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仅凭知识搞经营,但没有知识也搞不了经营。”作为一名商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从与经营直接有关的法律、财税、计算机的知识,到经济、市场、商品、心理学等等,实在是无止境。
一名商人知识不足就可能导致其企业不能顺利运作,至少不能使公司成长壮大。例如,如果没有法律方面的知识,也许就会不自觉地违犯了法律;没有经济方面的知识,就抓不住市场行情的波动,错误地操纵了经营的方向;如果缺乏商品、市场、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知识,就抓不住商业机会,难于扩大事业的发展。而对于员工而言,一个没有知识的创业者是极不可靠的。
人为了生存一天要进三餐,商人要生存就必须给大脑进三餐。可见人如果不向大脑补充营养,大脑就会退化,退化就会丧失智慧。在商业竞争变成了智慧决胜的当代经济社会,这样的经营者就会不断地被逼入败者的困境。根据科学文献介绍,成年人的脑细胞大约由140亿个组成,其中有效利用的仅占1/10到1/8,即使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也不过1/4或1/3。脑细胞不使用就会一天天死掉,为了预防只有尽量增加用脑的机会。通过教育局等活动不断输入新知识,思考新问题,只有通过向大脑补充营养,才能防止脑细胞的死亡。所以,每一个经营者,一刻也不能懈怠向大脑补充营养。
防止大脑退化,经常活跃其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经营者要常备不懈地努力,为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进行必要的学习。例如,演员为了自己什么时候出场都能胜任,每天都必须反复地训练。这样一旦机会到了,他们就会将角色演得很出色,由此获得好评,出场的机会就会频频而至。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为着自己的目标理想拼命地准备着,商人亦不例外,必须不断地掌握知识,培养经营感觉。
读书是商人宝贵的营养来源,除工作直接需要的业务和专业书籍之外,每个月至少要读两三本书,没时间只不过是借口,读书的时间不能减少。现在不摄取营养将来会后悔莫及。
现在很多的商人以书为话题的时候非常少,提起书的话题一般都是“唉呀,太忙了没有时间读嘛”,以此逃脱。大家都很忙,虽然忙,但是与吃饭、睡觉一样,在一天的圆圈的某一点上必定要确保读书时间。读书是智慧的营养来源,与身体一样,如果不每天向大脑与心灵补充营养,那么会因营养失调而倒下。倒下是指脑细胞死亡,大脑丧失其功能,感性也随之衰退而变得迟钝,这样一来,大脑和心力将不堪维持经营,企业每况愈下,难以逃脱被自然淘汰的命运。今天在时代的潮流中苟延残喘、一筹莫展的企业,结果将落入这个模式,这并非言过其实。追根究底在于经营者的智慧营养失调。声称很忙,手不想碰书的人,也许是认为读书需要花时间,需要端端正正地坐着慢慢地念,其实,读书是件轻松的事。利用乘车或等候时的一点儿缝隙时间,迅速地阅读即可。但是,有的书应该仔细地阅读。例如,优秀的文艺书籍就属于这一类。对文艺书籍即使读得快,也不应一目十行。受感动之处,应反反复复地读。
仔细阅读文艺书籍,对于磨练心灵和感性会有很大的作用。一边从有教养的书籍获得新知识,一边从阅读文艺书籍中磨练心灵和感性——由此培养出创业者所需要的丰富智慧。
每一个商人在人前说话的机会都很多,也会有出席上流社会聚会的机会。在那种时候,是否有丰富的智慧会清楚地显示出来,有智慧的人表现力很丰富,自然会吸引人。因此,周围人才不断聚集,事业本身也会得到发展壮大。
□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进取
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贴近实践,这是衡量一个老板才能的重要表现。只有不断做到两者互补,商人才能有不断的进取力。
1951年,当萨姆带着全家搬到本顿威尔时,这里还是个只有3000人口的农村边远地区小镇,离最近的城镇罗杰斯也有约10公里。这里的情形看起来并不好。萨姆在这里买下了一家名为哈里逊的杂货店,加上另租下的隔壁理发店,拥有了不足400平方米的店面,但对本顿威尔及其附近地区来说,他的店已是最大的商店了。老店原来每年的营业额只有3.2万美元,主要卖些花边、帽子、裁剪纸样等乡下杂货店的传统商品。萨姆扩大了店面,将老式货架换成新式陈列架和柜台,并开始采用自助式服务的经营方式,小店面貌立刻焕然一新,营业额也直线上升。
初试成功的萨姆并不满足,他又开始到其他城镇寻找新的开店机会。一为分散经营风险;二为同时多种经营。终于,在本顿威尔以南约30公里的地方,也就是阿肯色大学所在地的费特威尔,有一家老杂货店打算出售。该店位于街角,总面积不到250平方米。虽然同一条街和拐角不远处就有两家大连锁公司的分店,但萨姆天生喜欢竞争,他准备在新店里实践自己的经营方式,向那两家连锁店挑战。1952年10月,这家同样被命名为“沃顿5分一1角商店”的小店开业,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9万美元。
这一时期萨姆的经营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一家店赚了钱,马上投资再开另一家店,不断扩张。到1960年,他有15家商店分布在本顿威尔周围地区,年营业总额达到140万美元;第二,就是不断改变经营方式,力求创新。
起初,萨姆想把商店开得更大些,于是开始和弟弟巴德联手投资规模较大的杂货店。就这样,在密苏里州的圣·罗伯特萨姆的第一家大型杂货店——“沃顿家庭中心”开业了。开始时的营业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后来扩大到近2000平方米,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万美元,比他所有杂货店营业额的总和还多。对于圣·罗伯特这个人口仅仅1500人的小镇来说,一个面积扩大了的杂货店竟能吸引来这么巨大的购买力,连萨姆也感到难以置信。这一成功鼓舞了萨姆在阿肯色州的贝瑞威尔开了第二家家庭中心,又在本顿威尔开了第三家。
萨姆在买下他的第一家店以前,从没有管理工作的经验,而他所买下的店是巴特勒公司的一个加盟特许店,因此,母公司最初在业务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对他是很有帮助的。在头两周的培训课程中,萨姆学到很多经营店面的知识,还从公司编印的指导小册子上学习怎样建立会计系统、卖什么东西、怎样卖、怎样讨价还价等等。其中萨姆认为对他最有帮助的是会计系统,他一直未作改动,直到近20年后沃尔玛已建起五六家分店时仍在沿用。
萨姆不仅从书本和小册子上学习,还乐于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而他学习的对象就是周围与他竞争的商店。最初,萨姆常到对街的商店中观察。这家店的店面虽不如萨姆的大,但每年的营业额高达15万美元,是当时萨姆店的两倍。于是萨姆老是跑到对街的店里,观察他们的经营方式、商品定价、商品陈列方式等,然后改进自己,希望比对手做得更好。
