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胜金融危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的逼债,新世纪金融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次贷”危机开始爆发。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的“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2“次贷”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它更深层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研究“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还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美国是个主张“居者有其屋”的国家,国民的自住房比率高达68%,人均居住面积近60平方米,居世界前列。美国房地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占家庭整体净资产的1/3以上。作为美国第一大产业(自20世纪初就与汽车业、钢铁业并称为美国三大支柱产业,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支柱产业逐渐向金融、文化娱乐和高科技产业方向转移,但是就对GDP的贡献来看,房地产业仍然是美国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房地产市场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很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主导了连续13次降息,实行低利率政策,从2001年1月到2002年12月,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调到了1%。而事实上,即使在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房屋销售依然火暴,价格仍然持续上涨,新宅销售在2001年11月上升了52%,12月继续攀升57%,旧宅销售2001年也创了历史最高,达到525万套。而2001年12月份的旧宅中间平均价达到151,400美元,比2000年上升了84%。美联储的政策更是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也是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之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3)
3为什么要对具有极高风险的次级贷款者提供贷款呢?
  降息带来的大量低成本资金,形成的流动性过剩,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理论上来看,资产泡沫的源头是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由于逐利的需要,比如流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果这种投机逐利进一步发展,资产价格必然慢慢超过其真实价值而虚拟膨胀,最终产生泡沫。
  伴随经济增长,美国通胀压力加大,美联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提高联邦基准利率。进入2006年,利率已由原来的1%调到了525%,这时贷款投资成本上涨终于开始赶上并超过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超过投资回报率的上涨。房产泡沫再也支撑不住,终于轰然破灭,并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
  4泡沫是这样吹大的
  美国人的房贷是怎么计算的,泡沫是怎么越吹越大的?难道是“信用体系”出了问题?
  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绝对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他们大胆推出各种创新的贷款产品。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还款的头几年内,每月支付的还款金额很低而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大幅增加。以次级房贷中主要的无本金贷款和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为例。无本金贷款是以30年分摊月供金额,但在第一年可提供1%~3%的超低利息,而且只付利息,不用还本金,然后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利率市场进行利息浮动,一般还保证每年月供金额增加不超过上一年的75%。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则允许贷款人每月支付甚至低于正常利息的月供,差额部分自动计入贷款本金部分。因此,贷款人每月还款之后,会欠贷款人更多的钱。
  李犁(和讯网财经中国会秘书长)
  5“拒付风险”转移颠覆“信用文化”
  “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人的这种“借钱消费”、“提前消费”的思想观念的使然。
  美国人仗然觉得借来的钱,就是他自己的,跟他自己挣的钱没什么区别。这个观念害了他们。从90年代到现在,贷款机构一直在把一些贷款贷给完全没有还款条件和资格的人,让他们住上了房子,换句话说,他明明没有偿债能力,银行却借给他钱,让他买了房子。这个过程中,两方面都存在问题:贷款方有问题,借钱的人也有问题,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偿债能力,却还要借钱!就是因为他觉得借的钱和他自己挣的钱一样,就算最后还不了钱,大不了把房子退了。这就是美国的“信用文化”。
  其结果就是他没有偿债能力,却通过借“次贷”买了第一套住房,接着拿第一套住房,再去抵押又买第二套,他那个房子本身就是借钱买的,结果他转了个手,又向银行去借钱了。
  凤凰卫视的一个被访对象是个“海归”,带着“羡慕”的口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的同事是个失业的中年妇女,失业以后,她把她自己的房子,就是她所谓的第一住所抵押给银行,贷出来一笔钱,然后逛遍了全世界,她觉得这个钱太容易获得了。这是一种心态:就是觉得她借的钱跟她挣的钱是一样的。结果就是她把所有的“拒付风险”全给转移了,当然银行也不含糊,银行就把她的风险又想办法转嫁给了广大的投资者,换句话说,也就是买次级贷款债券的人。
  如果房产价格不变、或者上升,当然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原来这套房子贷款出去的时候是值十万,但是,她没钱了,连续几个月不能还钱,银行收回来以后,如果赶上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再卖的时候就不值十万了,可能就值八万了,因为供应量太大了,因为原来高的房价反应的是市场的虚假需求,而这个需求又是被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贷款放大了,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撑不住了。而房子被银行收回来的多了,银行也得往市场上抛,银行一抛,就把房价打压下来了,原来值八万的,又只值了六万,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银行负担越来越重,危机就是这么造成的。
  这场危机中国也未能幸免。
  媒体报道:2007年7月13日,正当美国“次级”贷款已经开始引爆,四处蔓延的时候,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方索?杰克逊赶到北京,避而不谈国内的“火灾”灾情,而是为中国朋友多余的美元出路献计献策。从2003年到2006年短短3年多时间里,中国投资者购买了大量美国“次级”贷款债券。
  为了争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一些国际投行纷纷大举收购中小银行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2003年汇丰控股收购国际住房公司,2006年德意志银行收购IT抵押贷款公司,都是为了迅速进入美国房贷市场。大量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次贷”市场后,出现了非理性竞争态势,原来的贷款标准失去了约束力,贷款品种大胆创新。美国“次贷”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房贷品种。
  难道,就没有人发现这其中的风险吗?
