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砉。
"鲜卑人狡悍善战,连漠北匈奴都不是其对手。仲坚先生真信袁谭能收服鲜卑人?"高干狐疑地反问道。他可不怎么相信像袁谭那样的草包能收服凶悍的鲜卑人。
卫固却不以为然地捻须说道,"袁谭是否收服鲜卑无关紧要,只要其能领兵南下便可。"
高干从卫固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丝杀机。于是赶紧追问道,"先生此话怎讲?"
"曹操在河朔之地残害忠良,屠戮百姓,早已声名狼藉。若袁谭引鲜卑人入关讨曹,河朔豪强必会闻风起事!以使君之声望届时只需登高一呼,定可称王并州!"卫固说到这里,原本青灰的脸上犯起了一阵不健康的潮红。世人都道卫固去年弃官是不想与曹操一党同流合污,可卫固自己心里却十分清楚他那时是被曹操吓跑的。
同河朔诸多豪强一样,卫固的家族在老家河东兼并了大量土地。蓄养了众多家奴。曹操前年整治兼并的举措无疑是侵犯到了卫固家族的利益。为了抵制曹操下发的政令,卫固的家族不仅在地方上对朝廷下派的官吏阳奉阴违。卫固本人更是利用其在朝中的关系上窜下跳,意图借清议向曹操施压。卫固本以为这样就能逼迫曹操收回成命。可谁知事情最终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曹军先是以吹枯拉朽之势诛灭了起兵反曹的张晟等河内豪强。之后还未等卫固为诛三族的张晟兔死狐悲,许都便传来了御史赵彦被曹操侍卫当街砍杀的噩耗。一时间张晟与赵彦的下场将河朔的士族豪强震慑得惶惶不可终日。而曾与赵彦书信往来甚密的卫固,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族,更是被吓得直接弃官而逃。
不过卫固虽逃离了河东,但他在内心深处依旧日日夜夜都在想着如何回到河东重整家业。而眼下袁谭南侵的计划无疑给了他复仇的希望。在卫固看来。河朔乃至天下痛恨曹操者绝不止他一人。只要能扳倒曹操,维护自身的特权,河朔的士族豪强不介意同任何人合作,哪怕对方是逆贼,是强盗,是异族。
高干心里也十分清楚,卫固投靠他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重回河东。若非如此以卫固出身与名望根本不会屈居于他这等武夫之下。须知就算是在高干最风光的时候,他也没能招募到一个并州名士。不过高干虽重视卫固。但他终究也曾同曹军交过手,知道曹操是个何等难缠的人物。
想到这里,高干便忍不住心虚道,"曹操诡计多段,帐下更是猛将如云。况且还有东莱蔡安贞当其爪牙。仅凭胡人与豪强曲部怕是难成大事。"
卫固耳听高干提起蔡吉,当即收敛起了脸上的激动表情。不可否认而今的蔡吉已超越孙策、刘备、马腾之辈。成为了与曹操、刘表并肩的大诸侯。她的态度无疑会左右到天下局势。而蔡吉恰恰又与曹操结有姻亲之盟。一旦曹操受到攻击,于情于理蔡吉都会出兵相助。然则眼下是乱世,乱世之中什么不合情理的事都会发生。
就见卫固沉吟片刻后,忽然失声笑道,"老夫听闻蔡安贞素以汉之忠臣自居,却不知当忠孝难两全之时,其会选忠还是选孝。"
卫固所说的"孝"自然是指曹操与蔡吉之间的翁媳关系。听出弦外之音的高干似懂非懂地追问道,"先生意思是?"
