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的时间也就在双方不稳定、昂贵的和平模式中拖延着,直至美联储的成立。
战争之前,美国虽然已是世界上第一的工业强国,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丰富的资源,但是,直到1913年以前仍是一个依赖外债的国家,很少能向国外提供信贷。有人将此归因于美国缺少一个“中央银行”,使得纽约的银行家们难以集中调动全国的金融资源。尽管如此,靠钱生钱的银行家天性使得他们依然对大规模的战争兴奋不已,因为战争无疑能够为他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利润。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6)
战争之初,当时的德国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素无过节,美国政府却几度与英国交战,所以美国政府对英法与德国之间的这场战争抱着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严守所谓的“中立”。但美国的银行家们却早已按捺不住了。
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爆发世界级别战争的条件终于成熟了”。这是因为有了一个叫做本杰明·斯特朗的人物。
1904年,斯特朗成为银行家信托(Bankers Trust)董事长。当时,摩根①的亲信戴维森对日益崛起的信托公司越来越担心,这些信托公司业务范围比商业银行更加广泛,所受的政府监管却更少,因此能够以更高的利息吸引资金。为了应付这种新的竞争,戴维森在得到摩根的授意后,于1903年也干起了信托的买卖,斯特朗即是戴维森的具体执行人。在随后的1907年风暴中,银行家信托加入了拯救其他金融机构的行动,斯特朗因此名声大噪。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后,斯特朗出任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长这一关键职位。从此,斯特朗也就成了美联储系统实质上的首脑人物,而摩根、保罗、谢夫等华尔街金融巨擎的意图便顺理成章地在美联储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1914年8月3日,罗斯切尔德在法国的银行就给摩根发报,建议立即组织1亿美元的信贷用于法国向美国购买物资。1914年11月16日,美联储正式运作。12月16日,摩根的左右手戴维森就来到英国,与当时的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商谈美国提供信贷一事。1915年1月15日,摩根银行与英国达成信贷协议,数额为1000万英镑,但后来总额竟出人意料地达到了令人震惊的30亿美元!交易中摩根银行收取了1%的手续费,首次就轻松地将3000万美元装入了自己的腰包。到一战结束时,摩根已经“吃得钵满盆满”。尝到了如此甜头的摩根,在同年春天又与法国政府签订了类似的信贷协议,继续充盈着自己的战争之财。
此时的斯特朗也迅速地成立了非正式的美联储董事论坛的组织,定期聚会商讨战争时期的美联储行动准则。他以非常巧妙的手法操纵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将分散于12个美联储地区银行的权力集中到美联储纽约银行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美国一开始并未参加的战争中,正是斯特朗控制下的“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纽约银行事实上也只将迅速增加的国债作为了抵押票据,很快就将美联储其他地区银行的票据抵押政策边缘化,从而全面控制了整个美联储系统。
1915年9月,一次空前规模的债券出售正式拉开了序幕。高达5亿美元的“盎格鲁…法兰西”贷款,在威尔逊总统和国务卿罗伯特·蓝辛的支持下得以实施。对于这次规模空前的债券出售,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使出了浑身解数,61家债券承销商和1570家金融机构加入了发售业务。
在一战进入到关键之时,英国政府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宣布将对英国国民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利息收入征税,这使得英国人立刻贱价出售手中所持有的债券。于是英国政府的美国代理——摩根公司——就将这些美国债券在华尔街足额出售,很快30亿美元的债券就变了现,英国再次得到了一笔巨款来支撑这场代价越来越高的战事。再此,英美之间的债权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英国对美国原本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债权人地位不复存在。随着战火的继续蔓延,战争惨烈程度急剧上升,物资消耗速度变得空前,交战国的不惜代价也似乎进入了疯狂状态,向银行的借贷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不计条件了。但这却是美国华尔街银行家们极为乐见的。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7)
所不同的是,资助欧洲战争的大规模债券发售,使得美国货币流通量巨减,中央银行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于是,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增加国债,美联储也以惊人的胃口吃进。巨额的国债弥补了欧洲战争债券所导致的货币紧缩,代价则是美国国债的直线上升。据相关统计数据,到1920年左右,美国的国债就由几年前的10亿美元暴涨到了250亿美元之巨。有一点必须指出,这些数额已然十分庞大的国债,都是用美国百姓的未来纳税作为抵押的,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却在此期间一个个爆赚得喜笑颜开。
此时,一战中的交战双方不仅国力消耗殆尽,而且债台高筑,但双方也都更加明白,谁也输不起了。于是,早已将商战游戏融汇贯通了的美国人,缍等到了不可抗拒的渔翁之利。
4.“滴血”式的本性成长
1917年3月5日,美国驻英国大使佩杰在给当时的威尔逊总统密信中说:“我认为正在到来的危机的压力已经超越了摩根公司提供给英国和法国贷款的承受能力。我们能够提供给盟国最大的帮助是信用。除非我们与德国开战,我国政府将无法(向盟国)提供直接信用。”精明的美国人其实已为此刻的到来准备一年多的时间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部门从1916年起就开始了大量采购军事装备。
为了迎合政界,准确地说更是为了迎合那些喜欢玩弄金融游戏的银行家们,1917年10月13日,威尔逊总统发表了讲话,他说:“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必须使美国的银行资源彻底动员起来。对盟国贷款的压力和权利必须由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银行机构来承担。我相信这样的银行合作在此刻是一种爱国责任,美联储的成员银行就是这样独特和重要的爱国主义的证明。”正是这位倡导*的美国总统,后来自己也承认“世界大战为的是经济竞争”。这似乎也为之后的海湾、阿富汗之战,批下了某种脚注吧。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残酷的第一次人类大浩劫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成为战败国,美国尽管直到战争快要结束之时才加入,但却无疑地成为最大赢家。
