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瑾,你会如何选择呢?”鲁肃追问了一句。
(对啊,我会如何选择呢?)
我失落地闭上了眼睛,而鲁肃也不再打我,叹息了一下,独自一个人望着那深邃的夜空。
等到东方鱼肚白之后,那场大火也消失得只剩下一片废墟。我和鲁肃丝毫没有留恋,离开了江南。而我没有再执拗于找蓝衫人报仇,鲁肃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陷入了更深一层的沉思。而我的未来究竟是什么,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有些念头在脑海里交织着,使我渐渐变得有些清晰。
……
之后的路上,越往北越接近洛阳战区,入目处越来越萧瑟令人心寒。
礼乐崩坏,瓦釜雷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
那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
然而,如今这种天下再一次降临在了我所处的土地上了。
这一路上,我看到哀鸿遍野血流成河的血腥;看到过抛妻弃子认贼作父的无耻;看到过为民请命身死沙场的悲壮;看到过停驻不前不知所措的迷茫……
两个月的游学经历,使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天下。
那不是书上或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江山如画天下升平的大汉。
而是一个风骨沙埋饿殍遍野的地狱。
曾经那个大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而太多太多的人都是守着那棵光秃的大树而不知道觉醒的人们。他们都还沉溺在昔时的辉煌中,却不知道天下已成乱世,还在做着他们的浮生*梦,却不知道有一天会被现实残忍地撕裂。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的大道在战国时期天下无人问津无人愿守,使得儒家一直惶惶如丧家犬般到处奔忙?为什么师兄们毕业后却不能如想象中那样担任朝廷重职或是天下名士?为什么礼在这个天下已经行不通?
问题是,儒家只能守太平的天下,却不能治理乱世。
盛世治经典,乱世治时务。
朝廷的政令在天下已经形同虚设了。而*的天下必须要有新的人上来平定统一。而如果让我来任职一方,用曾经学过的这些知识来治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天下,很快就会被其他列强给吞没的。
孔子的王道治国行不通。可是,春秋时期涌现出来的那么多英雄,却有其他方法使天下一统。商鞅法家变法强国,张仪纵横家连横力抗天下合纵,白起兵家剑指天下,还有治水李冰计然蔡泽等。所有的人无不实用务实顺应时势。而儒家的学问只能在太平天下时帮助管制人们的道德,对当下的实际现实用处并不明显。
所以,对于我来说的未来,究竟是一尘不变地继续原有的生活,有一天成为为天下送葬的腐朽,还是反抗命运,去寻觅一条不可预知未来的路?
我想,我终于有答案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入学论战
阳光明媚的清晨,鸟鸣楸楸何其惬意。
颜衡穿着一件宽大的灰色布袍走在淮江书院外的竹林道上,踏着碎了一地的阳光碎片,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梦幻感。
有一道阳光穿过了竹林的掩映,完整地拂过了他的脸,让他感觉暖暖的。
虽然是很早的清晨,却可以听到淮江书院里隐隐传来的晨读的声音。日复如此,可是今天的感觉却好像少了什么,颜衡总觉得有些什么疙瘩在心里,令他放不下心来。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子散散步了……)
颜衡感到最近的身体不是很好,人老了,身体已不如年轻之时,即使依然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可是身体已经跟不上了。人老了总是嗜睡,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子早起了,连一直坚持着的晨练也已经落下了很长一段时间。颜衡无奈地耸耸肩,笑了。
(公瑾说他喜欢这片竹林,有种很美很梦幻的感觉。)
