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社会有各式各样的评级机构。像著名的标准普尔和穆迪,它们的主管业务是评价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金融公司和上市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优劣。被评公司一旦被降级,其股票与债券价格立刻会下跌,融资成本马上增加,甚至有的会因此走向破产一途。评级就是给企业的信誉打分,分数高的企业信誉高,股票就会上涨,融资成本就低,就能借到更多的钱,企业就可以继续扩张。评级还将企业的信誉公开化,它将被评估的企业置于相同的评价标准下。企业为了维持评级的水平就必须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接受市场的监督。评级制度激励了市场竞争,促使资本得到更合理的运用。
在美国众多的信用评级报告中,个人信用报告逐渐成了美国重要的个人文件,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伴随着一个人终生。
从制度创新角度讲,信用报告公司的聪明之处在于,常常被人忽视的个人消费的点滴琐事在它们眼里和有形的商品一样具有价值,积攒在一起,编撰后就可以打包卖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信用虽然是个人自己建立的,价值也是自己形成的,但是信用报告的销售权却掌握在别人手中。
总之,信用制度的建立源于美国人的竞争机制,体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法制观念,它既是对人类制度的创新,也反映了美国人的挑战意识。
总结起来,如果说社会制度、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移民传统等构成了美国强盛的外部因素的话,那么挑战意识、法制观念、竞争机制和创新精神就是使这个国家得以迅速走在世界前列的内在原因。不敢挑战就不会成为领头人;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竞争给社会带来活力,法制使社会长期稳定。美国正是在国内没有战争、没有大的###的情况下持续发展了一百多年,而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
2 财富错觉
什么是错觉?按词典的解释,错觉是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客观事物被主观地曲解了。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只是有些错觉容易纠正,有些错觉不容易纠正,财富错觉属于后一种。
什么是货币错觉(Money Illusion)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货币错觉(或者说货币幻觉)。它指这样的现象,即人们对货币心理上的估价往往忽视了它的真实购买力。这个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只把货币同其表面价值相联系,对其实际购买力的变化却没有足够的认识。有货币错觉的人在工资加倍,物价上涨也加倍,而使其在实际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仍有富裕了的感觉,具体见图21。
图21货币错觉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错觉的作用是很厉害的,因为人们的工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的货币工资水平而不是他的实际工资水平。所以,在一个人的货币工资下跌时,即使在物价水平也下跌使其实际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他也会拒绝工作表示抗议。反之,当他的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使其实际工资降低时,他却没有亏损的感觉,也不会停止工作。1
货币错觉对居民消费会产生影响,在工资和物价同比上涨而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仍然会扩大购物,使实际消费水平增加。也就是说,人们在钱多些的时候会增加自己的消费,却忽视物价上涨从而会使自己的储蓄降低的后果。
什么是财富错觉(Wealth Illusion)
财富错觉(或者说财富幻觉)是指人们高估自己的借贷能力或波动性的预期收入,2出现比以前更富裕了的感觉,由此产生过度消费的冲动,并在实际生活中增加支出。
财富错觉和货币错觉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错觉均产生于货币形态,都是对个人资产和收入的错误判断,并导致类似的消费行为。同时,产生两者的原因和背景都类似,它们都更多地出现在发达国家而不是非发达国家、现代社会而非传统社会、年轻一代而非年老一代中间。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时也会出现财富错觉,比如在储蓄率高涨的中国。有时,甚至在年老一代也会有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富裕社会,比如在储蓄率极低的美国。这一特征还与一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银行的信贷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个人性格和生活习惯有关,如图22所示。
两者的区别何在
货币错觉和财富错觉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货币错觉误解的是货币实际购买力,它产生于名义工资和社会物价波动的差异。出现货币错觉的人已知自己名义收入水平,知道自己借贷能力有限,对自己消费能力的错误判断有限,所以他们扩大消费的数量和金额也是有限的。
财富错觉则是出于一个人对其获取货币的能力和对自己总资产的预期。财富的概念大于货币概念,货币只是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个人来说,工资、存款和收入是其财富的一部分,而其财富还包括股票、房产、借贷能力和未来获得收入的能力。所以财富错觉也大于货币错觉。
财富错觉一方面来源于长短期的借贷市场的怂恿,另一方面来源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财富错觉还来自收入和支出等某些生活习惯。产生错觉的人知道自己的收入水平,却夸大了自己的借贷能力,也扩大了对自己消费能力的错误判断,从而使消费的数量和金额都失去控制。
错觉本身并不危险,问题出在错觉产生后引起过度消费而导致的后果。货币错觉可能导致个人入不敷出,财富错觉则可能导致个人破产。所以说财富错觉比货币错觉的破坏力更大,小到使家庭财富化为乌有,大到使社会为之动荡。
财富错觉虽然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反映的却是客观社会。
