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在本质上都是对欧洲之外的地区战略地点的争夺。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的元凶、塔利班的基地组织头目的本·拉登就是美国为了对抗苏联而扶持起来的反苏武装。而越南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中国。
冷战中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冷战的过程,表面上看是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
苏联解体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方面的论断也很多,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是个幌子,美国通过军事竞赛的经济手段拖垮了苏联。但是大多数分析都忽视了“美元因素”,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美元霸权导致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拖垮苏联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首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战后的美苏联手,基本上遏制了前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实力的复活,避免了挑战美苏的军事霸权国家的出现,在这一点上,美苏的战略利益是一致的。北约组织的重要成员英法两国站在了美国一边,美国在欧洲地缘政治上就占据了优势。
其次,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使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再次,最重要的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利用冷战和美元武器成功地胁迫当时最大的经济体西德和日本成为美元的附属货币和美国的附属经济。而苏联一方面受到美欧的经济封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出口受到压制,另一方面还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力量到军事竞赛中。
虽然在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本管制和外向性经济还没有成为主导经济的政策,美元不能利用汇率武器直接攻击卢布,但是美元的霸权导致了美国能操纵国际油价。一方面是苏联的石油开发成本高于中东地区,一方面美国千方百计压低油价以切断苏联的外汇来源,迫使其陷入经济困境,进而瓦解苏联人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在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金融战争和经济博弈中,苏联根本没有战胜的可能。美国的美元战略不费一兵一卒而决战于千里本土之外,在不动声色中利用极低廉的“成本”把一个巨大帝国彻底击败。随着苏联解体,美国军事霸权得到了巩固,更加强化了美元货币的超级霸权。于是,美国得以继续以美元武器加紧了对俄罗斯的经济控制和疯狂的财富掠夺。
锋芒毕露摧毁卢布—1998年俄罗斯崩溃(3)
值得一提的是,冷战虽然结束,但却留下一个经济学理论遗产,那就是“软着陆”。软着陆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美苏太空竞赛中的宇宙飞船回到地面或者到达月球表面而采取的一系列缓冲措施,是避免硬着陆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经济学中的经济要素软着陆虽然到目前也没有一个完整定义,但作为控制经济现象超常扩张的反制手段,软着陆一词却一直沿用至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苏联对飞船的软着陆技术得心应手,却在美元霸权下的经济领域几乎没有机会应用,因为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从来没有过经济飞上天的实质性的大规模增长,没有高增长,自然没有软着陆;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又是一次真正的硬着陆。
二、格林斯潘参与了颠覆苏联
大家都知道苏联解体和“柏林墙”的倒塌有关系,也都知道苏联解体肯定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实际上参与了颠覆苏联的活动,这也印证了美元武器和美国的金融霸权在苏联的解体中所起的独一无二的作用。
1983年至1985年,在任美联储主席的前几年,格林斯潘在里根政府的外国情报顾问委员会(President’s Foreign Intelligence Advisory Board;PFIAB) 任职,他的任务就是评估苏联在军备增加过度耗用资源时的承受能力,其赌注就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将会使苏联经济无法增长;其策略就是保持冷战的强大压力,压低石油价格,断绝其外汇来源;一旦军备竞赛升级,苏联如果跟进其经济就会崩溃,如果不跟进,就会要求谈判;不论哪种情况发生,美国都可以出手,解除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势力范围,从而结束冷战,成为世界超霸。
前面讲了,1971年后形成的美元霸权,已经使欧洲和日本等强大经济体默认了美国政府滥发美元以扩充军备、进行全球军事扩张的单边经济政策,为了打败苏联,美国政府尤其是里根政府充分利用了美元武器并最终成功了。为了纪念里根总统,美国就有一艘航空母舰以里根总统命名。
二战后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加深了国际分工,使国际性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它在世界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而苏联的企业多年来没有吸引新技术的内在要求,许多企业缺乏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技术长期得不到改进,产品质量低、缺乏竞争能力。
苏联从60年代开始,由于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供应矛盾日趋尖锐、资金不足和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致使基本建设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由50年代的74%,下降到70年代的53%,80年代前5年又降到32%。
