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总长”,就是说参谋总长也是你们海军的,干吗要加上一个“陆军”的限定语?要加你们自己加。只能忍声吞气的小二子海军在用了几年“海军参谋部”以后干脆就不要“参谋”这两个字了,叫做“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彻底划清界限。
界限划得非常清楚,凡陆军的规矩海军就不用。陆军办了个“陆军大学校”,说不是陆大出身的人就不能当参谋,海军就没有那条规定,谁都能当参谋。当然到了最后海军参谋还是几乎被海大毕业生被包圆了,但只是“几乎”,“神风攻击队之父”大西泷治郎中将就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可最后还是军令部次长,就是说海军没那条硬性规定。
不管怎么说,海军的组织一直到日俄战争之后都没有什么军政军令二元化这么一说,所有权力基本都在海军省手里,一切都很健全,看不出有什么很大的问题。
军令部的由来(3)
有了高质量的军官,有了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如果再有了军舰武器硬件,只要假以时间,熟悉了武器装备性能以后,一夜之间的飞跃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但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内乱不断,到1884年为止,包括佐贺叛乱、荻叛乱、神风联叛乱、西南战争等内战和骚动什么的合计起来居然有162起。政府疲于奔命地到处*,军费几乎全部被陆军花完,海军在军舰扩充上面的要求无法满足。所以日本海军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始终圆不了从胜海舟开始的“大海军梦”。
1871年台湾“牡丹社事件”以后,事情起了变化。那年10月,一艘琉球渔船在海上遭遇台风,漂流到台湾东南部八瑶湾,登陆的66人因和台湾土著人发生冲突,54人被杀,剩余12人在当地汉人救助下由大清官员安排转道福州回国。
1873年,明治政府外务卿副岛种臣前往中国交涉,总理衙门行走毛昶熙一开始的回答还像话:“二岛(指琉球与台湾)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次固在于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和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但毛昶熙在看到日方出示的死者中有四位日本渔民的证据,并扬言琉球属于日本版图以后,居然改言“(台湾)生番系化外之民,伐与不伐,贵国自裁之。”留给了日本一句可以向“无主番界”出兵的话柄。
当时执掌大权的内务卿大久保利通立即成立了以大隈重信为长官的藩地事务局,事务局长为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从英美急忙买了两艘商船,装上大炮作为军舰,准备攻打台湾这块“无主番地”。但和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的参议木户孝永强烈反对出兵台湾,加上英美诸列强也不同意,内阁决定延期出兵。但在长崎待命的西乡从道拒不受命,率领3 000名官兵在1874年5月2日出兵,5月6日在台湾南部登陆。这次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作“西乡大暴走”,开了日本军人在近代史上“下克上”,反抗政府的先河。
5月下旬,大清派船政大臣沈葆桢来台,并调淮军6 000人赴台作战。后来在英国公使威妥玛斡旋之下中日之间达成《北京专约》,清廷糊里糊涂赔了日本人50万两白银不算,还承认了日军出兵是“保民义举”,这就给了日本日后认定琉球是日本属地的根据。第二年日本开始处分琉球,并在1879年强迫琉球国王移住东京。
但清廷并未放弃琉球主权,一直到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才不再主张。
这次日军的出兵台湾,在东亚海军史上引起的后果就是清日两国同时进入了扩张海军军备的时代。
西乡从道在这次出兵之后感到了充实海军军备的必要,从陆军中将转到海军中将,并且说服政府把海军的预算提到了陆军的一半。1875年一年就花了当年海军预算的90%,用311万日元向英国订购了扶桑、金刚和比叡三艘军舰,到1878年投入现役。这三艘军舰都不到4 000吨,按当时欧洲国家所保有的万吨左右级别的战舰标准,实在不能算什么战舰,所以后来日本人自己也只把这几艘军舰算成“海防舰”。但是在1885年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两艘7 200吨的铁甲舰编入现役以前,这三艘军舰一直是亚洲国家所唯一保有的近代化装甲舰。
