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值得深思的“替罪羊”现象
荆州丢失了,主要责任人诸葛亮并没有受到处罚,因为他成功地找到了一个替罪羊——关羽。让死人当替罪羊,是一件成本极低的事情。因为死者无法为自己争辩,人们也就不得不听信诸葛亮为自己的开脱了。
  在中国历史上,“替罪羊”是普遍的现象,充当“替罪羊”的有活人也有死人,而且有些“替罪羊”一当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比如,杨贵妃是唐玄宗的替罪羊;秦桧是赵构的替罪羊;李鸿章是慈禧太后的替罪羊。
  其实,让下级为上级领导顶责,在官场具有悠久的“传统”,至今也是一种积习难改的官场痼疾。
  2004年1月19日,武当山遇真宫遭到一场大火,国家文物损失严重。住在遇真宫看管文物安全的文管人员薛森,因其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被开除公职。6月14日,薛森告诉记者,他实际上是元和观的文管人员,在遇真宫“1·19”火灾事件中,因武当山文物局领导明白在1996年5月后就未安排专人住遇真宫看管文物,担心大火后上级追究责任,为应付检查,则弄虚作假,叫薛森代领导担责受过成为替罪羊。
  在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查处中,阜阳市太和县工商管理局的两名管理员成了县领导的替罪羊,不过事情很快就露出了马脚。劣质奶粉本属于生产领域的质量问题,应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由县工商局的人来充当替罪羊完全不通情理,而且被查出问题的“太和县勿忘我糖果厂”也不在两位管理员的承包路段。据两名被辞退的员工说,太和县工商局局长受到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巨大压力,按照先辞退后调查的所谓程序,无视该局没有辞退公务员的权限,在没有对事实进行调查,归责的前提下,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辞退了这两名职工,以保护县委县政府领导不受追究顺利过关。问题被曝光后,有辞退公务员权限的阜阳市工商局,同样没有认真调查两人的失职情况和责任归属,第二次决定辞退两个管理员。此事曝光后,包括阜阳市长在内的28名国家公职人员先后受到不同程度处理。
  海南省儋州市建设局副局长林雪博,驾车撞死2人后,逃离现场,找来下属为他“顶罪”自首,并四处活动欲摆平此事,导演了一幕迷雾重重的荒唐剧。2001年9月11日8:50分,海南省海口市新华区法院一审开庭审理,判决林雪博犯交通肇事罪,判有期徒刑6年;犯妨害作证罪,判一年零6个月,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7年。此案另一案犯替罪者陈兴杆犯包庇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6个月。
  2000年底,中纪委深入调查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的违法违纪问题。李嘉廷的情人徐福英在李嘉廷的安排下,找港商李镇桂做工作,让他在中纪委调查组面前替李嘉廷背黑锅、作伪证,顶缸当“情夫”,说徐福英是他的情人,结果弄得李镇桂被判刑四年,还要追缴3150万元。
  2004年7月26日,西安音乐学院公布对“不交三万元捐款难领录取通知书”的乱收费事件的处理结果:学院招生办主任被免职,教务处长和财务处副处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人民日报》7月27日报道)。社会各界纷纷认为,被处罚的人仅仅是替罪羊而已。既然是学院收取的捐款,那么收取捐款的决策人,绝不可能是一个中层干部的招生办主任,也不会是教务处长和财务处长,而是学院领导层。可现在的处理结果,作出决策的学院领导成了“局外人”,三个中层干部成了“替罪羊”。
  即使在一些海归派领导的身上,也有寻找替罪羊的例子。笔者在某家海归派公司上班时,由于公司总经理的领导失误,使得公司严重违反了政府的某项规定。总经理害怕被媒体曝光后不利于自己的形象,于是就找手下一位总监为他顶罪。事后为了他把这位总监提拔为副总经理,算是对他“保护总经理有功”的一种奖励。
  

诸葛亮的用人偏见(1)
中国人喜欢听话的下属,而不喜欢有棱角的同事。二千年前的诸葛亮便是这样,他计杀傲慢的魏延,架空逞强的杨仪,结果导致蜀汉政权失去了用兵之良将和治世之能臣;他重用蒋婉和费祎,此二人沿袭诸葛遗风,循规蹈矩,不思变革,致使蜀汉走向没落。
  诸葛亮防守“街亭”,用了两员大将,一员是马谡,一员是王平。马谡以前从来没有亲自领兵打过仗,而王平则身经百战。但诸葛亮却任命马谡担任街亭之战的总指挥,王平只不过是辅助马谡的副将而已。