戈尔巴乔夫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掌握苏共的最高领导权的。他推出了政治*改革的“新思维”和经济改革的“加速战略”。“加速战略”仓促上马,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1986—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尚低于改革之前,而财政赤字却在上升。当时的苏联经济规模,与英国相当,只相当于欧洲的1/6。 。。
锋芒毕露摧毁卢布—1998年俄罗斯崩溃(4)
“星球大战”计划实施的结果就是,苏联没有能力和美国展开军事竞赛,而“巧合”的是,戈尔巴乔夫配合美国进行了一系列自毁长城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不幸的是,正是在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过程中,在他的任期内,苏共被解散了、苏联被解体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仅仅走过74年就从世界版图上永远地消失了。
格林斯潘事后回忆认为,很难说是戈尔巴乔夫有意让苏联瓦解,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戈氏没有出手阻止苏联的崩溃。
与苏联的卫星国东德、捷克和波兰一样,政权更迭的“最后一根稻草”无一例外的是货币贬值的恶性通货膨胀——列宁的预言,摧毁一个政权的最好方式就是使其货币丧失购买力,恶性通货膨胀可以不为人察觉地达到其目的,在他自己创造的帝国应验了。
1989年苏联的经济形势全面恶化,工业产值仅增长17%,其中生产资料增长07%,农业产值增长1%。这样低的增长速度在苏联历史上是少有的。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与居民的购买力严重脱节,全国到处出现抢购风。1989年苏联36个大城市实行分配卡制度,在1200种生活消费品中,有1150种供应不足。国家财政赤字剧增,赤字额相当于国家预算支出的1/5和国民生产总值的1/10。市场供应的严重不足和财政赤字的剧增,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9年,卢布贬值一半,食品和消费品大幅度涨价。
随后苏联又推出了矫枉过正的 “经济健康化计划”,开始了戈尔巴乔夫的第二阶段改革。结果是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效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从1990年开始,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绝对下降局面,财政赤字不断上升,货币发行无法控制,通货膨胀加剧。市场供应一片混乱,“黑市”交易取代国营商业零售网。美元成了当地人手中的黄金般的通货,卢布贬值3/4,处于崩溃的边缘。
随后就是1991年8月强硬左派发动的政变中,戈尔巴乔夫下台,苏联解体,叶利钦成了俄罗斯的新总统。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老路肯定是走不回去了,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开始全面倒向西方,在美国政府,包括格林斯潘本人,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首的战略家们推销的“休克疗法”改革中,苏联开始了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并寻求IMF的资金支持。从此,俄罗斯被纳入美元经济体系,成为又一个美元武器的靶标,也是美元战略下的最大的一个靶标。
休克疗法本是医学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应用于“治疗”*的经济危机中。当时*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经济负增长12%,民不聊生,政局动荡。与以往渐进式的积极调整不一样的是,休克疗法主张放弃扩张性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上述做法一反常规,短期内造成经济剧烈震荡,仿佛病人进入休克状态,但随着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经济运行也回归正常。两年后,*的通货膨胀率降至15%,GDP增长21%,外汇储量增加了20多倍。
为了诱惑俄罗斯,苏联解体前美国又把“休克疗法”用于波兰,也取得了成功,竖起了一个“榜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锋芒毕露摧毁卢布—1998年俄罗斯崩溃(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1700万平方公里领土,15亿人口,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但是,1万亿卢布内债、1200亿美元外债,还有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物价飞涨。面对当时的局面,叶利钦总统大胆启用35岁的盖达尔为政府总理执行其激进改革计划。
1992年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上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想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经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买国有资产和企业的股份。可是,经过连续几年的恶性通货膨胀,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结果,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形成了以控制能源产业的“寡头资本家”和一个全新的富裕阶层。美国“福布斯”于2008年估计,俄罗斯境内共有100多位亿万富豪,仅次于美国。
但是,这些官员、前经理和银行家们控制的资源并不是投资到新的有形资产中,而是又转手卖给了外国人,并将收益转移至国外。于是资本外逃成了俄罗斯私有化改革以来最蔚为壮观的一道景观。据估计,1993年以来的5年内,资本外逃的速度是大约每月20亿美元,资本外逃总额为1250亿美元。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