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要尽全力尊重生命,反对克隆,反对生命的复制,让生命永远成为永恒和惟一的代名词。
。。
不要奢求第四代高科技梦幻成真
关于第四代科技大潮的猜想和预言,犹如梦幻般五光十色,但这只是一个令人浮躁不安的期盼,问题是,第四代高科技大潮真的能给人类带来福音吗?
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类的需求与生俱有,在高科技高效率的催化下,对物质和利益的追求走火入魔,不断加码,而不会自我调节,自然紧缩。
一些科学家一厢情愿地将可能出现的第四代高科技形容成一个力大无边的“魔法”——这个魔法的力量可使人类的未来演变成为一个长生不老的世纪,使地球上所有的资源奇迹般地再生再造,让完全没有污染的产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制造一种“盖世”武器抵消世界上所有的核能力,可通过掌控核俱乐部各成员达到步调一致的目标,甚至可寻觅太空间某一个接近人类生存环境的星球向地球的子民慷慨地敞开移民和资源的大门,如好莱坞的最新科幻电影《阿凡达》,等等。
还有,“生产过剩”的产品和服务可自动化解,既可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贪婪需求,又不受人类购买力、人体功能和自然资源等制约因素的影响。
这些美梦倘若成真,当然于地球、于人类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是,可能吗?
即使这些美好的梦幻真实可信,但请不要忘记,每一个上述梦幻的实现都需要经历相当漫长的研究和开发时间,才有机会使之具体地发展成为人类可利用的生产工具和可消费的物质财富。
这些美好的梦愿激动人心,令人热血沸腾,但严峻的现实是,现代危机风起云涌,迫在眉睫,人类根本不可能等到那一天!
太空不是人类的世外桃源
现代社会任何一次成功的变革,无不以科学技术的突破打前站,而太空可能是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的人类活动的新领域,是人类现阶段期盼的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探索地。
伴随着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除了太空军事角逐外,还在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太空资源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航天科学技术将地球文明引入浩瀚无垠的太空。
在未来50年内,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航行的新型航天运载器将问世,例如,建成太空站,利用太空资源,向地球传送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卫星,在月球和火星上居住,建立太空的工厂、矿业、旅游和农业,等等。
然而,人类究竟该怎样实现上述目标,如何认识、探索和开发太空,从来没有见证过更进一步的具体答案。
挑战太多了,但首要问题是:
今天,接近70亿人口的地球,哪怕千万分之一的人可以畅通无阻地移民到比火星更遥远的星球,需要什么样光速的运载飞船才能到达目的地?
进一步说,到达新的宇宙居住点之后,又需要什么样的高科技水平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地取材,分秒必争地为这些地球移民创造生存必需的基本环境和可用资源?
最近热播的好莱坞科幻电影《阿凡达》与这一奢望不谋而合:
为准备赶赴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星际之旅,人类建造了长达1英里(约合公里)的太空飞船,太空飞船使用混合反物质聚合发动机。这些飞船假设的航行速度大概相当于光速的十分之七,即每小时亿英里,约合每小时11亿公里,相当于真实时速1400公里超音速飞机的80万倍。
即便照此速度航行,飞赴火星之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也需要大约6年时间。
1998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宇宙飞船经过4亿多公里的航行,成功地登陆火星并释放了一个机器人在火星探察。
在这次被称为迄今最成功的星际探测计划的活动中,火星探路者共向地面传回26亿比特的科学信息、万幅图片以及对火星岩石和土壤进行的万份完整的化学分析。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一直致力于载人登陆火星计划,预计2031年年初将派出一支宇航员队伍乘坐宇宙飞船登陆火星,估计下一次载人登陆火星任务耗资将达4 500亿美元,耗时30个月,才能从地球抵达火星。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宇宙飞船“探路者”到达火星,至少需要3年时间。
暂且不说火星是否适应人类的生存,要让地球人拖家带口地乘坐“探路者”宇宙飞船移民火星,这在近代世纪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简直就是听一部天书,欣赏一剧“天方夜谭”。
或许,千百年后的某一天,人类飞船的速度可以大大提升到超越今天的飞船,并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寻觅到可为人类居住的另一个太阳系的星球……
即使在那样的特例下,人类如何克服生命的生理极限,在遥远的宇宙重建家园?
