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你有自己的书房吗?如果有,请根据我们上面所讲的,分析你书房的条件。
(1)书房位置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你打算怎样改进?
(2)书房的光照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你打算怎样改进?
(3)书房的温度与湿度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你打算怎样改进?
2你有自己的书桌吗?如果有,请根据我们上面所讲的,分析你书桌的条件。
(1)书桌的选择:
(2)书桌的位置:
(3)书桌的摆设:
大明非常纳闷,我和同学们一样都非常认真地预习,可是同学们上课时总能提出很多问题,我怎么就提不出来呢?他找到了老师咨询,老师笑着说:“预习确实很重要,但预习也要有方法,下面老师就具体给你说一说怎样合理地进行预习吧。”
兵书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课也应该像打仗一样,要对课上所学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取得学习上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课前进行科学的预习。所谓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以做到心中有数,为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而进行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预习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而只有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胜仗。可见,只要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的关键。
北京大学有一个学生叫张林,他上学期间,因为生病住院两个月,落下了很多功课,老师为他提心,同学们为他揪心,张林还能跟上吗?可是到期末考试时,他不仅学好了新课程,还将缺的课全部补上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同学们问他有什么经验时,他感慨地说:“当时我确实面临较大困难,一大堆旧课要补,不补旧课新课就衔接不上,可是不等你补上旧课,新课又跑到了旧课的前头。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解决好课程的衔接问题。在上新课前,我首先预习一下,大概了解一下接受新课所缺的知识,缺什么补什么,以保证新课能听懂,然后腾出时间,把落下的旧课一一补上。”张林同学正是抓住了预习这一环节,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用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好成绩。但有些同学在课前也搞预习,熟悉课文以及圈出生词、概念、公式等,却还是提不出问题,感觉对上课听讲也没什么帮助,于是干脆就放弃了。这些同学之所以放弃,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6)
为你支招:如何科学地进行预习
◎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画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
。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做点批注。
(3)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预习,可适当地做些练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如有可能,还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上新课做些必要的准备。
(4)要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包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下面是一位同学总结的对语文进行课前预习的方法,同学们可以适当借鉴一下。
第一步要粗读,遇到生字词等“拦路虎”(文言文尤甚),那就用工具书来扫清。
第二步细读,能使自己大体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出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是持研究态度阅读,这正如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说的情形:“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这“疑”,可能是对该事物陌生,缺乏感性认识;也可能是深奥难懂的语句,或者是隐晦曲折的笔法;也可能是作者认识上的偏颇,等等。自然,这些疑难之处,有的一时不能解决,因此上课时就要特别注意。
第四步,如果精力与水平均具备,可对预习中发现的疑点进行考证,责疑问难,这是发现与创新的前提。
◎预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要全面铺开。
预习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门进行试点,当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2)预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当时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
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都钻透。
(3)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深与浅的关系。能够从容自学而掌握新知识为最理想,盲目求深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如能理解基本的,找出不懂的,就可以为高效听课奠定基础。
②自己钻研与请教别人的关系。自己钻研固然好,但若抱着一定要试试自己能力的态度而死啃硬骨头,耗时费力,有时还收效甚微。而请教别人(老师、同学、家长等),难题可能迅速解决。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7)
③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时已经掌握了,课上还要听老师讲。听听老师的分析思路,从而训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同学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如何预习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各人可以遵循基本的原则,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怎么做收获大,就怎么做。
上面我们列出了一个同学预习语文的方法,那么你在预习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等)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请你总结一下你的方法。
1预习方法:
2优点:
3缺点:
4欲采取的改进措施:
我们每天上学,大约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且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前后共16年的时间。所以,听讲应该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位被保送到重点大学的同学回忆学习的“得与失”时,说:“我中学6年中,之所以门门课程优秀,主要是抓住了听课这一环节。每天6节课听好了,是最大的得;听不好,则是最大的失。”这位同学用自身的体会证明了提高听讲效率的重要性。
而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堂课里,天马行空,偷看小说、给老师画肖像、想着下午的足球对抗赛、睡觉……45分钟下来,还满腹牢骚“一点意思也没有,老师讲的书上都有”。
说到这里同学们肯定知道了为什么漫画上两位同学同样是听课,效果却大不一样的原因了吧。好,我们先来检验一下你课堂学习的效率。
小测验:课堂学习效率检查表
请在符合你的条目上选“是”。
是否
(1)是否因为讲课方法、进度太慢而感到没有意思?□□
(2)你课前认真进行预习吗?□□
(3)你课后认真进行复习吗?□□
(4)你做作业态度认真吗?字迹工整吗?□□
(5)上课的时候,有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吗?□□
(6)听讲的时候和同学们聊天吗?□□
(7)你记课堂笔记吗?□□
(8)你对老师的提问主动地回答吗?□□
(9)你主动地进行实验、实习吗?□□
(10)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地问老师吗?□□
给自己打分
在(2)、(3)、(4)、(7)、(8)、(9)、(10)上答“是”的得2分;在(1)、(5)、(6)上答“否”的得2分;对难以确定“是”还是“否”的得1分。满分为20分。
总分3分以下:非常差;4~7分:较差;8~12分:一般;13~16分:好;17分以上:非常好。
为你支招: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做好课前和上课的准备◎
课上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一些外界的影响造成的。例如,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匆匆忙忙地翻书包,找东西:“唉!糟糕,钢笔没水了,笔记本怎么忘记带了?……”而教师这时已在讲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而他还全然不知。而且这还会影响到你的情绪,使你一节课都静不下心来,这样能听好课吗?
因此在上课前,一定要把该解决的问题早解决了:
(1)课前不要从事太剧烈的运动,课间不要追逐打闹,不要玩太兴奋的游戏,使脑子在学习前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解决自身的生理问题,如上厕所、喝水等。
(3)准备好上课所用到的学习用品,如课本、笔记本、笔等。
(4)提前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对所讲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听课的技巧和方法◎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8)
(1)集中注意力听好每节课。“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课上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高度有效地吸收知识。如何更好地保持注意力,我们会有专门的章节来讲述。
(2)积极思考,要敢于质疑问难。讲课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问。学生应大胆地提出质疑,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课堂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善于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
(4)抓住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听讲,理清思路。
由于每个教师的讲课特点不同,我们的听课方式也应灵活机动。如有的教师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很少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听课时要特别集中;有的教师课件整齐条理,这就应将教师的课件及时记下来;有的教师课堂上的导语和下课前的小结往往都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应对他的导语和小结予以高度的重视。
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听课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听讲。例如,物理、化学、生物课,经常要演示实验、放教学录像、打幻灯片、展示标本模型等,因此,学习这种课程时必须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动手”。上外语课要敢于大声朗读、对话,不要怕讲错,只要敢于张口说,就是学外语胜利的开始;听语文课既要注重学习知识体系,又要注重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总之,要把握住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于重点处下工夫,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课上要做到“五到”。
“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现代心理学表明,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对于提高大脑工作效率极为重要。
(6)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方法。
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来学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使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向老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还要跟老师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
◎克服上课分心◎
所谓分心就是指我们在听课时注意力被别的事情吸引过去,离开了听课