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向-后奥运时代的中国经济-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值投资理念没有错,关键是这个价值评估体系要明确。不能一股存在几个不同的成本。另外,公司要与股市一致,股价要大致反应公司的基本面。
  那么,什么是价值投资呢?价值投资就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细致分析,通过使用合适的估值模型,将股票的内在价值予以量化,并与其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发掘出被市场低估的股票的过程。所以,价值投资与其说是一种理念,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而后者更为准确。
  按照传统理论的思路,投机也分为价值投机和价格投机。价值投机本身是真实价值显现的内在动力之一。由于价格与价值的不符合,发现其中的机会就成了价值投机的利润来源。而价格投机方法被认为是以价格发现价格,完全不考虑内在价值因素,是完全以市场的价格走势为基础的市场博弈方法。在价值被整体低估的时期,价值的系统性风险较小,而在上涨行情中,随着股价的一路抬高,风险加大的同时便暗藏着理念分裂的风险。同一种策略的投资者可能会成为相反方向的对手。在达到市场价格峰值时,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者之间、价值投资和价格投资策略的投资者之间,都会沿着各自的思路开始更为激烈的搏杀。价值高估的同时,投机机会也出现了。当价值投机和价格投机两方面的因素同时作用时候,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杀跌动能,市场可能会出现暴跌的趋势。
  那么,投机的动能本身是短期和易变的,市场的跟风者中会出现。价值投资———价值投机———价格投机———价值投资等是种循环往复的动荡心态。每一种极端到了极限又会向另一种状态转变。市场终会在动荡中达到新的平衡。
  6。 关于流动性过剩的理解上的认识
  2007年有一个最流行的词汇叫“流动性过剩”。无论什么经济现象,很多人都愿意往这个词汇上牵强附会。我们知道,2007年楼市、股市出现双牛的局面,这个双牛的局面,被一些人看成流动性过剩的表现。他们看到了银行储蓄大搬家,搬到楼市和股市里面去了,此时如何赶回这个出笼的资金潮,也就成了关键。
  我们知道,2007年的储蓄大搬家实际上是由物价上涨引发的货币贬值造成的。大家觉得与其眼睁睁地看着银行的钱贬值,不如拿出来炒股票、买房子来升值或者保值。再加上漫长的熊市后,市场出现了赚钱效应,房价的不断上涨刺激了银行资金的疯狂出笼,给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假象。
  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流动性过剩,我认为,股市虽然有着充足甚至过剩的资金。但是,一旦“大小非”减持之后,这些资金就迅速地被捞走。楼市呢。虽然楼市一度出现一天一个价,投机逐步盛行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要不然在2007年12月份实行从紧政策之后,楼市成交量就开始立即反应,马上就开始了低迷状态,“拐点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一、 2007年疯狂的6124点(6)
从理论上说,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至于造成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则来自于中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一般来说,根治流动性过剩不能单靠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央行票据等各种货币政策手段虽然对流动性过剩起到一定的收缩作用,但在准备金率和利率屡次上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逐步缩小,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及时跟上并对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在股票市场,提到流动性就是指参与交易的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这里的资金包括场内资金,即己购买了股票的资金,以及场外资金,就是还在股票账户里准备随时入场的资金。如果在股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或交易资金增长速度快于股票供给增长速度的话,即便公司盈利不变,也会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这是很简单的需求供给关系。但这种股价上涨是有限度的,受过多或叫过剩的资金追捧导致股价过度上涨而没有业绩支撑,终难持久,这种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
  2007年的流动性还是正常的,虽然不得不承认有泡沫,但总体上泡沫不是十分严重。大家不要认为,后期的股市大跌65%,就说明2007年股市存在着严重的泡沫。这纯粹是一种误解。真正导致股指大跌的原因,恰恰是后期流动性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说,“大小非”减持出局,造成了股市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场外资金不敢入场,而场内资金不断地蒸发。还有,大家不要误解的是,这里并非说某一只股票一定没有泡沫,而是说,从整体来看,股市的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后期证明,当时的“流动性过剩”不过是全民储蓄大搬家制造的暂时性的泡沫。事实上,等到美国次贷危机真相毕露后,全球才意识到流动性枯竭更为可怕,机构性通缩可以把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直到2008年9月,人们开始转变所谓流动性过剩的思维,转而担心流动性枯竭。关注流动性紧缩要比关注流动性过剩更为重要。这是基于当时的中国经济的微观主体有很多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因此,呼吁国家要认清物价上涨的幻象,从紧政策要适度松动。
  总之,我们可能对2007年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存在误解。这一误解,或许让我们的市场从根子上跌了下来。这不是否认2007年有流动性过剩的存在,只是觉得还没有主流媒体想象那么严重。其实,当时很多国家都误判了通胀,采取收缩的政策防通胀,结果导致了后来严重地流动性枯竭的结果。即使在2008年9月,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华尔街金融地震,很多国家还没有转变思维。
  

二、 股灾是怎样酿成的(1)
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到2008年9月的2284点,上证指数跌了63%左右。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都被套牢在股市里面。人们不禁要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A股市场为什么跌得这么惨?