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给人们的概念总是涨势大于跌势,它的薪酬支付方式和商品标价方式长期以来给人以收入高而物价不高的印象,它的美元又是全世界通行的硬通货,加上消费信贷的深入人心,使政府和居民都养成了扩张性消费的习惯,似乎越支出政府越有钱,越消费居民越富裕。人们养成了透支消费的习惯,凯恩斯关于消费增长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的绝对收入假定至少在当今美国社会是不适用的。
市场判断的错觉
从资本市场来看,它的市值是波动的,而且波动的幅度很大。有时一天之内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的价值就化为乌有,像水蒸气那样挥发掉了。美国的消费者大多是成熟的股民,他们对这种市值的挥发和股市的跌荡,都有过或多或少的经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在股市上涨、自己账面价值增加时,他们就会扩大消费,而当股市下跌时,却不愿意紧缩开支。这符合杜生贝的假定,就是个人消费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其收入的变化。因为消费者的错觉已经形成,消费习惯已经培养出来了,改变它需要时间。如果不能减少储蓄,他们就会用借贷来维持已有的支出。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尽管房地产是用贷款换来的,房子已经抵押给银行,但仍是记在消费者的名下。消费者在估算自己的房产时,印象最深的是它值多少钱,然后才是欠银行多少钱。前者是算给自己的,后者是算给别人的,当然计算时靠后。这是财富错觉的第一个特征。
美国消费者在偿还房地产贷款的大部分时间里甚至不知道自己欠银行多少钱,因为还款金额会随着市场行情和利率的变动随时发生变化,贷款的期限一般长达十几二十年,利率还是浮动的,这一切都会加深消费者的错觉。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管理者错误判断预期收入的一个实际例子。这家公司的组成人员包括华尔街的操盘老手、金融家和著名经济学家,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精于计算和建立数学模型,认为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必然导致均衡状态,未来的收入可以预期,而风险可以控制,利润可以稳赚。
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30亿美元的资本金,承担着1400亿美元的负债,负债和资本金比差不多47倍。除此之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还持有标的价值高达12 500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在运用高财务杠杆和频繁交易获得高回报多年后,他们碰上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这打破了其套利交易的基本假设,多年积累的利润和资本金在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力下,耗尽速度远快于其财富积累的速度,这家公司也最终走向破产边缘。3
可见,即便是高智商的运作能手,在预期利润的诱惑下,也会因误判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而翻船,更不用说普通的消费者了。
收支习惯的错觉
对市场判断的错觉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单单是美国。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只要有股市和房地产这种波动性大的市场,财富错觉就会出现。因为下列因素,美国人的错觉比别的国家更大,这正是本章要特别指出之处。
从居民收入上看,美国实行的是年薪制,西欧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则是月薪制。在工资相等的情况下,年薪制和月薪制的实际收入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前者以年计算,后者以月计算。财富错觉仍然会产生,因为年薪制是月薪制的12倍,所以美国人计算时,会觉得自己的工资数以万计,而西欧人和亚洲人的月薪制工资则数以千计,感觉上前者多于后者。
从居民支出上看,美国执行的是商品不含税的标价体系。商店出售的商品价格只是商品售价的一部分,付款时需要另付消费税。西欧和亚洲国家不同,标的是全价,税已经包含在内了,购买时付的是和商标上同样的价款。
假定美元与欧元的汇率是1∶1,1美元等于1欧元的话,一件价值100美元的上衣,在纽约商店里标价是100美元,消费者付款时就可能成了1155美元,那155美元就是联邦税及州税或地方税。
在巴黎商店里,如果标价100欧元,付款时也是100欧元。法国没有州税,地方政府的税收和国家的税收都已经包含在增值税里了。所以在法国消费购物,常常是整数付款。而在美国,付款购物的金额从来都是小数,大部分时候还是小数点后两位,常常找回来一堆几美分的零钱。这是为什么美国人的一美分硬币数量和用途远多于法国或者中国的原因。
美国的消费税可以对买主,也可以对卖主征收,以销售商品的价值为课税基数。有些消费税起因是向制造人或销售者征收的,可是这些税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征收消费税的缺陷是使穷人比富人负担更重,被认为有累退性。因为穷人和富人的收入不同,付税的比例却一样。
由于消费税的标价方式不同,使商品销售出现了差别,错觉也由此产生。如果100美元等值于100欧元,美国人在和别人谈论那件衣服的时候,常常忽略了多出的那155美元税款,在他的概念里那衣服价值还是100美元。所以他会认为那件从纽约买的衣服和巴黎一样便宜。反之,如果在巴黎以1155欧元买同样的衣服,他就会认为比纽约贵。
收入以年薪计算,会使人高估自己的财富。支出只算商品净值,不算消费税的话,会使人低估自己的花费。而人们在高财富低物价时会扩大自己的支出。这是财富错觉的第二个特征。
借贷能力的错觉4
从国内收入来看,美国政府有无限的征税能力。它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出减税和增税的决定,而居民们必须要遵守。在美国,理论上,每1美元的个人收入都是要报税并交税的。
美国工资所得税还是预交的,就是在雇员发工资的同时,他的一部分钱已经预支给美国政府。到年底报税时,美国政府再根据报税人的情况多退少补。在法国,所得税是后交的,到年底报税时才向政府交纳,前后和美国人能差1年时间。解释这种差别,形象一点说的话就是,法国政府第二年才觉得自己有钱,而美国政府当年就觉得自己有钱了。
从支出上看,美国人以世界的卫道者自居,政府罗列的单项开支比欧洲人大。他们有庞大的军费开支、太空防御系统计划、防范恐怖主义计划和在世界各地的干预计划。美国人认为这些不直接造福于本国社会的开支是值得的,可以维护美国在全世界各地的利益,从而给国家的未来带来实惠。
所以美国政府希望人们多消费,消费者每购一份商品就给政府多提供一份税金。消费税收入比之其他收入对政府来说更稳定,征收的费用低,可以立即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并由此再指导消费。
美国劳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