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多年之后,成为一名讲授管理学的大学教师的猴子仍然坚持认为,自己的变革是人性化管理,错的是公司,不是他。
总经理熊和社长狐狸在几天之内便提出,性健康的定位有问题。
他们当时的反对,主要是针对出版管理的考虑。还是猴子提醒过猩猩的,谈性,在中国还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
讨论:对一个职场失败者的精神分析(3)
但是,猩猩坚持性健康的定位,对熊和狐狸的反对实现了抵制了蔑视。
就在双方僵持未下的时候,一天,狐狸给猴子打电话,说转天开车带他上班。
狐狸的住处,离猴子很近,也是猴子上班的必经之路。如果搭狐狸的车,猴子不仅不用劳心费力地倒多种车了,而且还可以省下将近一个小时的路上时间。所以猴子接到狐狸的电话约请时便很开心,以为狐狸忽然想起关心下属了呢。猩猩当时经常开车去员工到地铁,甚至到家中,而猩猩自己住在那个大院里。与之相比,狐狸却从来不顺路搭员工回家。这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坐在狐狸的车上,猴子才意识到,这是一辆“鸿门车”。
狐狸先以关心地问起猴子的生活为开始,紧接着话题一转,开始谈杂志,谈性健康的定位。狐狸很激动地指责猩猩,说猩猩根本不考虑杂志的前途,现在的性健康定位很快把杂志毁掉,等等。
狐狸指桑骂槐,苦口婆心,软硬兼施。这对猴子这个自由人原本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问题是,这些天的冷静,猴子也发现做性健康刊物有许多不足。首先,它并非绝对的“人无我有”,不是绝对的“唯一”,而这与猴子最初设计这个定位时的理念有差别。其次,这时猴子已经设计出了刊物的栏目,他也感觉这样一本纯性健康刊物,有些不太刺激,不太精彩。
那天到了公司后,猴子看着栏目设计苦思苦想,拿着笔,按着狐狸和熊的标准删掉那些过于“性”的栏目……就在这时,猴子忽然有一个大的发现:当他尝试删除那些“性”字太浓的栏目后,现在的刊物成了一本很好的“性别健康”刊物!
猴子当时正热衷于性别问题研究,已经出版了《性别的革命》和《男人解放》两本性别随笔。猴子发现,如果做成一本性别刊物,不仅可以做的很精彩,而且真的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了,绝无仅有的了!
猴子兴奋起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猴子发现自己的许多理想可以在里面实施了。过于重视性生理的刊物,阻碍了猴子的创造性思维,而一本强调性别与文化的刊物,则给编者提供了充分的创造空间。猴子的男人解放思想,女性主义思想,都有机会体现了。而这些都是当时中国大众通俗媒体中极为少见的声音,一本刊物谈这个,更是绝无仅有。
猴子为这个想法所兴奋,立即找猩猩谈。
猩猩仔细听了,权衡一番,被猴子的“独一”、“前卫”理念所打动,立即支持了猴子的设想。在六个月的合作期,猴子听猩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最出色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大胆干吧!
而且,新设想被狐狸和熊勉强接受。他们对内容难以提出品位上的要求,只要不犯禁,就可以了。
猩猩与熊、狐狸等人的第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了。而且,猴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刊物的设计更成熟了。
但有意思的是,熊和狐狸等人直到最后,还认为这本刊物是一个主要谈性的刊物,认为换汤没换药,骨子里差不多。
猴子想,也许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性与性别就是一回事。
讨论:猴子的梦:专拍妓女照片的老外(1)
梦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汇报》上海办事处,一幢小洋楼。猴子进楼,上楼。
二楼是一个大礼堂,许多人坐在那里,都穿着电视中二三十年代人的那种服装。猴子知道正在进行新编辑培训。猴子想,开创一份新事业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呀。
猴子上到三楼,到总编室。猴子与总编见面、握手。总编是个瘦老头儿。这时有个男编辑进来,拿着一张报纸说:“我们要大力报道这件事。”
猴子拿过来一看,说的是一个外国男人声称,要拍下所有上海妓女的裸体照片,出一本书。
猴子说,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大张旗鼓报道的呢?
