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下午,樱花酒店的客人们在自己的房间和公共过道上,以及餐厅里发现了一张大大的海报:
“亲爱的顾客:您好!
本酒店后山有一片宽阔幽静的土地,本酒店特意购买下来,以供各位客人作种树之用。如果您有兴趣在这个美丽的山坡种下一株象征纯洁的樱花,或是一丛表达深沉之爱的玫瑰,或是一棵忠贞不渝的橡树……本酒店将派专人为您和您的小树照相留念,并在树旁立碑写上您的名字及植树时间。
也许,当您再次光临本酒店之时,您种下的小树已经在风中欢快地摇动着一片片温馨的回忆了……
此项活动,酒店仅收费一万日元。”
这张颇具诱惑力的海报刚一贴出,立即就有两对前来度蜜月的新婚夫妇要求种一株合欢树以纪念他们的爱情,十几位度暑假的就要毕业的大学生则要求种三棵樱花。酒店特设的种树纪念办公室里人声鼎沸,人来人往。
没多久,酒店后边那个荒凉的山坡上就种满了树木,立上了一块块写满名字的日期的小碑。到樱花酒店里的客人们都要去那里散步,看树看花,或亲自在种上一棵树。而不少旅客回家后,把这一特殊的举措当作花边新闻讲给亲人和朋友们听,樱花酒店一下便成为一个有趣的地方而名声在外了。
几年后,一对夫妇和一个小男孩兴冲冲地住进了樱花酒店,他们在酒店后的树木里仔细地寻找着。终于,那位年轻美丽的小母亲发出一阵惊喜的叫声:她在那些树旁的小碑上,找到了自己和丈夫的名字。这就是几年前樱花酒店里第一个上门要求种一株合欢树的度蜜月的新娘,此后每一年的这一天,在他们的结婚的纪念日里,他们一家都要来这里住上几天,而和他们相似的,在樱花酒店的客人中绝非独此一家。
□看得远些才能把机遇变成财富
“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的机会。等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你曾在爽朗的秋天,在小溪旁散过步吗?溪流上有很多随波逐流的落叶。有时匆匆而过,很快就看不见了,靠近河岸的落叶,却慢慢地飘荡着,有的被卷入漩涡里,有的漂到静水处动也不动。其实人生就像流水,有的在一个地方打转转,有的乘着急流往下游奔驰。
随波逐流的落叶,只有听天由命,是无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风向与流水决定。然而,我们却可以自己决定前途,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不必老呆在静止不动的水中。我们可以向流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大的新机会,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着急流游去。
美国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有不少聪明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第一,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去追求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第三,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
约翰·甘布士的看法却不同。
有一次,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百货,价格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储货。
他妻子劝他说,不要把这些钱用来购买别人廉价抛售的货物,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做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承诺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10多天以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货物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兴。
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货物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
“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库存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她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己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不过同时也得注意,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必须具备两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目光长远。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只看见树叶就忽略了整片森林。
第二,必须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这些条件你都具备了,只要你去付诸行动,终有一天你将叩开成功的大门。
要在商业活动中有所作为,仅靠一味的盲目蛮干是收效甚微的。
投机,一定要看准时机并把握它,将它变成现实的财富,这才是成功商人的明智选择。
□成功商人以积极心态挑战困难
1.面对压力
凡是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总能够不畏惧困境,而且善于在困境面前寻找新的出路。这是一种挑战压力之术。
史玉柱的故事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同许多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一样,怀揣着几千元“资本”开始了个人的奋斗,创造了和许多成功者一样不可思议的财富积累的神话,在短短几年里达到了事业的顶点;却又犯了许多民营企业家“头脑过热”的通病,在一个更短的时间里让多年的汗水和辉煌烟消云散。
