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一个绝对有利可图的市场。
。 想看书来
1。3 推荐名单
莲花电子表格软件(Lotus 1…2…3)就是将高科技营销模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一个典型例子。几乎没有人否认这是他们曾使用过的最优秀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当然,Lotus 1…2…3并不是全世界的第一款电子表格软件,而且人们认为这款软件最值得赞赏的很多特点实际上都是直接从VisiCalc软件(早于Lotus 1…2…3问世,主要在苹果2代计算机中运行)中发展而来的。但是Lotus 1…2…3却是为IBM电脑设计的第一款电子表格软件,并且设计者还根据IBM电脑平台特别对这款软件的表现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调整。因此,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中的创新者之所以特别欣赏Lotus 1…2…3,就是因为这款软件操作起来非常流畅,而且运行速度也特别快。随后的早期采用者对这款软件的评价也非常高,因为Lotus 1…2…3能够让他们完成一些以前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是后来非常流行的“假设分析”。早期大众对这款软件的欢迎是因为它非常适于处理一些在企业中特别常见的业务,例如制定企业预算、预测销售额以及跟踪项目进度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这款软件,也有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使用其他的软件,包括纸和笔,所以后期大众也逐渐接受了这款软件。毕竟这是一款大家都知道如何使用的软件。如果你想和别人共享一份电子表格文件,那它就必须和莲花软件的形式一致。因此,尽管莲花软件当时面对着大量的竞争者,而且很多竞争者的产品性能都非常优越,但是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超过一半的IBM计算机和兼容机中安装的电子表格软件都是Lotus 1…2…3。
虽然莲花软件的成功令人震惊,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司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例如,甲骨文公司在关系数据库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微软在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取得的傲人成就,惠普公司在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领域创下的骄人业绩,以及IBM公司在计算机主机领域享有的盛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网景公司和它生产的网络浏览器,Autodesk公司和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公司和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思科公司和它生产的路由器,以及英特尔公司和它生产的微处理器。
上述这些公司在其产品的主要市场中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都已经超过了50%。一般来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公司都能够在早期大众阶段创下自己的地位,并且由此出发寻找持续的发展途径和出乎意料的高利润率,从而逐步稳固自己作为供应商与顾客之间的良好关系。诚然,确实有一些像甲骨文这样的公司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还有一些公司的处境可能更加严重,例如网景公司就已经连续遭受重创了,但是即使是这样,顾客们也会竭尽全力一次又一次地给这些市场巨头东山再起的机会,不过这样一来,这些公司的竞争者们则会因此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消费者会对它们如此仁慈呢?
有一点你应该不会感到奇怪,那就是这些旗舰产品的发展过程一直都非常符合高科技营销模型。事实上,这个营销模型恰恰是从这些产品的发展历程中抽象得来的。所以说,随着我们迈入下一个新千年,高科技营销会将这些公司的案例以及高科技营销模型这个概念作为前进的动力,满怀信心地开始新一轮的长征。
当然,如果你认为仅仅依靠这种营销模型就足以使你获得成功的话,那你可以就此打住,不需要再接着往下看了。
1。4 幻象与醒悟:钟形曲线中的裂缝(1)
现在我要告诉你:像我们这样愿意去证明高科技营销模型存在不当之处的人,在硅谷还有很多。我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曾经投资于一些看似前途辉煌的企业,拥有它们大量的股份,但是最终结果呢?就算我们足够幸运,这些企业还没有破产,但现在的市场价值也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即使我们手中持有的这些企业的股票还有市场,其货币价值也已经不复存在,更何况它们早已失去了市场。
尽管每个人都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命运,但我们这些人中却有很大一部分都共同体验了一个难忘的经历,那就是在经历了失败的洗礼之后,振作精神重新对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改:
如图1…2所示,你可以看到,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没有发生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任何两个相邻的心理描述群体之间都出现了一个裂缝。这些裂缝就体现了任何两个相邻群体之间存在的分离—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新模型的形式体现的含义对于任何两个相邻群体来说都是相同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裂缝就代表了任何一个群体在接受新产品的时候可能遇到的困难。具体地说,曲线上的每一个裂缝都代表了企业的营销力量可能失去前进势头的一个时机,这样一来,企业就不能够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消费者群体,从而无法到达钟形曲线最中间这个“梦想的国度”,也就更无法获得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者的边际利润率。
图1…2 修改后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第一个裂缝
上述这个高科技营销模型中存在的空隙也可以被称为“钟形曲线中的裂缝”,其中有两个裂缝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不够谨慎的企业在这里马失前蹄,不幸落入裂缝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裂缝存在于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之间。当一项非常热门的技术产品不能马上寻找到更多的新客户时,这个裂缝就产生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语(Esperanto)软件,虽然有少数狂热的追寻者非常欣赏这款软件的结构界面,但是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
目前,神经网络软件也不幸地成为了这一类产品中的一员。这类软件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它模拟的是人类大脑的结构,通过利用反馈和其他一些规则自行编程来完善其执行特定任务的表现。这的确是一款令人为之一振的软件,因为它首次实现了计算机的自我完善,而且令计算机能够自行编写出任何人类编程者无法凭空设计出来的繁琐程序。然而这款软件最终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原因是目前人们还没有为它找到一个独特并且颇具吸引力的应用之处,所以与其他常用的软件相比,人们对神经网络软件的接受程度还不是特别理想。