卫固抬起头笑而不语,旋即便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高干。
高干接过信拆开一看,原本狐疑的双眼瞬间充满了差异,"这。。。。。。这是。。。。"
不等高干将落款人身份说出口,卫固便已自顾自地侃侃而谈道,"曹操嗜杀成性,目无天子,使君若能救天子于水火,那便是汉室中兴之臣。"
高干曾追随袁绍建立伪陈国。也曾在袁谭、袁尚兄弟向其求救时投降曹操。但这丝毫不影响卫固用"汉室中兴之臣"来怂恿高干。而高干本人对中兴之臣的头衔颇为受用,但见他看了看手中的书信,又回头瞥了一眼案牍上的袁谭的署名,眼中不禁流露出了向往之色。
建安六年的年末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海湾,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一年的秋冬却是难得的太平。除了南方的刘表、张羡、刘备、孙策尚在长沙城下对峙,其余诸州皆已休战半年有余。特别是长江以北的徐、青、豫、兖四州经过一年多的修生养息。俨然已呈"粳稻丰积"之相。
然而身处许都深宫的汉帝刘协却并没有因这一年的风调雨顺感到高兴。相反随着冬至日渐临近,天子的脸色那一天黑过一天。原来依制天子本该在冬至日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可曹操却以在邺城筹备开科取士为由,从许都抽调走了荀彧等一干在朝重臣,仅留其子曹昂留守许都。没有曹操爪牙环顾在侧固然是让刘协轻松不少。可到了亚岁朝堂冷清又令身为天子的他颜面无光。
想到故意在邺城另开幕府的曹操,刘协不由将目光扫向了堂下站着的右将军曹昂。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男子一样,曹昂在婚后蓄起了胡须,加之数年来戎马生涯所积蓄下的气度,都令其神形都愈发接近于他的父亲曹操起来。虽说父子容貌相似本乃天经地义之事,可看着曾经的心腹之臣外貌越长越像自己的心腹之患,刘协心里真是五味俱杂。
不可否认,曹昂对刘协的忠诚可昭日月。所以有不少忠汉却又畏惧曹操的臣子都曾规劝刘协,先蛰伏个十年。待曹昂继承曹氏家业后,再命其还政天子。这些臣子的说法也不无道理。曹操今年已四十有六,过个十年、十五年就将年近花甲。到那时的刘协则正值壮年。一个垂垂老矣,一个意气风发,再有曹昂相助,天子亲政还不易如反掌。
可惜从小饱受权臣威胁的刘协在内心深处不信任任何权臣。甚至包括曾经帮助过他的曹昂与蔡吉。他所追求的是忠于他刘协的军队,忠于他刘协的武将。忠于他刘协的文臣,而非他人施舍的些许皇权。因为在刘协看来只有建立在军权的皇权才是真皇权,没有军权的皇帝不过是只关在深宫里的金丝雀。
站在董承身后的曹昂能明显感受到天子正盯着自己看。但他不敢抬头,也羞于抬头。作为曹操的长子曹昂十分清楚父亲此番在邺城开科取士是为了日后在邺城建幕府做准备。话说幕府邺城虽不及当初袁绍自立为帝来得惊世骇俗,但两者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这令素来忠于汉室的曹昂羞愤不已。为此他曾不止一次劝说父亲放弃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可换来的却是父亲的冷眼斜视与拂袖而去。
那个曾经抱着自己笑称日后要在坟前立碑"汉征西将军之墓"的父亲去哪了。那个教导自己"仁、义、礼、智、信"的父亲又去了哪里。一想到曹操离开许都时绝决的背影,曹昂的心头就没有来地一阵刺痛。至于一些好事之徒有关曹操欲取汉代之的流言,他更是想都不敢去细想。生怕某个传言的细节恰好对上父亲的布置。
眼下的曹昂最不敢面对的有三人。一是父亲曹操,二是天子刘协,三便是远在东莱的蔡吉。曹昂为自己没能阻止父亲羞愧不已,更痛恨自己没能守住与蔡吉之间的约定。所以当曹操为其定下婚事时,曹昂几乎如提线木偶一般接受了父亲的安排。至于对蔡吉的思念与愧疚,则只能被他深埋在了心底。
且正当曹昂在内心深处饱受忠孝矛盾煎熬之时。忽听耳边传来了天子年轻而又庄严的声音,"天下未定,百废待兴,朕决定今年免贺冬之礼。"
刘协免除贺动之礼的决定,让包括曹昂在内的文武大臣们长松了一口气。须知此番曹操不仅掉走了朝中大批大臣,就连周边番部属国的使臣也纷纷转道邺城去向曹操贺岁。也亏得年轻的天子够识相,否则到了冬至亚岁那天,大殿之上道贺之人寥寥无几门可罗雀,那才真叫是有失国体。
刘协冷眼横扫了一番堂下的文武大臣,不禁兀自冷笑,这便是朕的朝堂。也罢,求人不如求己。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的刘协,先是撇了眼站在武官之首的国舅董承,旋即轻咳一声点名道,"董国舅、右将军。"