1995年,史玉柱亲眼目睹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巨人事业从辉煌的顶峰走向了大溃败:从这年的下半年开始,巨人集团的计算机产品和楼盘的销售形势出现逆转,生物工程全面亏损,财务状况吃紧,又加之工程由于下雨延期,首期合同未能按时交付,债主纷纷要求退赔,巨人集团就此陷入深深的危机……。史玉柱坚持着“挺”了将近1年,到1997年初,有人这样描写“巨人”:“跟随债主而来的是记者,跟随记者蜂拥而至的是更多的债主。在新闻媒体连续40天的轰炸后,史玉柱将自己封闭在帷幕低垂的总裁办公室内,仿佛陷于一座孤岛。他在此地到达了事业的顶峰,又从那里跌下来。他尝到了极度的辉煌,这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
然而不同的是,史玉柱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着足以致人于死亡的巨大压力。1998年初,史玉柱黯然离开成就他一番事业的珠海。此次之苍凉哀伤同当年南下深圳开始创业时的豪迈不同,他几乎身无分文。曾经的富豪仅仅成了一个概念甚至就是一个负重。“当时身上几乎是没有两个钱,只能是自己领先朋友赚点钱。最初是给以前在上海的一个合作伙伴做市场策划,对方给了几笔钱,总共是50万元。这样,前期的启动资金才有了一个眉目。”史玉柱说,“当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开始’。”
沉寂4年之久的史玉柱,同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的“脑白金”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然而如今的史玉柱却成熟了许多。他在上海健特时以过去的教训警示自己,认识到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三合一的弊病。现在上海健特的总裁是原来巨人的常务副总裁,其余四位副总裁也是原巨人的副总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2/3是原巨人的。但是史玉柱的身份却很特殊,他给自己的职位是决策顾问。这自然有韬光养晦的考虑,身为“决策顾问”的他被员工称为“老板”。碰到不同意见,史玉柱说:“我们激烈争论,但最后由办公会议决定。”不难想象,有过沉痛教训的史玉柱,会更加尊重民主决策管理,史玉柱说,他正在向联想学习。比如“敢于承担责任”的理念,要求分公司不准有一分钱烂账,一旦发现,分公司经理必须自己掏腰包补上。三年过去,健特的确一分钱烂账都没有。
2000年8月,史玉柱再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中,谈话的话题就是“跌倒的巨人能否站起来”。史玉柱明确表示,他不会忘记社会责任,一定会还清所欠下的债务。
压力可以将人压倒,也可以让人强大,关键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压力。
如果你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压力,那么压力就会变为动力。事情常常如此,人们在某种巨大压力的驱使下,能使自己的体力和耐力达到正常情况下绝不能达到的程度。一个神经病人,当他发狂时,他会爆发出令人震惊的体能,就是因为人的身体具有潜在的能量。
当你遇到不幸的打击时,不幸的压力可能会使你发现你身上具备的能量,这时它可以转化为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压力是成大事者的动力。
当你遇到挫折时,切勿浪费时间去计算遭受了多少损失;相反,你应该算算看你从挫折当中,可以得到多少收获和提高。你将会发现你所得到的,会比你所失去的多得多。
2.走出困境
有些人总是羡慕成功人士,认为他们运气好,总会碰到好的机遇,而自己总是很不幸,做什么都不顺利,总是陷入困境。其实,恶劣的环境有时比优越的环境包含着更大的机遇,这一点只有那些心中装有清晰的目标,心态积极的人才能认识到,因而也才能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求伯君,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现为珠海金山电脑公司总经理,WPS软件的创始人。他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把困境当做机遇的人。
求伯君,1964年生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80年很轻松地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为了能昼夜到系里计算机房上机,他居然私自配制计算机房的钥匙,做出军校校规严禁的事。
求伯君从国防科大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仪器厂。很快,求伯君发现在这个厂难有作为,这里人才济济,可又都是人浮于事。他的工作也不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软件开发工作。这种平庸的生活并没有磨去求伯君的棱角,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继续钻研软件开发技术,默默地等待着机遇的到来。
1986年,他因一个偶然的机缘去了一趟深圳。他吃惊地看到在深圳这座当时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中,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似乎无处不用,无所不能。
深圳之行,给求伯君很大鼓舞。他决定辞去公职,去闯荡世界。
辞去公职后,求伯君来到了北京,受聘于四通。在四通公司,求伯君参与了四通2401中英文打印机的开发工作,对其优缺点了如指掌。四通打字机虽然很受国人的欢迎,但是,在求伯君看来,四通打字机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最致命的缺点是,它虽然也是一台PC机,但却只能完成打字这一项工作,而且四通打字机的屏幕太小,只能显示3行汉字,速度也较慢。求伯君想按国外通行的方法开发一个能在通用电脑上使用的、符合中国特点的文字处理软件(即WPS),求伯君相信自己设想的这一软件一定很有市场潜力。
求伯君兴冲冲地向四通的一位部门负责人汇报了WPS的方案设想,结果是石沉大海。求伯君为此很苦恼,他认为自己在四通将会无所作为。他更担心他的WPS方案会付之东流。
又一次面临着困境,怎么办?是继续待在四通还是另找出路?求伯君明白,在四通这样一个著名的大企业里,成功的机遇肯定会有,但不知何年何月。苦恼之余,求伯君这样告诉自己:四通不采纳我的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