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传统渠道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尤其在中国,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但是大部分人群还是喜欢线下购物,这令戴尔不得不关注传统渠道。
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占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预计2008年达到1%,欧美国家平均值是5%,韩国的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的占比最高,达12%,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意味着线下渠道仍然是一个广袤的市场。
尽管从1984年戴尔就确立了直销的模式,并且凭借这一模式,戴尔本世纪初连续几年成为全球PC市场龙头,但是在2004年以后,戴尔的好时光不再,PC业务被惠普赶超、众多高管被竞争对手挖角、电池爆炸门等事件,令戴尔开始业绩下滑。
在IT市场的全球战略要地中国,戴尔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企业级市场,戴尔以性价比高著称,但在中国个人消费者心中还很难有个明确定位。与戴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联想是最知名的国内品牌;惠普公司在中国的公司名称是“中国惠普”。尽管戴尔在北美消费者眼中是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市场份额也与之相匹配,但在中国,却远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在进入中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戴尔把主要客户定位为大型企业以及政府用户,经过努力,戴尔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5%~30%。然而,近几年中国跌的消费电子市场增长一直居高不下,而戴尔在中国个人PC上的业绩差强人意,尽管牢牢把着互联网和呼叫中心直销的轻资产渠道份额,但是在线下渠道,戴尔却远远不是中国PC市场的老大联想以及老二惠普的对手。
第八章 变“重”的轻公司(4)
在种种竞争压力下,戴尔开始尝试由“轻”入“重”,进入有实力的大型连锁卖场,通过扩大在实体渠道的销售,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戴尔变“重”,当时引来业界一片唱衰,当时大家认为戴尔并没有零售经验,需要制定和渠道合作的新供应链,并增加库存时间、贮备足够的产品,对于戴尔来说,和合作伙伴们打交道的成本可能要比自我变革花费更多。
但是现在的事实却是——“由轻入重”的戴尔正在快速地适应传统渠道。为了迎合个人消费市场,戴尔在消费PC系列中一改过去的商务风格,大量启用了时尚的彩色外壳。戴尔新推出的系列笔记本电脑产品中,拥有动感黄、蔷薇粉等多种色彩选择,所有机型均可按需定制。每一台电脑都可以按需定制——这是戴尔销售产品的理念。
推出多种彩色笔记本电脑,仅仅是个开始,在戴尔的区域市场销售、服务渠道到位后,接下来戴尔会向中国市场推出更为个性化的台式机以及更多消费类产品。
在国美、苏宁和宏图三胞的戴尔专柜,都有可以上网的电脑,消费者可以在此通过登录戴尔的网站,在网上自行选购配置——借助国美、苏宁、宏图三胞等庞大的实体渠道网络,其实是增加了戴尔与消费者的触点。
美特斯邦威
国内服装业第一代轻公司美特斯邦威如今也自建直营店了。这家定位于品牌运营商的企业,从发展初期就外包生产和渠道,只不过,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上世纪末,美特斯邦威采用的是加盟制的方式发展渠道,从而以轻资产的方式完成了快速扩张,并且带动了温州一带大量企业跟随这样的“虚拟运营”模式。
现在,美特斯邦威在全国12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2300家专卖店,其中80%左右是加盟店,20%左右的直营店。从渠道完全外包到部分直营,美特斯邦威并不是入传统零售企业的发展思路,建立直营店以进行规模扩张,而是有其特有的功能。
美特斯邦威的这400多家直营店,扮演的是“温度计”的角色,即通过直营店探测各区域市场的消费趋势、时尚讯息,以此密切与各区域市场进行互动。
和其他习惯于以省划分市场、或者按照中国东南西北地理位置划分大区的零售企业不同,美特斯邦威并不按照省或者大区的理念来划分市场,而是按照城市。美特斯邦威这么做的理由是要精确掌握每个城市的市场情况,将渠道更深入地渗透到接近消费者的地方。
美特斯邦威的400多家直营店多在省会城市,而且往往在黄金地段开旗舰店。从全加盟制到部分直营,美特斯邦威的目的有几个:
控制住大城市,以稳固加盟商——服装企业里不乏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加盟商自己规模做大后,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倒戈或者失控,这对品牌商来说是致命伤,因此美特斯邦威要开始自己掌控部分下有资源,而且在战略要地布局;
树立品牌。在黄金地段开上千平米的旗舰店需要大量资金,比如美特斯邦威在杭州延安路的旗舰店就有5千多平米,耗资3千多万元,加盟商往往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或者舍不得在这上面投资。美特斯邦威作为品牌运营商,将生产全部外包以及大部分渠道外包后,自己掌控的是设计和品牌塑造,以及通过管理合作伙伴能力而组成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因此美特斯邦威通过大城市的旗舰店来建立品牌,提升消费者的认知;
第八章 变“重”的轻公司(5)
将时尚潮流从大城市往中小城市以及乡镇渗透。美特斯邦威在大城市建立旗舰店,也是为了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逐渐传递给次级城市甚至更偏远地方的消费者。
另外,对渠道伙伴的选择上,美特斯邦威的门槛在逐渐升高。特许加盟模式的大忌是加盟商管理不善而影响品牌形象,因此,美特斯邦威目前对加盟商的资质审核非常严格,已经加盟的渠道商里,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加盟商,他们其实是一些服装销售公司,拥有好几个甚至30多个美特斯邦威的加盟店,甚至在不同的城市还有二级加盟商。
通过直营渠道和加盟渠道的交织,美特斯邦威完成了渠道管理架构体系的提升,这样的布局更加有利于其对渠道终端的控制,也令美特斯拥有更加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
利丰集团