不幸跌入创新者与早期采用者之间的裂缝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整个20世纪90年代,包括施乐、英特尔、PictureTel和IBM等很多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对这种设备的开发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是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并没有受到市场的欢迎,结果经常使用这种设备的就只有它的发明者而已。事实上,这并不能归结于技术上的带宽问题,而应该是一种企业流程问题。虽然高科技企业的营销团体从未放弃对企业的业务状况进行预测,并考察有哪些产品应用可能会得到市场的青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 幻象与醒悟:钟形曲线中的裂缝(2)
睐—例如贷款申请的处理、普通的顾客服务,以及管理者之间的交流等—但是消费者似乎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企业的营销团队就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做着无用功,看不到一点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神经网络软件和桌面视频会议系统这两项技术产品在市场开发方面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虽然这两项技术意义非凡、功能强大,而且能够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工作系统,并确实得到了创新者的喜爱,但是它们却无法将自己在创新者群体中取得的成功延续到早期采用者群体中。正如我们在下一章将要看到的,赢得这一步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相关的新技术必须能够实现一些跨越式的发展,拥有某一些以前不可能实现的功能,具有某种内在价值并能够赢得非技术人员的青睐。这种优势往往表现为一种非常独特而且能够吸引人的产品应用,只有它才能真正体现新产品的力量和价值所在。如果营销团体无法找到一种有吸引力的产品应用,企业的市场开发战略就只能停滞在创新者阶段,新产品的未来也只能跌入谷底,很难再有翻身之日。
另外一个裂缝
钟形曲线中还存在另外一条裂缝,它位于早期大众和后期大众这两个消费者群体之间,其宽度与第一条裂缝相差无几。截至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这一点为止,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新型技术产品也已经逐渐被主流市场所接受。目前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从早期大众向后期大众的过渡,而这就要求产品的终端用户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娴熟地使用新产品。
简单地说,早期大众是指那些愿意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学习而使自己通晓技术操作的顾客;然而大部分后期大众却并非如此。当一项产品到达这样一个市场开发阶段时,它必须要更方便用户的使用和操作,只有这样它才能够一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从而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的成功。但一旦新产品不能实现这一点,它由早期大众向后期大众的过渡就很可能停滞下来甚至永远都不会发生。
从目前来看,可编程录像机就正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另外还有高端办公复印机系统,一系列具备呼叫转移和三方会议功能的电话机,甚至是仅仅具备呼叫转移功能的电话机也不例外。想想看,你有多少次在拨打电话的时候听到或者说出这样一句话:“现在我要启动呼叫转移功能,有可能会收不到您的电话,如有要事请务必再打来。”问题是对于那些不经常使用呼叫转移系统的用户来说,他们通常不记得相关的操作。这样一来,用户便不愿再使用这项功能,正处于成熟市场中的公司也越来越难以从这项新技术的研发中获利,因为终端用户对新技术具有的优势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还不断抱怨说眼前的产品似乎已经成为赤裸裸的商品,但事实上是他们对产品的体验被商品化了。究其原因,这其实还是营销团队的责任,尤其当高科技企业委托营销人员重新设计用户界面以便对用户的产品体验进行控制的时候,情况则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高科技市场中还有另外一些产品正处于即将跌入这个裂缝的危险之中,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扫描仪,有一些扫描仪能够将图像传输到个人计算机中,还有一些扫描仪则可以为桌面印刷软件输入图像。这两个领域中的市场主导者分别是惠普公司和Adobe公司,它们曾经非常顺利地获得了早期大众的支持,但后期大众之中的一些保守者仍然对其产品持观望态度。所以说,尽管这两类扫描仪的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但这两种产品确实已经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停滞阶段。
1。5 发现鸿沟
但是,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我们在前面介绍的两个裂缝,即一个位于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之间,另一个位于早期大众和后期大众之间。不是的,真正可怕的是将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分离开来的那条深不可测的鸿沟。很显然,这是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中最可怕最无情的一个过渡,并且由于这条鸿沟一般非常隐蔽,很难被企业发现,所以它也是最危险的。
这条鸿沟难以被发现的原因就是,高科技企业分别在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这两个消费者群体中拥有的顾客名单和订单规模非常相似。一般情况下,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企业排行榜上前500~2000家企业中,这两个消费者群体订购产品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庞大,大部分都达到了六位数甚至更高。但事实上,分别针对这两个消费者群体的销售基础—企业曾隐含地或直接地向顾客承诺过的事情,以及必须提供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
我们将在第2章详细地看到,早期采用者想要买到的是一种“变革推动者”(change agent)。凭借率先在行业中推行这种变革,早期采用者往往希望自己能够优先于其他竞争者获得一些利益,无论是更低廉的产品成本、更快速的产品营销、更完整的顾客服务,还是其他一些类似的业务优势,早期采用者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得到的人。他们希望这种变革能够使新产品根本地脱离已有的产品,而且,他们也已经准备好向顽固的保守分子宣战,将这种变革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来维护。与此同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期采用者往往也要做好准备去包容新产品中出现的一些小故障,毕竟对于任何一项刚刚推向市场的技术创新型产品来说,出现一些小缺点是难以避免的。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