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脚首富刘永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餐。熊熊的炉膛燃烧起来,自然就会有许多煤渣掉下来,谁先去谁就拣得多,去晚了就拣不到了。因此,刘永好每天早晨5点必定会准时等候在炉膛前。
  最让刘永好高兴的是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那样的话,会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因为大风把树叶吹落,可以捡不少柴火。特别是在涨水时分,大量的雨水涌入岷江,江面波涛滚滚,气势磅礴,壮观极了。不时还会有树枝或木头随着湍急的江水漂到水面上,这时,其他人家会因为担心大水会损害家中的物品,都躲得远远的,把家中的东西看得好好的,而刘永好则会和小伙伴们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游过去将木头搬回来。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中捡水柴、游泳,是刘永好最开心的事。
  就这样,年复一年,刘永好每天除了上学的时间,其余时间都要忙着拾柴火,他要将全家人一年烧火做饭的柴火拾够。运气好时,拾得多了,留够家用的,剩下的还要挑到集市上去卖。有一年夏天,他居然卖了元,这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是他为母亲挣来的第一笔生活费。当他把这笔钱交给母亲时,母亲怜爱地摸着他的头说:“永好,这可是男人才做的事啊,你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刘永好自豪地回答说:“妈妈,我长大了,应该帮妈妈做些事了。”
  刘永好在20岁以前的生活十分艰苦,当时四川有段乡间民歌,可以反映出那段时期的艰辛生活:“今年的红苕硬是好耶,大窖小窖不够装,红苕拌起九斗碗耶,那才是小姑娘吃得口流水,老爷爷胡子带油花。今后我要结婚时,我还要用红苕办酒席来招待大家。”那时候,丰年的时候也才能吃上红薯拌饭,要是遇到庄稼歉收,其生活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刘永好来说,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红薯白米饭,他就非常知足了。那时,刘永好最渴望的就是赶快进入共产主义。因为母亲告诉过他,只要到了共产主义,“一周吃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的理想生活就可以实现。也许是童年时期企盼已久而又始终不得的缘故,麻婆豆腐和回锅肉始终是刘永好最爱吃的菜,至今不变。

一、赤脚走过的青春(3)
这段人生的苦难经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每当被问及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富的秘诀时,刘永好便会伸出两个指头说,“就两个字,吃苦。我在20岁之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这是人生最大的教育。有人说他读过MBA(即工商管理硕士),念过博士,但是,假如没有吃苦教育,人生就不算完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苦的历程绝不亚于读MBA和博士学位。这些苦难,给了我信念、力量,同时也赋予了我雄视天下克服困难和坎坷的毅力和勇气。”
  正是因为有了童年时期的吃苦经历,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打击,刘永好都以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轻松应对。
  2。记忆深处的鞋
  由于家境贫寒,在刘永好的记忆中,他在20岁前几乎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也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可以说,他是赤着脚走过了这段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一双像样的鞋可以说是这个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梦寐以求的东西,小时候赤脚成长的经历深深打在刘永好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在20岁之前如果说刘永好脚上穿的还算得上是鞋的话,那是一种自己制作的称为“凉草鞋”的鞋,就是去买或者去捡别人穿旧了或者是扔掉了不要的胶鞋,把它的鞋帮给去掉,在鞋底上穿几个洞,上面穿上几根绳子,然后拴在脚上。
  还记得那是在1966年深秋,当15岁的刘永好跟着红卫兵北上京城“大串联”时,母亲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给刘永好。衣服是父亲1949年土改的时候在地摊上买的,据说还是英国进口的毛料,深蓝色的。衣服买来之后,父亲先穿了一阵,舍不得穿,就给刘永好的大哥穿。大哥穿了一阵,旧了,翻了个面就改给二哥穿。二哥穿得看不出颜色了,就染成黑色,再给三哥穿。三哥穿得搓揉得不成样了,就把它剪短后归刘永好穿。这样,一件衣服在父亲和三个哥哥手中辗转了17年后到了刘永好的手中,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样式也改了不知道多少遍,而刘永好却把它当成了宝贝。临行前,母亲又花了2角5分钱从旧货摊上为他买了一双已经开了裂口的解放鞋,洗干净后在昏黄的灯下一针一线缝好。这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第一双解放鞋。