  在这里主要提到三个主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大小非”的减持吓得股指一口气跌了65%;第二个因素是中石油的上市左右了大盘;第三个因素是从紧的货币政策遏制了资金的流入。另外,我国的经济基本面也在2008年出现一些变化,比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CPI、PPI升高、公司业绩下滑、雪灾、地震、水灾等等因素,造成了股指的破位下跌。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风暴持续性之长、打击范围之广、程度之烈,都超出了预期的判断;国际炒家恶意炒作诱致的油价飙升、粮食危机、全球性通胀的蔓延,这些都是A股市场股指破位大跌的外在因素。
  我们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者只能做差价,而且这是股市赚钱的单一方法,这样的性质只能期待股指的上扬,但背后有“大小非”的减持,股市的融资功能正在逐步消失。上市公司又都是“铁公鸡”———不分红,公司业绩和股票形成两张皮,公司只注重多取少予的融资功能,上市圈钱,股市成了他们的提款机,如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就是市场不满情绪的总爆发。
  有一个数据可以显示我们的股民得到了什么。我国股市在发展的前13年中,上市公司分红累积只有2167亿元人民币,其中流通股股东只得到678亿元人民币。在这期间,A股投资者支付了近万亿元人民币,这笔钱如果是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将数倍于股市投资所得。投资者支付了万亿元人民币,换来了678亿元人民币,这样的股市,谁愿意会长期投资呢?所以,有人主张要强制分红,恢复市场信心。
  1。 “大小非”减持是终结股市牛市的主因
  “大小非”减持引发股指大“跳水”
  我们首先看看股市上的“堰塞湖”———“大小非”减持对股市恐慌性杀跌带来的重大杀伤力。“大小非”减持引发了股市“跌跌不休”的“跳水”行情。
  “大小非”的减持,实质上是公司管理层认为本公司的股票不值那么多钱。这一做法很致命,因为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其他投资者还有什么信心?其实,很多产业资本的减持是被环境逼的,因为信贷收紧,很多公司资金紧张,股市成了提款机和抽血机了,流通市值越来越小,每日成交量缩水太严重,一度深市和沪市成交额大约就在300亿,而且,缩量盘整是整个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主流。在2008年9月股指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时,一直杀到1802点,这明白无疑地告诉市场,以基金为首的市场博弈结构正在发生剧变。产业资本正在以杀跌的手段,让市场觉得真正的王者正在踏上市场霸王的宝座,基金辛苦构建的话语体系,正在土崩瓦解,必将以惨败告终。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当年股改忽略了两个技术细节,而如果细节没设计好是很可能断送改革的。他回忆说:“三年前(2005年)全部注意力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不过两个非常技术化的细节被忽略掉了,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大小非’解禁的期限问题,二是‘大小非’解禁后新的交易制度安排。”
  “大小非”就像海里的水母,成为股海里看不见的隐性杀手,并形成一股暗流,让整个市场惊恐不安。
  “大小非”是酿造股海惨案的水母
  越是原始的,越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大小非”减持不断地抽取股市的血液,酿造了股市的最严重地下挫。“大非”宛如巨大的水母,不断地入侵海岸,“小非”宛如体积小,但毒性很大的水母,毒霸海域。
  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种体形优美而且最原始的动物,直到现在,它还是海洋中无形霸主,被它们咬伤,几乎是无药可治。令人不安的是,小型水母根本看不到它的足迹,把巨大型水母杀了一只,反而激起更多的卵子和精子结合,生出更多的水母。水母所到之处,都是危险的领域。
  我们的“大小非”就是如此,很原始、很残暴地肆虐着我们的股市。股市因为“大小非”的减持和逃遁,股市市值显著下降,现在只有6万亿左右。而那些被“大小非”咬伤的机构、游资、散户更是不计其数,有的反弹出局,有的不能动弹———深度套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股灾是怎样酿成的(2)
毫无忌惮地减持就像水母利用原始的毒素,处处毒杀各种猎物。面对水母入侵我们毫无办法,面对“大小非”的减持,我们同样束手无策。股市暴跌史,就是“大小非”减持的历史。如今,把“大小非”关进“笼子”里的呼声越来越高。
  所谓“大小非”减持,指的是“大小非”流通股股东减持。企业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份和非流通股份,由于股改之后,非流通股份可以流通,那原本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会抛售这些股份来套现,一般持有非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以下的成为“小非”,大于5%成为“大非”,“大非”一般是战略投资者,不会轻易抛售,但是“小非”则不然,只要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一般都会抛出套现,从而导致股价的波动。
  我们很努力地阻止“大小非”减持带来的灾难,但我们还是没有做到这一点。股改的负面效应终究还是爆发。极低极为原始的“大小非”,肆无忌惮的入侵这个流动股海,股市中的所有个体,无不深受其害,避之不及。
  “大非”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的,“小非”什么时候减持,谁也毫无办法。“大非”我们还可以控制,“小非”就难以制约。
  不过,如果仅仅把“大小非”减持看成产业资本的退市,那也是过份夸大了“大小非”减持的影响。受伤个体的惨状固然可怕,但海洋并非只有水母。而且,水母也有天敌,比如金枪鱼。那么我们的“大小非”的天敌是谁呢?有人提出平准基金。用平准基金遏制“大小非”带来的入侵。当股指跌到1802点的时候,国企宣布增持或回购,有人说这就是平准基金。
  奥运期间的大跌致命之因,变得非常模糊起来,股市上空笼罩着一团迷雾。最为流行的说法有两种:第一是“热钱”(外资)的出逃造成市场的恐慌。还有另外一种逻辑方式:“热钱”发现中国经济抵御能力太弱,于是转而抽身游回更安全的美元资产,他们的手法就是先做空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拉升美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