在架构了一个动态的商业生态系统之后,利丰也通过一系列的重资产收购,以尽快切入新兴市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利丰近年来进行了很多并购行为,比如收购国外的品牌公司,或者品牌公司的采购公司/部门,由此强化自己的市场地位。1995年,利丰收购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英之杰采购服务公司(Inchcape Buying Service),借此扩大了利丰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并且将供应商网络扩大到了印度和加勒比海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利丰将自己的组织能力应用在英之杰的客户和服务供应商,从而使英之杰在短期内便增加了业绩。
近年来利丰频频收购,2007年利丰的欧洲市场占销售额的26%,较上年增长99%,经营溢利则增长77%。如此强劲的增长是因为利丰收购KarstadtQuelle International Services,扩大了欧洲市场的占有率所致。2007年2月利丰收购Tommy Hilfiger的环球采购业务,不仅使Tommy Hilfiger的采购网络得以扩充,而且有助加强利丰在国际设计市场上的能力。
为了应对纺织业日渐苛刻的政策,利丰正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线。2007年6月协议收购CGroup的股权。后者是一家以香港为业务基地的国际健康、美容与化妆品供应链服务商。另外,同年利丰收购了PeterBlack International Limited。Peter Black为一家大规模及历史悠久的供货商,主要为英国及欧陆著名的零售商供应鞋履、饰品、礼品及个人护理用品。该项收购将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及基础设施以发展利丰的英国和欧陆本土业务。
每收购一家公司,利丰会将自己的管理迅速延伸到新的企业,以增强调度资源的管控力。这些跨越多条业务线、多个区域的收购行为,增加了利丰的价值网络复杂度,这成为利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使得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另外,利丰也通过自己在贸易方面多年的关系和积累,开始引进和代理国外很多品牌在亚洲和中国的销售。通过这样出口产品,进口品牌,利丰进一步提升了在整个供应链的中枢作用。
京东商城
2009年初,国内最大的3C商品购物网站京东商城成立了自己的快递公司,这是在经历了京东商城创立以来最艰难的春节后,其总裁刘强东做出的决定。2008年底以来,京东商城因为订单爆增,远远超出了物流的配送能力,使得大量订单延误。
尽管现在京东商城的配送能力已恢复正常,但是提到这个黑色春节,刘强东仍然心有余悸。那段时间,他已经连续几个月去库房加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变“重”的轻公司(6)
从2008年11月下旬,京东商城每天的订单就涨了30%,也就是说,每天增加5千个订单。刘强东对于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感到意外,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却让他感到焦虑,因为就京东商城当时的物流处理能力,每个物流人员最多也就是每天处理50个订单,包括从出库、扫描、打包、发货这些流程。增加5千个订单,意味着要增加100个员工,而春节之前招人却非常难。
尽管京东商城全公司上下都投入到库房加班中,但是仍然缓解不了物流困境。京东商城以前的常规处理量是每天发出万份订单,但是2009年春节前实际接到的订单数远远超出了这个数量。更为严峻的是,春节后订单规模又增长了10%,相当于每天比2008年10月同期多了7千份订单。
和传统零售业不同,消费者们在实体渠道购物时,往往是当场交钱提货,但是互联网购物模式下,收货却有一个滞后期。因此网购消费者的心理是送货越快越好,这对物流配送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在以前,大部分的网上购物群体,包括淘宝的消费者,能接受下完订单后1至3天从库房发货,3至5天收货,但是2008年开始,京东商城感觉到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多,于是一次次提速。
京东商城从2007年10月实现了97%的商品当日发货,2008年5月又再次提速,变成每天两送,在北京建立了8个配送点,每天中午11点库房里开出8辆车,把11点之前库房处理的订单货物送到8个配送点,下午再有京东商城的员工送到客户手上。晚上库房再发一次货,这样第二天一早配送点的员工就可以再次送货。
尽管这样做会提升配送成本,但是却能提升客户满意度。现在,京东商城北京、上海、广州的大部分客户在中午11点前下单后,如果库房有货,当天下午就可以收到。
刘强东认为,物流是否迅捷占了购物满意度的70%。对于渠道类的B2C网站来说,将更多的钱花在物流上可以改善客户的购物体验。刘强东认为,如果物流速度慢,70%的钱就跑了。
在以前,刘强东一直无法理解,美国亚马逊在实现盈利之前花掉了10亿美金,在京东商城走过的历程里,他的体会是不需要花很多钱,因此在第一轮融资时,他非常乐观,觉得有1千万美金就足够了,当时京东商城现金流非常好,还有一些利润。但是在经过2009年春节之后,刘强东终于明白, B2C网站的物流需要巨额投资,亚马逊当年也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了物流平台,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遭遇物流瓶颈,从而导致客户体验降低,这是互联网销售类的轻公司在成长过程中普遍会遭遇的困境。京东商城经历的烦恼,在VANCL创始初期也曾发生。
2008年初,由于VANCL生意规模增长迅猛,自建的物流队伍跟不上企业发展,遭到大量消费者投诉。VANCL创始人陈年加强了后台管理,增加物流配送的人手,加大物流外包的比例,终于渡过危机。后来VANCL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仓库,作为提升供应链的保障。
另一家目录销售企业红孩子也在创立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以加快供应链速度。
尽管这些企业的模式不一,京东商城和红孩子是渠道商,VANCL是自主品牌商,但是不约而同地,它们都在不断强化自己的物流体系,而不是“轻”到底,将物流外包出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章 变“重”的轻公司(7)
刘强东认为,物流是B2C类轻公司最核心的东西,搞不好就成为业务增长的巨大瓶颈。将物流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令供应链效率更高。
吃一堑长一智的刘强东在2009年计划投资1亿多打造物流平台,而在未来5年之内,投资3~4亿到物流平台上。他认为以现在的订单增长速度,必须要具备每天处理10万个订单的能力,但是物流后台要花很多钱。
京东商城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