毫无疑问,人类要真正认识和开发太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人类的愿望一直是美好的,但是梦醒之前,地球终结自身的危机也许就在眼前。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东西融合呼唤马克思的复活
在高科技作为幕后推手的现代危机中,每每关键时刻,卡尔?*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便奇妙地在西方主要媒体上频频出现。
众所周知,理想态的英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竞争,拒绝政府操纵,但在实践中,完美地绝缘于政府的干预几乎难以成行。
从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有政府大规模干预的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还有日本政府积极主导经济发展,都是政府大规模计划、引导和介入的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具体实践。
在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实践困扰着无数希望明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时奥妙的思想者、行动者以及探索者。
时过境迁,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家边界的概念已经模糊不清,时空的跨越立体性地改变了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之间的对峙态势。
西方社会,在不断沉淀资本主义精华的同时,与昔日的“敌手”社会主义结成了难以分割的战略伙伴关系,除了多党制的政治体制和相应结构,其实几乎都一样。社会主义,也早已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精挑细选地充分享用资本主义的丰硕成果。
两个主义就像一个大家庭中各个不同身份和地位的成员,表面上争斗的死去活来,实质上血肉相边,在关键时还是同舟共济。
意识形态上水火不相容的两大阵营,在21世纪初叶的经济危机中走得越来越近。
例如,美国和中国两个各自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国和强国,在越演越烈的现代危机中,越来越注重“和为贵”的重要,越来越感受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越来越追求实际利益和整体实力的至高无上。
请记住,所有人类社会的危机均原生性地起源于供需结构的失衡和错位,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今天,“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引爆的所有危机,不仅是“供”大于“求”的必然产物,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危机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说是过剩的。”
*充分阐述了劳动价值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伟大的剩余价值论,精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在此基础上,*预言出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尖锐地指出:“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
当人类为“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却骇然发现“需”的萎缩、过时,供需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时候,危机便会呈雪崩式连锁反应,从天而降。
人口无节制的生育,产能无限制的过剩,核武器无控制的泛滥,货币无规律的印发…… “过剩”无所不在,严重地向生产方向倾斜,往往必须使用极端的办法才能加以舒缓、截流和彻底改道。
资本主义经济的供需关系已从“相对过剩”步入“绝对过剩”,是基于人们的消费功能特征、社会购买力不足和资源有限造成的永久性过剩。
过剩的结果,表现在产业链上就是资金链断裂,员工失业、产品血卖、企业倒闭,争执四起、抗争不断、枪声不绝、社会动荡。
结果,甚至不惜以战争的血腥方式大量消耗囤积过剩的兵器弹药,因为只有通过战争作最后了断,才是产生需求的重要手段。这样一来,高昂的军费开支才合理,庞大的武器库才有用武之地,经历战争洗礼和重组的世界更加洗心革面、生机勃勃。
但是,战争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反人性,应该坚决予以遏制和避免。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以及高科技驱动产业的集成和扩张,过剩危机由来已久,越来越步入极端的路径,已经到了随时“定格”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步伐的境地。
残酷的现实是,高科技产品必须以“物美价廉”屈身于它的整个发展和应用周期,以适应有限、苛刻和缓慢增长的市场需求。结果是,科技越趋尖端,产品效能越棒,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如此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无限增长的生产力(供应)与有限增长的购买力(需求)之间的剪刀差,日益扩大,毫无交集。
如果*仍然健在,他将怎样解剖和审视危机演变的深层含义?
*作为科学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代言人,将毫不犹豫地对资本主义的体制发起最后的攻击,坚定地抨击资本主义发展到巅峰阶段是最后的疯狂。
随着经济泡沫一个接一个的破裂,演变成一个病入膏肓的魔法师,无力再掌控和化解自身引发的危机,无法再召唤回自己打造的魔鬼。
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的出路。
中国还有机会,是因为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农村和城市普通公民的消费能力相应于中低端产品的购买力仍然具有可大力挖掘的市场空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经济全球化:“整合”还是“瓜分”
没有什么比资源储备更重要
资源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珍贵是因为它稀缺有限,难以再生。
无论是大自然天赐的资源,还是人类持有的战略资源,都是珍贵的稀缺资源。
历史上,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不仅是大国和强国称王称霸的专利,还是部落、家族和个人大打出手的导火索,而各个国家之间为石油、天然气、稀土金属、水等资源引爆严重冲突和大小战争,屡见不鲜。
煤铁资源挑起普法战争,石油资源引爆两伊战争和美伊战争,南海诸岛密布的现代战争风云与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宣称各自占有海洋资源的所有权密切相关。
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这个国家与生俱有的自然资源,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如果一个主权国家因为资源冲突而放弃或丢失了一片疆土,将注定被该国人民毫不留情地钉在丧权辱国的“耻辱柱”上,臭名昭著,永远不得翻身。
对于资源贫乏的强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花大钱、冒大险,出海购买和兼并他国资源,或者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弱国资源。
没有资源,国将不国,民不聊生,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生死存亡。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资源的输血功能,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资源的供给。
资源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但严格受限于所处的地域环境,如中东的石油出产国科威特尽享天然的石油资源,而日本极度缺乏资源只能依靠进口而寄人篱下。
日本,以岛国为特征的大自然资源尤其贫乏,却因祸得福,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储备和海外扩张的强国战略。
中国和日本为资源而战由来已久。
两国之间最初的冲突,源于中日战争中一段不可磨灭的伤痛。
太原会战实际上是为山西太原地区的煤矿资源而战,日本人对华夏煤矿虎视眈眈,一场血腥的大掠杀最后以日本人的胜利告终。
今天的日本,为资源而战的决心更强,不仅严格制定法律保护本国的原始森林,还规定所有自然资源不得进行任何砍伐挖掘,同时依靠自己庞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重金购买和兼并海外稀缺资源或支柱性产业,深入他国产业的战略腹地,向世界扩展。
在日本的海外扩展战略下,日本不需要国家的名称,只需要坚实地参股或控股他国龙头企业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