  在“街亭”之战过程中,马谡不听王平劝谏,布兵于山上,王平只好自带一批人马分扎在山下小寨。魏将张颌领兵打来后,断了山上水道,引起山上蜀军恐慌,马谡指挥失灵,士兵纷纷投降,街亭失手,马谡只身逃出。而王平命令自己所带千人,鸣鼓自持,张颌怀疑有埋伏,于是不敢逼进。此后,王平指挥部队,收拾蜀军丢下的物品,缓缓撤军,减少了蜀军的损失。
  在“街亭”之战过程中,马谡昏招频出,且调度不当,指挥不力;而王平头脑冷静,指挥得当。假如是王平担任前敌总指挥,街亭必然不会失守。
  那么,为什么先前诸葛亮没有任命王平为总指挥,而是把此重任交给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呢?这是因为诸葛亮用人有偏见。在诸葛亮眼里,马谡本来要比王平厉害百倍。
  首先,马谡拥有一个良好的政治背景,他是刘备旧臣马良的亲弟弟,且与诸葛亮私交颇深;而王平则是从曹魏过来的降将,因此还不能得到重用。其次,马谡自幼熟读兵书,颇通兵法;王平虽然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他只不过是个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几升,恐怕未必是张颌的对手。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诸葛亮把主将之职交给了马谡。
  据《三国志》记载,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谈论军事计谋,深受诸葛亮器重。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在诸葛亮的眼中,已经形成了对马谡的定式思维,他认为马谡是“当世之英才。”所以他对刘备的告诫并不以为然。之后他以马谡为参军,经常互相交流,甚至通宵达旦地在一起谈论军事。
  街亭失手后,诸葛亮不得不撤军回汉中,然后挥泪斩了马谡。当他想起当初刘备的告诫时,不由地泪流满面,悲痛万分。
  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的招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他们对待人才的那些偏见与诸葛亮何其相似。
  2005年3月,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了清华大学美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丹青愤然辞职的消息。原来,在众多投考陈教授的学生中,有许多学生艺术气质、修养和专业成绩都很不错,但他们因为政治和英语成绩不及格而落选,有的因为只差一分而与心爱的专业无缘。由于政治、外语关卡,陈丹青长达4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陈丹青认为自己始终不能适应当前“学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而且他不想被不知不觉地异化。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专家认为:这个事件体现了我国研究生招生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我们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制度缺乏灵活性,存在不少弊端,在形式的公平背后掩盖了实质的不公平。
  就拿政治和外语来说,由于规定较死,使得无数专业人才郁郁而不得志。这与王平得不到诸葛亮重用的情况相似。在诸葛亮心目中,降将王平何谈政治素养?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则认为,凡是通不过政治考试的人,便没有资格去读研究生。诸葛亮认为王平是个大老粗,所以不能做主将;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则认为,外语不过关的人,肯定没有能力搞学术研究。
  郑州航空学院在北京参加人才招聘会,接到了一份博士的简历,发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校方赶快与此人取得联系,并见面详谈聘用细节。见此高人还犹豫不决,校方便派人三顾茅庐,诚情相邀,并把一套郑州住房的钥匙交给了此人。折腾了三个月时间后,校方终于发现此人是个假博士,甚至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其所投简历内容,全部是他自己编造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诸葛亮的用人偏见(2)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用人单位对学历、文凭、外语成绩、海外背景的要求太不切合实际,所以才使真正的人才望而却步,反而为那些大胆妄为的骗子制造了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用人疑人杀魏延
