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伯南克的美联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南克的信念伯南克的美联储格林斯潘很擅长搜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信息与数据。当政府宣布伯南克成为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时,市场普遍担心他不具备格林斯潘的商业经济分析技能。例如,在挑选美联储新主席的民意测验阶段,《华尔街日报》的一篇专栏报告说,白宫“非常希望他们挑选的继任者不仅懂货币政策,而且还要有金融市场的实践经验,能够利用商业和市场人脉洞察统计数据背后的玄机” 。伯南克当然不符合这个要求。除了在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联储(担任理事)任职了几年时间以外,伯南克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搞学术研究。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的很长时间里都在从事经济咨询业。与格林斯潘相比,伯南克刚上台时对经济预测这个行当几乎是毫无经验。
  经济预测的艺术与科学好在伯南克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在担任了美联储理事以后,伯南克立即开始从自己的薄弱之处下手。2005年在一次名为“学者向决策者的转变”的演讲中,伯南克明确指出自己清楚地知道要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新挑战。他承认,“鉴于我的背景,我对货币政策领域内的某一个问题不是很熟悉,那就是所谓的‘趋势分析’。”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货币政策的艺术 美联储的新沟通策略
伯南克不仅改变了美联储的内部决策机制,而且还正在对美联储的公众沟通方式进行改革。格林斯潘当政时面临着较大的政治压力,因此为了避免麻烦,他不愿意说得太多。与他截然不同的是,作为新一代经济学家,伯南克相信政策充分透明的中央银行是最高效的,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应当清楚地告诉社会民众它的经济预测、政策目标以及政策选择背后的道理是什么。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伯南克要比格林斯潘“不开放”得多。随着任期的延长,格林斯潘俨然成了经济权威:人们对他的观点或看法很尊崇,他经常介入与美联储职责范围根本不搭边的政策讨论。与之相比,伯南克要低调得多,对于一切有可能给美联储带来党派嫌疑的话题,他都尽量回避不加评论。
  坦率直言格林斯潘在任期的后半段也开始变得更加开放一些,而伯南克会沿着改革之路继续前行,致力于构建更加透明化的沟通机制。在2004年的一次演讲中,伯南克提到:
  今天我要讲的是中央银行应当竭尽全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尽量向公众提供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赖以决策的所有信息……除了政策目标以外,中央银行还应当告知公众其他有用的信息,包括经济预测值、对经济风险的评估以及(有可能的话)所使用的经济分析框架或模型。
  伯南克的信念伯南克的美联储我们应当进一步改进上述每一个方面。例如,我们应当加快公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预测值的速度,而且应当进一步延长预测期的长度。我们还应提供其他经济变量的预测值,例如最广为人知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这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策时参考的主要指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还会考虑提供未来短期利率水平的预测值,就像新西兰储备银行的做法一样。这种方式的难点在于必须要说明利率的预测值并不一定就等于实际的政策目标值。我们可以用“扇形图”说明利率预测值不确定性的大小。事实上,若能对美联储的所有预测值均给出有关其不确定性的信息,那么这将是一个能收到实效的创新之举。
  为什么这很重要?伯南克说道,因为“最重要的是,货币政策决策者是为公民服务的,他们制定的决策会影响到每一位公民的生活;所以在*社会里,他们有义务告诉民众及民选代表之所以制定这样的决策是基于哪些充分而有说服力的理由。对于要保持独立性和合法地位的中央银行来说,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 。
  伯南克继续说,“透明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能通过以下渠道提升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绩效” :
   通过“让公众更多地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以及政策战略,有助于减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于是企业和家庭可以在充分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
   如果投资者知道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什么,那么市场就能预测到美联储会采取什么行动,并相应地做出反应。例如,如果市场认为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美联储的目标值,那么还没等美联储执行加息政策给经济降温,市场利率水平就已经提前升高了。
   “向公众清楚地阐述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和战略有利于民众形成一个稳定的长期通货膨胀预期,这会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的功效,确保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 “公开中央银行的政策分析过程以及预测值能够获得公众有价值的反馈意见。”
  伯南克一直在美联储逐步推行政策透明化改革,市场已经渐渐习惯了美联储的新作风。格林斯潘讲话时喜欢用模糊不清的字眼,例如“非理性繁荣”、“可测量的步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价格稳定”或“防火墙”。与之相比,伯南克的讲话风格清晰明了,带有感*彩的修饰语并不多。为了实现政策透明化目标,伯南克毫不犹豫地公布了主要经济参数的数值区间。
   。。

《伯南克的美联储》 跋(1)
伯南克: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
  太平洋研究院院长、《环球财经》总编辑 向松祚
  2008年12月17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调至0~区间,标志着美联储正式启动“零利率”货币政策。史无前例的“零利率”货币政策,不仅是美联储近百年货币政策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且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将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将对全球金融货币体系和总体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亦将对中国金融货币体系和总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一、“零利率”货币政策:“直升机本”终于起飞
