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真理,那经过了百年洗礼的华尔街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阿喀琉斯之踵”比喻为一个看似强大的个体或者体系身上的某个致命弱点。那么,雷曼,还有华尔街上千百个其他的“雷曼”,它们的“阿喀琉斯之踵”又是什么?
1996年,在网络经济的带领下,美国股市如火箭冲天,道琼斯指数也一路飙升至6 378点。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担心当时过高的美国股票价格会带来泡沫破裂,于1996年12月5日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讲话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叫“非理性繁荣”,并表达了他对这种“非理性繁荣”的担心:
“显然,持续的低通货膨胀率意味着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减少。通货膨胀和不确定性的降低又带来了风险溢价的降低;风险溢价的降低则意味着股票和其他资产的价格被抬高。从过去几年里的市盈率以及通货膨胀率中我们不难发现,是这种‘非理性繁荣’在抬高资产的价格。但是,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或许这种‘非理性繁荣’已经过分地抬高了资产的价值,从而会带来意想不到和长期的经济收缩,就像日本过去10年里所经历的一样?……”
然而,格林斯潘意在警告投资者股市泡沫的“非理性繁荣”一说,非但没有降低投资者的疯狂和热情,反而成为了“胆小鬼”的笑话,这个笑话推动着美国股市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下节节新高。2000年1月,美国道琼斯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的11 700点,是其1994年4 000点水平的近3倍。而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24日创下的5 078点的历史最高纪录,则是6年前指数水平的6倍。就连格林斯潘自己在那次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之后,也很快就改变了对股市的审慎态度。他在2000年的一次演讲中说:“知识一旦获得是不可撤销的,而风险溢价的降低也是一样的道理。”最终格林斯潘和广大美国人民一起钻入了“牛市主义”的美丽泡泡之中。
凑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2000年,耶鲁大学希勒教授出版了一本以《非理性繁荣》命名的著作。书中,希勒教授比较了美国近140年来股票市场市盈率的变化情况,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股票市场指数大幅上涨是脱离实际经济运行的反常现象,并提醒全球投资者注意泡沫经济的风险。就在《非理性繁荣》一书刚问世之时,美国股市发生了巨震,此时的道琼斯指数与其在1月的历史最高点11 700点相比下跌了近20%。纳斯达克指数也受到了重创,由3月24日的5 078点跌至4月17日的3 227点,其跌幅超过30%。网络经济的泡沫全面破裂,股市崩溃,经济衰退。甚至在2000年的硅谷,有人在汽车尾部的保险杠上拉出大条横幅——“回来吧,非理性繁荣!”
事实上,“非理性繁荣”及其对立面“非理性悲观”,奠定了现代金融学中一个全新领域——“行为金融学” 的基础。行为金融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旨在将人类行为和认知心理学与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相结合,以研究和解释市场参与者种种“非理性”的金融决策,也就是华尔街上“贪婪”和“恐惧”的两军之战。
传统的金融理论里一个最根本的假设在于,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财富最大化”追求者,因而整个市场和市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比如,现代金融学里最著名的两大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理论和经验证据表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市场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也正因如此,华尔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动辄价值百万美元的数学模型,以及浩浩荡荡的“矿工”群体。
然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金融学者和市场参与者开始发现,市场上存在着很多异常的现象和行为,不能被现代金融学理论所解释。有许多情况下,人类“非理性”和“非逻辑”的情感和心理,主宰和影响着金融决策,从而使市场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
当牛市来临的时候,投资者的心理是:“如果我不以这个价格买,别人就会以这个价格买。”当熊市来临的时候,投资者的心理则是:“如果我不以这个价格卖,别人也会以这个价格卖。”于是,虽然人人都念叨着巴菲特的哲理——“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他们在决策操作上却是“当别人贪婪时我更贪婪;当别人恐惧时我更恐惧”。这样,一个又一个泡沫在最不应该诞生的时候诞生,又在最不该破灭的时候破灭。
对于一个普通的企业,行为金融学中这种“非理性悲观”和“非理性繁荣”并不能带来致命的打击。福特有千万辆汽车库存,IBM有巨大的厂房和先进的技术,沃尔玛有成千上万的营销点。然而,对于华尔街,“非理性悲观”和“非理性繁荣” 却会让“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华尔街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一个2 000多万人口的“一分钟也不会沉睡的城市”出自电视剧集《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里,30万人组成的贪婪、自私、聪明、敬业的一个小群体,集中在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上,向全世界展示着金钱和财富的迅速聚集,资源和风险的神奇分配,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操纵世界的巨大能量。而支撑着这巨大能量的基础,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它的信心。华尔街是一个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舞台——这种信心,吸引着来自全美常青藤最优秀的精英,吸引着来自各个产业最一流的客户,吸引着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财富和资源,也推动了华尔街上各个银行之间的各种往来交易。正是这种信心,让华尔街可以“杠杆撬地球”。然而,一个资金杠杆达30倍以上的投行,也必须建立在高倍的“信心杠杆”基础之上。而市场信心,很大程度上却又不断受到“非理性悲观”和“非理性繁荣”的充斥和影响。不管理性还是非理性,当信心褪去的时候,也就曲终人散了。
2007年2月,CNBC这一季的主角是高盛,主题是高盛2006年“人均66万美元的年底奖金”。“22岁就挣够10个美国家庭的收入总和”,“高盛的奖金总额可以把整个贝尔斯登买下”,“赶紧去高盛吧,或者嫁一个高盛(人)吧” …… 一时间,美国各大商学院的申请人数呈爆炸式增长,简历横飞。人人都要去华尔街,人人都要去高盛。当然,高盛的股票价格也是一路飙升——然而这个时候,却正好已经是高盛,是整个华尔街,是整个金融市场,从高峰开始下滑的时候,正是无数泡沫即将破灭的“非理性繁荣”的时候。
正如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发言,雷曼首席执行官福尔德也明确表示了这种“非理性繁荣(悲观)”给雷曼带来的致命打击。在福尔德看来,他所带领的雷曼就像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石油危机,到“逼嫁”美国运通,再到起死回生,浑身像钢筋铁骨,刀枪不入。然而,CNBC电视台却发现了雷曼的“阿喀琉斯之踵”——一个建立在“非理性悲观(繁荣)”基础之上的信心体制。于是,CNBC就成了太阳神阿波罗,把这个“阿喀琉斯之踵”的致命秘密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以“绿灯资本”为首的对冲基金和投机者们),然后对冲基金和投机者们用“做空”这支“暗箭”,授权市场种种“非理性悲观”的行为,射中雷曼的“阿喀琉斯之踵”,最终,雷曼负伤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