  然而,这双他非常心仪的解放鞋,却令他陷于非常难堪的境地。在接受毛主席接见前,红卫兵必须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有一天,在操练时,后排的一位同学不小心踩在刘永好的脚后跟上,只听见“哧啦”一声,鞋底和鞋帮“分家”了。刘永好一下子成“赤脚大仙”了。穿上“新”鞋的喜悦心情陡然之间荡然无存,代之以无比沮丧的心情,他的眼泪哗啦一下流了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上。
  没有鞋穿了,他就这样光着脚走在初冬的十里长街上,步行到天安门广场,作为当年百万红卫兵的一员,接受毛主席的接见。
  好在,在毛主席接见百万红卫兵后,天安门广场上遗留下数不清的被挤踩掉的鞋子,刘永好捡了两只破旧的解放鞋配成对穿上。谁知没穿几天,那双鞋的鞋底和鞋帮也“分家”了。他只好用麻线把这双鞋捆绑在脚上,穿着这双“鞋”,从北京一步一步走回新津县,走了1000多公里。
  刘永好进北京见毛主席,住在清华大学主楼的6层。在北京期间,刘永好因为没有相机,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接见的时候没照相,仅有一张照片就是在清华大学的主楼前照的。那是刘永好的一个老师带了一个相机,给刘永好照了一张。这张照片成为刘永好第一次到首都北京,第一次到清华大学照的照片,非常宝贵,至今还保留着。从这张照片上,就可以看到刘永好当时穿的“鞋”。那时,到清华大学上学是年轻的刘永好根本不敢奢望的事,他更没有想到的是,35年后自己竟然会出现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给同学们作演讲。2002年,当刘永好应邀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题为《财富与梦想》的演讲时,还向学生们出示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一、赤脚走过的青春(4)
在一次做客崔永元主持的《小崔会客》的特别节目时,刘永好手里特意拿着一双草鞋,这是去新津县文井乡调研时拿回来做纪念的。刘永好非常感慨地说,小时候特别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根本不要奢望能穿上一双像样的鞋。而手上这双草鞋显然已经是时尚和工艺化许多了。
  刘永好的脚比较大,要穿45号大鞋,没有鞋穿的脚可以自由发展,不受约束。刘永好在上小学的时候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那时候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进城当工人,摆脱下乡当农民的命运。由于学习勤奋加上机遇,刘永好在四川省德阳机器制造学校(后改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也叫四川机械管理干部学校)中专毕业后留校任教,捧上了“铁饭碗”,过上了衣食无忧、旱涝保收的日子。这在当时是令许多人羡慕的职业。
  在20世纪80年代初,刘永好顺应时代潮流,毅然丢掉“铁饭碗”,辞职下海创业,这是从中国西部贫穷落后的山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创业之路,这是一条白手起家走出来的路,可以说是刘永好赤脚走出的希望之路。刘永好赤脚走出了人生路,同样,他也赤脚走出了创业之路。
  3。插队古家村
  1969年,刘永好18岁,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这一年,是大规模的城市青年插队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第一年。这一年,刘永好刚好初中毕业,恰好赶上这场城市青年到乡村锻炼的人口大迁移。刘永好插队的地方,是成都市郊的新津县顺江乡的古家村,这里也是刘永好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穷乡僻壤,没有自来水,也没有通电,就连一条完整的公路都没有。当地的老乡们甚至开玩笑把这里说成是一个鸟不生蛋、兔不拉屎的地方。这里的农民每天从早干到晚,才能挣2角7分钱。他们这些从城里来的孩子连农民一半的活都干不上,能挣多少钱呢?生产队长照顾他们,给一半工分,也就是1角4分钱。
  这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很多青年“满腔热血”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准备在这里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但眼前的事实,却将他们满腔的热情化为一盆冰水。队里暂时给他们倒腾出一间房,里面有一张通长的大铺炕,能睡十几个人。中间用秸秆编成帘子再糊上牛皮纸隔开,男生女生各住一边。
  这些十几岁的城里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生活,怎么过日子,他们完全就没有独立生活的体验。他们领来的米会很快吃完,领来的柴火也会很快烧完,而用完了就一无所有,只好饿肚子。他们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睡在冰冷的炕上,日子一长,实在是有些忍耐不住。情况好的时候,一天三顿还能有米饭吃,但没有菜,只有跑到老贫农家借点盐,回来化成盐水,大家用盐水就饭吃。
  那时候,他们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上菜。有一天,集体户的户长对同学们说:“咱们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吃菜了,下地干活觉得浑身无力。今天咱们都停半天,去山上找野菜,回来再到老乡家借点盐,咱们用野菜醮盐水,改善一顿生活,饱餐一顿如何?”
