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卫侯却回答说:“我早就知道苟便有统帅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可是,你不知道,他操守有问题,曾经在当官时,从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虽觉好笑,但仍委婉地对卫侯说:“古往今来的贤明君主在选用人才时,就好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像几抱粗的木材是相当好的木料吧,只是中间可能有几尺已经腐坏了,但高明的木匠并不会把整根木材扔掉,而是选用其中完好的部分,选用人也是这样。现今情势不稳、战乱频生,非常需要有才干的人才,所以各国都在招贤纳士,但卫侯您却因两个鸡蛋的问题而把一个能率领千军万马、能攻善守的将军丢弃不用,这实在太可惜了!”
卫侯听了这番话后,终于醒悟过来,笑着对子思说:“我明白了。”
又例如,某公司的经理决定任用一个坐过牢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件事在公司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十到十六只电镀表,但那个坐过牢的工人所在的小组,平均每天每人组装四十到五十只电镀表,这全归功于那名工人是这小组的组长,在他的领导下,组内每人的效率都相当高。
经理顶住舆论的压力,升任这名曾有劣迹的人。果然在那名工人担任厂长后,整个分厂的工人每人每天都能组装四十只电镀表。有人仍不服气:“连坐过牢的人也能当厂长,那人人都可以当厂长了。”
听到这样的反对声音后,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你能把组装效率从十只提高到四十只吗?如果不能,就要诚实地承认对方有能力,比你强。”
世上只有偏才,没有全才,有所长必有所短,所以正确的用人之道,在于善用对方的长处,而非要他成为“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相反,你用他的“短处”,那他就是“笨人”了。
所以,领导者要想获得人才,要想得到人才的帮助,就要先懂得发掘每位下属的优点,善用每位下属的长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敢用别人不敢用的“人才”吗
即使你引进的人才无法帮助自己拓展事业“版图”,也并不能说明你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后引进人才的步伐。
在选聘人才为自己办事时,慎重是应该的,但是,过于优柔寡断只会使自己丧失真正的人才。
事实上,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且,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证自己所聘用的每一个人,都能产生绝对的经济效益。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名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要验证宝玉是真是假,就得用火烧三天;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必须等上七年。这无疑说明了识别事物的真伪、鉴定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在选用人才时,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开阔的心胸,因为,有关人才的决策与其他决策一样,不可能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有位知名的科技公司老板曾经讲过:“引进三个人才,有一个能发挥作用,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有人免不了担心,花上这么大笔的人事费用是否值得?假如招进来的是一个庸才或是根本做不出成果的蠢材,岂不是白白浪费金钱?
这时,你必须牢记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试着去做。”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缺乏的就是冒风险、压“赌注”的勇气与胆识,在不该犹豫的时候思虑万千,担心上当受骗。
例如,遇到一个人才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时,招聘企业就怀疑,既然这个人条件这么好,原公司为什么还要放人呢?若人才从环境好的公司到环境差的公司,招聘企业就更怀疑这其中有见不得人的“名堂”。总之,对所聘请的人才的真实能力不敢轻易相信。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没有人才时就到处嚷着缺人才,当人才送到面前时却又不敢用。
不要苛求自己引进的人才非得百分之百成功。如果你不敢大胆尝试,就会把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于门外。
反过来说,你想要引进适合的人才,就必须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做好交学费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你引进的人才无法帮助自己拓展事业“版图”,也并不能说明你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后引进人才的步伐。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是在磨炼人才,还是折磨人才
接受考验、锻炼,吃苦受累,这无可非议,但是许多领导者只给员工准备了受苦的“条件”,却并没有提供学习实际本领的条件。
刚踏出大学校门、拥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通病是:高傲自信,想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
他们在具体工作上不墨守成规,而是锐意进取并积极创新,但往往急于求成,忽视检讨工作的正常步骤和品质的要求。正因如此,许多领导者都会把刚来的社会新鲜人先放到基层接受锻炼,让他们由好高骛远变成脚踏实地。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却往往变了调。为什么呢?
一是,在许多中层干部的心中,并不是真的要让这些社会新鲜人接受磨炼,而是带有杀杀其锐气、给点颜色让其瞧瞧的意味。尤其是学历不高、从基层爬起来的小主管,更抱有这种心态,他们会在心里轻蔑地说:“哼,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没有实际经验,连一个工人都不如!”
