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等,后方修理基地则为尼古拉耶夫。在黑海舰队俄国海军兵力为5艘前无畏舰、2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2艘雷击舰、4艘潜艇、2艘布雷舰以及3艘炮舰等。

    西伯利亚分舰队则相对比较弱,拥有以2艘巡洋舰为主的由老式舰艇组成的舰队。
第17页:奥匈帝国的危险处境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为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构成的二元君主国,其海军的正式称呼为KaiserlicheundK…niglicheKriegsmarine,其简称为k。u。k。Kriegsmarine,意思便为帝国与王家海军,这里的帝国是指奥地利帝国,王国则指的是匈牙利王国,1867年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两元君主国以后,国内就有奥地利帝国议会和匈牙利王国议会分别构成立法机构,并拥有不同的内阁。虽然外交、财政以及国防统一,但是两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往往导致摩擦和低效率。比如海军的经费必须同时获得帝国议会以及王国议会两方面的通过。因此,其海军预算案常常由于原先没有海军的匈牙利王国议会的否决而遭到挫折。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后来有关国防预算案就从帝国王国双方独立出来,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从1889年起,奥匈海军也由此成立,帝国与王家海军这个称呼也正式被使用。奥匈帝国与王家海军归国家武装力量总司令,也就是皇帝本人统帅。本书为了方便计,依然以奥匈帝国海军或者奥匈海军称呼。

    奥匈帝国未设海军部,仅有一个隶属于帝国军务部的海军司(derMarinesektiondesk。u。k。Reichskriegsministeriums)而已,不过海军司长还是拥有比较大的独立性,他可以就海军的建设、管理以及指挥等诸多问题直接向皇帝报告。而对奥匈海军比较幸运的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于海军兴趣不大。因此,与陆军相比反倒不至于卷入太多的政治对立,没有必要拘泥于更多的传统束缚。相反,由于奥匈帝国皇储——皇侄斐迪南大公对海军建设抱有的强烈热情,海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了亚得里亚海上一支重要力量。相对思想比较陈腐的整个奥匈帝国军队中,海军还具有相对较高的革新思惟,同时也有着比较积极的作战精神。

    奥匈帝国海军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据统计在1914年开战当时,其海军军士与水兵中的民族构成如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34。1%、匈牙利20。4%、德奥16。3%、意大利14。4%、捷克及斯洛伐克11。0%、波兰、罗马尼亚与…鲁塞尼亚4。6%,这样杂多的民族构成给训练和作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还有人说,一个奥匈海军军官如果不会讲4种以上语言,便不能算称职。奥匈帝国海军的人员配备是通过由濒海地区居民以及对于海洋有过一定接触,拥有一定经验的,或者与海军有关的比如造船工人等人员。服役期为十二年,其中现役四年、预备役五年、民团三年。为了培养专业水兵和军官,也设有相应的学院和技术学校。

    奥匈海军所处的境地非常不利,不但周围都是强敌,而且所有舰队只能通过狭窄的奥特朗托海峡才能进入地中海。一般看来,漫长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可以称为奥匈帝国柔软的腹部,占有绝对优势的协约国海军可以随心所欲地攻击这条海岸线,牵制奥匈帝国陆军防守这条防不胜防的战线。由于奥匈帝国海军力量相对较弱,确保舰队的存在便是对于敌方的一种牵制,因而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活动。海军担负的只能是一种有限的任务,那就是依靠波拉和卡塔罗(现:克罗地亚的普拉与科托尔)两个基地以及港湾设施不充分的希贝尼克港来掩护达尔马提亚海岸线,掩护陆军的侧翼和保卫本国在亚得里亚海的交通。

