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量的失业。于是,一边是通货膨胀的压力显现,一边是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这种现象就是滞涨。
说起滞涨,我们大概会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次持续多年,并给西方国家带来严重危害的经济危机。主要特点就是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滞涨。至于那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在这简单地介绍一下,可以用来说明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当时美国出现滞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以原子能、计算机等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在当时已经减弱,出口额下降,导致实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之前的发展,导致失业率上升。而美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增加。本来为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后来不仅没能体现出效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反而造成流动性过剩,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出现。于是,最终形成了高通胀、高失业的现象。
从美国当年陷入滞涨泥潭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我们经济形势的影子。往日里我们经常说我国经济过热了,但是细细分析这个过热,其实只是某些行业过热,比如钢铁、水泥之类。这大多是由于政府大量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造成的,从而催生这些行业越来越热。如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发放天量信贷,这些资金又主要流向了这些行业,加上本身是国企的优势,更有利于更多地分享这个大礼盒。他们利用这些资金优势,不投资于科研,加强我国制造业的实力,而是将资金投入股市、楼市,获取暴利。 与他们相对的,是那些在金融危机下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在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中,又得不到实质性的益处,生存环境并没有多少改变。而国企资金进入楼市股市,造成资产价格越来越高,泡沫破裂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反过来又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大为增加,经营更加困难,于是在海外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量企业遭至破产,失业人口增加迅速。
这还仅仅是一个层面。由于现在对通胀的担忧,也为了抑制已经显现出泡沫的楼市,央行在2009年12月开始采取一系列紧缩信贷的措施,用以抑制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问题。这样,不协调的事情又出现了。在政府的刺激计划中,得利的主要是国企,主要是那些钢铁、水泥等本来已经过热的行业,众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很大的益处。把那些局部过热看成了全行业过热,由此采取的紧缩型政策,却是面向全行业的。这样一来,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或许会得到多多少少的遏制,而对于本身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这无异于雪上加霜。降温政策进一步限制了这些本来已经过冷的企业,他们的出路要么是再次收缩规模,要么索性倒闭。
基于这些方面,当前的中国同样存在着通胀、高失业和经济萧条的隐患,也就是说存在着滞涨的可能。至于滞涨的影响,也是很多人熟知的,它伴随着美国走了10多年,直到里根总统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改革,才慢慢走出阴影。因此,我们尤其应当在滞涨还没有形成之前采取相关措施防患于未然。
首先,对于当前的紧缩型信贷,应该实行区别对待。对于某些过热行业,应该严格执行紧缩银根的办法,限制其扩大生产规模;而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应该支持他们拓展融资渠道,实行相对宽松的信贷支持他们发展。只有这样,信贷政策才能做到有抑制有扶持,真正贴近我们目前的实情,促进结构调整。此外,尽量减少企业的税收,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在调整中,主要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目前庞大的就业人口,也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能否继续繁荣。
叩问物价:采取什么措施来抑制通胀?
虽然一季度CPI只上涨了,但我们上面也讲过,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食品价格、PPI、房价以及2009年大量放贷对2010年的影响。其中,食品价格方面我们至少在总体上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预防机制,现在主要看在应付其他几个因素的措施。
我们先来简单地看一下这几个因素的作用途径。由于受全国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影响,我国一季度PPI上涨,导致国内原材料大幅上涨,企业成本提升。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尤其不利。成本的提高,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意味着产品需要提高价格,而这又势必会降低我国海外的竞争力。在国内提高产品价格,一方面,存在着提价后影响市场份额的风险,另一方面,产品价格的上升,也意味着价格涨幅影响到消费领域,最终反映在CPI的上涨。
在楼市上,据相关统计,目前一个年轻人想要买一套住房,需要不吃不喝花费20多年的积蓄才能实现,也有很多耗尽祖孙三代积蓄才够买房的事例。如今的购房,已经显示出对其他方面消费的严重挤出作用。我们要扩大内需,但本应该是消费阶层的中产阶级却是几十年顶着房奴的压力,这种状态下,他们又怎么能够有多余的收入去消费?
