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噬霞负跤貌蛔哦洹!蓖保拦氨匦肱逃泵拦恕叭チ私舛砉问频恼嫦唷保挥Ω貌欢贤晟泼拦缁幔忧棵拦嗣竦淖孕拧⒓吐伞⑹科图寰瘢弧氨匦胛渌夜婊⑶姨岢霰裙ノ颐翘岢龅母⒏哂薪ㄉ栊裕彩俏颐窍M吹降哪茄恢质澜缤季啊保弧氨匦胗杏缕妥孕牛岢治颐亲约旱姆椒ê投匀死嗌缁岬目捶ā薄�
凯南的“长电报”提出了对苏联实行“遏制”的思想,受到美国决策层的赞赏。凯南立即被国务院调回美国,后来被提拔为国务院政策设计室主任。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尔下令复印该电报作为几百名高级军官的必读文件。后来凯南又把这封电报整理成文,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于1947年7月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进一步阐述了其内容,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冷战思维实际上是美苏两国精英们的一种比较冷静的思维,是一种比较理智的思维,也是双方战略智慧的集中体现。冷战,是对苏联的遏制,也是对新的世界战争的遏制。
第二章 世纪对决:中美“冠军国家”争夺战(8)
“冷战思维”的时代已经终结
冷战作为大国竞争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与冷战前相比较的文明性,并不能为它提供在冷战后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冷战具有极大的对抗性、冒险性。冷战让整个世界都战战兢兢生活在达莫克利斯的利剑之下,把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一个大炸弹,人类在时刻都可能被毁灭的冷和平中生存和生活,如此高昂的冷战代价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美国和苏联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实质上是特殊形态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不是大国之间的“决斗比赛”,却是世界巨人之间的一场“拳击比赛”。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角逐世界霸权的大国,是以世界为战场,进行你死我活的残酷“决斗”。而参加冷战的,是两个世界级的拳击手,他们以世界为自己的拳击比赛场地,进行着虽然不决死活,但是要决输赢的比赛,一方一定要把对方击败、打倒。在和平、发展与合作成为世界潮流和时代要求的今天,“拳击式”的竞争模式,虽然不是要对手性命的决斗,但是也必然要像“决斗式”的竞争模式一样被时代淘汰,为世界人类文明所不齿。
“田径”赛:中美两国文明竞争新模式
21世纪的中美两国博弈,不可能是“决斗式”,也不能采用“拳击式”,只能是“田径式”。
中美“田径赛”的含义
中美“田径赛”有两层含义。
一是中美两国在21世纪围绕冠军国家的竞争,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文明的一场大国竞争。它不是“决斗型”的大战竞争,也不是“拳击型”的冷战竞争,而是“田径型”的比赛竞争。
二是这场竞争是一场世纪性的竞争,是中美两国的田径比赛。它不是百米比赛,也不是万米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大赛”,是一场比魄力、比毅力、比耐力的竞赛。
因此,中美两国竞争21世纪的“田径赛”,有两个最根本的特点:竞争的文明化和竞争的持久性。
不必讳言“挑战”与“对手”
任何竞争性的活动,都不会没有挑战,也不会没有对手。竞争和比赛的实质就是挑战,就是以对手的存在为前提。国家间竞争也会有挑战。而冠军国家和潜在冠军国家之间更是客观上形成的一种卫冕和夺冠之间的挑战和迎战的对手关系。所以,不必讳言挑战,不必惧怕挑战。
根本问题,不在于是否挑战,而在于挑战的性质和方式,“决斗”性质的挑战,是你死我活的巨大灾难;“拳击”性质的挑战,是我赢你输的沉重代价;而“田径”性质的挑战,提高的是双方的运动成绩,这种挑战,既是正常比赛的必然形态,也是对参与竞争双方的激励和鞭策。不允许挑战,就等于不允许比赛,既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增加世界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世界近代历史上的大国挑战,是决斗士和拳击手的挑战,新兴的霸权国家通过挑战老的霸权国家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但是经过一个阶段,实力和权力衰落,出现了一个或者多个挑战国,又对原来的霸权国进行挑战。例如,西班牙挑战了葡萄牙;法国挑战了荷兰;法国和德国分别挑战了英国;美国帮助英国应付了1914—1918年的挑战,之后,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霸权国家,美国又面临苏联的挑战。这些挑战无疑给对抗与对战的双方甚至给整个世界都带来了灾难,是与当今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但是国际社会废除“决斗赛”性质的挑战和“拳击赛”性质的挑战,却不能废除“田径赛”性质的挑战。国际社会,是一个“国际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国家都想演好一个角色。国际舞台也是一个“国际赛场”,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个运动员,作为运动员的国家和作为运动员的个人虽然有重大不同,但是都要跑出好成绩则是共同的追求。过去的国际赛场其实是一个“国际角斗场”;后来逐步文明化,成为一个“拳击比赛场”;现在则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田径比赛场”。国际社会综合国力的奥林匹克竞争时刻都在进行。中美两国战略竞争中的所谓挑战,是“跑步赛”、“跳高赛”中的竞争和挑战,实践的是看谁“更快、更高、更远”的奥林匹克精神。所以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将为世界进步提供巨大的活力和推动力,而不是为世界带来灾祸。
第二章 世纪对决:中美“冠军国家”争夺战(9)
中美竞争与美苏竞争的八大区别
中美竞争与美苏竞争,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竞争,主要具有九个不同的战略特点,它们决定了中美两国的竞争不会成为第二场冷战。
1。 竞争的环境不同。苏联和美国的竞争,是两个社会的竞争,是一个地球、两个社会,一个地球、两个世界。苏联组织了一个以社会主义阵营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而美国则组织了一个所谓的自由社会,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分裂为势不两立的两个社会,国际世界分裂为对抗和敌对的两个世界——“自由世界”和“极权世界”。而中美两国在21世纪的竞争,不是两个社会和两个世界的竞争,而是共同营造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开放世界、和谐世界。中国不是要组成一个对立和对抗美国的另一个世界,而是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
2. 竞争的目标不同。苏联和美国的竞争,是世界霸权的竞争。而中国的国家特点是不称霸。中国要“争第一”,但是“不争霸”。中国要通过不争霸的道路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要建设一个强大的世界第一号的不称霸的国家。中国不是苏联式的“世界革命型”国家,也不是美国式的“输出*型”国家。中国是和平型、友好型、特色型、防御型国家。因此,中国不需要运用冷战的武器去应对和处理中美关系。