那么男编辑说,这件事不炒,还能炒什么!这不是明摆着外国人在污辱我们中国人嘛!
猴子则分析说,不一定,也许人家是做研究。坦白而言,出版这样一本画册具有性学研究意义。
背景与分析:
猴子在梦境中重温刊物新创办时的快乐,包括应聘时受到重视的情景。
场景之所以为二三十年代的报社里,是因为猴子当时正策划在刊物上办一个“情爱老新闻”的栏目。
至于外国人要拍上海妓女的“新闻”,被梦中的男编辑解读为“污辱我们中国人”,而猴子提醒说,也许人家是做正经事呢。这梦中情节显然是对熊等人对“性刊物”定位的指责而生。猴子在梦境中说:我在做正经事,不是做坏事!
猴子按性别这个新思路重新设计栏目。
他当时加入的许多栏目绝对都是中国第一,甚至直到多年后也是唯一。如“艾滋”,是中国第一个大众期刊常设的关爱艾滋病人的栏目,完全以人本为视角出发。猴子在第一期的刊物中便提出艾滋感染者结婚的权力应该受到保护。几年后,猴子参加艾滋病立法模拟听证会的时候,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再如“男性解放”,也是一个常设的大栏目,思想也是很超前的。五年后,猴子在自己执教的大学里创办了一个男性解放沙大象,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展了实质性活动的男性解放组织……事实是,整本刊物,所有栏目,都围绕着两性的和谐关系,还有一个特点便是 “另类”,主要关注性的少数人群与弱势人群,而且以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如第一期就发了一个对裸恋者正面支持的文章。还有一篇谈一夜性的,也是正面的。这样一本刊物,是极为大胆的,观念是极为前卫和突破的。
猴子在心里还感谢熊和狐狸,如果不是他们对第一个定位的阻碍,猴子不会产生这调整后的定位。而这,使得猴子真正开始办一本出色的刊物,猴子自己至今仍然认为,它可能不是一个成熟的商品,却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成熟实践,是性别政治大众化的出色努力。更是一本极有价值的文化产品。
猴子后来在创刊号上有很感人的卷首语。几年后,他在大学课堂上以宏亮的声音,满怀激情地给学生们朗颂这段卷首语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专注地盯着他,被他朗诵时的激情所吸引。猴子朗诵之后,教室里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猴子在卷首语里这样写到:
我们以新人的姿态承担责任,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在书写着历史。
我们的追求是理想主义者的追求,我们以主人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说:“我要改变它,猴子要完美它!”
我们挑战传统,破除模式,向权威发出质疑的声音!
我们推崇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惟一的,至高无上的,不可替代的。我们追求两性平权的美妙境界,向往所有人类平等、宽容、博爱,和平共处的伊甸家园。
我们对一切使人更受尊重的理想顶礼膜拜,对所有蔑视人的权利与尊严的行径怒目而斥。
我们关爱弱者。传统传媒在涉及社会的少数人群、边缘人群、弱势人群时,或以猎奇的目光,或以排拒的心态,表述或无知或歧视的声音。
我们以博爱精神,民主意识追求人本理想――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的生存权利都是至高无上的。
历史的进步是无数小人物具体细微的努力促成的,身为传媒人士,我们知道自己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新世纪的开始,我们在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纪。
……
在卷首语的初稿中,猴子甚至将这本刊物自比当年的《新青年》,但后来自己也意识到扯得太高了,就删了。但从这篇首语中可以看到,这刊物已经成为猴子理想的寄托,成了猴子心目中时代的号角了。
猴子鼓励编辑一起设计新的栏目,每个新设计的栏目被采用,奖200元。驴后来设计了“影院找碴”,针对名片中的性别偏见进行批评,就得了奖励。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讨论:猴子的梦:专拍妓女照片的老外(2)
每一次开会,猴子都对编辑强调,我们办的是一份中国一流的刊物!