  大家听了,都高兴得跳起来。留两名女同学在家做饭,其余的人都上山找野菜。十点多钟,上山找野菜的人就回来了,大家欢天喜地地美餐一顿,只见十几个人围在锅台边,每人手里拿着头号大碗,碗里的饭都是两碗扣在一起的,像小山似的,吃起来都碰鼻子。野菜醮盐水不知怎么就那么好吃,平日里叽叽喳喳的声音不见了,大家头不抬、眼不睁地往嘴里忙活着……
  吃完饭,有人提议,“户长,咱们休半天吧,大家痛痛快快睡半天。”
  户长也觉得浑身疲劳,于是就满足了大家的要求。这一觉不打紧,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还是贫协主席来敲门,把大家叫起来的。贫协主席是集体户的名誉户长,头一天没有看见这群孩子上工,就觉得很奇怪,以为孩子们累了休息一天,也是人之常情。第二天早晨上工,老户长见孩子们又都没来,便觉得不对头。急忙赶来,叫开门,见都躺在炕上不起来,便上前挨个叫。大家好容易支撑起来,把老户长吓了一跳。只见他们每个人的脸都肿得变了样,老户长问道:“你们干什么去了?怎么变样了?”
  有一个同学吃得少,中毒较轻,便把头一天的事说了。老户长一听,马上到外屋察看野菜,一看就喊起来了:“你们这些孩子,什么都不懂,这哪是野菜!这种山菜有毒,你们都中毒了!”
  说着,便往门外走去。
  多亏老户长发现得早,他找来赤脚医生,又用当地的一些土办法给大家解了毒,没有几天同学们都复原了。
  古家村虽然穷,但山里人心地善良、朴实。知青们得到他们很多照顾,那些往事都一一记在刘永好的心田里。他很早就暗下决心,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让这些朴实、善良的山里人过上富裕日子。这个理想在他心里埋藏了多年,直到许多年后,当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刘永好顺应潮流下海创业,他选定的创业地点就是当年他插队落户、养育了他的古家村。因为,他熟悉这里的农民,他了解这里的农民。
  2002年1月26日,刘永好被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聘为管理教育顾问。
  2002年1月26日,刘永好被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聘为管理教育顾问。他在同该校几百名MBA座谈时,谈到了这段经历,他感慨地说:“我当了4年零9个月的知青,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心态,锻炼了我的身体。在农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使我了解了中国的农民,了解了中国的市场,懂得了艰苦创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是一定要上的。”
  

二、创业:艰难的起步(1)
刘永好从1982年下海经商,亲身经历了国家对民营企业政策的变化,也饱受了许多创业的辛酸和磨炼。对于刘永好来说,吃苦受累的事他并不害怕,人们因为不理解给他白眼看他也无所谓。他最害怕的就是因为政策的变化使他辛苦创办起来的企业流产。因此,他说,在他的从商经历中,最要感谢的一个人,就是当时的新津县委书记钟光林,当时,是他批准了他们四兄弟搞科技下乡,带领农民致富,也是他在当时有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提出异议的时候,给刘永好吃下了定心丸。如果没有钟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