结果,开业第一年,萨姆店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5万美元,比原来的7.2万美元增长了近46%;第二年增为14万美元;第三年是17.5万美元。最后,他终于超过了街对面他的竞争对手的营业额。
以后,萨姆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跑到竞争对手的商店去观察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拿着本子或录音机,然后回来设法做得比别人更好。事实上,他几乎观察了世界各地办得好的各种零售店,细心揣摩零售业的发展动向,一旦决定加入,就一定要做得最好。在加入折扣百货业以后,萨姆以行业中的佼佼者凯·玛特为目标,但是他并非只是跟随,还将别人的长处发扬光大,并且超越他。
同时,沃尔玛公司的进步离不开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动。而萨姆也不断地充实自己。早在1966年,萨姆就意识到了电脑管理的重要性。他正确地判断出一点——当生意做到某一规模之后,任何商人都不能把商店扩展到界线以外,除非他有能力获得书面报告来实现控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人力已无济于事了。于是,他富有远见地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初创阶段的电子计算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小型电脑和微机还没有诞生呢,沃尔玛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利用计算机来管理他的商品了。
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萨姆建立起了他的分销系统、卫星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事实证明了活到老、学到老,能使人不至于落在时代后面的真理。
□社会是本读不完的书
有人说,要做一个现代商人,在高速变化的时代里,必须要学会三种语言,除了国语以外,还要会英文和电脑语言,同时要具备四大技术:开发、复制、管理、交换。
三种语言,是中国社会上班族都需要的知识;而四大技术,则是在任何企业工作的人都需要的能力。在电子业要会开发、复制、管理和交换,而在新闻传播界,同样需要开发(企划、采访)、复制(写稿、编辑)、管理(人事)和交换(咨询交流、观念沟通)的能力,每一个行业所需要的技术不同,我们必须了解在自己的行业里面,需要哪些技术,然后不断去充实。而在政治、非营利机构里,所需要的技术和企业不同,领袖要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特色,加强所需要的能力。
要成为成功的商人,就要会那一行的知识,而且是“全备的知识”。
但实际上,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社会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商人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是大脑,一个单位最需要学习的是领导。学无止境,这就意味着领导必须把学习当做人生的一件大事来做。
王积薪是唐代翰林棋待诏,是当时有名的棋手。传说王积薪在学成下棋技艺以后,曾以为天下无敌。有一次他游览京城,住在旅店里。晚上熄灭蜡烛后,听店主人的老妇人隔墙招呼她的媳妇说:“这么好的夜晚,时间难消遣,下一局棋吧。”媳妇说:“好啊!”于是她们就开始下起了盲棋,王积薪听老妇人说:“我在第几道下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子。”各人说了好几十道。最后老妇人说:“你输了。”媳妇说:“这一局输给你了。”王积薪暗暗记下她们下子的步骤,第二天照着次序,重新摆出那盘棋的局势,她们下子用意之深,布局之妙,都令王积薪自叹弗如。从此他悟出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的道理,不再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商人往往是一些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有所成就的人,应该像王积薪那样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一个虚心学习的小学生地位,取得不断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坚持不断地从别人那里汲取长处,充实自身,才有后劲保持优势,这是被古往今来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道理。
作为个人,努力学习他人所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不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那么后果就更为严重了。因此,有远见的商人一向十分注意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学习,并将它们作为强大企业之本。
17世纪末,为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俄国派出一个宠大的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在这个使团中,有位叫彼得·米哈依洛夫的下士随身带了一个印章,上边刻着:“我的身分是学生,我需要老师的教导。”一路上,他虚心拜师,认真研究桥梁、风车、水磨、建筑,参观科学院、大学、兵工厂、铸币厂、天文台乃至棺材厂,还学过人体解剖和拔牙等。
在荷兰,他的老师在一张证书上写道:“彼得下士深入学习了解船的技艺和绘制平面图的要领。我认为他现在已经完全胜任这方面的工作。”另一位炮兵上校在证书中肯定他完全可以被视为“一名技术全面、专业精通的熟练炮手。”由于他的苦学,结果获得了英国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证书。后来人们才大吃一惊,这个“下士”原来是俄皇彼得一世。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也曾发生过,例如康熙皇帝向汤若望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知识;同治皇帝通过谭嗣同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方法;曾国藩向欧洲学习造船技术等等,这些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学习对他们的重要性。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社会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一座世界最大的“大学”。香港知名商人、中策投资公司总裁黄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