很快,主要交战国的首脑们经过约定便坐在了一起,开始了所谓的战果分割。如同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所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而陪同美国总统威尔逊来到巴黎分割现场的银行家则有:首席金融顾问保罗·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师弗兰克、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托马斯·莱蒙、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鲁、杜勒斯兄弟(一个是后来的CIA的头头,一个是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等。而战败国德国的谈判代表则是保罗的大哥麦克斯·沃伯格。所以,当这些国际银行家们齐集巴黎的时候,后来的史学家就有了“巴黎和会其实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们的狂欢节”之说。只是,当这些银行家们在大发战争横财之后,随手也播下了人类历史上更为惨烈的第二次人为浩劫的种子,这颗种子在20年后便开出了它那罪恶之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大规模的战争物资采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与服务。仅杜邦公司就为协约国提供了40%以上的军需品,业务增长了176倍。美国的资本市场更是得到了迅速扩容。不仅为战争融资而发行的国债扩大到了250亿美元,1919年的自由公债发行量也达到了215亿美元。美国的股市规模更是得到了大幅扩张,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钢铁行业发展更快。以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为例,其股价从战前的46美元就飚升到了战末时的460美元,甚至一度达到600美元。这期间,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群体也由战前的35万增加到了数百万之众。另有资料显示,一战期间,仅摩根银行就代理英国发放了银行贷款30多亿美元。
至此,美国资本市场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美国也一举从战前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而在整体上,一战结束后不久,美国股市就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时期。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在20世纪20年代的连续八年中,道…琼斯指数一直上涨,涨幅达到了50%。而当时的美联储也没有足够的对股市泡沫的判断能力和遏制手段,也就没有采取调整利率等手段来抑制华尔街的过度投机。
另有一个因素值得关注,即10%的保证金制度。按此制度,投资者只要支付10%的钱就可以买股票,这无疑进一步刺激了股市的投机性。当时的美联储是以5%的利率贷给美联储成员银行,银行则以12%的利率贷给华尔街的经纪人,经纪人再以20%的利率贷给了投机者。所以,当投机者们希望从股市中得到远远超过20%的回报时,也就让这样一个逐级放大的资金链条随时都面临着断裂的可能了。
于是,当1929年10月24日这一个“黑色星期四”终于上演时,在华尔街也迅速地流行起了颇有悲壮色彩的一个笑话:五星级豪华酒店——里兹·卡顿酒店对来客的第一句问候语已改为,“请问,您开房间是来住宿还是跳楼”?
据记载,当日的美国股市跌幅超过了20%,一度达到了22%,为美国股市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化为了乌有。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到了1932年,美国股市的总跌幅为89%,几乎所有股票的股价都一泻千里,所有的投资者也就在劫难逃了。即使是当时朝阳产业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其1929年9月的股价一度超过了500美元,但到1932年7月时只剩下了3美元。真可谓是一步踏回到了出生前。
后来,经济学家和评论家们都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盘是华尔街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股市崩盘之后,资本市场隐藏已久的问题也都一一暴露出来,随即引发了为后人多有研究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此次“大萧条”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也终于让美国政府和社会精英们清醒了过来。于是,也就有了后来著名的“罗斯福新政”。这是本书后文中需要交待的内容。
二、无限风光的日子(1)
国家经济造就了国家金融体系。“罗斯福新政”后的华尔街,在“有形的手”的作用下迎来了它的新生。再加上美国人在“二战”期间的进一步实用主义,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开始得到抑制,从而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快速发展阶段。华尔街,也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凡作用。
1.罗斯福遗产
罗斯福新政带给华尔街的直接作用突出地表现在金融方面,因为他对华尔街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清理。
罗斯福请出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之父——老肯尼迪——担任刚刚成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任主席。在他的领导下,华尔街痛定思痛,洗心革面,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进一步走向规范,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的黄金成长期,为华尔街成为美国经济“发动机”奠定了基础。
至于罗斯福总统,也凭此给美国金融体系留下了宝贵的财产——现代证券法律体系。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银行紧急救助法令》、《联邦证券法》等。
其中,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第一次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离,实行分业经营①,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银行的存款人提供担保。如:禁止商业和储蓄银行投资于股市证券;建立银行保险金保护储户利益等。
同年通过的《联邦证券法》规定了“证券的发行必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禁止虚假陈述”等内容。1934年通过了《证券交易法》,限制保证金交易,防止过度投机。另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在这一年成立。而1940年通过的《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则主要针对共同基金做了规定,限制关联交易,加强信息披露,并要求基金从业人员进行注册,同时规定了使用杠杆的上限,并要求共同基金的董事会设立40%以上的独立董事等。
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监管制度一直执行到20世纪80年代。这半个世纪中,美国经济要比历史上其他可比时期的增长更快。同样,这一时期也是华尔街唯一一个没有发生重大或甚至轻微金融危机的50年。所以,研究者们把自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