接受考验、锻炼,吃苦受累,这无可非议,但是许多领导者只给员工准备了受苦的“条件”,却并没有提供学习实际本领的条件。
二是,许多领导者把将下属从基层提拔上来,看做是自己对他们的恩赐,因此,就要求他们要服从领导权威。至于那些喜欢提问题、不听话的人,不管有多么杰出的才华,也别想得到青睐和重用。
久而久之,得到提升的,并不是那些在基层苦学、找出问题的人,而是那些努力与领导接触、只会讨好领导的人。在这样的用人环境中,人最可贵的棱角可能就会被磨圆。这对公司和他们本身都是一个损失。
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对待社会新鲜人却是另外一种做法。
当毕业生来到这些企业,一般都能被安排到合适的位置,由于这些公司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社会新鲜人即使在基层接受锻炼,对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态度也是一种提高和改进,再加上有较优厚的待遇,因此,他们都“乐于工作”。这些跨国企业,还有完善的升迁机制,职务和待遇的提升完全看个人的表现,而不是看员工和领导间的关系如何,今天干得好,明天就有可能被提拔,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如何面对狂妄自大的下属
狂妄自大的人虽然在某些方面、某个领域内才能出众,但仍有他的不足和缺陷。因此,你也可利用这点来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自我反省,减少他的傲气。
有的下属仗着自己“才高八斗”,就目空一切、恃才傲物,谁都看不起,包括自己的领导。头痛的是,他又有一手绝活,公司缺不了他。在这种状况下,你只能了解这种下属的个性,并学会与他和谐相处。
一个人狂傲未尝不可,有时候,狂还是一种优点。但是,太过狂妄就不太好了,狂大之中带有妄想,或许这种人是个人才,但他却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是旷世之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果一个下属狂妄到这种地步,却又不能开除他,那真是让领导者头痛万分。
大凡恃才傲物的人都有如下特性:
● 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觉得别人都不如他,大有“舍我其谁”的感觉。说话一点也不谦逊,甚至常常话中带刺,做事也我行我素,对别人的建议不屑一顾。
● 大多自命不凡,却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即使自己做不来的事,也不愿交给别人去做。
● 往往是性格怪异的自恋狂,听不进也不愿听别人的意见,不太和别人交往,凡事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对别人总是持怀疑态度。
要跟这种下属相处,必须先掌握他们的心理,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是要用其所长,切忌压制、打击或排挤他。
狂傲的人,大都有一技之长,否则,根本就没人愿意理会他。因此,你在看到他不好的一面时,一定要有耐心地与他相处,要视其所长而加以任用,绝不能因一时看不惯,就采取压制的办法。这样,只会让他产生一种越压越不服气的叛逆心理,当你需要用他的时候,他就可能故意拆你的台或扯你后腿。因此,万一你碰到这种人,就要想想刘备为求人才三顾茅庐的故事,毕竟你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在忍气吞声,因此,在这种人面前,即使屈尊一下也不算太大的损失。
二是有意用短,挫挫他的傲气妄念。
狂妄自大的人虽然在某些方面、某个领域内才能出众,但仍有他的不足和缺陷。因此,你也可利用这点来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自我反省,减少他的傲气。譬如,安排一两件做起来相当吃力,或者估计难以完成的工作让他做,并事先故意鼓励他:“好好做就行,失败也没关系。”如果他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工作,你仍然和颜悦色安慰他,那么他就一定会意识到自己先前的狂妄是错误的,并会加以改正。
此外,狂妄自大的人,往往对自己说过的话不负责,信口开河说自己样样都行,其实他的特长只有一两个方面。领导者不妨抓住他喜欢吹嘘的弱点,对他说:“这件事情全公司人都做不来,只有你才行。”而给他的工作,恰恰是他陌生或做不好的事情,他遭到失败是预料之中的事。失败之后,同事肯定会嘲讽他,令他难堪,这时你要安慰他,不要让他察觉你是故意要让他出丑,这样一来,他就会服服帖帖,虽然不可能改掉狂傲的脾气,但你以后使用他的时候就顺手多了。
三是要替他承担责任,以大度容他。
狂妄自大的人由于总是认为自己了不起,因此,做什么事都显得漫不经心,以表现自己是多么厉害,随随便便就可以把一件工作做好,所以,常常会因为这种心态而把事情搞砸。这时候,你千万不可以落井下石,相反,要勇敢地站出来替他承担责任,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他以后在你面前就不会傲慢无礼了,并会用他的特殊才能来帮助你完成工作。
如何解除别人的心理武装
如果你的对手防御严密,而且表现得毫不通融的时候,你不妨先泄露自己的弱点,使对方解除戒心。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或多或少都有些个人的秘密隐藏在心里。譬如,一个成就显赫的人,通常不愿别人探知他过去不光彩的历史,诸如工作方面曾经遭遇失败,或血气方刚时犯下的大错、身体上的缺陷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被人察知的某些事,因此,便把个人的秘密隐藏在心底,而且越藏越深。正是由于个人的心事不愿外露,所以人往往装出一副毫无弱点的样子来与人交往,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地武装自己。不过,如果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懂得适时解除自己的心理武装,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一些小缺点,对方自然也会以轻松的姿态和我们相交。
通常,人对于故意掩饰的行动,常会投以有色的眼光,还可能往坏的方面联想。但如果我们本身不再掩藏什么,而是坦诚相见,向对方表达信赖与好感,对方自然也会展现诚意。退一步说,即使对方不怀好意而来,面对解除武装、暴露缺点且采取低姿态的一方,也肯定会将恶意转变为好意。
如果你的对手防御严密,而且表现得毫不通融的时候,你不妨先泄露自己的弱点,使对方解除戒心。即使经常以严肃态度板起脸孔拒绝别人的人,只要你转变态度,以信赖的姿态与他们交谈,也会使工作意外地顺利进行。
这是因为,人类一方面将自己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严密地隐藏,一方面又渴望将自己的秘密告诉某人。其实,秘密是内心相当沉重的负担,长久隐藏秘密是很痛苦的事情,把心里的不幸、不满向相知的人倾吐,是人类本能的欲求之一。
法国思想家司汤达说:“向随便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