  事实上,早在2002年,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理查德?伯纳就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房屋价格:即将破灭的泡沫?”汇丰银行美国证券的经济学家伊恩?莫利斯同年也发表研究报告,试图以醒目的题目引起人们的警觉:“美国房地产周期:另一泡沫?”
  

二、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真相(1)
马筱琳(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
  1“次贷”为什么会转化为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方面是它的基础资产发放这一方面,从监管到它的标准制定,出现了问题。从银行的角度说,应该是要给买得起房,还得起贷款的人,提供购房贷款,而“次贷”就是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发放贷款,这就是基础层面出了问题。
  第二个层面,“次贷”为什么会演变成金融危机,是因为在把“次贷”证券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初还是按照贷款人的信用级别进行标准化分层,比如分成A、B、C、D四个级别,D级是最差的。但是它又把C级、D级再去打包,比如说它再把几个D级、几个C级混合在一起,又重新打包。重新包装完成以后,又再分成了A、B、C、D,再发行新的债券。结果是评级机构对几次打包后的债券,本来是C级、D级的,可能就评为A级了。
  次级贷款这样多次打包,不断地进行下去,不断地衍生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并按证券化基本的原理,再进行标准化评估,分散风险。本来它的用意是好的,但是不断地被衍生后,最后的风险性质就变了。
  2谁是罪魁祸手
  哪些因素是导致这场危机的罪魁祸手?难道这些金融工具是罪魁祸手?
  不能这样说。金融工具和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比如说虽然枪炮火药的功能是有攻击性的,但火药、钢铁它们本身是无罪的,如果不是人为使用枪炮来打仗,枪炮本身也不会导致战争。金融衍生品也是这样。这要看掌握或发生了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人的目的。
  而监管机制也出了问题,对投资银行的监管,现在看来是缺失或不到位的。对商业银行,全球都是按照“巴塞尔协议”进行严格的风险监控的。而对投资银行的风险监控就差得多,没有资本金约束,无限地去做杠杆放大,也就是把风险放大了。
  3什么是“巴塞尔协议”?它有什么功能?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业务呈现全球化趋势,投机活动泛滥。1974年赫斯塔特银行、法兰克林国民银行和英国-以色列银行三家大型国际商业银行相继倒闭,给国际金融业造成巨大的影响。1975年2月,在国际清算银行的主持下,以10国集团为核心的中央银行行长成立了银行监管实施委员会,即巴塞尔委员会(Basel mittee),对国际银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以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国际银行监管的原则、标准和框架,统称为巴塞尔协议。
  在此基础上,1983年,协议又制定了《对银行国外机构监管的原则》,提出了两个基本思想:一是任何海外银行都不能逃避监管,二是任何监管都应该恰如其分。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强调银行监管的系统性。2004年又出台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即《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修订框架》。《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资本充足率、外部监管、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内容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仍为8%,但将风险的计算延伸到整个银行集团,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
  美国的银行原本是原来分业经营、监管,但后来在利益驱动下搞了混业经营。中国的银行现在的模式还是分业经营。从抗系统风险能力来讲,或者是从监管机制来讲,中国这种模式未必是不好的,也许是更适合中国的,它能够屏蔽海外的金融危机,而且对内部的管理控制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当然它也有弊端,在服务上受到制约,会造成中间的成本和代价。 。。

二、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真相(2)
中国人不要什么事都要喊着学习美国的。美国的金融业已经很发达了,发达到投行已经把所有产品都卖完了,没得卖了,所以发展了“次贷”衍生产品。贷款代理人和贷款机构在贷款的审核中没有坚持“3C”标准,即对借款人基本特征(character)、还贷能力(capability)和抵押物(collateral)进行审慎的风险评估,甚至不管你是不是真的需要买房,都把款贷给你。这就好比那个著名的笑话。两个皮鞋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发现岛上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