    奥匈帝国舰队都集中在亚得里亚海,拥有2个战列舰分舰队、1个巡洋舰总队,2个驱逐舰队和2个雷击舰队,1个潜艇中队以及一些旧舰组成的预备队。主力有3艘无畏舰、9艘前无畏舰、9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60艘老式雷击舰以及6艘潜艇,预备队还有3艘岸防装甲舰、5艘旧巡洋舰、7艘驱逐舰以及18艘雷击舰。海军司长、海军司令官以及舰队总司令由海军上将安东·冯·豪斯男爵(AntonFreiherrvonHaus)一身兼任。主要基地为波拉和卡塔罗,临时基地为希贝尼克和扎拉(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此为海军还可以使用的里雅斯特和阜姆港(现:克罗地亚的里耶卡),虽然这些港口配系可以满足亚得里亚海的防务,但是若要在通向地中海出口的奥特朗托海峡作战便有力不从心之感。此外,在多瑙河,奥匈帝国还有一支多瑙河河区舰队,主要用以支援多瑙河一带作战的陆军作战,主要兵力为浅水炮舰、巡逻艇以及一些辅助船只构成,其基地位于布达佩斯。
l米l花l书l库l ;http://www。7mihua。com
第18页:土耳其海军重金向英订购无畏舰?
    土耳其海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严重依赖于外国,本国收入来源枯竭,其金融也几乎控制在列强之手。在军事方面,土耳其的陆海军各个部门也都有外国督察和教官。由于1913年1月23日,亲德的恩维尔帕夏(…smailEnverPa…a)发动政变建立三头政治,因此土耳其国内形成了一股较为强大的亲德力量。

    奥斯曼帝国海军曾经显赫一时,但由于帝国的衰弱,特别是在丧失了阿尔及利亚和希腊以后,其海上力量及对海外地区的控制力也随之减弱。虽然以后也有重振海军的意愿,但是帝国经济根本无力对其进行支持。当时土耳其本国也没有建造主要舰艇的能力,必须从外国购买和定制。对于土耳其而言,最主要的海军战略便是与夙敌希腊相对抗,同时也必须在黑海与俄国黑海舰队对峙。在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后,以该党为核心的“统一进步委员会”欲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并为此设立了奥斯曼海军基金,以募集公共捐献用于购买舰艇。经历了巴尔干战争以及意土战争的创伤,土耳其的海军已经到了寒伧的地步,而到了1914年希腊海军的实力不容小觑,主要拥有美制前无畏舰2艘、意大利制装甲巡洋舰1艘、美制原定售与中国的防护巡洋舰1艘以及3艘岸防舰、14艘驱逐舰、17艘雷击舰与2艘潜艇。还有一艘超无畏舰在德国建造,又在向法国磋商建造一艘普罗旺斯级超无畏舰。所以此时土耳其不惜花费巨款,向英国被定购两艘无畏舰。这毫无疑问地成为新土耳其海军的希望所在,而且还维系着整个土耳其国民的关心。6米6花6书6库6 ;http://www。7mihua。com

    当时,虽然土耳其陆军方面聘请了以利曼-冯·赞德尔斯(OttoViktorKarlLiman…vonSanders)将军为首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并将其委以重任,甚至日后授予其土耳其元帅之衔,并任命他担任土耳其陆军总监。不过在土耳其的海军内部,依然存在着比较深的亲英情节。土耳其海军的顾问便是英国海军的林普斯(SirArthurHenryLimpus)将军。而政治三巨头之一的海军大臣杰马尔帕夏(AhmetCemalPa…a)还具有亲法的倾向,因此并不能说土耳其具有很明确的加入德奥集团的迹象。不过由于在开战以后英国征用了这两艘无畏舰,中止了一些侦察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潜艇的建造合约,并且拒绝退还400万英镑的造舰款,极大地破坏了土耳其与协约国之间的关系。加上德国在地中海的战列巡洋舰“戈本(Goeben)”号以及轻巡洋舰“布雷斯劳(Breslau)”号驶入君士坦丁堡宣布售与土耳其,并且向土耳其提供贷款。土耳其的政治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英国海军顾问团也不得不回国。

    由于两艘德国舰艇的到达,尤其是性能优异的“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大大改变了土耳其海军的力量。同时,掌握这支舰队的德国海军少将苏雄(WilhelmAntonSouchon)成为了土耳其海军司令官,土耳其海军固有的指挥系统也被打乱,苏雄将军经常越过海军大臣杰马尔帕夏直接发号施令。最终苏雄率舰炮击了俄国港口,土耳其至此卷入了战争。

