点学校运用了“没有任何借口”这一行为准则,它既是西点军校的一种传统的观念,也是一项强制你想办法去完成任务的一种纪律。   
  让世人惊讶的是,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均出身于西点。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界同样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美国商业年鉴的资料里显示,二战后,在世界500强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长有两千多名,总经理、董事有五千多名。     
  几十年前,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指出:“在整整一个世纪里,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西点这样,在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史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可以说,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精英来自西点?     
  其实,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正是秉持这一重要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以信赖和承担重任的人。     
  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所说:“西点军校对学生的要求: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坚毅,在工商管理学专家看来,正是21世纪企业管理所必备的。”     
  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任何借口”才能成为老粗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老粗奉为圭臬。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做事不怕失败,永不低头       
  做事不怕失败,永不低头     
  面对失败,有人说:“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也许,那是正确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放弃意味着适时的停歇,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可是,老粗会说:“决不轻言放弃,那也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充其量只是一种凄冷的美,不会有春天的动人、夏天的火热、秋天的迷人和冬天的豪爽。毕竟,放弃不是老粗追求的目的。在风雨的历程中,老粗追求完美,追求成功。即使达不到这个目标,至少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努力过了,付出过了。”但要说“放弃”,老粗难以启齿!     
  西汉时张骞就是这样的一个老粗。     
  永远不屈服于失败的态度使张骞创造了一个属于世界的奇迹,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大宛王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如此漫长的岁月,张骞坚持了下来,靠的是他身上的那股劲,一种永远都不会和失败妥协的老粗性格。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张骞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坚持到底的勇气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先别说他离乡背井十三年,光是他所背负的使命,就足够让人觉得沉重。但是,也许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邂逅最美的风景,这样一种心态十分了不起。     
  心态不一样,你所看到的世界就会不一样,张骞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