诸葛亮临死前,授计给杨仪、姜维、王平、马岱等人,说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就杀掉魏延。后来,魏然果然被杀,理由是魏延谋反。
  计杀魏延,一直被后人看作是诸葛亮智慧过人的地方。然而,失去了魏延的蜀军,战斗力也衰退了许多。所以杀魏延是一个有疑问的手段。甚至有人认为,魏延谋反,是千古奇怨。
  为了给诸葛亮计杀魏延的行为做辩解,《三国演义》虚构了两段有关魏延曾出卖自己主子的经历。
  根据《三国演义》描述,刘备、诸葛亮曾经被曹操军队追剿,刘备欲暂且到襄阳刘琮处安歇。但刘琮惧而不出,刘琮手下的大将蔡瑁、张允指挥军士向刘备射箭,以阻止刘备进城。城中大将魏延聚众高呼:“刘玄德乃仁义之人,为何要拒之城外!”,魏延还抡刀砍死守门将士,放下吊桥,招呼刘备进城。这时城中另一大将文聘来战魏延。刘备不忍心看襄阳军兵自相残杀,于是离开了襄阳大道,到江陵寻找安身之处。魏延手下兵少,打不过文聘的人马,只好匹马逃出襄阳。此时刘备已经远去,魏延便投奔了长沙太守韩玄。
  后来刘备派关羽攻打长沙,长沙太守韩玄派大将黄忠迎阵,黄忠消极怠工,韩玄怀疑黄忠通敌,下令将黄忠绑起来处死。魏延毫不犹豫,砍死刀斧手,带领长沙百姓发动起义,并且斩杀了韩玄,引领刘备大军入城。
  就在关羽向刘备引荐魏延的时候,诸葛亮却大喝一声,令刀斧手把魏延推出去砍了。诸葛亮的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且不说魏延两次背叛主子是虚构的故事,即便它是真实的,又怎能足以说明魏延是不忠不义之人呢?况且魏延早就慕刘玄德之仁义,一直心向往之,只是屡次机会错过,才不得不暂且委身于他人。他背叛刘琮和韩玄,均是为了弃暗投明,寻找他心中的圣地明主,焉能就说他是不忠不义?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怎样?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蜀汉的第一员猛将?
  中国人说某人脑后有“反骨”,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凭面相就看出的,而是把那些总是不服从领导命令的人都比喻成脑后有“反骨”。若从这个角度讲,魏延的确就是这样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主动请缨,希望兵出子午谷。但这一计策被诸葛亮否决了。从此魏延便嘟嘟囔囔,认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完全发挥。言下之意是,诸葛亮有很多地方还不如我魏延呢。这自然让诸葛亮感到不舒服了。
  大凡脑后有“反骨”的人,往往都是能力出众的人。魏延更不例外。他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将领,但他平时又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家伙。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他在重用魏延的时候也时刻防备着魏延。可以说是“边疑边用,边用边疑。”这就违背了中国那句老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使魏延为诸葛亮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屡立战功,也没有消除诸葛亮对他的陈见。后来诸葛亮对魏延的疑心越来越重,最后他设计了一个在自己身死以后除掉魏延的计划,结果,魏延临死都没有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是魏延想谋反,所以才被诛杀的。然而,从史书中我们丝毫看不到魏延有谋反的迹象。他只是不愿意因诸葛亮病逝就轻易退兵,还欲继续攻打司马懿,所以他火烧栈道,拦住正在撤退的杨仪所领的大队人马。
  当时魏延、杨仪都上表给刘禅,互说对方要谋反。刘禅不知道谁是谁非,于是问计于董允、蒋婉。蒋婉是诸葛亮内定的第一继承人,他自然不希望留下魏延这个最危险的对手,而董允又和蒋婉关系密切。所以此二人向刘禅力保杨仪,而坚决主张诛灭魏延。由此,魏延便落下一个谋反的罪名,并被写进了《三国志》中。
  魏延被杀后,蜀国的凝聚力越来越弱,很少有魏将再来投降了。
  

过河拆桥排挤杨仪
除掉魏延以后,紧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