"臣在。"被点名的董承与曹昂双双出列。
"年后朕欲出城郊祀。此事便劳烦二位卿家也。”刘协语调和善地吩咐道。
郊祀即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活动,帝王通过“绝地天通”,来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郊祀古已有之,不过直到汉武帝时才定下具体的郊祀之礼。起初郊祀之礼具有强烈的方术和游仙色彩,待到汉末王莽方则被确定为儒家祭祀体系。 相较之前的郊祀之礼,儒家的祭祀体系更为繁复,天子拜于堂中,八侑舞于殿下,一样都不能少。
当然这都是两汉鼎盛时期的事了。而今天下大乱皇权衰微,虽然郊祀祭天的细节受郑玄等鸿儒的影响不断精致化,可相关的规模却是小了许多。至少在刘协登基后并不是每一年都会举行郊祀大礼。但刘协终究是天子,他说要郊祀在场的臣子也无法反驳。更何况年轻的天子前一刻还体恤百姓免除了贺冬之礼,此刻自然也不会有人上前驳他面子。
于是就见董承与曹昂两人齐声领命道,“遵旨。”
——————————————————
祝各位书友七夕节快乐。下一节小蔡会回归,敬请期待(*^__^*)(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三十四节 新年小憩
相较许都皇城的冷冷清清,远在龙口的齐侯府眼下却是热闹非凡。每年年终岁末府里内外张灯结彩自是不说,蔡吉还会邀请讲武堂内收养的孤儿来府里共度新年。哪怕是像上一年那般蔡吉恰好领兵在外,身为侯府女管家铃兰也会置办下丰富的宴席和新衣服、厌胜钱来招待入府过年的孤儿们。而倘若这一年主上恰好在龙口,那孩子们更是跃跃欲试,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额外从主上手中获得一份礼物。
同后世过年发压岁钱一样,汉朝过年时长辈也会给发铜钱给孩子,以求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只不过汉朝人发给孩子的压岁铜钱并非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故被称之为厌胜钱。
在蔡吉看来新衣服、厌胜钱都是孩子们新年应得的东西。而小礼物则代表了她的一番心意以及对孩子们的期待。事实上不仅是讲武堂的孤儿,只要是来府上拜年串门的孩子未满十八都能从蔡吉手上得一份礼物。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的正月自然也不例外。
这一日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蔡吉,在侯府花园之中与一干童男童女们一起赏雪烹茶。这些孩子中间既有来自讲武堂的孤儿,也有太史亨、郭奕那样的官宦子弟。就见蔡吉坐在中央,手倚扶几,柔声询问坐在右排首席的女孩儿近况。而在她的身后铃兰正蹲在小炉前,专心致志地烹煮茶汤。
与蔡吉对话的女孩名叫叶小翠,今年刚满十二岁,是讲武堂在四年前收养的孤儿。因其在同龄孤儿中学习出类拔萃,故而有资格坐在最靠近蔡吉的右手边。只是这份殊荣似乎令女孩有些受宠若惊,以致于她举手投足间都显得有些拘禁。不过饶是如此女孩对蔡吉提出的问题依旧能对答如流,令坐在一旁的同龄男生羡慕不已。
叶小翠的淳朴同样也令蔡吉十分满意。随着蔡吉的势力逐步扩大。她不仅需要更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足智多谋的文臣,同时也需要德才兼备的女官充实门庭。毕竟以蔡吉女子的身份在纯男权的社会当中奋斗总有诸多不便,特别是在礼仪祭祀方面男女终究授受不亲。倘若能有女官在各种祭礼中协助蔡吉情况就会好很多。此外蔡吉的内院也需要有合适的女子为其打理内务,仅凭铃兰一人显然是远远不够。
其实如果蔡吉是男儿身,那这一切都不会是问题。以她的身份和年纪娶名门闺秀为妻根本不在话下,可能还不止一房。这些女眷会为她打点后院,与乡党名门的家眷联络感情,当然她们本身可能就代表了某个家族。而如今这些都需要由女官来替蔡吉完成。甚至还包括联姻。
蔡吉在最初收养孤女时或许没有想那么多,可现在的她却真心有准备安排那些孤女替她与帐下家臣、乡党名门联姻。冷酷吗?是的。无耻吗?是的。站在一千八百年后的道德立场上来说,蔡吉的做法既冷酷又无耻。但这就是汉末!莫说寻常百姓,就是皇帝的女儿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世家名门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