3. 竞争的内容不同。美国和苏联的竞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攻伐,实际上是再版的“十字军”之战。而中美两国的21世纪战略竞争主要不是意识形态之争。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美国没有什么大的战略利益;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国也没有什么战略伤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美国“无害”的社会主义。苏联和美国的竞争,是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比优劣。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交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争霸、不称霸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与西方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是与西方利益共同体的社会主义。所以中美之间必然是文明竞争与密切合作的统一。
4. 竞争的队伍不同。苏联和美国的战略竞争是联盟之间的群体竞争,是阵营竞争,双方都各自组织了一个庞大的阵营,即使是不在阵营内的国家,也必须有立场、有态度,要划线、要站队。而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总的来说,是属于个体竞争,双方都没有什么群体联盟和阵营,难以向对方“群起而攻之”。
5. 竞争的性质不同。苏联和美国的矛盾和竞争具有对抗性,因为苏联要打倒美国的社会制度,而美国也要改变苏联的社会制度。苏联是要把十月革命变成世界革命,美国是要把美国的*制度变成世界的*制度。苏联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双方都是战略进攻,都是输出模式,苏联要输出的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美国要输出的是美国式的自由*模式,双方都要按照自己的模式去改变和塑造对手,去改造和塑造世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进攻型的社会主义,要把红旗插遍全世界。美国的资本主义也是进攻型和扩张型的资本主义,要把全世界都变成*世界、自由世界。而中美两国的战略竞争则不同,中国不输出革命,中国坚持自己的特色,同时把自己纳入多元化的世界。 。。
第二章 世纪对决:中美“冠军国家”争夺战(10)
6. 竞争的风险不同。美国和苏联的竞争,是时刻准备打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竞争,双方的几次危机,都险些促成毁灭人类的大战。而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在军事上可以说是“中美无大战”、“中美无核战”的竞争。
7. 竞争的原则不同。苏联和美国的战略竞争,遵循的是“你死我活”、“你衰我兴”、“你胜我败”的零和原则。而中美竞争不是以“搞垮”、“战胜”对方为目的,从总体上来说,合作、互利、双赢、共荣的特点突出。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美国,这个地球也不能没有中国;未来的美国离不开繁荣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也需要一个繁荣的美国。
8. 竞争的结局不同。苏联和美国的战略竞争,把整个世界搞得非常紧张,代价高昂。而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将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中美两国在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外交竞争、军事竞争等方面都会有新的创造,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特别是近代国际社会形成以来大国竞争中最文明的竞争,并且会创造出一种竞争的文明,把世界大国的战略竞争推进到一个新的文明阶段,使世界更文明、更和平、更*、更发展。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将以一种区别于两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征战式”竞争,区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冷战式”竞争,以国际赛场上的“跑道式”竞争,把国际关系中的国家战略竞争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三阶段。国家间的战略竞争,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战略秩序、战略规律、战略文化、战略文明。美国不能用与苏联进行竞争的思维和模式,来应对与中国战略竞争的实践。
想要美国繁荣,必须让中国繁荣
决定中美两国只能走“田径比赛”这条新的竞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双方越来越紧密的经济利益联系,只能共同走向繁荣的贸易规律。当年,英国和美国之间有紧密的贸易往来,英国有赖于从美国进口粮食,而美国又是英国纺织品的最大市场,特别是英国在美国有着巨大的投资。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持有的美国政府证券超过了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在1857年,美国七条铁路的证券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总额高达8000万英镑。英国首相利物浦曾指出:任何人“想要英国繁荣,都必须让美国繁荣”。看一看最近30年中国和美国之间贸易的发展和现在已经达到的规模以及未来的前景,同样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任何人“想要美国繁荣,都必须让中国繁荣”。
曾经一度在法国网民中出现过“抵制中国货”的倡议,但是马上就有网民这样回应:“抵制中国:我们首先要*衣服,把手机、鼠标、键盘、计算机屏幕、LCD、MP3、手表、汽车附件、摩托车等等从窗户口扔出去。各位做得到吗?”现在,全世界平均每个人每年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要买两米中国产的布,要穿三件中国制造的服装,西方消费者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用出口挣来的外汇购买的美元债券在支撑着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如果中国经济崩溃,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即使中国增长的速度慢下来,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构成威胁的不是中国的发展,而是中国可能发生的曲折和出现的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中国发展,美国得利,世界受益”。
第二章 世纪对决:中美“冠军国家”争夺战(11)
中美共创“大国竞争新文化”
将冠军国家与潜在冠军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从决斗场、拳击场转移到田径场,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