此刻颜衡也在这片竹林走着,想着周瑜对他说过的话。这里的确是个很棒的地方,仿佛世外仙境远离了很多尘世的喧嚣,是个读书的圣地。偶尔经过几处,错乱着石桌石椅,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的读书声,令人大生读书修身的冲动。
竹林是早年颜衡和他的两位好朋友一起在淮江书院建立后的那天一起植起来了。那时就是希望等若干年后成长为一片可以遮日休闲读书的地方。如今见那些竹林已经层层掩映,颜衡突然生出一种逝者如斯物是人非之感。
早年的颜衡学孔子周游天下,饱读诗书又行过万里,却从来无意仕官。事事以孔子为标准的他,只希望能建立起一座天下最大的学府发扬仁义礼智信的义理,使天下人都能温良恭俭安居乐业。
他一手创办的淮江书院一时得到了天下许多有名之士的帮助,像是处守朝廷要职的清官卢植以及名满天下的儒士乔玄等都大力相助。那年官学荒废已久,灵帝为了表彰颜衡教民兴学之功,鼓励天下更多人读书,于是赐了颜衡三品秘书监的官职,同时又享有特权。就是每月无偿拿国家俸禄却无实务要劳烦他,他只需安心办学即可。所以,短短的二十几年,单单这一系列的事情便足以让淮江书院名贯天下。
然而和他一起经营这间淮江书院的两个好朋友,却因为一些原因都离他而去。
卢植被皇上看重,征为博士,与蔡邕一起在朝廷里补续《汉纪》。于是便没有再回过淮江书院。而十多年前,乔玄带来了一个青年人希望颜衡能够收容他成为淮江书院里一名学子。那个青年名叫曹操,字孟德。然而那时颜衡看了曹操后觉得他太落拓不羁行为*,想事情又很不正道,于是毫不情面地拒绝了乔玄的要求。乔玄本来对曹操入学淮江信心满满的,不料却被老朋友当面如此拒绝,顿时觉得很是气愤。自此之后,乔玄也不再回淮江书院里了。多年来,颜衡一个人独自支撑淮江书院,他已经是年过半百之人,特别是在这两年,渐渐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
“公瑾,射箭之本讲求力神合一,你看。”
颜衡看到竹林一个熟悉的场景,想起了曾经在这里教周瑜射箭的场景。那时颜衡接过了周瑜手上的长弓,随即轻松地一个满月。
“前蹬后弓立稳上身,弓开满月引而不发,直到你视目标中心大如圆盘,感觉好像在你面前似的。那时发箭当百发百中。”颜衡话音落点,箭早已经‘嗖’地射出一百二十步之外的靶心,力道之大竟然使靶子整个摔倒在地,扬起一阵尘。
(公瑾是个勤学聪慧的孩子。)
颜衡摸着胡须微笑着,那时周瑜跟他学了半个月的箭术。每天周瑜都闻鸡起舞,比任何人都早起床来练箭。半个月已能够百步射中靶子接近中心处。这不简单呢。想当年自己练箭,即使再有天赋,也练了一个多月才有公瑾的水平。
颜衡做了个深呼吸后,很宽慰地笑开了。自乐融融,每次想起公瑾,他都会很幸福开心。这孩子很合他的胃口,读书习武下棋抚琴样样鹤立鸡群,又是个内明的孩子,虽然偶尔会显得比较自负,但是年轻人无可厚非。有傲气是好事,有傲气的人不会自卑,只会更加努力地完善着自己,使他有资本可以傲视天下。
(不过,有两个月没见到公瑾了吧。)
颜衡算了算,差一天就刚刚好两个月了。说真的,颜衡觉得自己开始想公瑾这个孩子了。他觉得自己这两年真的老了,淮江书院可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操持了。他早已经结束了筛选,决定等公瑾这次回来后,向学院公布自己将淮江书院的重任交给公瑾的事情。虽然公瑾还年少,但是公瑾也说过,有志不在年少。所以,淮江书院交给公瑾,对颜衡来说绝对是最最放心的事情。
人老了,时间好像变得多了起来,每每喜欢回忆起往事。
那时学院开始了新一年的入学考校,也就是差不多四年前了,公瑾那时十岁。
对于和公瑾三年之期的约定,颜衡已经差不多忘了。
可是那天门仆却突然来说,有个叫周瑜的少年来参加入学考校。那时颜衡才想起了这件事。没想到三年后的同一天,周瑜如约而至。
(让我看看,这三年你到底成长成什么样了。)
颜衡让门仆给周瑜进来参加考试。
文较考场上,学子们论战得激烈,颜衡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后,便去文较考场上巡视,同时观察下那个叫周瑜的少年怎么样了。那个时候学子们正在讨论关于读书的问题。
有个十七岁左右的少年站在论战台上,老生常谈地说:“读书必须认真才有成效,要像苏秦和孙敬一样,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刺股,夜以继日地苦读才有前途。”
那个少年说的没错,也是真理。一个人不读书,便不能明礼。也就不能达到儒家所说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境界。那时颜衡点了点头,觉得那个少年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是几乎没什么人可以反驳的。