到1890年,与《大日本帝国宪法》同时公布的《海军条例》出台时,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高千穗、扶桑、大和、葛城、武藏和浪速等6艘海防舰的“常备舰队”和一些过时陈旧的舰只组成的“演习舰队”。1891年,举行了第一次由常备舰队扮演进攻一方的“东军”对演习舰队扮演防守一方的“西军”的海军大演习。演习后举行了第二次海军检阅式,和6艘军舰、排水2 400吨的第一次海军检阅式相比,这次的阵容达到了19艘军舰、排水30 000吨,23年间海军增长了15倍。
可是面对北洋水师的定远和镇远,这30 000吨的海军还是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
1891年7月13日,离甲午战争还有四年。
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的小石川后乐园,受外务大臣槺疚溲锏奈校>蟪艰肷阶始椭薪谡饫镎倏桓鲇卧盎嵝问降幕队缁帷9蟊鍪谴笄灞毖笏μ岫蕉∪瓴驼谌毡痉梦实陌ū毖笏ζ旖⒍ㄔ丁⒄蛟对谀诘�7艘军舰上的50名大清水师军官。
桦山资纪气恼地对海军次官伊藤雋吉少将说:“最讨厌的就是这个丁汝昌,槺就庀嘤惨彩裁础涨逵押谩庋魈烊宄龆セ峄嵴飧龀僭缫谡匠∩霞娴牡腥耍蠹叶及颜飧龆∪瓴牧掣壹亲×耍丫窬殖ず袄础!�
当时的海军省军务局长是伊东祐亨少将,这位伊东祐亨后来指挥着联合舰队大败北洋水师,一直晋升到元帅海军大将。伊东一进门,桦山资纪就问:“伊东君,你说丁汝昌这次为什么走这么条怪路,从下关进日本经濑户内海绕纪伊半岛到东京来?”
伊东少将的回答是:“丁汝昌这是在向我们示威,那意思是说日本的内海就是北洋水师的*院,如果日清开战,他能指挥着北洋水师一口气攻到东京。去参加欢迎宴会没问题,但请大臣无论如何也要恳请外务大臣和首相同意我们也去访问一次清国。”
第二天,伊东祐亨在游园会上劈头对丁汝昌就说:“丁提督,能不能让我参观一下你们伟大的超级战舰定远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和俄国人也来玩一把?(1)
日本人和俄国人之间的恩怨从某种角度说来也是必然的。被困在北极圈内的俄国人几百年的梦想就是要有一条通向海洋的路,好去往那温暖的南方乐园。从16世纪伊凡雷帝征服西伯利亚开始,到20世纪初,俄国人的扩张就没有停止过。
甲午战争的结果对俄国人来说是一个意外。好脾气的大清国居然把俄国人的下一个目标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人,这使俄国人觉得很不习惯。从经验上俄国人知道,日本人不像大清那么好脾气,因为俄国人几次要求日本人开国都被日本人拒绝了。所以辽东半岛落在了日本手里就意味着俄国人可能会要费很多口舌来说服这些不说俄语的黄猴子,很可能还要动用武力来吓唬他们。俄国人喜欢干脆,在得知春帆楼日清《马关条约》的内容仅仅六天以后,就联合德国、法国公使造访日本外务省,向次官林董提出对《马关条约》中有关割让辽东半岛的异议。理由是:“日本对辽东半岛的领有不仅威胁到清国首都的安危,同时也使朝鲜的独立有名无实,对远东的永久和平产生了显著的障碍,因此俄国沙皇陛下政府劝告日本天皇陛下政府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有。”
与此同时,俄国远东舰队进入了戒备状态,在中国的芝罘和日本的神户海面同时巡逻示威。
俄国人的算计很清楚,但德国人和法国人怎么也一起来凑热闹呢?在欧洲,德国是刚刚统一的新兴国家,要想和英国法国这些老牌殖*义国家的竞争中分一杯羹,只有和俄国人联合,而法国人决不会放任心目中最危险的敌人德国人和俄国人走到一起,无论如何都要插进来,起码能够知道这两个小流氓在打什么主意,所以这三个各怀鬼胎的国家居然也走到了一起。
这就是所谓“三国干涉”。
伊藤博文对“三国干涉”并没有觉得意外。因为大东沟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山本权兵卫就向他报告过俄、德、法三国最近在频繁接触的消息。外务省没看出名堂,而山本权兵卫已经预计到了这三个国家可能会在日清媾和谈判的时候对日本施加压力:“总理,日本现在没有和这三国对抗的实力,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我们都只能忍。”