    土耳其海军中除了这两艘巡洋舰上为身穿土耳其制服的德国人以外,其他水兵主要是农民出身。海军的专业水兵以及士官很多没有受过训练,军官的比例异常臃肿,战争爆发之时,官兵比例竟然达到了八比十。大部分人员不习惯航海,缺乏海上经验,弹药燃料以及补给品严重不足。

    1914年11月12日,土耳其宣布对英、法、俄宣布“圣战”之时,拥有战列舰第一分舰队、巡洋舰第二分舰队、2个驱逐舰队、2个雷击舰队以及1个水雷作战群。除了德国两舰以外,主要拥有3艘战列舰、2艘防护巡洋舰、2艘布雷巡洋舰、8艘驱逐舰、12艘雷击舰、2艘潜艇以及若干炮舰、布雷舰艇等。

    土耳其唯一具有较好设备的基地便是首都君士坦丁堡,原来土耳其在黑海的作战计划是属于单纯防御性质的。由于德舰的到达,可以利用其高速性能,袭击俄国港口以及海岸,威胁黑海战线的侧翼。
第19页:意大利“朝秦暮楚”的背后
    意大利海军

    意大利也和土耳其一样,在开战之时尚处于观望状态,自从统一建国以来,意大利经常依靠朝秦暮楚和见风使舵,寻求以很小的代价来获得较大的成就。意大利虽说是“三国同盟”的一员,但是对于意大利而言,三国同盟与其说是盾牌,不如说是锁链。俾斯麦及其后任者以及奥匈帝国都对于意大利的羸弱十分明晰,甚至加以轻蔑,并且劝阻其推行殖民主义,认为这次徒然浪费和分散意大利本身不足的军力。而且,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之间具有由来已久并且很尖锐的矛盾,这也注定了三国同盟存在有不稳定的因素。当然对于意大利而言,三国同盟的建立暂时减小了他在陆地上承受的压力,在翁贝托一世国王以及首相克里斯皮(FrancescoCrispi)的推进下,意大利的思想家们拒绝了在法国盛行一时的发展雷击舰艇的“少壮派”理论,更倾向于马汉的海权思想,因此大力投入海军建设,强调战列舰的首要地位。克里斯皮几乎毫无顾忌地在海军上大肆投入,一度建立了世界第三位的强大海军,虽然这个政策的结局是经济以及工业的疲惫,不到十年其海军实力又落到了第六位,但是意大利海军也算是获得了一笔遗产。

    1903年意大利新政府注重发展经济,经济增长率在欧洲首屈一指。到了战争前夕,意大利迅速壮大的工业基础又使得他们能够大大扩大其军事力量。这种以“重振罗马雄风”之名成为列强的渴望之心,恰如意大利当时著名的民族主义诗人邓南遮(GabrieleD'Annunzio)在其剧本《战舰颂(Lanave)》中所云:“武装到船头,驶向全世界”。因此,意大利的当时对于海军建设的规划是,使其兵力达到法国的六成,以及对奥匈帝国拥有四比三的优势。

    为了实现其“重振罗马雄风”的梦想,意大利最初的表现就是欲以收回其“失地”,而其中最为尖锐的,便是在巴尔干问题上同奥匈帝国就特伦蒂诺、伊斯特里亚以及达尔马提亚的领土争端上。

    在萨拉热窝事件后,意大利在一次内阁会议上秘密选择了中立。一方面以奥匈对于塞尔维亚没有事先和罗马商议为由,拒绝承担三国同盟的义务。另一方面则使出见风使舵的故伎,将自己作为一个决定性的砝码。在通过九个月的讨价还价和权衡利弊后,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和协约国签署了秘密的伦敦条约,定下了一个月后加入协约国参战的协定。1914年初开始担任意大利首相的参战派萨兰德拉(AntonioSalandra)将参战称为“神圣的利己主义(sacroegoismo)”,借此机会“收复失地”以扩大领土。

    当时意大利海军参谋总长迪·雷韦尔伯爵(PaoloEmilioThaondiRevel)提出了一个比较审慎的计划,他将战列舰集中于下亚得里亚海布林的西和塔兰托港,依赖轻型舰艇在亚得里亚海以及达尔马提亚海岸外作战,他希望以轻型舰艇首先消耗敌舰队,然后以一场优势下的大舰队决战中击垮对手。不过一旦意大利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