有人说买房也是一种消费,自然应该算入内需里面。这话也对,但也有很大问题。自从房改以来,尤其是将商品房作为主要的供给房以来,由于我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总体来说购房量也算不少,但为什么我们的内需还是没有拉动起来?拉动起来的,又只是那些钢材、水泥等早已过热的领域。事实上,如此庞大的购房支出早已把消费者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欲望扼杀。而这笔售房收入又是谁得益的呢?那就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他们得利之后,开发商继续买地建房,地方政府则再投资基础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资金基本上没有到外面的领域去,如此一来,我们这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怎么办?没人买,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
幸好我们有海外的消费者,于是大量的产品出口,每年大量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渐增,同时也造成了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果。总之,房价高到如此地步,对扩大内需是严重有害的。而且,我们的CPI统计中也不计本来作为消费品的购房价格,这样就导致了房价上涨脱离我们相对比较关注的这一指数,而它是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房价不断上涨,如同股市一样,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炒作,结果房价越来越高,背离购买者的收入水平也越来越大,表现为资产价值通货膨胀,泡沫形成,并最终破裂。等到这个时候,整个国民经济就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过程就是这样。而且即使在泡沫破裂的时候,CPI也没有真正地反映当时的资产通胀的状况。因此,从实际结果来说,房价对通胀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大规模放贷,造成市场流动性急剧增加,这更符合当前对通胀前提的定义。社会资金充裕,从目前来看,主要是流入了楼市和股市,毕竟这两个领域在赚取利润时来得快很多。于是,政府本来做出这一决策的初衷是为了给受困的企业度过难关,改造本身的生产能力,现在倒好,那些受困的企业依然举步维艰,有的索性关上大门把资金投到了股市楼市;而那些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企业,也毫不犹豫地向股市楼市靠拢。前阵子突然冒出来很多并不知名的企业,却连连夺得“地王”的称号。究其因,大多是有着国企的背景,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政府给予的资金是否全用来买地助长房价上涨了。资金大量涌入股市楼市的后果,就像上面所说的,是相当严重的。
在解决上面这些引起通胀的因素时,最主要的还是采用紧缩的信贷。早在2009年12月开始,央行就采取动作,频频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打压楼市,释放出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及至后来,提高准备金率等又表明在实行紧缩银根方面的决心。尽管目前的房价还是没有降下来,但各地也普遍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成交量急剧下降,必然会导致房价松动,乃至降价促销。信贷收缩也有利于企业收缩投资规模,抑制投资需求,这主要是对当前过热的行业来说。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最好采取有区别的信贷政策,对过热行业,紧缩政策很有必要,但对本来过冷的企业,则依然应该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并实施相应的规定来保障他们能够切实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叩问物价:通胀下我们该怎么投资?(1)
在存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大概是手头的资金如何保持它不贬值。如果当年的通胀率为5%,我们不做任何处理,那么一年之后,100元的真正价值就成了95元。如果我们将这笔钱存入银行,银行利率是3%,那我们的损失可以减少一些,一年后的一百元变成了98元。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这些钱投入股市、楼市。这两方面虽然在赚的时候不仅可以避免损失,而且还可以获得收益,但是,预期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
在通胀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市场流动性,收回货币,此刻银行的利率一般是上调的。但是,我们也往往可以看到,银行利率上调的幅度很多时候远远低于物价的涨幅,尤其是我们身边物品的物价涨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负利率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钱存入银行,结果我们的资产还是贬值的。通胀率与银行利率一减所得出的差额,就是我们贬值的幅度。因此,在通胀情况下,将资金存入银行,虽然可以减少损失,风险也比较小,但总体上并不是一种很理想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把目标投向了股市或者楼市。因为在这两个领域,存在着既避免贬值的风险,又出现盈利的可能。2009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CPI也逐渐转正。在这个过程中,楼市出现了疯狂上涨的现象,这种只升不降的预期又吸引了各种资金从不同领域流向楼市,这又进一步推高房价,不断扩大房价与购房者的收入比。
另一方面,在股市中,2009年也是走出低谷,迈向繁荣的一年。在2008年最低点1600左右的基础上,又回归到了3000点上下,许多股票价格又出现翻好几倍的现象。而在其他行业,随着国际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又促使这些企业将大量资金从本行业中抽出,投向了股市楼市。一般居民,由于资金有限,投资楼市不大现实,于是将资金投入了股市之中。但是从这两者目前的价位来说,都是存在一定泡沫的。
在楼市中,房价之高,已经完全背离了购房者的收入,有些甚至要用一辈子的收入来偿还房贷,其价格也完全超出了本身的价值。而在股市上,很多股价也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因此,央行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收紧银根,如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提高购房首次付款比率等,都旨在抑制正在形成的泡沫,防止泡沫破裂导致经济形势的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的资金投入这两个领域,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楼市上,尽管前一阶段成交量和价格同步走高,甚至经历了急剧膨胀的过程,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断增加。面对着天价的房子,似乎人们头脑中的经济常识都被突破了:貌似谁都知道现在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人们心中的“合理”价位了,但是其价格还在不停地上涨!世界上没有永远上涨的东西,纵观历史,我们不难找到楼市泡沫破裂后急剧下跌的例子,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楼市何时会迎来拐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谁能说清楚,可能就在明天,也有可能是几年后,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一种极大的风险。而股市上,面对着股市期货上市当天的股市下跌,其下一步的走势更是众说纷纭,在近期股市的进一步震荡还将不可避免。因此,总体而言,目前楼市股市中对资产的保值增值作用已经有很大减弱,风险不断加大。
叩问物价:通胀下我们该怎么投资?(2)
在我国当前环境下,我们老百姓的投资主要是上面提到的三种。而在这三种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较大风险时,我们又该如何使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呢?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产品推出来,目前有一种投资方式正在被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那就是购买黄金。黄金价格在最近几十年来出现过较大的波动。从1971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后,从35美元兑换一盎司到1975年的180美元兑一盎司,上涨幅度达到了414%;到了1981年,黄金价格又涨到了850美元一盎司,相对于35美元的价位,足足涨了23倍。而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