伊藤苦笑着说:“是啊,连你都这样说了,除了忍还能有什么办法?等待下次机会吧。”伊藤当时就找来了外相陆奥宗光,对他说了“卧薪尝胆”四个字。所以现在只不过是该来的真来了而已,日本人也没有吃惊,接受了三国调停,让大清又以三千万两白银的价格,把辽东半岛“赎”了回去。
加上本来就要付的战争赔款,总共加起来是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不要以为大清真有那么多元宝,那是由俄国人作保,法国人提供的两亿五千万金卢布贷款。接着,在1896年李鸿章去彼得堡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式的时候,俄国以50万金卢布的贿赂价从李鸿章那儿换来了《*》,得到了西伯利亚铁路的北满穿越权,1898年,又租借了旅顺港和大连港,得到了南满铁路的铺设权。自此,俄国远东舰队结束了冬天在日本佐世保港寄人篱下的日子,能风风光光地在不冻港瞪着远东了。
1900年7月,俄国又乘义和团事件,出兵十来万,从伊尔库茨克、海兰泡、双城子、伯力、海参崴和旅顺分六路出兵东北,到10月份占领东北全境。必须指出,这次军事行动和义和团之乱毫无关系,仅仅是俄国人从伊凡雷帝就开始了的东进政策的一次具体执行,但也是最后一次具体执行。
和俄国人也来玩一把?(2)
俄国出兵满洲,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不仅仅因为满洲紧邻朝鲜,而且因为俄国的出兵,打乱了日本的战略构想。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朝鲜的存在被公认了。但是就连日本自己也没有把朝鲜当一回事,当时的朝鲜是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穷地方,甲午战争前夕,朝鲜的一品大员出门坐的只是独轮车,和中国东北地区回娘家的小媳妇属于一个级别。急功近利的日本人是不愿意经营也不善于经营这么个穷地方的,朝鲜对于日本来说所谓的重要性就仅仅体现在是一条通向中国的通道而已。纵观日本人在朝鲜50年的殖民统治历史,除了在战争时期征收民夫、壮丁和慰安妇外,能称得上“建设”二字的就是修路,公路、铁路什么都修,因为朝鲜是日本通向中国的运兵通道,必须保证交通,其余的什么都不干,朝鲜半岛在日本统治的50年里什么都没有得到发展。
日本人,特别是日本海军的兴趣是中国南方。因此在义和团事件和之后的八国联军出兵中,日本人虽然最卖力,出动了包括4 900吨的巡洋舰笠置号在内的八艘军舰,常备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亲自率队在海面巡逻,掩护包括第五师团22 000人在内的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但整个来说,八国联军中日本表现得非常低调,日本陆军在八国联军中也没有什么为非作歹的事情。因为日本人还记得三国干涉的理由之一是“威胁到清国首都”,在这个各方利益犬牙交错的地方,还是夹起尾巴做人的好。要闹,咱找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闹去。
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是福建厦门。
根据甲午战争以后签订的《中日通商航海条约》,清政府同意日本在厦门拥有租界。而从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海军大将到第七任明石元二郎陆军大将全是军人,日本非常想通过领有台湾这个位置上的优势,从厦门打开通向南中国大陆的大门。北边在闹“北清事变”(日本人对义和团事件的称呼),日本人就在厦门策划“南清事变”。
1900年8月24日午夜24时,日本人在厦门建的东本愿寺布教所发生火灾。日本政府反应异常迅速,立即召开了有首相山县有朋、外相青木周藏、陆相桂太郎、海相山本权兵卫和参谋总长大山岩参加的会议,讨论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提出的立即从基隆港派出巡洋舰“和泉”和“高千穗”,掩护以一个步兵大队为骨干的混成支队在厦门登陆,占领厦门炮台的方案。
除了外相以外,没人反对这个方案,因为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知道海军已经有了一套占领厦门炮台的方案:山本权兵卫对驻防台湾的日本海军各舰长都下达过“在厦门海面停泊的安全位置以及在紧急时占领厦门炮台的可能性”的调查研究课题。
但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