可是却在这个时候,台下有一个少年举起了手,然后站上了论战台,稚气的脸上却是不容小瞧的自信。颜衡看了那少年一眼,突然停驻不前。他记得那个少年,三年前见过他。公瑾,是么?且看他有何说辞。
那个叫公瑾的少年朗声说道:“依在下所见,苏秦和孙敬两个人,可以说是完全不懂读书的人。”
他一言既出,举座哗然。天呐,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估计连书都没有碰过,竟然对先贤大不敬。座下的学子议论纷纷,无不对那个十岁的少年表示不屑与鄙夷的态度。
然而那个少年却是不卑不亢接着说道:“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很快乐的事情。每每读书,便像是跟一个智者对话。智者用一生体验过后浓缩的智慧,在你读书的那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全部毫无保留地传给你。你阅一本书,等于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如此读书,只会让人废寝忘食食不甘味乐不思时。当你们读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使到了很晚很晚,自己还是处于很亢奋的状态,一点也不想睡觉。而苏秦与孙敬两个人如此自残自己的读书法,无疑说明了他们一点也不喜欢读书,只是在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罢了。所以苏秦一本几百字的书研究了三年才完全弄懂,而孙敬大家除了知道他刺股读书的事情外,几乎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他也不可能像是商鞅嬴政白起东方朔这些人一样妇孺皆知。”
语惊四座,连颜衡也震撼到了。
这少年颠覆了众人一直以来传统而死板的想法,从另一个途径对读书的问题做了解说,使大家有了另一种更高程度的理解领悟。这样的睿智,在一个十岁少年身上体现,不得不令人咋舌称奇。
在颜衡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时,之前那个少年很快不服气地嘲笑道:“即使你曲解了悬梁刺股的本意又怎么样,淮江书院的学子最小年龄都有十五岁,还得有名士举荐才有资格入读。像你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过就懂得淘气地曲解经典罢了,淮江书院是不会接受你的。”
台下又是议论了起来。虽然有些人觉得那个十七岁的少年说得有些刻薄嫉妒,但是他说的其实没错,只是这样直接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来说,会不会打击太大了。
不想那个叫公瑾的少年依然不卑不亢地笑道:“甘罗十二岁便成为秦国的丞相,项囊七岁便成为孔子的老师,孟尝君十岁便成为齐国相府的主人。可见,有志者不在年少。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富有创造性,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清如湖水的赤子之心,惟其如此,才越有培养的必要。等到长大了,定性了,便不好塑造了。嬴政十二便登基做了勤王,阁下如今都不止十五岁了,依然在淮江书院里无所作为,不好好反省居然还好意思来指责我,当真可笑至极。”
一席话,说得全场沉默无语。几乎所有人都勾下了头在反省,而那个叫公瑾的少年则扬长走出了文较场,向武校场方向去了。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觉悟
“夫子!”一个矜持的声音在颜衡的耳背响起。
“啊,是子翼啊。”颜衡回过神来,见蒋干正好在竹林下向他走来。蒋干偶尔的清晨比较闲,都会很早来淮江书院里晨读。颜衡想起了什么,面对着蒋干问道:“公瑾他,怎么样了?”
“夫子,公瑾不见了。”
“不见了?怎么回事?”颜衡本来是不经意地一问,因为周瑜跟他说家母患病要回家侍奉左右。这大孝之事本来无可厚非的,颜衡也就没怎么犹豫答应了周瑜的请假。不过周瑜这一去两个月的,颜衡还是有些担心。
几天前他叫蒋干去周家探望一下周瑜患病的母亲,带去颜衡的问候,顺便问问公瑾什么时候要回来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