猴子当时这样讲并非娇情,而是在猴子当时的心中,我们办的确实是超一流的刊物。猴子告诉编辑,约稿的时候就告诉作者,《A》是一份中国一流的好刊物。
因为编辑们多是刚从此业,没有作者,所以猴子把自己全部的作者资源拿出来给他们。
后来猴子的许多朋友笑着对猴子说:“听说你办着中国第一流的刊物?”猴子肯定地回答:“是的!”
猴子不知道这种发自内心的强调是否渐渐影响了编辑们的自我定位,使他们也像猴子一样为投入一份事业所激动,不再只关注经济收入。但可以知道的是,编辑们后来的投入与成果,远远超出了猴子的想大象。
猴子规定版权页编辑的排名以发稿多少为序,猴子鼓励编辑自己写稿子,一期可以发同一位编辑的多篇稿子,不像有的刊物那样一个名字不能同时出现。猴子认为,编辑写稿子更能够体现刊物的意图,而向作者为这样一本极个性的刊物约稿,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猴子总是表扬每个人的每一点成绩。虽然猴子有时也着急发火,但猴子发火后如果发现是自己错了,会很快改正,甚至主动向编辑道歉。更多的时候,猴子是在鼓励和肯定编辑。
记得一次外地某编辑来约稿,请作者吃饭,猴子也叫上两个编辑同去,鼓励她们也给外面写稿。这样的领导风格,在绝大多数媒体中,是不可想大象的。
就是在那次餐桌上,谈到刊物编辑时,猴子说,我们这个刊物,老编辑办不了,成熟的编辑也办不了。那外地编辑便很吃味儿,酸酸地说,什么人能办呢?猴子指着在座的两位编辑说:她们能办。
当猴子不断肯定和激励猴子的编辑时,猩猩也在不断肯定和激励着猴子。这时猩猩和猴子的关系已经相当亲近了,他们发现了彼此身上太多的共同之处,比如,我们是整个公司中从来都不穿西服而只穿休闲装的男人,这体现着一种生活态度,也影响着工作态度。猴子称自己与猩猩是臭味儿相投。
猩猩在任何一个场所都在强调:猴子是最出色的,是NO1。
他还不断向猴子描绘灿烂的前景:中国最好的刊物(他也像猴子一样坚信这本刊物是),大的发行量,以后还要进一步办别的刊物,还要办报纸,要办出版社,等等。
猩猩不是在骗猴子。事实上,他也是一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者。这又是猴子和猩猩气味相投之处。
猴子住在一百里之外,是全公司住的最远的。但是,他总是早晨五点多起床,八点以前成为公司第一个到岗的人。虽然当时编辑部是九点钟上班。猴子被事业所激动着,根本睡不了懒觉。一路上他都会情绪亢奋,满脑子想着刊物。猴子的全部热情都投到了上面,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刊物中,思想着,创意着……
一个多么有朝气的群体,一份多么有前途的事业,一份多么灿烂的幻想……然而,所有这一切都破灭的太快了。
这,是当时的猴子、猩猩,甚至熊和狐狸,都绝对没有想到的。
当猴子开始在大学里讲授人力资源与管理心理学后,他意识到,自己当初虽然不懂管理,也不懂激励,但是,他和猩猩一样,都本能地使用了激励法来鼓励员工。也许,他们的行为正是基于他们内心的民主意识和人本观念。
猩猩和猴子的激励并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多给一些工资的物质激励上,改变工资方式,是物质激励,但其它举措更多是精神激励。猩猩对猴子的称赞是一种精神激励,猴子告诉编辑们,他们在办着一本中国最好的刊物,他们在写着历史,这同样是精神激励。虽然可能编辑并不会像他一样看重“在写着历史”,但是,事实证明,她们的职业崇高感在工作中确实得到了体现。包括那个煽情的卷首语,既是在激励员工,其实也是在激励猴子自己。猴子对驴的“保护”,也是一种激励,虽然受激励者并不领情。猴子带编辑出席作者会,认为他们最出色,鼓励他们写稿,这些都是激励。猴子拒绝权威,是否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