  “零利率”货币政策具有几项十分重要的含义:
  其一,它宣布正常状态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货币政策只能采取异乎寻常的“极端举措”。众所周知,所谓正常状态的货币政策(譬如调节贴现率、调节存贷款基准利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价格手段进行间接调控,即通过改变货币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引导商业银行的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的决策行为随即相应改变企业和个人的资金融通成本。货币政策决策者希望通过这一间接传导机制,让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朝着期望的方向运行。
  自2007年8月6日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基准利率从一路下降,然而美国货币市场信用紧缩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迫使美联储孤注一掷,断然采取“零利率”货币政策,表明间接调控措施已经完全失效。“零利率”政策的本质就是中央银行无限量向货币市场供应钞票,是所谓的“数量刺激手段”,它是信用货币时代中央银行最后的特权(也是最大的、最容易被滥用的特权),希望借此缓解货币信用极端萎缩之状态。
  Ben Bernankes Fed跋 伯南克: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伯南克的美联储其二,它表明美国金融货币体系已经陷入典型的“流动性陷进”。“流动性陷进”是天才经济学家凯恩斯发明的术语,形象而贴切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流动性陷进是经济体系一个奇怪的困境:无论中央银行怎么降低利率,商业银行就是不愿意增加贷款,既不愿意大量从中央银行和同业拆借资金,也不愿意反过来给企业和个人贷款;相应地,企业和个人之借款需求同样持续萎靡。所有人都全力死守现金不肯松手,整个资金融通活动戛然而止,实体经济活动自然深陷通缩和衰退的深渊。多种数据和现象表明:目前的美国金融体系已经陷入典型的“流动性陷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多次反复降息不说,大量购买债券和其他资产已经使美联储资产从不到10 000亿美元,激增到20 000多亿美元。联储资金像滔天洪水般涌入市场,流动性依然枯竭,岂不怪哉!看看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就知道:2008年6月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存放在美联储的超额储备资金从5 000多亿美元激增到8 000多亿美元。事情已经非常清楚:美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确早已坠入“流动性陷进”。令人忧虑的是:不仅美国如此,全世界似乎都调到“流动性陷进”这个深坑里面去了。英格兰银行基准利率是1694年该银行成立以来最低水平,继续降息在所难免;欧洲中央银行历来对降息慎之又慎,目前利率水平已经是历史最低点;日本中央银行持续十多年“零利率”或近乎“零利率”,依然没有将日本经济拖出流动性陷进,目前利率水平是,真是降无可降了。当然,全球其他中央银行之基准利率也是一降再降。整个人类经济一起跌入“流动性陷进”,已无可置疑。 。。

《伯南克的美联储》 跋(2)
其三,它表明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典型的“债务通缩”周期。这是全部金融危机里面最困难、最危险的阶段,处理得好,经济有望尽快回复;处理得不好,经济就有可能陷入长期衰退,此乃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痛苦之教训。与凯恩斯同时代的美国经济学家费雪,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大师,正是费雪首次阐述了金融危机的“债务—通缩”机制。
  “债务—通缩”周期包括如下六个内在机制。
  其一,通货收缩加剧借款人的还债负担,导致老的借款人无力还债或破产倒闭;
  其二,通货收缩迫使真实利率急剧上升(根据著名的费雪公式,真实利率等于贸易利率与预期通胀率之差),导致新的借款人无力举借新贷款;
  其三,通货通缩大幅度削弱企业收入和利润,进一步恶化企业还债能力。原因是企业收入急剧下降,企业成本却没有等比例下降(尤其是工资成本却不能等比例下降,所谓名义工资刚性也);
  其四,为了偿还债务、或储备更多现金(所谓“向安全地带逃窜”)、或“去杠杆化”的迫切需要,企业和个人拼命抛售资产,迫使资产价格持续下降;
  其五,资产价格持续下降让许多企业和个人净资产急剧缩水、甚至成为成为“负资产”,迫使企业和个人收缩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进一步加剧通货紧缩和资产价格崩溃;
  其六,大量企业和个人陷于经营困境或无力偿债,反过来进一步恶化众多金融机构之资产负债状况,迫使金融机构进一步收缩信贷。
  上述六个机制环环相扣、相互强化,形成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持续衰退和萧条的“负循环”。债务—通缩“负循环”周期的起点是资产价格崩溃,核心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或资产价格的持续下滑。
  易言之,债务—通缩的“负循环”周期是资产价格崩溃和实体经济通货紧缩相互作用、相互强化的“经济体系负循环”,是虚拟经济“负循环”和真实经济“负循环”相互强化的动态过程。整体经济体系一旦陷入如此严峻的“负循环”,试图将经济体系“通货再膨胀”、避免整体经济衰退和萧条的货币政策手段就近乎完全失效,至少短期内难以奏效。
  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很简单:一旦债务—通缩“负循环周期”启动,通货膨胀率的下降速度往往超越名义利率的下降速度,根据费雪利率等式,真实利率将急剧上升。真实利率水平才是企业和个人融资的真实成本,真实利率水平的上升必将大幅度削弱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最可怕的是:一旦中央银行将名义利率降低到“零利率”区间,而通货紧缩依然严重,那么正常状态的货币政策就山穷水尽、毫无办法。货币政策当局剩下的唯一武器就是开动印钞机,无限制向市场注入资金,期望人为制造通货膨胀或通货再膨胀来降低真实利率。美联储目前遭遇的困境,显然就是债务—通货收缩的“负循环周期”。伯南克和美联储遇到了真正的顽敌!
  历史上,最著名的债务—通货收缩“负循环周期”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衰退。为什么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如此漫长、波及范围如此广泛?目前全球经济学界比较一致的解释是:美联储和财政部没有出手挽救为数众多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没有即使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或采取足够宽松的货币政策,金本位制像“金枷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